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 -- 溫尼科特


真正的麻煩不在於哺乳,而是當媽媽和寶寶都能從自然親密的身心聯結中感到極大快樂的時候,旁邊卻總有人告誡說,媽媽千萬不能沉湎於這種快樂的感覺,這才真是折磨媽媽。想不到在哺乳這個領域裡,居然也能找到現代清教徒的影子。在狂喜的哺乳階段和興奮達到高潮的排泄體驗之間的一段時期內,還存在著嬰兒與媽媽的其他各種各樣的關係內容。嬰兒在早期情緒發展中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要把自己與媽媽發生的良好總關係聯合起來:一種是本能被喚起是的滿足關係,而另一種關係是媽媽作為環境和供應者,去滿足嬰兒日常生理需求時所必須的安全、溫暖、免受意外傷害的保護關係。滿意的乳房哺乳關係是嬰兒獨立的起點沒有什麼能比興奮時期的美好體驗,包括生理滿足感和內心滿足感,更能清晰而滿意地讓嬰兒形成「媽媽是一個完整人」的概念了。當寶寶漸漸把媽媽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時,也就開始有辦法給媽媽一些東西來回報媽媽的付出了。由此,寶寶也開始變得像一個完整的人了,並有能力把握住參與關係時的擔憂時刻,這事寶寶雖然受到恩惠並心懷感激,但還沒有能力相媽媽做出報償。這一點正是嬰兒內疚感的起源時刻,寶寶從此才開始有了因為親愛的媽媽不在那裡而感到難過的能力。假如一位媽媽既能和寶寶建立滿意的乳房哺乳關係,又能在母嬰關係中情感投入地與寶寶融為一體,並穩定地持續一段時間,知道她和寶寶都逐漸開始覺得各自是完整獨立的人為之,那麼這段母嬰關係可以說是雙倍成功的,而且寶寶的情緒發展也已經在健康的方向上走了好一段路;在此基礎上,寶寶將來就能獨立存在於這個人類世界中了。

嬰兒養育的目標絕不單單是為了避免出現癥狀或困難。嬰兒養育的目標並不局限與培養寶寶健康的身體,還必須包括提供各種條件讓寶寶獲得儘可能豐富的情感體驗,其長遠效果就是增加寶寶個體性格和人格的深度、廣度與價值。會表達憤怒的寶寶十足是一個真正的人。他知道他想要什麼,他也知道怎麼能得到,而且他拒絕放棄希望。起初,寶寶根本不知道他還有武器,他簡直想不到自己的叫喊和哭泣還有殺傷力,更想不到他的一團髒亂會給人添麻煩。但是幾個月過去後,嬰兒就開始能感覺到危險了,感覺到他有傷害別人的能力,也感覺到了他有時其實很想傷害別人;再過不久,結合他個人有關痛苦的經驗,嬰兒就會知道別人也會遭受痛苦,也會感到疲憊和無力,嬰兒的精神世界就越來越豐富了。

因此,嬰兒的斷奶要在更寬泛的層面來理解——斷奶不只是讓寶寶可以吃其他食物,或是能使用杯子,或是激動地用雙手吃飯;斷奶也包含了平緩進展的幻滅過程,幫助孩子進入幻滅過程是父母養育任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平凡的好父母並不想讓孩子盲目地崇拜他們。他們容忍著孩子極端地理想化和憎恨,好的父母都努力幫孩子去認識清楚父母的真實狀態,他們期盼有一天孩子能自己發現父母其實也只是普通人,就像他們本來就那樣,根本不是什麼都能辦得到。寶寶需要的是媽媽這個「本人」,而不是需要一個優異的養育工作者。我把媽媽的工作成為「幻滅」寶寶的過程。媽媽先是給了寶寶一種全能感幻象,即這個世界可以被寶寶自己的需要和想像力加以創造(當然,某種意義上,這是不可能的,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留給哲學家去考慮),她也讓寶寶樹立起了對事物和人的信念,我說過這為發展打下了健康的基礎,接下來,她就要帶著寶寶經歷幻滅的過程,這也是一種廣義上的斷奶。我們對孩子最貼心的供養,是大人一直希望能讓現實的要求保持在孩子各個發展階段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知道孩子能夠負擔起幻滅的全面衝擊,以及他的創造性能從成熟的技能,發展對社會的真正貢獻。

小嬰兒不僅需要把自己的身體感受與媽媽愛的關係聯結在一起,他還需要依靠這種愛的親子關係作為一個安全基地來解決自己的恐懼感。這些恐懼感從本質上說是原始的,恐懼感存在的基礎是小嬰兒對環境的殘酷報復有一種(預期)擔心。當小嬰兒變得興奮時,他也會伴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衝動或念頭,其表現就是他控制不住要尖叫或想咬東西,可是他很害怕因此而被養育者殘酷地報復於是對於刺客的小嬰兒來說,外部世界馬上就變成了能咬人的嘴巴、懷有敵意的尖牙利爪,以及帶有各種威脅的敵人。這種時候小嬰兒早起的生存經驗就會被激活,那種不知道還能不能活下來的感受和體驗就會讓他感到非常恐懼和害怕,要不是媽媽一如既往地發揮了保護作用,幫助小嬰兒把這些恐懼隱藏起來,恐怕他的世界真要變成可怕的地方了。媽媽(我沒有忘記,爸爸也是這樣的),其實只要作為一個人出現在那裡,就能改變小嬰兒感到恐懼的性質,讓他漸漸能把媽媽和其他人也當成人類來看待。這樣一來,小嬰兒將得到一個體貼的、安全的媽媽,這個媽媽會理解小嬰兒,會影響小嬰兒的衝動念頭,甚至可以被小嬰兒惹得傷心或生氣,但就是不會讓嬰兒的世界中出現不可思議的報復性質。孩子必須發展出發展出一個內心裏面的好媽媽才行。如果嬰兒能發展處內心裏面的好媽媽,這讓他覺得在人際關係中不論得到什麼體驗都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寶寶需要有這樣一位媽媽能夠持續地照顧他,並堅持照顧他一段足夠長的時間,在他的種種攻擊中媽媽能夠倖存下來,最後假以時日,寶寶就對這個媽媽客體感到了柔情,進而產生了罪疚感,並感到要為媽媽的幸福而擔心和憂慮。媽媽在寶寶的生活里一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一點讓寶寶有可能發現自己內在天生的罪疚感,這是唯一有價值的罪疚感,也是後來極力想要修復、重新創造和給予等發展性衝動的主要來源。按自然順序,寶寶會先後出現這些內容:無情的愛、侵犯性的攻擊、罪疚感、關心與擔憂、悲傷,以及修復、建立、給予的願望;這是一系列貫穿嬰兒期和兒童期早期的重要基本體驗;然而,除非有媽媽,或代理媽媽工作的人,才能夠陪伴嬰兒一起渡過這個階段,以使各種元素有可能整合起來,否則一切都無法成真。

◆ ◆ ◆◆

本公眾平台以心理學為基礎,圍繞婚姻、家庭、親子,兒童治療,職場和行為方面,以自我身心靈健康幸福,關係和諧為目標,透過心靈成長,了解自我的童年來改善親子、親密和自我關係帶您走向完整、和諧幸福。

推薦閱讀:

孩子,我為什麼急著催你找對象?
孩子,讓我們來談談人生
美國家長如何處理孩子早戀
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
關愛孩子的五種愛的語言

TAG:孩子 | 家庭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