多囊卵巢綜合征與脾的關係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月經失調(以閉經為多見),常伴有不孕、多毛、肥胖等。B超提示雙側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在中醫文獻記載中,沒有直接對應病名,但其癥狀常見於閉經、不孕、崩漏、症瘕等篇章中,其癥狀錯綜複雜,臨證論述也多。
閉經
《素問·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提示情志不遂,損傷心脾,脾不運化則胃不收納,生化不足,陰血匱乏,血海不足,故經閉不行,久之精血虧少而見肌瘦,潮熱盜汗,閉經之候。
症瘕
《靈樞·傳脈篇》曰:「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症聚。」寒氣客於胞宮,胞脈可生石症、腸瘕。陰虛胃燥,內熱熏蒸,津虧液涸,熱瘀交阻,或因脾虛生濕,聚濕成疾,阻滯經絡,氣血瘀結,久之則成症瘕結聚。
不孕
《靈樞·經脈篇》說:「督脈生病,其女子不孕。」督脈主一身之陽氣,陽虛則宮寒,難以行經受孕,陽虛胃燥,津液不足,或肝腎陽虛,精血不足,均難以行經受孕。
崩漏
脾陽不振,氣不攝血,或中氣下陷,在婦人則見崩中漏下。崩漏多見陰虛內熱,血熱妄行。《內經》云:「陰虛陽搏為之崩」即說明陰虛內熱為崩漏主因。
氣逆
《靈樞·經脈篇》曰:「沖脈為病,逆氣里急,陽明主潤宗筋,脾陰虛,胃燥熱,精虧液少,宗筋失養,則胃氣挾沖任之氣上逆,然血者水谷之精微,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婦人上為乳汁,下歸血海。」一旦脾陰虛,胃燥熱,則氣機上逆,血隨氣行,則月經閉止不行,甚則可見乳脹、肋痛、口乾鼻燥、鼻衄、牙齦出血等症。
綜上所述,多囊卵巢成因必與精血虧損有關,形成閉經、崩漏或不孕、症瘕。然血虛者必責脾胃。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中醫歷來論及脾胃,多從補中益氣或昇陽益胃調之。而很少提到滋養脾胃。
清代醫家唐容川云:「李東垣後,但知補脾陽,而不知滋養脾陰,脾陽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陰不足水谷仍不化,譬如釜中煮飯,釜底無火故不熱,釜中無水亦不熟也。」故倡導:「脾陽虛則不能統血,脾陰虛則不能滋生血脈。」
脾虛所以不能滋生血脈,實乃「陰不足則胃熱」,「濕熱傷脾則陰虛陽亢,胃乃不和,水谷之精氣竭矣」。然中醫認為,人身之經絡,足三陰經、陽明、少陽及沖任督均聚於宗筋。而胃主潤宗筋,故有「陽明主宗筋,陰明為之長」之論。脾陰虛,胃燥熱,氣血生化不足,前陰宗筋不潤,故致三陰及沖任督諸經生疾。
多囊卵巢綜合征,見脾胃陰虛者,其症常見:口乾咽燥,喉痛,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若兼心肝火旺,則見心悸,多夢少眠,心煩易怒,頭目眩暈,乳脹肋痛;若證屬脾陽不振,則見形體肥胖,口淡納呆,形寒肢冷,腰酸腹痛,甚則嗜睡。
臨床上多囊卵巢綜合征,常以陰虛內熱為主,陰虛則生內熱,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而成熱瘀交阻。故治療之法,當以養陰破症為主。
藥用:元參、麥冬、花粉、石斛、三棱、莪術、皂角刺、穿山甲、白芍、甘草。兼心火加黃連、黃芩、遠志;便秘加大黃;肝火旺加丹皮、梔子、鬱金、川楝子。
脾虛痰濕阻滯者,治宜祛痰破症。常用桂枝茯苓湯合二陳湯,加川貝母、膽南星、三棱、莪術、穿山甲,以祛痰散結。寒濕者加附子、小茴香;經閉則加當歸、丹參、益母草、牛膝、香附、延胡索;不孕者,月經正常後,可調補腎陽,加用菟絲子、枸杞子、補骨脂、肉蓯蓉等品。
多囊卵巢綜合征,多數與脾有關,脾虛濕盛,積聚為痰,痰瘀交阻可成囊塊。脾虛血少津枯胃燥,熱瘀交阻也可成塊。故祛痰化症及養陰化症為本病治療大法。
推薦閱讀:
※更年期吃什麼好 更年期綜合症的表現
※有什麼適合學生的筆記本電腦推薦?
※如何評價《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的導演九把刀?
※如何看待火星情報局沈夢辰用獅王痔瘡膏祛痘治口腔潰瘍?
※2011年文言文分析與綜合大集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