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人活著的七大需要
解讀人活著的七大需要
新年來臨,突然想到了這個題目,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起頭。因為想說的太多,真正落筆的時候,很多話堆積到一起去,反倒不知道寫些什麼了。生活在塵世中,我們到底需要什麼?這是一個很客觀很現實的問題。人只要活著就有需要,但到底需要什麼或需要多少?近現代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們曾迫切嘗試解答人生從最基本到最終極的需要,他們的努力深切詮釋了「了解自己」的古老命題,昭示了生命的各個層面之需。
1、物質/自然的需要。人人皆知,物質是我們生存中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它不是我們生存的目的。就如吃飯是為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所謂「民以食為天」,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荀子的意思。他說:「君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知天之天者,可矣!」此言乃他對庸俗世道猖獗而天道衰微之憂嘆!我們理當與先賢一道以庸俗的觀念為恥。設想若人活著僅是為了吃飯,那飯也就不叫飯,而叫飼料。會思想存在的意義是人的基本特徵,也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以,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因為物質無法滿足你全人的需要。
2、知識/文化的需要。人對知識的需要,物質發達的現代人可謂感受良深。其實,知識的作用不僅只是升華生存,更是生存之本。因為人若缺乏食物、藥物、交通、自然等生活常識,便無法存活。就如嬰兒的存活有賴父母的知識。但人有更深的知識饑渴,要脫離感官、現象去尋索抽象、本質的智慧,期翼可以理解世界、人生。因而,哲學便應運而生,藝術便是它的感性體現。一幅畫、一首樂曲、一本書等,它不能當飯吃,卻價值連城。甚至許多藝術家寧受極度貧寒而樂此不疲,令常人所無法理喻。富有者與博學者是憂鬱症的常客,哲學家與藝術家們更將這種憂鬱深深地烙在了眉宇之間。因為知識也不是生存的目的,像物質一樣都是工具。蘇格拉底說:「知識的目的是至善,」即為了解至高完美的他者,透過與他的聯合獲得善。人所需要的不是一組抽象的概念或藝術符號,而是實體——就是知識的對象,一個有別於物質的精神實體。 3、家庭/朋友的需要。人有知性的需要,也有感性的需要。家庭、朋友即是我們不可或缺的親情、友情。沒有被溫情所滋潤的人,會變得孤僻、怪異。所以上帝造男又造女,吩咐他(她)們要生養眾多(並且透過上帝的大能護理,幾千年來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但一個溫暖的真情環境,並不就能使人心滿意足。現實的世界與我們內心的理想,總是不協調。君不見,許多人離開家不久就想家,可一回家不久便想離開。如果這塵世任何事物都不能叫你滿足,那麼,很明顯,你的心是為另一個世界而造的。祁克果則解釋道:對更高尚事物的憧憬,是人類對過去樂園生活的懷念。 4、工作/被肯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並不單因生計,勞動的本身也是快樂的事。許多人並不缺乏財富,但還是殷勤工作。沒有工作,人便會頹廢,甚至淪落。因為人會自我暗示為廢物或怪物。工作則使人自信,因為感到自己於事於人於國有用。工作為我們帶來喜悅,但它並沒有使我們得著長久的喜樂。因它也不是終極的。人類內心的許多困擾既不是缺乏物質,也不是缺乏知識;甚至家庭溫暖、工作如意,但還是有很深的不滿足感。有些人雖然這些方面非常成功,卻十分憂鬱,更由於無法抗拒內心更為深切的召喚,竟毅然拋棄所有,或遠遊、或修行、或隱居,甚或自殺,使得常人詫異不已。5、倫理/秩序的需要。安全是人人所渴望的,因此,我們對善都充滿期待。雖然自己所行未必盡善,但對別人仍然要求有加。因為秩序是人類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如若人喪失善的底線便無安寧的社會可言。倫理雖然被現代人所輕看,但它仍是崇高的,也是深具現實意義的,是我們應當看重與持守的。有人為此付出一生,應該贏得榮譽。但很明顯,一般的善行或一個理想的社會亦非我們的至深滿足。我們需要更美的性格、更堅固的保障,方能使生命既充滿良善又充滿自由。 6、榮譽/被了解的需要。對榮譽的追求,顯明了我們有永恆的需要。希望名留青史,所謂「流芳百世」。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心靈的孤獨有所消減。相對其他而論,榮譽可以在較多、較深的層面上滿足人,可還是無法使人無欲無求,快樂滿足,而需要更深的安慰。歷史上並不乏才德兼備之士,他們雖也自知不會被人輕易遺忘,但依舊無法規避靈魂的失落感。就如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伊萊姆的獨白:為何我倍感失落(雖然獲得極多榮譽),無疑的,我是一個失落的人。 7、終極/潛在的需要。這一層是人類至深至善的需要。是人生命的根,是幸福的源泉。人若在這方面得不到滿足,那他/她的心便會永不安寧。但人的處境是十分尷尬的:雖然深切的感知生命的終極渴望,卻又不知那個滿足生命潛在需要的他者。這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理念實體」,老子所云的「天道」,孔子所謂早上聽見下午死亦無憾之「道」。他是萬物的創造者,生命的賜予者,秩序的維持者,是知識的源頭和道德的基礎。
如今是一個一切事物都系統化、多元化的時代,在我們平淡的生活中已經沒有了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好與壞,可愛的我們都是自戀狂和自大狂,天真的我們更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圍著自己轉。我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青春笑影中攜帶著狂傲,活力四射的臉上表露出軟弱和冷漠,我們更像一隻渾身長滿了刺的刺蝟----不讓別人接近自己的同時也不去靠攏別人。在物慾中我們更追求極端、甚至希望自己是世界上最恐怖、最孤獨的人。我們用冷漠和狂傲鎖住自己的心扉,塵世中的虛偽讓我們不再虛誠地相信什麼所謂的真情。 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詩人和英雄,也沒有了神話和夢想;各種厚黑的手段和所謂的處事經綸成了我們追求幸福和人生真諦的依託,同時這也許恰恰又是我們精神、心靈迷茫乃至於痛苦的根源。其實,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需要愛、歡樂、激情、成功。每天清晨,當你睜開雙眼,看見身旁健康的親人;推開窗戶又能擁抱第一縷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這該是多麼的開心。當你走出家門,高高興興地來到工作崗位,踏踏實實地完成一天的任務,這又該是一份充實的有收穫。然後當你帶著一天勞作的喜悅興沖沖地回家,與心愛的人在一起,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所以,人活著,需要的是快樂的過程,需要的是你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快樂的心境。儘管你沒有很多的時間和金錢,只要有了這個,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和種種不如意,你活著就能輕鬆和快樂。
推薦閱讀:
※(535)催官篇 及解讀(賴布衣)【04
※中醫專家為您解讀「發物」
※2012年3月8日播出《解讀女人身體密碼》
※【快點學法】解讀婚前婚內的那些事兒
※《葬書內篇》白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