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上癌症的當!

日本癌症專家:別上癌症的當!

日本的癌症專家

近藤誠(圖/取自鐵血社區)

被日本民眾稱為「醫界良心」的癌症專家—近藤誠,是日本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超過40年,敢於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說的醫療意見。他出生於醫生世家,畢業於慶應大學醫學部,後前往美國留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慶應大學醫學部放射線科講師,專攻癌症的放射線治療,也是聞名世界的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

其功績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評價,於2012年榮獲「第60屆菊池寬獎」(得獎者皆為對日本文化有莫大貢獻的各界人士)。著有《癌症別急著開刀》《患者啊,不要與癌症鬥爭》《癌症的放任自流療法》等多部敲響醫療警鐘的暢銷著作,下面來聽聽他的告誡。

1. 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為什麼一些原本很精神的人,得了癌症之後卻撐不了多久呢?這都是因為他們接受了「癌症的治療」。只要「不治療」癌症,患者就會保持頭腦清晰的狀態,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只要處理方法得當,身體也能活動自如。有許多癌症是不會痛的,真的痛了,疼痛也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你沒有出現痛、難受、吃不下飯等症狀,卻在體檢中查出了癌症,那麼這個「癌」就一定是「假性癌」。光靠乳房X光片就能查出的乳腺癌也有99%是假性癌,但大多數患者仍會進行乳房切除手術。

.真性癌發現得再早也沒用。在第一個癌症幹細胞誕生的那一刻,癌症奪走宿主生命的時間就已確定下來。
(圖/取自鐵血社區)

2.真性癌發現得再早也沒用。在第一個癌症幹細胞誕生的那一刻,癌症奪走宿主生命的時間就已確定下來,只不過因為發現得早,表面上的「生存時間」相應變長罷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看「10年生存率」,才能判斷一個患者到底有沒有被「治好」。

3.手術是人工造成的重傷。做完手術後,體力會下降,身體會很容易受感染,還有可能留下終生無法治好的後遺症,死在手術臺上也是常有的事。要是醫生建議你做手術,那你最好仔細想一想,做完手術後會怎麼樣,想得越具體越好。

而且手術很有可能激發癌症。醫學界有一種形象的說法:「一動手術,癌細胞就會暴跳如雷,因而大爆發。」因為手術會留下傷口,而傷口破壞了正常細胞的壁壘,血液中的癌細胞會乘虛而入,加速繁殖,最終大爆發。

4.化療劇毒。能用化療治好的成人癌只有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睾丸癌、子宮絨毛癌這4種,而這幾種癌只佔所有癌症的10%左右。化療能否延長患者的生命還有待證明,而且藥物的毒性很強,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年齡越大,抽煙的時間越長,化療的毒性就會體現得越明顯。

5.90%的癌症,無論治不治,生存時間都一樣。任醫學如何發展,真性癌都是不可能靠人力治好的。「癌症消失了」「奇跡般生還」之類的動人故事大多與假性癌有關。假性癌就跟臉上的痘痘一樣,不用管它,自然會消失,可醫生卻通過媒體大肆宣揚「我們把癌症治好了」。

6.就算醫生確定你得了癌症,要是你感覺不到痛苦,那還是靜觀其變比較好。如果你實在想治療,那就請好好調查一下,看看醫生的診斷是否正確。

7.手術成功了≠癌症治好了。就算手術做得非常完美,無懈可擊,貨真價實的固體癌也一定會復發。

8.越是「先進」的療法,越要小心。很多技術明明還處於試驗階段,可一冠上「先進」二字,患者就會被牽著鼻子走。總之,請大家對帶有「先進」二字的療法多加小心。

9.檢查的做法是從360°全方位發射X光,拍攝出人體的橫截面。1次CT檢查的放射線劑量相當於普通X光片的200~300倍!1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足以誘發癌症。

10. 強化免疫力無益於癌症的預防和治療,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無效的。為什麼呢?因為免疫細胞的職責是攻打外來異物,但癌細胞是人體本身的細胞變異而成的,人類的免疫系統不會將癌細胞視作敵人。癌之所以能長到直徑1釐米,之所以會被查出來,都是因為免疫細胞沒有把癌細胞當成敵人,這就是免疫系統無法殺滅癌細胞的鐵證。

「不抑鬱」才是最貼合自然機理的、最偉大的保健方法。

我們應該怎麼做?忘記癌症,別做手術,也別做放療,更不要做化療。等身體開始難受了,再想辦法緩解疼痛即可。如此一來,才能在最輕鬆舒適的狀態下延長生命。如果醫生沒有明說,那就不要去問,因為誰都不知道你到底能活多久。

無論患者得的是癌症還是其他疾病,都需要由醫生去完成治療行為。但患者沒有必要把決定治療方針的大權交給醫生,醫生也沒有資格對患者指手畫腳。我們可以學習那些不斷滾動的石頭。滾動著的石頭是不會長苔蘚的。只要多活動身軀,多轉動大腦,人體就不會生銹。

只要讓感情變得更豐富,每天都有喜怒哀樂,我們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就不會變遲鈍。遠離讓你不愉快的事情,珍惜活著的喜悅。恰如其分地活動手腳,動嘴皮子,轉動大腦,保持感情與感官的靈活。經常走路,血液就會在全身運轉,不會滯留在下半身,血壓就會比較穩定。哈哈大笑,有助於運動表情肌與橫膈膜,呼吸會變得更深,血液迴圈也會變好,連身體都會暖和起來。

多吃美味佳餚,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能讓心情變得愉悅,讓身體分泌更多的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提升意欲與情緒,如此一來,人生就會變得更快樂。經驗告訴我,只要心情愉快,就會忘記小小的不適,癌症也不會大爆發了。「不抑鬱」才是最貼合自然機理的、最偉大的保健方法。

如今因癌症而喪生的大有人在。今天看起來是別人的事,明天有可能就發生在我身上。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能夠守護。分享給親友,從今天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愉快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就是預防癌症的最好良方!

================================================================================================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百萬人肯定,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

  • 作者:近藤誠
  • 譯者:劉滌昭
  • 出版社:如何
  • 出版日:2013/8/29
  • ISBN:9789861363646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 定價:260 元
  • 特價:79 折 205 元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百萬人肯定,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

    這是一本,你去醫院之前非讀不可的救命書!榮獲國家級的「菊池寬賞」,行醫40年、日本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者,帶你遠離藥物濫用,不再被動接受非必要的醫療!只有仁醫,才願勇敢告訴你這些醫療真相!.高血壓的標準毫無理由的越調越低。多吃藥反而會造成失智和摔傷。.癌症是誤診率最高的疾病。更恐怖的是,做一次斷層掃描就有致癌的風險!.一次開三種以上藥物的醫生不可信賴!不隨便開藥給病人的醫生才是好醫生。.血糖控制藥不能治好糖尿病,卻會引發腳浮腫、失智、視網膜病變等藥害……2013最夯健康書,暢銷1,000,000冊,引發大眾瘋狂討論!不畏主流威嚇,挑戰黑心醫生、揭開醫藥黑洞、解決醫藥濫用問題!你常去做健康檢查嗎?你生病時吃的藥都超過三種嗎?日本醫界的良心近藤誠說:「這些都是不必要,甚至有危險的!」近藤醫生從醫40多年,傾畢生之力向眾人宣導不要做多餘的醫療,尤其手術。在看過無數醫療實例後,他越發堅定地告訴眾人:「經常上醫院的人,容易因為藥物和治療而縮短壽命。常上醫院,檢查自然增加,因此容易發現『異常』,於是開始吃藥或接受手術。藥物幾乎都沒有治療疾病的力量,反而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發現癌症時,馬上切除胃部或子宮,或是被迫接受痛苦的化療。這都會縮短壽命。雖然人們常說『信者得救』,但是絕不可輕易相信醫生。」身體器官、機能損壞是不可逆的事實,沒能認清這個真相而一味求助現代醫療,甚至希望奇蹟似的獲得仙丹妙方,只會落入醫療騙術的黑洞,越醫越短命。在面對自然衰老、病痛時,我們應該怎樣處置,又應該怎樣來接受「適度的」治療呢?透過近藤醫生的47個仁醫心靈喊話,將激發眾人輕鬆看待病老死苦,更積極樂觀的度日。 名人推薦 各界名人良心推薦孫 越 終身義工陳錦煌 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慕純 前台大醫師.陳慕純內科診所負責人李泓斌 泓斌中醫診所院長.順勢療法醫師蘭 萱 知名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王明勇 生機食療專家李秋涼 愛德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癌症生存者→這本書不只印證了我成功抗癌的經驗,甚至書中提到長壽秘訣在於攝取多油脂的食物,也讓我深有共鳴。願近藤誠醫生這本宣揚好觀念的著作,不只端正眾人的醫療觀念,更促進醫界看重「病人」勝於「醫病」。樓中亮 樓氏古中醫創辦人.樓中亮中醫體系院長→作者披露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不需終身吃藥,確是事實。本書作者所提出的「不能只看數值就以為生病」「不要吃藥,多多走路」「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等等觀點頗有道理,值得讀者們參考與省思!朱慧芳 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綠色作家→寫出這樣的內容、選用這樣的書名,無庸置疑是要有勇氣的,我要籲請讀者暫且放下先入為主的慣性念頭,以免錯失接受另類觀點的機會。吳寶芬 吳寶芬健康教育中心負責人→醫生的職責就是在減輕病人的痛苦。但是現在的醫療行為,充斥著太多的「強迫推銷」「不實恐嚇」,就是因為大家無法坦然接受「年華老去天經地義」的真理。但生老病弱死,就是生命的劇本呀。看了近藤醫生的這本書之後,不但令我佩服感動,我還要多加一句:誠葛格,我喜番你!一本書,就能改變不當的醫療觀念!讀者實證推薦!我是個糖尿病患者,我的醫生朋友推薦我看這本書,並且告訴我:「雖然我沒有勇氣寫出來,但這些都是真的。」--(46歲.男性)這本書讓我反省,我是不是太小看了帶孩子去打疫苗這件事!--(33歲.女性)只是調整了高血壓的標準,降血壓藥的銷量即狂飆六倍……在了解到「超過130就是高血壓,是謊言」後,我已經停藥不吃了!--(68歲.女性)有位熟人持續在吃控制膽固醇的藥,還導致憂鬱症發作,斷送了自己的性命。真希望他當初能看到這本書。--(46歲.女性)不看著患者,卻死盯著電腦看,然後開出藥方,我一直對這樣的醫生有著很大的疑慮。希望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能有更多「站在患者立場著想的醫生」。--(37歲.女性)這本書讓我從根本改變了選擇醫院的方式!--(39歲.女性)雙親都因為癌症而死的我,終於不再活在癌症的恐懼中!--(63歲.男性)這書讓我了解到,為何藝人們做完癌症手術不久就死掉了的真正原因。--(33歲.女性)咖啡可以遠離糖尿病和腦中風,真讓我開了眼界。--(64歲.男性)我父親因受藥害之苦而亡。父親說過,他是中了「藥毒」。看了這本書,我確信父親是對的。近藤醫生能以醫生的立場寫出這本書,這樣的義行真的很令人感佩。--(44歲.女性)

    作者介紹

  • 日本醫界的良心 近藤誠 Makoto Kondoh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至今超過40年。1948年出生。1973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同年進入該大學放射線科。1979~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3年起擔任慶大醫學系放射線科講師。專長為癌症的放射線治療,為了實現以病患為本位的治療,積極推動醫療資訊的公開化。近藤醫生不止是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更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言說的醫療意見,例如抗癌劑的毒性、擴大手術的危險性等癌症療法。此外,他還持續進行醫療啟蒙教育,這些功績使他獲得2012年「第60屆菊池寬賞」。代表著作有《抗癌革命--與癌共生》《癌症別急著開刀》《「剩三個月的生命」是謊言》《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多部敲響醫療警鐘的大作。
  • 譯者介紹

    劉滌昭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曼哈頓名醫的萬能健康法》《變年輕的技術》《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書,堪稱國內首屈一指的健康書翻譯家。

  • 目錄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百萬人肯定,現代仁醫的良心處方箋-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 日本醫界的唐吉軻德--綠色作家 朱慧芳推薦序 一語破玄機,醫界不能說的秘密--樓氏古中醫創辦人 樓中亮推薦序 感恩本書印證我的生命--癌症生存者 李秋涼推薦序 義,怎麼唸?--超人氣健康講師 吳寶芬第六十屆菊池寬賞得獎感言前言 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第1章 什麼時候才應該去醫院?心得1 「先去醫院再說」的人,是醫生的「肥羊」心得2  會說「這是老化現象」的醫生值得信賴心得3  越常看醫生的人越早死心得4 「血壓一三○,生病了!」沒這回事心得5  吃藥降血糖沒意義,而且副作用大心得6  降膽固醇藥的「預防疾病率」比樂透中獎率還低心得7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心得8 「早期發現」未必幸運心得9  不能有「罹患癌症莫可奈何……」而任憑醫生處置的想法心得10 健康的人要避免醫療輻射。一次斷層掃描就有致癌風險心得11 醫生的健康指導反而招致心臟病第2章 病人們,別跟疾病對抗心得12 一次開超過三種藥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3 遇小感冒就開抗生素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4 說「使用抗癌劑能延長壽命」的醫生不能信賴心得15 九成的癌症越治療越短命。放著不管最好心得16 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找醫生開藥的習慣心得17 痛不可怕。正確使用嗎啡,可安全地延長生命心得18 癌症的疼痛可以控制得很理想心得19 安詳離世就是「自然死亡」第3章 篩檢、治療的謊言心得20 癌症篩檢越普及,死亡人數越多心得21 「請忘掉乳癌篩檢的一切結果」心得22 切除胃之前應知道的事心得23 不到一公分的動脈瘤,一年內破裂率僅○.○五%心得24 斷食、果菜汁、免疫療法……小心醫生的「癌症詐欺」心得25 「免疫力」無法預防癌症心得26 常見的醫療傷害案例第4章 健康活到百歲的「飲食」心得心得27 選擇「不減少」體重和膽固醇的健康法心得28 「每天攝取優質蛋白質和脂肪」可打造健康百歲的身體心得29 每天不超過兩罐啤酒,酒就是「百藥之長」心得30 攝取過量海帶或海帶芽可能致癌心得31 膠原蛋白不能使肌膚嫩Q。葡萄糖胺無法直接到達膝蓋心得32 「高血壓不能吃太鹹」是謊話。精製鹽比天然鹽更令人安心心得33 咖啡可遠離癌症、糖尿病、腦中風、癡呆、膽結石、皺紋第5章 健康活到百歲的「生活」心得心得34 半夜十二點前後熟睡的「超」早睡早起健康法心得35 不用香皂、洗髮精,肌膚和頭髮更健康心得36 對大醫院來說,你不是病人而是白老鼠心得37 「撫觸身體」能消除精神壓力心得38 聊天、大笑、吃。多動嘴巴能促進健康心得39 常走路的人不易癡呆心得40 不可施打流感疫苗心得41 記住「放著不管就是治療」第6章 不畏懼死亡的老年活法心得42 學會驟然而逝的技術 心得43 喜怒哀樂形於色的人不容易失智心得44 規畫持續工作到百歲的人生心得45 真的發現進行癌該怎麼辦?心得46 轉移癌,如同蠟燭燒盡地自然死亡心得47 試著寫下「生前遺囑」近藤誠的「生前遺囑」
  • 序/導讀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前言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某位病人說:「我差點死掉。我打了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後,馬上感覺身體不適,送到醫院好不容易才保住命。」我告訴他:「那是疫苗的關係,以後不要再打。」他回答:「好。」到了第二年,他跟我說:「我今年還是注射了疫苗。」這種令人發噱的對話,在醫療界經常聽到。也就是說,如同「飛蛾撲火」般,自己主動接近醫生,結果喪失性命或縮短壽命的人還真不少。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受醫生喜愛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就醫十四次左右,達先進國家平均數的兩倍以上。政府強力推動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而國民也樂於接受。只要到醫院,醫生一定能幫病患想辦法。因為他們是疾病的專家,應該了解如何預防疾病或治療疾病……一般人沒有經過深思,大多抱持這樣的想法,因此即使冒著可能因為注射疫苗而死亡的風險也要去找醫生。感冒藥或抗癌劑都治不了病   醫生真的能預防或治癒你的疾病嗎?身為醫生的我,答案是NO。感冒、頭痛、高血壓、高血脂症、心律不整、癌症……有九成的疾病,即使是看過了醫生而痊癒,但其實未必復元得比較快。而且,副作用或後遺症的風險相當大。例如,針對感冒病毒發揮作用的治療感冒藥,到現在還沒有開發出來。退燒的解熱劑或止咳的咳嗽藥等,可暫時緩和不適症狀的「對症療法藥」,雖然能讓身體短時間內感覺較為舒適,但是卻會延緩復元時間。發燒或咳嗽等症狀都是身體正在與病毒戰鬥,試圖將病毒逐出體外的信號。而藥物卻會妨礙身體本身的治癒力。流行性感冒可以使用疫苗來預防,或用瑞樂沙等藥物來治療,但都沒有醫學的證據,充其量只能說達到了「效果值得期待」的水準。相反地,因為感冒藥或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副作用而死亡的人卻相當多。高血壓指導棋,促使降血壓藥的銷量暴增六倍   在日本,罹患高血壓的人口達四千萬人,高血脂症則有三千萬人,而糖尿病人口,包含「準患者」在內大約有二千三百萬人……日本的「病人」數可以說相當可觀。但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賣藥的策略。「血壓達到這個程度最好接受治療」,這種所謂的高血壓基準,毫無根據的不斷調降。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最高血壓的基準定為一六○mmHg,二○○○年降為一四○,二○○八年的代謝症候群檢查標準更調降至一三○。過了五十歲之後,「最高血壓一三○」是一般的數值,因此大多被視為高血壓患者而被迫服用降血壓藥來「治療」。結果,藥品業界一片榮景。一九八八年時,降血壓藥的銷售額大約兩千億日圓,但到了二○○八年突破一兆日圓,二十年間成長六倍。血壓行銷手法非常成功。日本在十多年前就已發現,國民中總膽固醇較高的人比較長壽,但是標準值卻未提高。結果降膽固醇的司他汀類藥物每年銷售額達兩千六百億日圓,相關醫療費用估計更高達三倍。世界上數萬人規模的追蹤調查也發現,使用藥物來降低血壓或膽固醇,即使數值改善,但早死的風險相對增加。有九成的癌症是越治療命越短   有九成的癌症放著不管的話比接受治療更能健康的存活。已逝的知名新聞主播逸見政孝,在得知罹患惡性的硬胃癌後,雖然接受了大手術,仍不幸在三個月後離世。我在超過二十年時間中,合計接觸超過一百五十名以上的「癌症擱置病人」,其中也有胃硬癌病人,但是沒有人在短短數個月內死亡。他們過著一般的生活,很多人存活了三至九年不等。抗癌劑含有強烈的毒性。抗癌劑的效果只能「暫時性的使癌硬塊縮小」,並不能治療癌症,或延長壽命。然而日本人的癌症又以胃癌、乳癌等實質癌(固態癌)佔多數,就這一點來說,使用抗癌劑完全沒有意義。只會因為副作用而縮短性命。那麼癌症檢查呢?其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它有效果。癌症不論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一九六○年代起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比例並沒有下降。沒有症狀,在檢查中發現的癌症,幾乎都是不會致命的「疑似癌」(疑似癌的定義詳見心得7)。真正致命的癌症都是已經轉移的,即使做了切除手術或以抗癌劑治療已無意義。總之,癌症盡可能放著不管,反而能快樂地長久存活。醫生比黑道、強盜更為惡質   請大家想一下身邊或名人中,是否有人因為醫療過失而死亡或致殘?例如,前面提到的逸見政孝,原是活躍在電視圈的人氣主播,發現罹患癌症後宣布:「暫時退出螢光幕以專心治療。」但是短短數個月就病逝。類似的悲劇近來經常可見。死亡前與病魔搏鬥的痛苦,包括嚴重的倦怠感、噁心、掉髮、暴瘦等實在令人同情。其實,放著不管並不會痛苦的癌症不少,例如胃癌、食道癌、肝癌、子宮癌等都是。忍受痛苦依然不治,是因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的緣故,但是醫生還是不斷慫恿的新病患:「癌症非常可怕,最好立即接受治療。」背了黑鍋的癌症想必也非常無奈吧。不僅限於癌症,有人檢查出代謝症候群而開始慢跑,不幸因為心肌梗塞而死亡,也有人發現腦部有動脈瘤而接受手術,結果造成半身麻痺……因為就醫而縮短壽命的人真的不勝枚舉。醫生比黑道、強盜更為惡質。黑道不會殺死無辜民眾,或逼迫一般人切斷手指。強盜的目標通常也只是金錢而已。但是醫生不但威脅病患支付金錢,而且可能導致病人殘障,甚至死亡。我自己也因為藥害而腳部傷殘    我小時候每次發燒時,開業醫生的父親就為我打針。感染瘧疾而發高燒時,因為注射了過多的抗生素,導致腳部肌肉病變,成為膝部無法彎曲的「肌肉攣縮」,有一段時間要拖著腳走路。我的瘧疾能夠治癒或許是抗生素發揮效果,但即使是有效的醫療,仍必須冒著被副作用傷害的危險。不過,我們父子當時都堅信醫療。我就讀小學高年級時,爆發流行性感冒,我帶了十位同學回家,請父親為他們注射預防針。父親二話不說,為大家注射疫苗,讓我得意洋洋好一陣子。不久後,我自己也走上了醫學的道路,學校還沒有畢業就結婚生子,而且經常讓小孩吃藥。直到我當了醫生之後,才了解到藥害的可怕。不少小孩因為疫苗或退燒藥的副作用,頭腦受到傷害,一夜之間變成痴呆狀態或甚至死亡。其實這些藥物根本沒有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果……知道了這些事實的時候,想到我過去竟做了如此危險的事,不禁背脊發涼。於是,「希望找到在醫療上只獲得正面幫助與避免危險的方法,並且盡可能做到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或悲慘的醫療死亡事故」,就成為我最大的心願。一切從「挽救原本會被切除的乳房」開始    我從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後就進入學校的放射線科,專門針對癌症的放射線治療,進行研究、授課和門診的診察。之後前往美國留學,開始對日本的癌症醫療產生疑問,首先於一九八八年在月刊《文藝春秋》上發表名為<乳癌不用切除就能痊癒--治癒率相同,卻任意切除乳房,可說是外科醫生的犯罪行為>的論文。當時,僅摘除病灶的「乳房保留療法」在歐美國家已經是很普遍的作法,但是日本依然將整個乳房切除,非常殘忍。我打算將保留療法傳達給更多的女性,希望救助更多的乳房。在此之前,我的姊姊於一九八三年罹患乳癌時,我也給她看了歐美的治療實績,並告訴她:「如果是我,我會選擇保留療法」。姊姊同意採取乳房保留療法,經過三十年後的現在仍健康地活著。《文藝春秋》的報導引起了很大的迴響,有一年來我門診選擇保留療法的患者達到三千人,佔全日本乳癌患者的一%。二十年後的今天,日本乳癌的患者有六成以上選擇保留療法。我廣泛學習世界各國的癌症治療法,而且可能是日本第一個將癌症百分之百告知病人的醫生。我在一九九六年上市的著作《抗癌革命--與癌共生》中,發表癌症有真正的癌與疑似癌,不論哪一種,手術或抗癌劑的治療都是無效的,結果引發激烈爭論。之後出版的《逃離不良治療和醫生的啟示》《大學附設醫院使病患死亡時》等著作中,更提到有關醫療的全盤問題。在這三十年間,包括週六、日在內,我每天清晨六點即進入研究室,除了為病患診察之外,幾乎都在閱讀或寫作醫學論文。整天伏案工作,感覺就快與桌椅連結一體了。病患們,不要與疾病作無謂的抗爭    二○一二年,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首先,我歸納「癌症擱置患者」之治療過程的著作《推薦癌症擱置療法--一五○名患者的證言》問世,其中接受我診治時間最久的患者,有二十二年之久。實際證明了《抗癌革命--與癌共生》中「疑似癌」的理論,讓我放下了肩上的一個重擔。「大學附設醫院的癌症門診,卻不治療癌症」,能夠持續進行這項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奇蹟的工作,主要拜慶應大學的「自由」與「獨立自尊」的精神所賜,對此我由衷感謝。而且,這一年還意外獲得了「菊池寬賞」。一九八八年我在《文藝春秋》上發表<乳癌不用切除乳房就能治癒>時,就已有「等於向日本的醫學界宣戰,未來不但無法出人頭地,在醫院內也可能遭抵制」的心理準備,但我仍決心獨自奮鬥,盡可能讓更多的人理解。能得到這個獎,我真的非常高興。本書歸納了避免無謂痛苦的治療和悲慘的醫療致死的心得。例如,最近「預防醫學」非常興盛,但它的真正面貌卻是「招徠患者的醫學」。我希望大家不要成為醫生的「肥羊」。設備齊全的大學附設醫院、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一般人認為是「好醫院」的大規模醫院,請將它們視為「能接受最佳實驗的醫院」。罹患癌症,要忍受莫大的痛苦,仍然難逃一死。但死亡並非癌症所造成,而是「治療的結果」。不過,醫生一定會說是「癌症的緣故」。請不要被騙。基本上,如果沒有自覺症狀,而且胃口正常的話,即使醫生認為哪些部位不正常,或是發現癌細胞,最好都把這些話拋在腦後。急著治療,反而會縮短壽命。現在,透過書籍或網路,很輕易就能獲得各種資訊。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時代。過去「有關疾病的問題都信賴醫生,並且一切聽從醫生」的人,請改變觀念,養成「對醫生抱持懷疑態度,自己進行調查」的習慣。請學習避免被醫生殺害的方法,以保護自己免於枉死。因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都是唯一的。

    內文 試閱心得 「先去醫院再說」的人,是醫生的「肥羊」這樣的醫生真的親切嗎?   患者一出現咳嗽就往醫院跑,醫生只要聽到「好像有點感冒的樣子」,就開出止咳、退燒、消炎、抗生素、胃藥……等,一大堆藥。「要不要順便量個血壓?啊,稍微高了一點。開點藥給你吧。還有血糖值也要注意。」像這樣地建議你接受一項又一項檢查。你覺得「這個醫生真親切」,而心存感激嗎?另外,每年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和癌症篩檢。聽到「血壓太高」「肺部有陰影」等就臉色發白,乖乖地照醫生的指示吃藥,或是接受精密檢查。被診斷出癌症時,就立即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的標準治療。醫療是一種商業行為,醫生也要生活。醫生必須盡可能增加病人,讓他們就醫。如果被醫生的花言巧語所騙,就會成為他們的「肥羊」。將珍貴的時間和金錢奉獻給醫生,卻縮短了自己的壽命。心得3 越常看醫生的人越早死對醫療感到滿意,死亡率卻提高二六%!?   有一項最新而且相當有趣的資料。美國醫師學會出版的著名雜誌,於二○一二年刊登了一篇報導<滿意的代價>,引起廣大回響。這是為了調查醫療費用與健康的關係,以超過五萬名參加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為對象,花了五年時間所得到的驚人結果。這五萬人每年平均就醫次數大約五次。對於一年間接受的醫療服務,以五個問題來調查病患的滿意度:1.是否注意傾聽病人說話? 2.是否以容易理解的詞彙來說明?3.是否尊重病人所說的內容?4.是否花費充分的時間?5.是否滿意醫療工作人員的服務?當然,遇到親切的醫院或醫生,接受到越多的體貼醫療服務的人,滿意度也越高。這項調查的結果分成四級,滿意度最高的群組,住院天數比滿意度最低的群組多了九%。花費在醫療或藥品上的費用也高出九%。對醫療滿意的人屬於「未雨綢繆型」,身體出現某些異狀就立即就醫、吃藥或住院。但是追蹤四、五年後發現,滿意度最高的群組,死亡率卻比滿意度最低的群組高出二六%。在醫院和藥品上花了高額的金錢,而且住院越久壽命卻越短,可以的話,美國醫師學會大概不想公開這項資料吧!心得4 「血壓一三○,生病了!」沒這回事不能只看數值就以為生病    日本高血壓患者有四千萬人,高血脂患者有三千萬人……「病人」的數目相當可觀。高血壓和高血脂都有所謂的「標準值」。超過此數值就會被診斷為疾病。例如,血壓的標準值,最高血壓(收縮壓)為一四○mmHg,最低血壓(舒張壓)為九○mmHg。超過此數值就是高血壓。這個標準值很亂來,完全靠不住。每一種疾病的標準值都由它的專門學會制定,但是這些數值都是經過協商,在沒有根據下做出決定的。特別是高血壓的標準值,「操作」的痕跡非常明顯。一九九八年,厚生省全國調查時的標準值為一六○╱九五以上。但是到了二○○○年,在沒有明確理由的狀況下降為一四○╱九○。依照一九九八年的標準值,日本的高血壓患者約有一千六百萬人,但根據新標準,患者人數即增加到三千七百萬人。二○○八年開始的代謝症候群健康檢查,十九至六十四歲的人,若合併患有糖尿病或腎臟病,則血壓在一三○╱八○以上就被列為治療對象。高血壓有九成以上原因不明。而且,日本也沒有關於降低血壓可使死亡率下降,或減少心臟病、腦中風發生率的實證資料。成年之後,動脈會逐漸老化、變硬,將血液送出的力量相對減弱。因此,為了將血液不斷送至腦部和手腳的每個部位,血壓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如果使用藥物讓血壓下降,就可能造成失智或腳步蹣跚。芬蘭曾經觀察五百二十一名「未服用降血壓劑」的七十五至八十五歲男女高齡者,結果發現八十歲以上,而且最高血壓超過一八○的人生存率最高,不到一四○的人,其生存率則明顯下降。但是日本卻認為最高血壓超過一三○就是異常,而要求以藥物來降低。 心得5 吃藥降血糖沒意義,而且副作用大不要吃藥,多多走路!    一九九○年代,英國曾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試驗。試驗對象為沒有自覺症狀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未達標準的一二○%,血糖值在一一○~二七○mg╱dL之間的三千八百人。以抽籤方式分成二組,A組以飲食療法為主,只有血糖值超過二七○時才進行藥物治療。B組則使用降血糖藥,使血糖值保持在一一○以下。經過長達十年的觀察,「死亡、腎衰竭、失明等徵狀,經統計後發現並沒有多大的差異」。相對地,B組因低血糖造成的身體不適則達A組的三偣。降血糖藥在併發症的預防和延長壽命上沒有任何效果,但是副作用大,很容易引發過敏症狀、腹瀉、頭痛、耳鳴、倦怠感、體溫下降、嗜睡、浮腫、視力障礙、腸阻塞、肝功能障礙等,且常為這些藥物副作用所苦。因此,以藥物控制血糖,一旦出現「經常倦怠」「容易焦慮」「腳部浮腫」「失智」等症狀的話,即可懷疑是藥害所引起。糖尿病確實是可怕的疾病,但是「準患者兩千萬人」則有些誇大。日本糖尿病學會一九九九年時,將診斷標準的空腹血糖值由原來的一四○改為一二六。這項變更並沒有根據,只是追隨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將標準訂得更嚴格,結果使得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根據運動療法的資料已知,很多人透過長期有恆地「走路、騎自行車、游泳、伸展」等有氧運動降低了血糖值。適度的運動在防止身體鈍化方面也相當重要。發現「血糖值偏高」時,不妨多多走路。心得16 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找醫生開藥的習慣別當藥罐子,以免被抗藥性細菌殺死    很多病人看了病不拿藥會不滿也是一大問題。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劑,會產生「細菌抗藥性」的問題。日本今天就是世界上「院內感染」最嚴重的國家。從傳染病患者身上檢出的黃色葡萄球菌中,會引起院內感染的抗藥性菌「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所佔的比例,義大利為四二%、美國為四○%、英國為三七%、西班牙為三六%、德國僅九%、荷蘭為○%。日本則高達「七○~八○%」,在先進國家中最為嚴重。細菌或病毒中,抗生素和抗菌藥無法殺死的稱為「抗藥性菌」或是「細菌產生抗藥性」。細菌產生抗藥性後,過去的藥物無法再發揮效果,即使是很容易治療的疾病也會惡化,甚至致命。最近引起更大問題的「多重抗藥性菌」,更不只對一種藥物具有抗藥性,同時對多種藥物都有抗藥性。容易被抗藥性菌感染的,包括手術後的病患和高齡者等扺抗力較弱,以及長期服用抗生素的人。在日本不只有人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就連家畜或寵物也廣泛使用。以養豬業為例,除了治病之外,還添加在飼料中作為生長促進劑。這也是日本抗藥性菌蔓延的原因之一。有人說「日本因為醫療發達,因此日本人壽命排名世界第一」,但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導致日本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為腸胃炎、肺炎、結核病等傳染病。戰後由於營養和衛生改善,才大幅延長壽命。由歐美國家十九世紀以後的死亡統計來看,結核病、猩紅熱、麻疹、傷寒等都可藉營養和衛生的改善而減少,在引進抗生素和疫苗之前,死亡率已經降低。現今幾乎沒有非依賴藥物不可的疾病。因此不要過度仰賴藥物,以免被抗藥性菌殺害。 心得44 規畫持續工作到百歲的人生工作至百歲成為常態的時代   二○一二年九月,一位「百歲的上班族」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從七十歲起任職至今的公司,是我人生中工作最久的地方。」並且表示,現在每天仍轉乘電車通勤。同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百歲以上的國民已超過五萬人。並推算到二○五二年時,達到百歲以上的人將突破七十萬人。也就是說,現在六十歲以上的日本人中,有七十萬人四十年後仍然活在世上……不久的將來,「百歲的上班族」不會再引起媒體注目,因為,一般人持續工作到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的時代不久即將到來。二○一三年四月,「老年人就業穩定新法」正式實施,退休年齡可延至六十五歲,但另一方面,政府的國家戰略會議中卻有人大膽提出「四十歲退休制」。這項提案的意圖是,「未來為了讓大家工作到七十五歲以上,不妨以四十歲左右作為人生的一個區隔。」如果到了六十多歲大家都靠年金悠閒度日,相信社會很難承受。而且每個人對於自己成了社會包袱,時間還長達四十年之久,大概也會感到不安吧。離死亡還很久    最近,摸索「死亡方式」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不希望失智或臥床拖累家人」「不想因治療而受苦」「不希望被視為社會包袱」……為了避免晚年吃苦頭而思考如何死亡。但是,在進入天國之前,還有數十年的「緩衝時間」。《日經商業》雜誌二○一二年九月十日號的特集<從隱居到持續工作至百歲的時代來臨>中,刊載了退休後如何度過充實生活的心得。早日學習適合社會環境的技術自發性的進行健康管理,以期能夠長期而健康的工作思考如何將過去培養的「人脈資產」轉移給下一代上班族時代的地位和自尊有百害而無一利摸索著走向人類史上空前超長壽時代的我們,必須大幅改變想法。退休後不是被社會環境「淘汰」,而是「走在前頭」。不是永遠健康的「存活」,而是注意健康管理,以「持續工作下去」。過去所培養的人際關係,不是「加深舊交」,而是「活用以反饋社會」。上班族時代的地位和自尊,不再「擁抱不放」,而是「遺忘」。這篇特集中還介紹了大貿易公司的退休職員,為了提升所有中小企業的競爭力而成立的「經營支援NPO俱樂部」。會員大約有一百六十人,雖然平均年齡達七○.一歲,但對於大量請求協助的案件仍能全力因應。我過了六十歲後,曾覺得「或許大限之日即將到來」,但是看到「二○五二年時,一百歲以上的國民有七十萬人」的數字後,我改變了想法,認為如果每天等待大限之日到來,人將會麻痺,因此開始摸索人生的新舞台。

    推薦閱讀:

    我的爺爺三月被查出胃癌晚期,醫生說最多六個月,會有奇蹟發生嗎?
    三種方法可治療癌症疼痛,轉發可救人!
    老懷疑自己得了癌症怎麼辦?
    自測:哪些現象是癌的前兆?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