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 >> 內科病用藥 >> 氣管炎用藥篇

泡桐

別名 空桐木、白桐、水桐、桐木樹、紫花樹來源 為玄參科泡桐樹植物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n.) Hemsl.及銹毛泡桐P. tomentosa (Thunb.) Steud.,以根、果入葯。形態特徵 1.泡桐: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粗壯,褐色,光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9-12厘米,葉片寬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20厘米,先端漸窄尖,基部微心形,全緣,上面幼時有短星狀毛,老葉無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星狀毛。春季開花,圓錐花序頂生,花大,長達10厘米,倒圓錐形,5深裂,裂片被毛,花冠漏斗狀鐘形,白色或淡紫色,內面有紫斑,5裂片略不等大,幾為四方形,上唇者較窄,下唇者較寬,端有嚙痕狀齒或凹頭,雄蕊4,二強,隱於花冠筒內部,葯室相分離,不具退化雄蕊,子房2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花柱細長,內彎。蒴果倒卵形,長達9厘米,木質,先端有短尖頭,基部有緊貼的宿存花萼,萼齒5淺裂。種子多數,扁而有刺。 2.銹毛泡桐: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密被絨毛。葉柄長3-15厘米,葉片寬卵形至卵狀心形,長12-25厘米,全緣,有時具3-5淺裂,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被灰黃色絨毛。春季開花,圓錐花序塔形,長20-30厘米,密被銹黃色短毛,花冠漏斗狀鐘形,裂片稍不等大,淡紫色,內面有黑點及黃色斑紋,蒴果寬卵形,長3-4厘米,先端有短喙,宿萼5深裂。生境與分布 泡桐分布於長江流域各省,除北方較冷地區外都有栽培。銹毛泡桐分布於東北北部,全國各省多有栽培。採集加工 秋季挖根,夏季采果。藥理作用 1.泡桐果及泡桐木屑提取物均能顯著延長二氧化硫引咳法所致小鼠的咳嗽出現時間。2. 泡桐果及泡桐木屑提取物均能顯著延長豚鼠因組織胺引起的翻倒時間,對整體動物有平喘作用。3.泡桐葉泡沫提取物能使小白鼠呼吸道酚紅排出量明顯增多。4.泡桐果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作用明顯。5.抑菌試驗:泡桐花提取物有較強制菌作用,其他部分制菌力也較強。性味功能 苦、寒。根:祛風,解毒,消腫止痛。果:化痰止咳。主治用法 根:筋骨疼痛,瘡瘍腫毒,紅崩白帶。果:氣管炎。用量:均為15-30克。參考配方 慢性氣管炎:鮮泡桐果半斤,百部18克,桔梗、青果各15克,豬膽汁1.8克。先將泡桐果煎煮去渣,再將百部、桔梗、青果加水煎去渣,二次煎液混合併加入豬膽汁,濃縮成膏,共成45毫升,每服15毫升,日3次,10天為一療程。

瓜蔞(附:天花粉、瓜蔞子)來源 葫蘆科栝樓屬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雙邊栝樓 T.uniflora Hao.,以果實入葯。形態特徵 1.栝樓: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10米。塊根粗長柱狀,肥厚,稍扭曲,外皮灰黃色,斷面白色,肉質,富含澱粉。莖多分枝,有淺縱溝。單葉互生,具粗壯長柄,卷鬚腋生,常有2-3分枝,葉形多變,通常近心形,不裂或掌狀淺裂至中裂,裂片常再淺裂或有齒,基部心形,凹入甚深,幼葉被毛,漸脫落,老葉下面具糙點。夏季開白色花,雌雄異株,雄花數朵生於總梗先端,雌花單生,花梗甚長,果時可達11厘米,花萼5裂,裂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花冠管細長,上部5裂,裂片倒三角形,先端細裂成流蘇狀,雄花有3雄蕊,花藥聚葯,成熟時分開,雌花子房下位。瓠果廣橢圓形或近球形,長約10厘米,熟時橙黃色。種子多數,瓜子狀,卵形,長約1.5厘米,棕色。生於山坡草叢、林緣溪旁及路邊。各地常有栽培。分布於華北、西北、華東和遼寧、河南、湖北、湖南等地。2.雙邊栝樓:近於上種,葉紙質,長8-16厘米,寬近於長,3-9深裂幾達基部。分布於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貴州、四川、雲南等省區。採集加工 秋季採集成熟果實,采時應帶果梗,便於懸掛陰乾。也可將果實縱剖,取種子晒乾。藥理作用 1.瓜蔞果實在體外有殺死腹水癌細胞的作用。2.果實經動物實驗有抗癌作用,對肉瘤作用比腹水癌的作用強。果皮醚浸出液抗癌作用比種子為好。3.瓜蔞的水提取物可使血糖先上升後下降,最後復原。4.抑菌實驗:果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流感桿菌均有較強抑制作用。對肺炎雙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也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潤肺祛痰,滑腸散結。主治用法 肺熱咳嗽,胸悶,心絞痛,便秘,乳腺炎。用量10-25克。瓜蔞、瓜蔞仁、天花粉均不可與烏頭同用。參考配方 1.咳嗽痰喘:瓜蔞15克,半夏、陳皮、杏仁各10克,水煎服。2.胸膈滿悶作痛:瓜蔞15克,薤白、半夏各10克,白酒適量,水煎服。3.心絞痛:①瓜蔞30克,薤白、紅花各6-10克,桃仁10-15克,水煎服。胸悶壓迫感為主者加沉香粉0.6克,鬱金粉1克,每日2-3次。胸痛為主者加三棱粉、莪術粉各0.8克,每日2-3次。②瓜蔞、薤白、香附、五靈脂各10克,丹參30克,生槐花15克,桃仁12克,遠志5克,水煎服。4.急性乳腺炎:瓜蔞15克,蒲公英60克,水煎服。天花粉為瓜蔞的根。深秋莖葉枯萎後挖根,颳去粗皮,晒乾。藥理作用:流產實驗:用天花粉注射液(0.5毫克/公斤)給孕期30天以上的狗肌注,能使狗胎死亡並娩出。性味功能:甘、微苦、微寒。清熱化痰,養胃生津,解毒消腫。主治肺熱燥咳,津傷口渴,糖尿病,瘡瘍癤腫。用量10-30克。製成天花粉注射劑治療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參考方:1.肺熱乾咳,咽干口渴:天花粉、麥冬各12克,北沙參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2.糖尿病:天花粉30克,生石膏、生地黃各15克,知母12克,水煎服。3.中期妊娠引產:天花粉針劑注射引產,平均引產時間為6天14小時。4.死胎,過期流產引產:天花粉針劑注射,平均引產時間為4天5小時。5.葡萄胎:天花粉針劑肌注,一般均能使胎塊組織變性壞死,自宮停止增大,或明顯縮小。促使尿妊娠試驗轉陰,部分病例用藥後3-6天胎塊自然排出。部分病例用藥後10天胎塊未排出而刮宮,刮出物已變性,組織成陳舊狀,出血量較未用藥刮宮明顯減少。瓜蔞子為瓜蔞的種子,將成熟果實剖開,取出種子,清水淘洗去粘質,晒乾。可放鍋內炒至表面微焦稍鼓,並有香氣時取出,用時搗碎。性味功能:甘、寒。潤燥滑腸,清熱化痰。主治大便燥結,肺熱咳嗽,痰稠難咳。用量6-12克。參考方:治大便燥結:瓜蔞子、火麻仁各12克。

杧果別名 馬蒙、莽果、麻蒙果來源 為漆樹科杧果屬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以果、果核、葉入葯。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10-27米。樹皮厚,灰褐色,成鱗片狀脫落。單葉聚生枝頂,葉柄長4-6厘米,葉片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0-40厘米,寬3-9厘米,先端短尾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常成波浪形。春季開黃色或帶紅色花,圓錐花序頂生,有柔毛,花小,雜性,芳香,萼片、花瓣均為5,花盤肉質,5裂,雄蕊5,但僅一個發育。核果橢圓形或腎形,微扁,長5-10厘米,熟時黃色,可食,內果皮堅硬,並覆被粗纖維。生境與分布 栽培品。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藥理作用 杧果甙有較好的祛痰及鎮咳作用。採集加工 葉全年可采,春、秋季采果。鮮用或干用。性味功能 酸、甘、平。果、果核:止咳,健胃,行氣。葉:止癢。主治用法 果、果核:咳嗽,食欲不振,睾丸炎,壞血病。葉:外用治濕疹瘙癢。果核用量10-30克,外用適量,鮮葉煎水洗患處。

金魚藻別名 細草、魚草、軟草、松藻來源 為金魚藻科金魚藻屬植物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以全草入葯。形態特徵 多年生沉水草本,莖細柔,長20-60厘米,具分枝。葉輪生,每輪6-8葉,葉片長5-25毫米,二叉式細裂,裂片線狀,具刺狀小齒。秋季葉腋開紅色小花,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無花被,具有8-12裂的總苞,總苞片鑽狀,雄花具多數雄蕊,雌花子房長卵形,1室,上位,花柱幾與果實等長。小堅果圓卵形,光滑,無距或基部的每邊有一捲曲的短矩,或具短刺與翅狀的邊緣,或有闊翅的邊緣而不具短刺。生境與分布 生於池沼湖泊中。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區。採集加工 四季可採集,晒乾備用。性味功能 淡、涼。止血。主治用法 吐血。用量3-6克,研粉吞服。參考配方 慢性氣管炎:金魚藻從水中撈出後,立即洗凈,陰乾或烘乾,可製成散劑、水丸或蜜丸,每次服1.5-2克,每日2-3次。用量過大有口乾、腹瀉等副作用。減量以後會自行緩解,不必治療。

黃荊別名 黃荊條、黃荊子、布荊、荊條、五指風、五指柑來源 為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黃荊Vitex negundo L.及牡荊V. negundo L var. cannabis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以果實(黃荊子)、根、莖、葉入葯。形態特徵 黃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根黃白色。樹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形,灰白色,密被柔毛,枝葉揉碎後有香氣。掌狀複葉對生,具長柄,小葉5片,間有3片,橢圓狀卵形,長3-10厘米,寬1-3.5厘米,中央3個小片較大,有較長的小葉柄,兩側的較小而無柄,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每側有2-5個疏淺齒,下麵灰白色,密被短柔毛。夏季開淡藍紫色小花,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花萼鐘形,5齒裂,被毛,花冠被毛,二唇形,上唇短2淺裂,下唇3裂,中央裂片大。果球形,褐色,基部有宿萼。生境與分布 生於山坡、路旁、溪邊及疏林小灌叢中。我國大部分省區有分布。採集加工 四季可采,以夏、秋採集為好。藥理作用 1.黃荊根水煎劑對小白鼠有鎮咳作用。2.根的醚提取物經小白鼠試驗有祛痰作用。3.根及子的煎劑有擴張豚鼠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有平喘作用。4.黃荊葉能防止甲醛性關節炎腫脹的發展。5.抑菌試驗:黃荊子、黃荊根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煎熬時間長,抑菌作用強。根的作用比子的作用強。性味功能 根、莖:苦、味辛、平。清熱止渴,化痰截瘧。葉:苦、涼。清熱解表,化濕截瘧。果實:苦、辛、溫。止咳平喘,理氣止痛。主治用法 根、莖:支氣管炎,瘧疾,肝炎。葉:感冒,腸炎,痢疾、瘧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濕疹,皮炎,腳癬,煎湯外洗。鮮葉搗爛敷蟲、蛇咬傷,滅蚊,滅蛆。果實:咳嗽哮喘,微痛,消化不良,腸炎,痢疾。用量根、莖為15-30克。葉為10-30克。果實為3-10克。參考配方 1.預防瘧疾:黃荊葉30克,黃皮葉15克,水煎服,每日1次,連服5日。2.慢性氣管炎:①黃荊鮮根120克,煮2-3小時,濾去渣,加20%的紅糖,濃縮成100毫升,每日2次,每次50毫升,10日一療程,用2個療程。②黃荊子粉(去殼研粉)15克,紫河車、山藥各6克,研粉和勻,加飴糖適量成丸,為1日量,分3次服,10日一療程,用2個療程。3.腸炎、痢疾、消化不良:黃荊子1斤,酒藥子30克,分別炒黃,研細粉,加白糖半斤拌勻,每服4-6克,小兒1-2克。每日4次。4.胃腸絞痛、手術後疼痛:黃荊子180克,研細粉,每服6克,每日3次。5.腳癬:鮮黃荊葉半斤,置面盆中,臨睡前加開水浸沒黃荊葉,水現淡綠色時,加溫水至半盆,泡腳5-6分鐘,搽干。6.滅蚊:每立方米用鮮黃荊葉13克,用適量乾草助燃,發煙,關門窗2小時即可。7.滅蛆:鮮牡荊全株切碎,加水3倍,浸8-12小時,撒在糞坑裡,經72小時有滅蛆作用。8.頭痛頭風:荊瀝,日日服之。

註:新采荊莖,截1.5尺長,架起燒中間,兩端以器承取,此即荊瀝,熱服或入葯中。牡荊小枝綠色,葉片每側具粗齒5-8個,兩面綠色,僅脈上有短細毛,花淡黃紫色,果黑褐色。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區,山東也有分布。刻葉黃荊同屬植物刻葉黃荊,小葉邊緣有粗齒,或有羽狀裂片,分布於東北、華北及山東等地。山牡荊(山蚊荊、布荊)同屬植物山牡荊,喬木,高達20米,樹榦心材黃褐色,有強臭。花白色,果卵圓形。分布於廣東、台灣及雲南等省。灰白黃荊同屬植物灰白黃荊,小葉通常5片,披針形,下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淡紫色。分布於西藏。

蔊菜別名 野菜子、鐵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來源 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 Hiern.,以全草入葯。形態特徵 蔊菜: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體較柔軟,無毛。莖單一或分支,綠色,有時帶淡紫色。基出葉呈輻射狀叢生,莖生葉互生,基出葉和莖下部的葉有柄,葉片通常呈大頭狀分裂,基出葉分裂較多,莖生葉分裂較少,莖上部葉幾近全緣,基部楔形,葉形變化很大。夏、秋季開黃色小花,排列成頂生總狀花序,萼片4,長圓形,花瓣4,倒披針形。果實陸續成熟,長角果窄圓柱形,長在2.5厘米以上。 江剪刀草:與前種極相似,莖生葉分裂較前者多,5月開花,長角果長1-2厘米。生境與分布 蔊菜生於山野路旁較陰濕而肥沃的土壤上。分布於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各省區。江剪刀草生境同前,南北各地分布甚廣。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藥理作用 1.祛痰:半數致死量的1/5給家兔灌胃,有祛痰作用。2.每人每日口服蔊菜素200-300毫克,連服20天,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蔊菜素較蔊菜水煎劑(90克/日)療效高,頭暈、口乾、胸悶等副作用明顯降低。3.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甘、淡、涼。清熱解毒,鎮咳,利尿。主治用法 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瘡,蛇咬傷,疔瘡癰腫。用量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參考配方 慢性氣管炎:蔊菜素200-300毫克,每日1次,口服。註:1.蔊菜素提取:取干全草321公斤,煮2次,並液約3210升,常壓濃縮至1/2,減壓濃縮至106升,攪拌下加乙醇至乙醇濃度為75%,取乙醇澄清液,濃縮至30升,加水20升,再濃縮成30升,10℃以下低溫放置,待固體完全析出。固體用6升4%氫氧化鈉液攪勻,10℃左右放2小時,過濾,所得固體物若色深,再用6升4%氫氧化鈉液處理。所得固體反覆洗滌至中性,吸干,即為蔊菜素粗品。2.蔊菜不能與黃荊葉同用,否則引起肢體麻木。

百眼藤別名 爬山虎、鹹魚頭、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葉羊角藤來源 為茜草科巴戟天屬植物雞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葯。形態特徵 常綠藤狀灌木。根粗、皮厚,灰褐色。莖黑褐色,嫩枝被柔毛。葉對生,紙質,橢圓狀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2-6厘米,除下面脈腋內有束毛外,兩面均無毛,托葉膜質,草黃色,鞘狀。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具短柄,2-6序在枝頂呈傘形排列,少為腋生,花白色或綠白色,花萼合生,花冠管極短,裂片矩圓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聚合果球形,由多數外被肉質宿萼的小堅果組成,成熟時紅色。生境與分布 生於路旁及山野灌叢中。分布於我國南部地區。採集加工 四季可采,鮮用或晒乾備用。性味功能 甘、涼。清熱利濕,化痰止咳,散瘀止痛。主治用法 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百日咳,腹瀉,跌打損傷,腰肌勞損,濕疹。用量15-30克。參考配方 支氣管炎,百日咳:百眼藤30-60克(百日咳用30克,加糖少許),水煎服。

燈籠泡別名 天泡子、掛金燈、燈籠果、燈籠草、打額泡、天泡草、黃姑娘、小酸漿來源 為茄科酸漿屬植物小酸漿Physalis minima L.,以全草入葯。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被細柔毛。莖通常微卧或傾斜,分枝甚多。單葉互生,葉柄長2.5-4.5厘米,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長2-8厘米,寬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漸窄,近於全緣或具不規則缺刻,有柔毛。夏季開花,花單生於葉腋,梗長6-12毫米,花萼鐘形,長3-4毫米,5裂,有硬毛,果時萼增大如燈籠狀,圓卵形或近圓形,直徑約1.5厘米,包圍在果實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無毛,花冠鐘形,5裂,淡黃綠色,長約6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塊,雄蕊5,著生於冠管基部,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頭狀,呈不明顯的2裂。漿果圓球形,徑約1厘米,種子多數,扁圓形,綠白色。生境與分布 生於山坡、田野及土坎上。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洗凈,鮮用或晒乾備用。性味功能 苦、涼。清熱利濕,祛痰止咳,軟堅散結。主治用法 黃疸型肝炎,膽囊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腮腺炎,睾丸炎,膀胱炎,血尿,頸淋巴結核,外用治膿包瘡,濕疹,癤腫。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或煅灰存性撒患處。孕婦忌服。參考配方 1.腮腺炎:燈籠泡全草、一點紅各30克,水煎服。2.睾丸炎:燈籠泡全草、黃皮根各30克,水煎服。3.老年慢性氣管炎:燈籠泡全草煎水製成糖漿,每服50毫升(含生葯15克),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每療程結束休息3天左右,共治3個療程。

麻黃別名色道麻、結力根

來源為麻黃科麻黃屬植物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木賊麻黃E.equisetina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SchrenkexMey.,以綠色莖枝入葯,根也入葯。

形態特徵1.草麻黃(川麻黃):小灌木,常呈草本狀,高20-40厘米。木質莖匍匐橫卧土中,似根狀莖,外皮褐色或紅褐色,有鬚根。小枝圓,具淺縱槽,對生或輪生,直或微曲,節明顯,節間長2.5-5.5厘米,多數為3-4厘米,直徑約2毫米。葉膜質鞘狀,生於節上,下部1/3-2/3合生,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夏季開花,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黃色,寬卵形,常由數個密集的雄花序組成復穗狀,苞片通常4對,每片有花1朵,雄花具倒卵形膜質假花被,先端2裂,內有7-8個雄蕊,花絲合生成束,先端稍分離,雌球花單生枝頂,具苞片4對,最上一對各有雌花1朵,假花被近骨質,套於胚珠之外,頂端開孔,露出伸出的珠被管。雌秋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方卵形或近圓形。種子2粒,卵形,包藏於紅色肉質苞片內,與苞片近等長。圖示為草麻黃。

2.木賊麻黃(山麻黃):植株高30-80厘米,木質莖多,明顯,直立,小枝較細,節間較短,通常為1.5-2.5厘米。葉膜質鞘狀,大部分合生,僅上部1/4分離,裂片2,鈍三角形,長1.5-2毫米。雄球花單生或3-4集生於節上,較小,長2-3毫米,苞片3對,雌球花也較窄小,窄長橢圓形,珠被管彎曲,種子常只有1粒成熟。

3.中麻黃:枝對生或三枝輪生,葉鞘上部1/3分裂,裂片3或2,鈍三角形或三角形。球花各部多為3數或2數,雌花珠被管長而旋曲。種子3或2粒。

生境與分布草麻黃生於乾燥地帶,常見於干山坡、山崗及乾枯河床內。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河南等省區。木賊麻黃生於乾燥山地,多在懸崖峭壁之處。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等省區。中麻黃生於多沙地帶。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

採集加工白露後到地凍前割取地上部分,晒乾備用。連根拔起時,根莖分開,切段晒乾。

藥理作用1.興奮中樞神經,對大腦、中腦、延腦、呼吸中樞、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還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故內服後有如下表現:①全身溫暖,心跳加快,末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③緩解支氣管和胃腸痙攣。④麻黃鹼有促進膀胱內括約肌緊張或痙攣的作用。2.一般情況下麻黃鹼不能誘發人出汗,但人處在高溫時用麻黃鹼50-60毫克,1.5-2小時後,汗腺分泌更多更快,但皮下注射局部不引起特殊汗腺分泌,因此發汗作用恐系中樞性。3.抗過敏:可用於蕁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可治療鼻炎。4.麻黃揮髮油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5.試驗證明,對於用消毒牛奶引起人工發熱的家兔,麻黃揮髮油乳劑有解熱作用,但麻黃揮髮油對皮膚和粘膜均有較強的刺激作用。6.麻黃油乳劑有鎮靜作用,能引起肌肉癱瘓現象,對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7.麻黃定鹼能降低血壓,增加豚鼠離體子宮及離體兔腸的收縮。8.偽麻黃鹼有顯著的利尿作用。9.麻黃節含生物鹼甚低,有止汗功效,故麻黃去節,發汗力強,不去節發汗力稍弱。

性味功能辛、微苦、溫。發汗,平喘,利尿。

主治用法風寒感冒,發熱無汗,咳喘,水腫。用量1.5-6克。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①寒型:麻黃、細辛、乾薑各3克,白芍、桂枝各10克,甘草、半夏各6克,五味子4.5克,水煎服。②外寒里熱型:麻黃、生甘草、百部各3克,杏仁、前胡各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水煎服。

2.支氣管哮喘:①寒喘型:麻黃、桂枝各6克,乾薑、細辛各1.5克,射干、半夏各10克,五味子、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②熱喘型: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3克。熱重或伴有支氣管感染者可加黃芩、桑白皮、蒲公英、大青葉、魚腥草、野蕎麥根各10克,水煎服。

3.肺炎及小兒麻疹合併肺炎: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甘草4.5克,水煎服。

4.急性腎炎:麻黃6克,生石膏30克(先煎),連翹、澤瀉各12克,赤小豆、茅根各15克,水煎服。對消除尿中蛋白與紅細胞有較好效果。車前草、金錢草、萹蓄、玉米須等葯,均可酌情選用。

附麻黃根:

藥理作用麻黃根浸膏注射於貓及家兔靜脈,可使血壓下降,呼吸幅度增大,與麻黃浸膏作用完全相反。根所含的生物鹼可使離體蛙心收縮減弱,以致停止於擴張期,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腸管、子宮等平滑肌呈收縮作用。麻黃根所含偽麻黃鹼有止汗作用。

性味功能甘、澀、平。止汗。

主治用法自汗,盜汗。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1.自汗,盜汗:麻黃根10克,浮小麥、煅牡蠣(先煎)各30克,水煎服。

2.腳汗:麻黃根30%,牡蠣30%,烏洛托品15%,滑石粉25%,共為細末,用適量撒在腳上即可。用於長途步行、施工,一般可保持10-15日腳不出汗。

大葉仙茅別名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頭、竹靈芝

來源為仙茅科仙茅屬植物大葉仙茅Curculigocapitulata(Lour.)O.Kuntze.,以根及根狀莖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粗厚,肉質,頂端在葉叢下生出多數白色鬚根。葉基生,柄長30-60厘米,有槽,近對摺,葉片長方披針形,長30-90厘米,寬7-15厘米,主脈在下面極突出而使葉片呈摺疊狀,全緣,無毛或背脈被毛。夏季開花,總花梗短於葉,長10-30厘米,被褐色長毛,頂端下彎,苞片披針形,被長毛,頭狀花序或穗狀花序曲垂,卵形或球形,直徑2.5-5厘米,花具小梗,花被6片,卵形,長6-8毫米,被毛,雄蕊6,花絲短,花藥貼合,子房棒狀,花柱細長,柱頭圓,微3裂。果棒狀,長3-6毫米,內有種子多粒。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濕潤處或栽培於屋旁。分布於我國南部地區。

採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晒乾。

性味功能苦、澀、平。潤肺化痰,止咳平喘,鎮靜健脾,補腎固精。

主治用法腎虛喘咳,腰膝酸痛,白帶,遺精。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慢性氣管炎:①大葉仙茅、通光散鮮品各75克,煎3次,濃縮至60毫升,加蜂蜜適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②大葉仙茅製成蜜丸,每重10克(含蜜5克),每服1-2丸,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

五指毛桃別名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黃芪、三爪龍、五爪龍、五爪桃、山狗差、掌裂溶

來源為桑科榕屬植物粗葉榕FicussimplicissimaLour.,以根入葯。

形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長1-2米,全株具貼服短硬毛和白色乳汁,根淺黃色,皮柔韌,有香氣。莖直立,很少分枝。葉互生,紙質,多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廣卵形,長8-25厘米,寬4-10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或有鋸齒或全緣,上面粗糙,基出脈3-7條。夏季花序托球形,成對腋生,直徑5-10毫米,無梗、花小,單性,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中,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各4,雄花有雄蕊2-3個。花序托熟時由紅變黑。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谷、山坡灌木叢中,或疏林下。分布於南部及西南各省區。

採集季節全年採收。

藥理作用1.小鼠氨霧刺激,致咳,本品煎劑鎮咳好。2.抑菌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有較好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甘、微溫。健脾化濕,行氣化痰,舒筋活絡。

主治用法肺結核咳嗽,慢性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脾虛浮腫,病後盜汗,白帶。用量:15-60克。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五指毛桃75克,映山紅25克,胡頹子葉30克,魚腥草12克,羊耳菊10克,水煎,每日一劑,分2次服,10天一療程,連服2個療程。

2.風濕性關節炎:五指毛桃、羊耳菊、楓寄生、三叉苦、千斤拔、桑枝、雞血藤各30克,兩面針15克,過江龍25克,山蒼子根、黑老虎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飛天蠄蟧別名桫欏、刺桫欏、山蠄蟧、山棕、龍骨風、樹蕨、大貫仲

來源為桫欏科桫欏屬植物桫欏CyathenspinudosaWall.,以主幹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樹形厥類,高3-8米,棕櫚狀,幼苗似金毛狗脊。主幹直立,高1-3米,粗壯,深褐色或淺黑色,外面堅硬,有老葉脫落後的痕迹;藥材斷面近圓形,沿邊緣有一圈形似新月形的維管束。葉簇生於干頂,葉柄及葉軸上密被棘刺,葉片巨大,長1-3米,三回羽裂,羽片矩圓形,長30-50厘米,中部寬13-20厘米,羽軸下面無毛,但有疏刺,上面連同小羽軸疏生棕色捲曲有節的毛,小羽軸和主脈下面有略呈泡狀的鱗片,沿葉脈下面有疏短的毛,小羽片羽裂幾達小羽軸,裂片披針形,短尖頭,有疏鋸齒,葉脈均有二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分叉點上凸起的囊托上,囊群蓋近圓形,膜質,下位,初始向上包被囊群,成熟時開裂,壓於囊群下或幾近消失。

生境與分布多生於山谷、溪旁、林下潮濕地。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集季節全年可采,削去主幹的堅硬外皮。

性味功能微苦、平。祛風利濕,活血祛瘀,清熱止咳。

主治用法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慢性支氣管炎,肺熱咳嗽,腎炎水腫,預防流行性感冒;莖內液汁外搽治癬症。用量10-15克。

參考配方慢性氣管炎:飛桃沖劑,每次3克,每日2次,20天為一療程。

製劑:取飛天蠄蟧30克,五指毛桃45克,胡頹子葉15克,山白芷10克,魚腥草25克,加水煮沸4小時,過濾,濃縮成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靜置過夜,過濾,回收乙醇,葯成膏狀,加澱粉製成粒,60℃烘乾,過篩分裝,每包6克。

遠志別名小草、細草、小雞腿、小雞根、細葉遠志、線茶

來源為遠志科遠志屬植物遠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卵葉遠志P.sibiricaL.,以根或根皮入葯。

形態特徵1.遠志:多年生草本,高達30厘米。地下有圓柱形宿根,長而微彎。莖直立或斜生,多數,由基部叢出,細柱形,質堅硬,帶綠色,上部多分枝。單葉互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條形,長1-4厘米,寬0.1-0.3厘米,先端尖,基部漸窄,全緣,中脈上面下陷,背面隆起,無毛或稍被柔毛。夏季莖頂抽總狀花序,花小,稀疏,萼片5,其中兩枚呈花瓣狀,綠白色,邊緣紫色,花瓣3,淡紫色,其中一瓣較大,成龍骨狀,先端有絲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基部聯合,子房2室,花柱彎曲,柱頭2裂。蒴果卵圓形而扁,先端微凹,表面平滑無毛,基部有宿存萼片,成熟時沿邊緣開裂。圖示為遠志。

2.卵葉遠志:較前種矮小,高8-20厘米,葉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0.8-2厘米,寬3-6毫米,花藍紫色。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林下或草地上。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等省區。

採集加工春、秋採挖,趁鮮抽去木質心。

藥理作用1.遠志含有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出現輕度噁心,並反射性引起祛痰。胃炎及胃潰瘍患者慎用。2.對於麻醉犬、麻醉家兔之血壓均有速降作用。3.對各種動物離體子宮、在體子宮的收縮力及緊張度均加強。4.抑菌試驗:遠志乙醇浸液在體外對固紫染色陽性菌有抗菌作用,對結核桿菌中度敏感,10%遠志煎劑對肺炎雙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辛、苦、溫。益智安神,散郁化痰。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畏珍珠、藜蘆、蜚蠊。

主治用法神經衰弱,心悸,健忘,失眠,痰多咳嗽,支氣管炎,久服輕身不老,殺天雄、附子、烏頭毒。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①遠志、甘草、曼陀羅浸膏、蜂蜜各等量,製成丸,每丸重0.3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10日為一療程。②炙遠志10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

2.神經衰弱、心悸、失眠:①遠志10克,五味子6克,糖適量,水煎服或製成糖漿服。②炙遠志90克,研末,每服1.5克,米湯調服,每日2次。

薤白別名野薤、野蒜、薤白頭、野白頭

來源百合科蔥屬植物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Bunge.,和薤(藠頭)A.chinenseG.Don.,以鱗莖入葯。

形態特徵小根蒜(小根菜、胡蔥、野藠頭):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圓形,其側旁有1-3個突起,外有白色膜質鱗被,後邊黑色。葉互生,窄條形,席捲狀圓形或稍扁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包莖,長達40厘米,寬約4毫米,無毛。7-8月間開花,花莖單一,高達70厘米,傘形花序頂生,多數小花集成球形,花被6片,長圓狀披針形,粉紅色或玫瑰紅色,雄蕊6,長於花被,花絲細長,下部扁而寬,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細長。蒴果倒卵形,先端凹入,果梗長1.5厘米左右,花序有時全部或部分變成珠芽,珠芽外被淡紫色鱗片。如圖。

薤(藠頭):多年生草本,高達80厘米。鱗莖卵狀長橢圓形,長3-4厘米,外被白色膜質鱗片,有多數鬚根。葉2-4片,直立,半圓柱狀線形,中空,有明顯的5棱,長20-45厘米,寬約2毫米,暗綠色,先端漸尖,基部鞘狀包莖。夏末秋初從葉叢中生出花莖,單一,圓柱形,平滑無毛,與葉等長或更長,頂生傘形花序,半圓形,有花多數,苞片小,三角形,長不過5毫米,花紫紅色,花序疏鬆。蒴果球形。

生境與分布小根蒜生於田間、草地、山坡草叢中。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南、華中及山東、陝西、甘肅、湖南等省區。薤生於山地較陰濕處,分布於南北各省,南方各省常有栽培。

採集加工4-5月採集。

藥理作用抑菌試驗:本品水煎劑,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辛、苦、溫。溫中通陽,理氣寬胸。

主治用法胸痛,胸悶,心絞痛,脅肋刺痛,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痢疾。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1.心絞痛:①薤白、三棱各20克,赤芍、川芎、紅花、延胡索、降香各15克,雞血藤30克,急性子12克,一日量,製成沖服劑或浸膏劑內服。②薤白、瓜蔞、鬱金、當歸、赤芍各10克,丹參30克,生槐花15克,紅花5克,白檀香1.5克,水煎服。

2.心絞痛,胃口不好:薤白10克,瓜蔞15克,枳殼、制半夏各6克,生薑3片,水煎服。

3.慢性支氣管炎:薤白研粉,每服3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下。

4.慢性痢疾:薤白15克,加小米適量,熬粥食。

胡頹子別名牛奶子根、半春子、半含春、石滾子、四棗、柿模、羊奶奶、甜棒棰

來源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胡頹子ElaeagnuspungensThunb.,以根、葉、果實入葯。

形態特徵常綠有刺灌木,高達4米。根木質,黃白色。枝展開,質剛硬,小枝灰褐色。單葉互生,有葉柄,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圓,全緣或波狀,常反卷,上面綠色,有光澤,初時有鱗片,後脫落,下面銀白色雜有褐色鱗片。冬季開銀白色花,芳香,1-4朵簇生於葉腋,下垂。花萼先端4裂,萼管較裂片為長,管部在萼管上部突窄細,無花冠,雄蕊4,花絲短,不外露,子房上位,1室,位於萼管內,每室含胚珠1個,花柱單一,柱頭不分裂。果實漿果狀,長橢圓形,長約1.5厘米,成熟時棕紅色,味酸甜。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疏林下或林邊灌叢中。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採集加工夏季采葉,四季采根,立夏果實成熟采果。

藥理作用1.胡頹子對小鼠試驗性慢性支氣管炎有一定療效。治療組小白鼠的氣管、支氣管的病理變化均有明顯改善,大多數上皮細胞都能修復,並漸趨正常。2.本品含有的有機酸,濃縮後內服對腸內細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根:苦、平。祛風利濕,行瘀止血。葉:微苦、平。止咳平喘。果:甘、酸、平。消食止痢。

主治用法根: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風濕關節痛,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白帶,跌打損傷。葉:支氣管炎,咳嗽,哮喘。果:腸炎,痢疾,食欲不振。用量:根:30-60克;葉、果:10-15克。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胡頹子鮮葉、冰糖各30克,煮沸1小時,濾去渣,濃縮至50-8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劑,10天為一療程。

2.哮喘:胡頹子葉晒乾,文火炒至微黃,研末,每次熱米湯送服3克,早晚各1次,連續15天。

3.骨折、挫傷:用根皮30克,硃砂根皮、南五味子根皮各15克,了哥王根皮8克,晒乾研末。挫傷用上藥加糯米飯同搗爛,塗紗布上,以布面接觸患處,以防發生葯疹。骨折者經複位固定後,同上法敷藥,但在首次需加蛋清2個調勻,24小時後換藥,局部疼痛消失,固定去除後,以老薑切片,烤熱,蘸了哥王酒摩搽患處。

4.跌打損傷:胡頹子根30克,娃兒藤根15克,徐長卿根10克,酒水各半煎服。

5.慢性骨髓炎:胡頹子根90克,金銀花藤60克,金剛刺蔸30克,生首烏15克,黑豆60克,水煎濃,用雞蛋1個搗爛,煎沸的藥水沖服。每日1劑,連服十餘劑。

細葉沙參別名藍花參、金線吊葫蘆、毛雞腿、拐棍參、寒草、一窩雞、娃兒草、雀舌草、罐罐草

來源為桔梗科藍花參屬植物藍花參Wahlenbergiamarginata(Thunb.)A.DC.,以根或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含白色乳汁。根肉質細長,白色,形似參。莖直立或匍匐,細長,叢生,下部被疏毛,上部稍光滑。葉互生,基生葉較密,近似叢生,葉片倒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2-4毫米,先端短尖,邊緣微波狀,疏生鈍齒。夏末分枝頂端開藍色小花,花具長柄,萼5齒,花冠鍾狀,5裂,雄蕊5。蒴果倒圓錐形,上部有宿存花萼。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土的草叢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至西南各省。

採集加工秋季菜根,春、夏、秋採挖全草。

性味功能甘、平。益氣補虛,祛痰,截瘧。

主治用法病後體虛,小兒疳積,支氣管炎,肺虛咳嗽,瘧疾,高血壓病,白帶。用量:15-60克。

參考配方1.間日瘧:細葉沙參全草30-45克,水煎,日服2次,與瘧發前2-4小時各服一次。

2.疳積:鮮細葉沙參根15-30克,或干品10-15克,燉肉或雞蛋食用。日服一劑。

3.自汗、盜汗、白帶:鮮細葉沙參根60-120克,燉雞或豬肉食用。

4.跌打損傷:鮮細葉沙參根30-60克,水煎沖黃酒服。

5.上感咳嗽,上呼吸道出血:細葉沙參全草10-15克,加冰糖適量,水煎服。

6.傷風咳嗽:細葉沙參30克,紫蘇根10克,枇杷葉10克,水煎服。

7.肺炎咳嗽胸痛:細葉沙參30克,桑白皮30克,地骨皮、十大功勞根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8.肺癆咳嗽、虛熱盜汗:細葉沙參60克,十大功勞30克,地骨皮30克,豬肺一副,共燉,吃肺和湯。

9.婦女白帶:細葉沙參120克,蚌殼肉250克,墨魚60克,豬瘦肉半斤,共燉熟,分2-3次服完。

鹽膚木別名鹽霜柏、鹽酸木、敷煙樹、蒲連鹽、老公擔鹽、五倍子樹

來源為漆樹科漆樹屬植物鹽膚木RhuschinensisMill.,以根、葉入葯。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樹皮灰褐色,有赤褐色斑點。小枝黃褐色,有無數的皮孔及三角形葉痕。單數羽狀複葉互生,總葉柄基部膨大,葉軸與總葉柄有顯著的窄翅,小葉7-13片,無柄,卵狀橢圓形或長卵形,長5-14厘米,寬2.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或楔形,邊緣具圓粗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綠灰色,具棕褐色柔毛。秋季開黃白色小花,圓錐花序頂生,雜性同株,雄花較兩性花微小,萼片與花瓣均5-6。核果扁球形,橙紅色,表面密生灰白色細短毛,有宿存花柱。

生境與分布除青海、新疆外,遍布全國各省區。

採集加工根:全年可采。夏秋采葉。

性味功能酸、咸、寒。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用法根: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咳嗽咯血,腸炎,痢疾,痔瘡出血。根、葉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漆瘡。用量15-60克。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1.痔瘡:鹽膚木根60克,鳳尾草30克,水煎服。每日2劑。體虛者加瘦肉30克同煮食。

2.慢性支氣管炎:①鹽膚木30克,枇杷葉、金沸草、胡頹子各10克,鼠麴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10-12天。②鹽膚木根皮30克,加3片去毛枇杷葉,水煎,加冰糖少許沖服。

3.漆瘡:鹽膚木葉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4.黃疸:鹽膚木根皮15克,黃梔子根15克,水煎服。或用根晒乾研末,每日12克,炒雞蛋吃。

5.水腫:鹽膚木根30-60克,水煎服。

6.麻疹不透:鹽膚木根10-15克,切片,水煎服。

7.中暑:鮮鹽膚木根90克,水煎服。

8.眼生白翳:鹽膚木鮮葉適量,折斷後將乳白汁盛於小瓷杯內,用燈芯蘸葯汁點患眼,每日2次,點葯後閉目10分鐘,稍有刺痛感。

9.黃蜂咬傷:鹽膚木鮮葉適量,折斷取乳白汁,搽患處。

鼠麴草別名黃花麴草、清明菜、田艾、佛耳草、土茵陳、酒麴絨

來源菊科鼠麴草屬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affineD.Don.,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莖自基部分枝成叢。基部葉條狀匙形,花後凋落,上部葉互生,葉片倒披針形或條狀匙形,長2-6厘米,寬3-10毫米,先端圓鈍具尖頭,基部漸窄,無柄,全緣,兩面均有白色綿毛。春夏間開花,頭狀花序多數,梗極短,密集成圓頭狀,總苞片多層,干膜質,金黃色,全為管狀花,外層雌花,花冠狹窄如線,花柱通常比花冠短,中央為兩性花,花管細長,先端無齒裂,雄蕊5,柱頭2裂。瘦果橢圓形,具乳頭狀毛,冠毛黃白色。

生境與分布生於路邊、田邊、山坡草地等處。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

採集加工春夏間採收,鮮用或晒乾備用。

藥理作用本品水煎劑對試驗性慢性氣管炎並慢性咳嗽的小白鼠進行鎮咳試驗,以4克/公斤灌胃,有鎮咳作用。

性味功能甘、平。止咳平喘,降血壓,祛風濕。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蠶豆病,風濕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1.感冒咳嗽:鼠麴草30克,青蒿15克,薄荷10克,水煎服。

2.哮喘咳嗽:鼠麴草、蔊菜各30克,水煎服。

3.慢性氣管炎:①鼠麴草、款冬花、杏仁、前胡各10克,浙貝、麻黃各3克,水煎服。②鼠麴草、鹽膚木、胡頹子各15克,枇杷葉、白前各10克,水煎服。

4.蠶豆病:鼠麴草60克,車前草、鳳尾草各30克,茵陳15克,水1.2升,煎成800毫升,加白糖當飲料服。

5.預防肝炎:鮮鼠麴草30克,水煎,加紅糖15克,於每年春初服。

6.支氣管炎、寒喘:①鼠麴草、黃荊子各15克,前胡、雲霧草各10克,南天竹12克,沙參15克。水煎服,連服5天,一般需服30天。②鼠麴草、酢漿草各10克,前胡6克,魚腥草30克,水煎服。③鼠麴草、鹽膚木、胡頹子各15克,枇杷葉、白前各10克,水煎服。

7.白帶:鼠麴草、鳳尾草、燈芯草各15克,土牛膝10克,水煎服。

白朮別名於術、冬術、浙術、種術

來源為菊科蒼朮屬植物白朮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以根狀莖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肥厚,略成拳狀,有不規則分枝,外皮灰黃色。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質化,有不明顯縱槽。葉互生,莖下部葉有長柄,葉片3深裂,偶為5深裂,頂端裂片最大,裂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有刺狀齒,莖上部葉柄漸短,葉片不分裂,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下延成柄,邊緣有弱刺,葉脈顯著。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總苞鍾狀,總苞片7-8層,覆瓦狀排列,總苞基部被一輪羽狀深裂的葉狀苞片包圍,全為管狀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開展或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表面密被絨毛,花柱細長,柱頭頭狀,頂端有一淺裂縫。冠毛羽狀分枝,與花冠略等長。瘦果橢圓形,稍扁,被有黃白色絨毛。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地林下及灌木林中。分布於長江流域,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採集季節霜降至立冬採挖,切片晒乾。

藥理作用1.白朮煎劑給狗作靜脈注射,平均1/2-1小時開始出現利尿作用,2小時達高峰,利尿作用持續1.5小時,平均尿量增加9.2倍、鈉排出量增加35.2倍,氯的排出量、尿的CO2容量、Ph值和鉀排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而銨排出量則減少。利尿作用可能與抑制腎小管的重吸收有關。2.白朮稍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並有增加白蛋白糾正球蛋白的比例的作用。3.白朮對因放、化療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4.少量白朮油有鎮靜作用,並有緩和胃腸蠕動作用。

性味功能甘、苦、溫。健脾,燥濕,和中。

主治用法脾虛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痰飲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用量:5-10克。

參考配方1.慢性腹瀉:白朮、党參各12克,補骨脂、神曲各10克,炮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胸悶食減:白朮10克,枳實、陳皮各3克,水煎服。或研末服。

3.耳原性眩暈:白朮30克,党參15克,茯苓12克,澤瀉2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4.胎動不安:白朮、當歸、黃芩、白芍各10克,水煎服。

5.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氣短,痰多白沫:白朮10克,桂枝、炙甘草各3克,茯苓10克,水煎服。

白前別名鵝管白前、竹葉白前

來源為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stauntoni(Decne.)Hand.-Mazz.芫花葉白前C.glaucescens(Decne.)Hand.-Mazz.,以根狀莖及根入葯。也有全草入葯者。

形態特徵1.柳葉白前(水楊柳):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5-60厘米。根狀莖橫走或斜生,中空如鵝管,節上叢生纖細彎曲的鬚根。莖圓柱形,表面灰綠色,有細棱。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狀如柳葉,長3-12厘米,寬0.3-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明顯,略革質,無毛。8月開紫色小花,聚傘花序腋生,有3-8朵花,花萼裂片5,花冠5深裂,裂片條形,副花冠裂片較短於蕊柱,雄蕊5,與雌蕊合生成蕊柱,花藥2室,每室具一淡黃色花粉塊,子房上位,由2離生心皮組成,兩花柱在頂端連合成一平厚盤狀柱頭,蓇葖果長角狀,長至1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具宿萼。種子多數,披針形,黃棕色,頂端具白色絲狀絨毛。

2.芫花葉白前(沙消):葉片橢圓形,狀如芫花葉,長3-5厘米,寬1-1.5厘米,先端尖,亦有鈍圓者,近於無柄。花較大,花冠黃白色,裂片橢圓形,副花冠5,肉質,與蕊柱幾等長,雄蕊5,花藥先端具膜片,每室有一花粉塊,以一紅色載粉塊器的2臂相連。蓇葖果略成梭狀,長約4厘米,種子為扁卵形。

生境與分布常生於溪灘、江邊沙磧處。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浙江產量最大。

採集加工秋季採集。

性味功能苦、辛、涼。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全草:清熱解毒。

主治用法根及根狀莖:感冒咳嗽,支氣管炎,氣喘,水腫,小便不利。用量6-12克。全草:肝炎,麻疹初期未透(柳葉白前),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1.支氣管炎,咳嗽哮喘:白前、桔梗、紫菀、百部、蘇子各10克,陳皮6克,水煎服。

2.感冒咳嗽,胸悶,喉癢:白前、紫蘇、紫菀、百部各10克,水煎或研末吞服。若氣急喉鳴,加炙麻黃3克。

3.腮腺炎:鮮白前、鮮馬蘭根各30克,搗汁內服,白糖為引,藥渣外敷。

柳葉白前芫花葉白前

浙貝母別名浙貝、大貝、象貝、元寶貝、珠貝

來源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浙貝母FritiflariathunbergiiMiq.,以鱗莖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全體光滑無毛。鱗莖半球形,上下微凹入,白色,有2-3瓣肥厚鱗片對合而成,直徑2-6厘米。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高30-70厘米,綠色或稍帶紫色。單葉,無柄,在莖下部的葉對生,中部的葉常3-5片輪生,上部的葉呈互生狀且較中部的為短,均窄披針形至條形,中部以上的葉連同葉狀苞片先端捲曲呈卷鬚狀。3-4月開花,通常2-6朵生於莖頂或上部葉腋,花梗長1-1.5厘米,葉狀苞片極窄,呈條形,花鐘形,俯垂,淡黃色或黃綠色,花被片6,長倒卵形至卵圓形,長2-3厘米,具不明顯的網紋,內面基部具腺體,雄蕊

6,長為花被的一半。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蒴果有6條寬的縱翼。

生境與分布生於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多為栽培。分布於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夏季採挖後立即處理。按大小分開,分別擦撞除去表皮,拌以貝殼粉或熟石灰(每100斤加入熟石灰或貝殼粉3-4斤)。均佈於浙貝母表面,吸去擦出的漿液,再晒乾。

藥理作用1.鎮咳:浙貝鹼和浙貝次鹼給小鼠作腹腔注射,有較明顯的鎮咳作用。2.浙貝鹼有擴張兔及貓的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3.浙貝鹼能時狗的唾液分泌暫時停止,此作用僅及阿托品的1/20-1/30。4.浙貝鹼的擴瞳作用,對貓和狗短弱,對家兔與鴿皆較阿托品或後馬托品作用強大、持久。5.對血壓:浙貝鹼給麻醉貓靜注,10毫克/公斤,有降壓作用。浙貝鹼葡萄糖甙比浙貝鹼具有較強的降壓作用。6.對血糖的作用:給兔靜注5毫克/公斤,呈現中等程度的血糖升高。7.貝母素丙,能阻止離體兔腸的蠕動。

性味功能苦、寒。止咳化痰,清熱散結。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肺熱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癰癤腫毒。用量5-10克。

參考配方1.肺熱咳嗽,痰多胸滿:貝母、知母、桑白皮、梔子、茯苓、黃芩各10克,石膏12克,瓜蔞仁、陳皮、枳實各6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每日2次。

2.瘰癧:浙貝母、玄參、夏枯草各10克,牡蠣15克,水煎服。或研末,常吞服。

3.乳腺炎,癰腫初起:浙貝母、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0克,水煎服。

沙參別名南沙參、泡參、泡沙參

來源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杏葉沙參AdenophoraaxillifloraBorb.四葉沙參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同屬植物,以根入葯。

形態特徵1.杏葉沙參: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細毛。主根粗肥,細長圓錐形。莖單一,直立,上部分枝。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廣卵形,莖生葉互生,有短柄或無柄,葉片卵形或窄卵形,長3-7厘米,越向上部葉越窄小,邊緣有粗細不等的鋸齒。夏季開花,總狀花序頂生,窄長,花冠鐘形,長達2厘米,寬相近,藍色。蒴果近球形。

2.四葉沙參(輪葉沙參):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常單生,除花序外不分枝,無毛。基生葉成叢,卵形、長橢圓形或近圓形,莖生葉常四片輪生,偶有5-6片輪生,外形變化大,有卵形、披針形至條形,長4-8厘米,寬1.5-3厘米,葉越寬齒越粗,可至全緣。夏季開花,花序圓錐狀,下部花枝輪生,花萼光滑而小,花冠藍色,窄鐘形,長約1厘米,先端5淺裂,雄蕊5,雌蕊1,花柱細長,突出花冠外,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多數種子。

生境與分布杏葉沙參生於路旁、山坡、石縫或草叢中。分布於華東、中南及四川等地區。四葉沙參生於山野陰坡草叢、林緣、路邊。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貴州及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秋季可采。去莖葉、鬚根,颳去粗皮,及時晒乾。

藥理作用1.本品有祛痰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2.沙參的1:40浸液無溶血現象,但能與紅血球作用,使其變色,發生混濁沉澱。

性味功能甘、涼。清熱養陰,潤肺止咳。

主治用法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用量6-12克。不能與藜蘆通用。

參考配方1.肺熱咳嗽無痰,咽干:沙參、桑葉、麥冬各12克,杏仁、貝母、枇杷葉各10克,水煎服。

2.咳嗽:鮮沙參30-60克,加白糖、黃酒適量,蒸熟,連沙參一起服下。

3.急慢性支氣管炎:鮮沙參30克,去毛枇杷葉15克,水煎服。

4.紅茴香中毒:沙參15克,六月雪30克,綠豆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鐺花、道拉基、苦菜根、打碗花

來源為桔梗科桔梗屬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DC.,以根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約30-100厘米,有乳汁,全株光滑,多少帶蒼白色。根肥大肉質,長圓錐形,外皮黃褐色或灰褐色。莖直立,上部稍分枝。葉近無柄,莖中下部的葉常對生或3-4片輪生,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1-2.5厘米,邊緣有不整齊的銳鋸齒,莖上部的葉互生,較窄。7-8月開花,花單生莖枝之頂或數朵集成疏總狀花序,花萼鍾狀,裂片5,長約為花冠的1/3,宿存,花冠開闊鍾狀,鮮藍紫色或藍白色。大形,直徑2.5-5厘米,裂片5,三角形,深裂至花冠的中部,雄蕊5,花絲頗短,子房5室,花柱長,柱頭5裂反卷。蒴果卵錐形,頂部蓋裂為5瓣,種子多數。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草叢或溝旁。全國南北各省均產,並有栽培,主產於安徽、山東、遼寧、吉林、河南、河北、內蒙古等地。

採集加工春、秋兩季採挖。以秋季採集者為佳,洗凈,用竹刀或碗片颳去粗皮,晒乾。

藥理作用1.桔梗煎劑給狗口服,能促進支氣管粘膜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並有消炎作用。2.桔梗的溶血作用相當強,故只宜口服,不能作注射用。3.桔梗皂甙有降低大鼠肝臟內膽固醇含量,增加類固醇及膽酸分泌的作用。4.試管內桔梗對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苦、辛、微溫。宣肺,散寒,祛痰,排膿。

主治用法外感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腫痛,胸悶腹脹,支氣管炎,肺膿瘍,胸膜炎。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1.咽喉腫痛:桔梗6克,薄荷、牛蒡子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2.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桔梗6克,金銀花、連翹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3.感冒,咳嗽,痰多:桔梗6克,荊芥、白前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4.肺癰,瘡毒:桔梗6克,蒲公英、地丁草(豆科植物:米口袋)、連翹各12克,水煎服。

5.急、慢性氣管炎,咳嗽有痰:桔梗、荊芥、白前、陳皮、紫菀、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

6.慢性喉炎,嗓子痛,聲音嘶啞:桔梗、生甘草各10克,訶子6克,水煎服。

桑白皮(附:桑枝、桑椹、桑葉)別名桑根皮

來源為桑科桑屬植物桑MorusalbaL.,以根皮入葯。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白色,常有條狀裂縫。根皮紅黃色至黃棕色,纖維性甚強。葉互生,具柄,葉片卵圓形或寬卵形,長7-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尖或長尖,基部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有時不規則分裂,上面鮮綠色,無毛,有光澤,下面色略淡,脈上有疏毛,並具腋毛,基出3脈。春、夏開綠色花,花單性,雌雄異株,均為穗狀花序,腋生。雄花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雌蕊,雌花花被片4,無花柱或花柱極短,柱頭2裂,宿存。瘦果外被肉質花被,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聚合果,又名桑椹,初綠色,成熟後變肉質,黑紫色,也有白色的。

生境與分布生於村旁、田間、地埂或山坡。分布於全國各省區。

採集加工春、秋採挖,剝去根皮,颳去黃棕色外皮,晒乾切絲備用。

藥理作用1.桑白皮煎劑口服,對家兔有顯著利尿作用。2.本品的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之提取物給小白鼠靜注有鎮靜作用。3.本品對家兔有降壓作用,能擴張兔耳血管。4.用狗試驗,桑白皮線縫合創口無需拆線,並能被肌肉組織吸收。

性味功能甘、寒。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主治用法肺熱喘咳,面目浮腫,小便不利,高血壓病,糖尿病,跌打損傷。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1.急性支氣管炎:桑白皮、杏仁、黃芩、貝母、枇杷葉、桔梗、地骨皮各10克,水煎服。

2.水腫脹滿:桑白皮、地骨皮、大腹皮各10克,茯苓皮12克,冬瓜皮30克,水煎服。

3.咳嗽、氣喘:桑白皮15克,胡頹子葉12克,桑葉、枇杷葉各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桑枝桑枝皮有顯著降壓作用,桑枝浸出液對家兔和綿羊有顯著的養毛效果。性苦、平,祛風清熱,通絡。治風濕關節炎,風熱臂痛。用量15-30克。

桑椹性甘、酸、涼。滋補肝腎,養血祛風。治耳聾目昏,鬚髮早白,神經衰弱,血虛便秘,風濕關節痛。用量10-15克。

參考方:身體虛弱、失眠,健忘:桑椹30克,何首烏12克,枸杞子10克,黃精、酸棗仁各15克,水煎服。

桑葉為霜降後採集的葉片。對大白鼠的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和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還有降血壓和利尿作用。性甘、苦、寒。疏風清熱,清肝明目。治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用量3-12克。

參考方:1.風熱感冒:桑葉、菊花、連翹、杏仁各10克,桔梗、甘草各6克,薄荷5克,水煎服。

2.頭目眩暈:桑葉、菊花、枸杞子各10克,決明子6克,水煎代茶飲。

構樹別名楮實子、楮樹、沙紙樹、谷木、谷漿樹

來源桑科楮屬植物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L.)Vent.,以乳液、根皮、樹皮、葉、果實、種子入葯。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皮暗灰色而平滑,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長2.5-8厘米,葉片闊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7-20厘米,寬6-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偏斜心形,不分裂或不規則的3-5深裂,邊緣有粗鋸齒,膜質或紙質,葉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柔毛,三出脈。春夏開淡綠色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柔荑狀,長6-8厘米,雌花序頭狀,徑1.2-1.8厘米。聚花果球形,徑約3厘米,肉質,紅色。

生境與分布生於曠野村旁或雜樹林中,也有栽培。分布於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各省區。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乳液、葉、果實、種子,冬春采根皮、樹皮,鮮用或陰乾備用。

性味功能子:甘、寒。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葉:甘、涼。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皮:甘、平。利尿消腫,祛風濕。

主治用法子:腰膝酸軟,腎虛目昏,陽萎,水腫。用量6-12克。葉:鼻衄,腸炎,痢疾。用量10-15克。皮:水腫,筋骨酸痛。用量10-15克。外用時,割傷樹皮取鮮漿汁外擦治神經性皮炎及癬症。

參考配方1.腰膝酸軟,頭目眩暈:構樹子、杜仲、牛膝各12克,枸杞子、菊花各10克,水煎服。

2.痢疾:構樹葉90克,焙乾研粉,每服6克,烏梅湯送下。

3.鼻衄:構樹鮮嫩葉30克,搗汁服。

4.神經性皮炎、頑癬:①取構樹葉或樹皮中的白汁,塗患處,日數次,持續數日。或用枝葉煎濃液洗浴。②取樹皮中流出的白汁,加95%的乙醇,配成10%的液體。或加凡士林配成10%的軟膏,備用。

5.陽痿、水腫:構樹果15克,水煎服。

6.吐血、水瀉:構樹根皮或樹皮15克,水煎服。

7.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構樹白皮、桑白皮各10克,豬苓6克,陳皮3克,生薑3片,水煎服。

8.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鮮構樹嫩葉30克,油鹽炒熟,當菜食用。也可煎湯服用。

9.急慢性支氣管炎:構樹根白皮15-30克,水煎服。

杜鵑別名杜鵑花、紅杜鵑、映山紅、艷山紅、艷山花、清明花

來源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杜鵑RhododendronsimsiiPlanch.,以根、葉、花入葯。

形態特徵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1-3米。莖分支細而多,密被黃褐色平伏硬毛。葉互生,具短柄,柄上有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疏被硬毛,下面密被褐色細毛,脈上更多。春季開粉紅色花,2-6朵簇生於枝端,萼5裂,近橢圓卵形,長2-4毫米,表面密被褐色硬毛,花冠寬漏斗狀,徑4-5厘米,裂片近倒卵形,稍不等大,上面3片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稀疏細毛,花藥頂孔裂,子房卵圓形,密被硬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5-8毫米,密被硬毛,有宿存花萼。

生境與分布生於林中或岩畔腐殖土中。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及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春末採花,夏季采葉,秋、冬采根。

藥理作用1.止咳試驗:用氨霧法使小鼠咳嗽,用32克/公斤杜鵑浸膏灌胃(1克浸膏等於2克生葯),有止咳作用。2.祛痰試驗:用酚紅排泄法對小白鼠進行試驗,用32克/公斤杜鵑浸膏灌胃有祛痰作用。3.豚鼠平喘試驗:用磷酸組織胺引喘法,前30分鐘先用32克/公斤杜鵑浸膏腹腔注射,有緩解支氣管痙攣的作用。

性味功能根:酸、澀、溫,有毒。祛風濕,活血祛瘀,止血。葉、花:甘、酸、平。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癢。

主治用法根: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用治外傷出血。花、葉:支氣管炎,蕁麻疹,外用治癰腫。用量:根:6-10克;花、葉:10-15克。外用適量,根研粉、葉鮮品搗爛敷患處。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杜鵑枝葉30克,五指毛桃60克,魚腥草25克,胡頹子葉15克,羊耳菊10克,用溫水3碗,先將葯浸30分鐘,小火煎40分鐘左右,約煎至1碗,分2次服。10天為一療程。

2.月家病,經閉乾瘦:杜鵑全草30-60克,水煎服。

3.跌打疼痛:杜鵑子研末,用1.5克,酒吞服。

4.血崩:杜鵑根30克,煮汁熬甜酒吃。

硃砂根別名大羅傘、大涼傘、珍珠傘、涼傘遮珍珠、高腳金雞、鳳凰腸、豹子眼睛果、鐵涼傘、開喉箭、山豆根

來源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圓齒紫金牛ArdisiacrenataSims.,以根入葯。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高30-150厘米,根肥壯,肉質,多分枝,外皮微紅色,斷面有小血點,故稱硃砂根。莖直立,無毛。單葉互生,有柄,葉片橢圓形、橢圓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6-13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波狀圓齒,齒間有黑色腺點,下面淡綠色。夏季開花,花較小,淡紫白色有深色腺點,排成頂生或側生傘形花序,總花梗細長,花萼5裂,裂片卵狀橢圓形,花瓣5,卵形,基部聯合,雄蕊5,花絲短,花藥箭形長大,超出花冠,子房上位,1室。核果球形,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具斑點,有宿存花萼,和細長花柱。

變種紫背紫金牛(紅涼傘、葉下紅)葉下面為紅色。

生境與分布野生於山坡林下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山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及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秋季採集。

性味功能苦、辛、平。行血祛風,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白喉,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跌打損傷,丹毒,淋巴結核;外用治外傷腫痛,骨折,毒蛇咬傷。用量3-10克。外用適量,鮮根或鮮葉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1.慢性氣管炎:鮮硃砂根(全草)30克,紫金牛葉6克,豬肺半具。上藥切碎,放入豬氣管內,紮緊氣管口,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1劑,先服湯,後吃肺(去藥渣),10天為一療程。

2.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白喉、丹毒、淋巴結核:硃砂根6-12克,水煎服。

3.咽喉腫痛:①硃砂根15克,磨冷開水或磨醋徐徐含咽。②硃砂根全株10克,射干6克,甘草3克,水煎服。

4.跌打損傷或腰腿酸痛:硃砂根15克,水酒各半煎服,或浸酒服。

5.毒蛇咬傷:先用冷開水反覆沖洗傷口,再用硃砂根粉調水搽,並內服硃砂根粉,每次10-15克,一日3次。

6.風火牙痛:硃砂根少許切碎,放於牙痛處,口涎讓其流出,隨時更換。

川貝母別名貝母、川貝

來源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松貝母FritillariasungbeiHsiaoetK.C.Hsia,mss.和卷葉貝母F.cirrhosaD.Don.伊貝母F.pallidifloraSchrek.等多種貝母屬植物,以鱗莖入葯。

形態特徵1.松貝母(暗紫貝母):多年生草本。鱗莖圓錐形,白色,直徑6-12毫米,由2枚肉質鱗片對合而成,外被薄膜。莖直立,單一,高12-30厘米,光滑無毛。莖生葉通常5-7片,無柄,最下面的一對葉對生,中間的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葉片條形,長3-6.5厘米,寬2-7毫米,先端鈍尖,兩面均光滑無毛。4-5月開花,花單生於莖頂,鐘形,花被片6,暗紫色,無斑點,偶有網斑也很不顯著,外輪3片長圓狀狹倒卵形,長2-3厘米,寬6-8毫米,內輪3片窄倒卵形至倒卵形,長與外輪被片相等,寬7-13毫米,先端鈍至鈍尖,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之半,花藥長圓形,黃色,與花絲近等長,花絲密被小乳突,雌蕊1,較雄蕊長,柱頭先端3淺裂或近不分裂。蒴果長橢圓形,長14-20毫米,寬約12毫米,有6條很窄的縱翼。

2.卷葉貝母(川貝母):地下鱗莖似前種,莖單一,直立,高15-40厘米,光滑,下部紫褐色,上部綠色。單葉,無柄,全株有葉6-9片,下部葉對生,上部三葉輪生,少為互生,披針形至條形,長3-7厘米,寬3-8毫米,先端鈍尖,上部的葉和苞片先端捲曲。5-7月開花,單生於莖頂,少有2朵,鐘形,俯垂,長2.5-3厘米,有時長達4.5厘米,每花有葉狀苞片3枚,花葡萄紫色,有明顯的方格狀斑紋,蒴果長圓形,有6縱翼。圖示為卷葉貝母。

生境與分布松貝母生於海拔2800-4000米間高山陽光充足、腐植質多及土壤疏鬆的草坡及碎石子中。分布於四川西北部、青海東南部、甘肅西南部。卷葉貝母生於高山草地或陰濕小灌叢下。主產於四川,雲南、西藏也有分布。

採集季節7-9月苗枯時採挖,暴晒或微火烘乾,用竹、木器具翻動,曬至表皮現粉白色時,裝袋,撞去附土及老皮,過篩,繼續晒乾。

藥理作用1.川貝鹼給麻醉貓靜注,可產生持久血壓下降,伴以短時呼吸抑制。2.川貝鹼能增強離體子宮收縮,抑制離體兔腸的蠕動。3.大量川貝鹼能使動物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呼吸運動抑制,並使周圍血管擴張,血壓降低,心搏變慢。4.所含西貝鹼對麻醉狗有降壓作用,主要由於外周血管擴張,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5.西貝鹼對離體豚鼠迴腸、兔十二指腸、大鼠子宮、整體狗小腸有明顯鬆弛作用。解痙作用類似罌粟鹼。對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為40毫克/公斤。死前有痙攣。還引起家兔血糖升高。

性味功能甘、苦、平。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主治用法肺燥咳嗽,久咳痰喘,咳嗽咯血,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用量5-10克。忌與烏頭、附子、天雄同用。

參考配方1.急慢性支氣管炎:川貝母、黃芩各1斤,蘇葉3斤,杏仁、桔梗各2斤,五味子半斤,加水120斤,煎至60斤,過濾,加糖5斤,每服20毫升,每日3次。

2.百日咳:川貝母、青黛各1.5克,白果、生石膏各3克,硃砂1克(沖服),水煎服。

含羞草別名感應草、喝呼草、知羞草、怕丑草

來源為豆科含羞草屬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L.,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直立或披散亞灌木,高達1米。莖多分枝,散生倒刺毛或鉤刺。二回雙數羽狀複葉,羽片1-2對,掌狀排列於長柄頂端,柄具刺,小葉7-24對,羽狀排列,觸之即閉合下垂,故稱「含羞草」,小葉片長圓形,長6-11毫米,寬1.5-2毫米,邊緣及葉脈有刺毛。秋季開淡紫紅色花,圓頭狀花序2-3個生葉腋,萼鍾狀,頂端有8個微小萼齒,花瓣4,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花絲極長,超出花冠甚多,子房有極細長花柱。莢果扁,有3-4節莢,每節莢有種籽1粒,熟時節莢裂斷。

生境與分布常生於山坡叢林中、路旁、潮濕地,為美洲引入的植物。分布於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採集加工夏、秋季采全草。

藥理作用1.含羞草煎劑給小鼠灌胃,有鎮咳和微弱的祛痰作用。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並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17有抑制作用。3.含羞草根煎劑能對抗組織胺引致的豚鼠支氣管痙攣。4.根的注射液可使麻醉貓血壓升高。

性味功能甘、澀、涼。有小毒。清熱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

主治用法感冒,小兒高熱,急性結膜炎,支氣管炎,胃炎,腸炎,泌尿繫結石,瘧疾,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瘍腫毒。用量:15-2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孕婦忌服。本品有麻醉作用,內服不宜過量。

參考配方1.小兒高熱:含羞草10克,水煎服。

2.慢性氣管炎:含羞草鮮根60克,鮮紅絲線根18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10天為一療程,連續服2個療程。

吉祥草別名小青膽、小葉萬年青、玉帶草、觀音草、小九龍盤

來源為百合科吉祥草屬植物吉祥草Reineckeacarnea(Andr.)Kunth.,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常綠草本,根狀莖匍地生長,明顯分節,節上生根。葉叢生或在匍匐莖的頂端叢生,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1-1.6厘米,先端漸尖,中脈明顯。秋季花葶從葉腋間抽出,高5-9厘米,穗狀花序,苞片卵形,淡紅色,每苞有花一朵,花紫紅色,有香氣,花被漏斗狀,先端6裂,裂片反卷,雄蕊6。漿果熟時紅色,近圓形。

生境與分布多為栽培,或野生於陰濕山坡、山谷或密林下。長江流域各省有分布。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甘、平。潤肺止咳,祛風,接骨。

主治用法肺結核,咳嗽咯血,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搗爛酒炒敷患處。

參考配方1.跌打損傷:吉祥草根、葉適量,搗爛加酒炒熱,敷傷處。

2.骨折:吉祥草10-15克,水煎服。

3.喘咳:吉祥草30-60克,搗爛絞汁服。

4.黃疸:吉祥草、鬼針草(炒黃)各30克,水煎服。

5.婦女干血癆:吉祥草30克,淫羊藿根15克,萱草根6克,燉肉吃或水煎服。

6.小兒疳積:吉祥草15克,蒸豬肝食用,或煎水當茶飲。

註:據報道,本品如服至15-30克時,可出現噁心、厭食等副作用。

千日紅別名百日紅、千日白、千年紅、蜻蜓紅

來源為莧科千日紅屬植物千日紅GomphrenaglobosaL.,以花序入葯。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長毛。莖直立,有分枝,近四棱形,具溝紋,節部膨大,帶紫紅色。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厘米,上端葉幾無柄,葉片長圓形至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白色長柔毛和緣毛。夏季開紫紅色、白色或淡紅色花,頭狀花序球形或長圓形,通常單生於枝頂,有時2-3花序並生,花序直徑約2厘米,總苞2枚,葉狀,每花基部有干膜質卵形苞片1枚,三角狀披針形小苞片2枚,小苞片紫紅色,背棱有明顯細鋸齒,花被片披針形,外面密被白色綿毛,花絲合生成管狀,先端5裂,胞果近球形。

生境與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集季節夏、秋採摘花序。

藥理作用其皂甙和黃酮部分能祛痰。

性味功能甘、平。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主治用法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咯血,頭暈,視物模糊,痢疾。用量10-15克。

參考配方1.支氣管哮喘、喘性支氣管炎:30%千日紅注射液,每次0.3毫升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肺俞、定喘。喘重加天突。痰多加豐隆。憋氣加膻中。體弱者注射的穴位宜少,以免出現心跳加速,暈針等現象。

2.小兒百日咳、氣喘:千日紅白色花10朵,加匍匐堇10克,冰糖適量,水煎,分2-3次,一日服完。

3.咯血:千日紅白色花10朵,加金線草(蓼科)10克,龍牙草10克,冰糖適量,水煎服。

4.慢性支氣管炎:千日紅白色花20朵,枇杷葉(去毛)5片,杜衡根1克,水煎,加冰糖適量沖服。

製劑30%千日紅注射液:取千日紅花序,蒸餾水提取3次,過濾,並液,濃縮成流膏狀,再用乙醇提取,濃縮成流膏狀。用蒸餾水稀釋,冷卻,過濾,加苯甲醇、吐溫-80灌封,滅菌。

千隻眼別名臭漆、透光草

來源芸香科九里香屬植物千隻眼MurrayatetrameraHuang.,以葉、根入葯。

形態特徵灌木。高2-4米。單數羽狀複葉,具葉柄,小葉柄長0.5-1厘米,小葉片7-11片,互生,稀對生,斜卵形,長2-3.5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鈍尖而近圓,微凹,基部楔形,稍偏斜,葉緣具疏淺圓齒,上面深綠色,有半透明小腺點,下面綠色。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及頂生,花小,白色,4數。果實為小漿果。

生境與分布生於乾熱河谷疏林中。分布於雲南等地。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葉,秋季挖根,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辛、微苦、微溫。祛風解表,行氣止痛,活血散瘀。

主治用法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哮喘,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淤血腫痛,皮膚瘙癢,濕疹,毒蛇咬傷,瘧疾,胃痛,水腫。葉用量6-12克,根用量10克,水煎服。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1.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哮喘:千隻眼葉(干)6-12克,水煎服。

2.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淤血腫痛:千隻眼根、葉下花根各10克,萆薢12克,水煎服或泡酒服。

3.皮膚瘙癢、濕疹:千隻眼鮮葉、葉茄樹葉(洗碗葉)各適量,煎水外洗。

北沙參別名萊陽沙參、海沙參、遼沙參、條沙參

來源為傘型科珊瑚菜屬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以根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達30厘米。主根細長,圓柱形,長可達40厘米,直徑0.5-1厘米,肉質緻密,外皮黃白色,很少有支根。莖直立,少分枝,大部埋在沙土中,部分露出地面。基生葉卵形或寬三角狀卵形,長6-10厘米,寬2.5-4厘米,質厚,葉柄基部寬鞘狀,一至二回三出或羽狀複葉,小葉卵圓形,2-3裂,邊緣有粗鋸齒,莖上部葉卵形,邊緣具三角形圓鋸齒。夏季開白色小花,多數密集於枝頂成復傘形花序,總梗長4-10厘米,密生白色絨毛,無總苞,傘幅10-14,不等長,小總苞片8-12,條狀披針形,花梗15-20,花萼5齒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冠5瓣,卵形,頂端內卷,背面亦疏生粗毛,雄蕊5,與花瓣互生而較長,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扁圓錐形。雙懸果近圓球形或橢圓形,有棕色刺狀粗毛,果棱5,栓化,翅狀。

生境與分布生於海邊沙灘上,多栽培於肥沃的砂質土壤中。主產于山東、遼寧、河北,此外,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沿海各省也產。

採集季節7-9月收穫,開水浸燙後剝去外皮,晒乾。

藥理作用1.北沙參有刺激支氣管粘膜,使分泌物增多,而有祛痰作用。2.本品具有解熱作用。3.沙參1:40的浸液未見溶血現象。

性味功能甘、苦、涼。潤肺止咳,養胃生津。

主治用法肺虛有熱,乾咳少痰,熱病後口乾。用量:6-15克。不能與藜蘆同用。

參考配方1.熱病傷津、咽干、口渴、咳嗽:北沙參10克,玉竹6克,桑葉、天花粉各8克,甘草3克,水煎服。

2.熱病後低熱未盡,胃陰不足,津虧口燥:北沙參、生地、麥冬、玉竹、冰糖各10克,水煎服。

3.支氣管炎:北沙參12克,麥冬、貝母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4.肺虛熱咳,久咳音啞:北沙參10克,生地黃15克,玄參、知母、牛蒡子各10克,水煎服。

5.肺胃燥熱,乾咳少痰,咽干口渴:北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桑葉各10克,水煎服。

6.肝腎陰虛,胸脅作痛,泛吐酸水,咽干舌燥:北沙參、麥冬、歸身、枸杞子各10克,生地20克,川楝子5克,水煎服。

絲瓜來源為葫蘆科絲瓜屬植物絲瓜Luffacylindrical(L.)Roem.,以果絡、葉、藤、根及種子入葯。

形態特徵一年生攀援草本,枝具棱,光滑或棱上有毛,卷鬚常3裂。單葉互生,有長柄,葉片掌狀心形,長8-30厘米,寬稍大於長,基部心形,5-7裂,裂片近三角形,邊緣有波狀淺齒,兩面均光滑無毛,老葉較粗糙。夏季葉腋開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為總狀花序,先開放,雌花單生,具長柄,花冠淺黃色,有時近白色,花瓣5,寬倒卵形,子房下位,長筒形,平滑。瓠果長圓柱形,下垂,一般長20-60厘米,可達1米余,種子扁矩卵形,長約1.5厘米,黑色。

生境與分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採集加工秋季摘取成熟果實,搓去外皮和果肉,剪去兩端,去掉種子;或先用水浸泡,待果肉爛後再如上法處理。夏秋採取藤、葉;秋季取成熟種子及挖根。

藥理作用1.絲瓜藤煎劑經動物實驗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2.絲瓜子有驅腸蟲的作用。3.抑菌實驗:絲瓜藤煎劑和酒浸劑對肺炎雙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絲瓜絡:甘、平。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消腫。葉:苦、酸、微寒。止血,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子:微甘、平。清熱化痰,潤燥,驅蟲。藤:甘、平。通經活絡,止咳化痰。根:甘、平。清熱解毒。

主治用法絲瓜絡:筋骨酸痛,胸協痛,閉經,乳汁不通,乳腺炎,水腫。葉:百日咳,咳嗽,暑熱口渴,外用治創傷出血,疥癬,天泡瘡。子:咳嗽痰多,蛔蟲病,便秘。藤:腰痛,咳嗽,鼻炎,支氣管炎。根:鼻炎,副鼻竇炎。用量:絲瓜絡、葉:10-15克,外用適量。子:6-10克。藤:30-60克。根:15-30克。

參考配方1.蛔蟲病:黑生絲瓜子40-50粒,剝去殼,取其仁嚼爛,空腹時用溫開水送。兒童每服30粒,每日1次,連服2日。

2.慢性氣管炎:經霜絲瓜藤150-24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0天為一療程,連服2個療程。

3.支氣管炎:絲瓜藤90-150克,切碎水煎2次,並液濃縮至100-150毫升,1日分3次服,10天為一療程。

4.慢性鼻竇炎:①絲瓜藤切碎,焙至半焦,研粉吹入鼻,每日2-3次,2-4天為一療程。②取近根的絲瓜藤3尺,炒至微焦,研末,製成6克重蜜丸,每服1丸,每日3次,可較長時間服用。

5.鼻炎:絲瓜根1斤,黃梔子半斤,共研細粉,每服10克,每日3次。

6.水腫、腹水:絲瓜絡60克,水煎服。

7.神經性皮炎:鮮絲瓜葉洗凈,搗爛後在患處搽摩,直到局部發紅,甚至見隱血為止。每7天一次,2次為一療程。

蘿藦別名 白環藤、奶漿藤、天漿殼、婆婆針線包、青小布來源 為蘿藦科蘿藦屬植物蘿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以塊根、全草和果殼入葯。形態特徵 多年生纏繞草本,長達2米以上,有乳汁。塊根肥大,黃白色,有橫紋。單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卵狀心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脈上被疏毛。秋季開白色帶淡紫紅斑紋的花,總狀花序腋生,花冠5裂,裂片里密生長毛,副花冠極短成一環,花絲短,合生,花藥與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柱細長,伸於合蕊柱之外。蓇葖果紡錘形,長8-10厘米,表面有瘤狀小突起。種子多數,扁卵形,頂端有一簇白色細長毛。生境與分布 生於山坡、山野、路邊草叢中。分布於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湖南、福建、河南、四川、貴州等省區。採集加工 秋季采果,夏季采塊根及全草,晒乾備用。藥理作用 蘿藦對甲型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根:甘、溫。補氣益精。果殼:辛、溫。補虛助陽,止咳化痰。全草:甘、微辛、溫。強壯,行氣活血,消腫解毒。主治用法 根:體質虛弱,陽痿,白帶,乳汁不足,小兒疳積,外用治疔瘡,五步蛇咬傷。果殼:體質虛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陽痿,遺精,外用治創傷出血(用種毛貼患處)。全草:腎虛遺精,乳汁不足,外用治瘡癤癰腫,蟲、蛇咬傷。根和全草用量10-15克。果殼用量6-12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參考配方 1.骨、關節結核:蘿藦干根30-45克,加水適量,文火煎6-8小時,濃縮至300毫升,去渣,服時加酒食量一次服(能飲者加酒75-100毫升)。藥渣同上法再煎服一次,3個月為一療程,連服2-3個療程。小兒酌減。2.慢性氣管炎:①蘿藦根12-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粉劑6-10克,每日分2次服,10日為一療程。②蘿藦根12-15克,馬兜鈴、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0日一療程。3.丹毒、蛇蟲咬傷:鮮蘿藦適量,搗爛敷患處。


推薦閱讀:

中草藥圖片大全-----傳染病類
鄧鐵濤教授應用嶺南中草藥經驗萃談
中草藥大全1402篇《六》
幾種可降血糖的中草藥
天然草藥:淮山(山藥)│悅目養生

TAG:圖片 | 中草藥 | 草藥 | 用藥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