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網 >>? 中華文化之人文意識的真知

中 華 文 化 之 人 文 意 識 的 真 知

李 詩 錦

[ 新 加 坡 ]

 

什麽是中華文化之人文的真知?什麽是中華文化之神的概念底下的人文的真知?要解開東方文化之深邃奧秘的精神色彩,還要從其古樸的創造性思維之言、意、形、象、辭的詞義加以分析其言、意、辭的語言邏輯和形、象、意的思維邏輯。辭是已經具有的文化意識。意是尚未完成的人文意識。「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注1莊子所言之語言的名實的陳述,語言的名詞具有「指」、「物」和「物指」三個語詞的分類。語言其之謂的指物是名,其謂之的物是實。物是體,名是用。物的思維邏輯有名實之別。名之用其「指物」是概念,其「物指」是範疇。天地是「指物」的抽象概念。馬是實物的具體概念。在語詞上名是抽象的,實是具體的概念。思維之名有「物象」和「意象」的邏輯之別,其物之名要有所指的意義,也要有所物指的意識。名詞的類別是概念和範疇。名」之「指物」的抽象概念是「物象」,「物指」的範疇是「意象」。物象是概念,意象是範疇。意象不是客觀存在的實物。以西方康德的哲學來說,「意象」的範疇是智思之物。在中華的文化模式中「意」的物指範疇是人文的意識,其指物概念是人文的意義。語言和思維的邏輯,在中國先秦就有名家公孫龍的指物論和名實論。指物論是語言的邏輯,名實論是思維的邏輯。在語言的言、意、辭的邏輯規範中,言的名實之概念和範疇的層次是語言/言辭/言論。言辭是言所指的意義;「語言」是「物」的稱謂;言論是言所物指的意識。中華文化的人文意識是「仁」與「智」,其人文的意義是「仁」與「義」。孟子認為人文的意義是人心所同然的理也,義也,心外所同然的道也,義也。(注2)孟子對人文意識和人文意義的詮釋是儒學的學術典範。後儒根據孟子心所同然的「義」詮釋為「仁義」,心外所同然的「義」詮釋為「禮義」,這是孔子儒家的學術典範。在中華的文化上「儒學」和「儒家」是不同的。新中國的學人反儒家,海外學人尊儒學。中華文化以孟子「仁、義、禮、智、根於心」的人文意識和人文意義為儒學科層的典範是經典學術的文本。在形、象、意的邏輯層次,意的人文意識具有:認識/知識/意識的三個層次。從中華文化模式之思維邏輯的形、象、意來分析,神之「物指」涵蓋形中之神,精 中之神和道中之神的三個意識.它具有:一。形/氣/神的認識論層面;二。精/氣/神的知識論層面;三。道、氣、神的意識論層面,意識論也稱為價值論。其形中之神的物指是「穀神」其精中之神的物指是「祖神」;其道中之神的物指是「神物」。「神」之人文意識的文本層次是精神/神明/神聖。「物指」之「神物」的原創意識,要從文字學和人類考古學中尋求,才能得其人文的 「真知」。「天」是言所「指物」的物之象。「神」是言所「物指」的意之象。認識論/知識論/價值論是人文意識的三大學術層面。《易經》宣揚「陰陽不測之謂神」,其神 之謂所「指」的神明和其所「物指」的神聖的精義是:人的認識,知識和意識,其神識之對於宇宙的陰與陽,天地的剛與柔,人世的仁與義的範疇都能神明,也能神測,故德可配天。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注3張載所承啟的人文意義義,所建構的人文意識,及其認知經典文本之「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的言論,是學術求取道、德、善、仁、誠、理、義、禮、法、儀、之社會文化進程之人文真知的方法論。注4言、意、辭的語言邏輯和形、意、象的思維邏輯所高揚的人文意識是中華文化的文化模式。了解中華文化的語言和思維邏輯的思維模式和文化模式,自然能夠開啟中華文化之經典文本的精神奧秘而承前啟後。中華文化生命的根柢一個生態界能夠存活而繁衍,是生命完美的遺傳和基因隨環境的變易。一個民族,一個文化能夠存在而回應與挑戰歷史,其承先而啟後的文化傳承,不僅是完美生命的優生遺傳,也是完美文化的優勢傳承和創新。中華人文科層的治學是由內而外之尊德性,道問學的方法。從闡精緻意之精神文化內塑的過程而達致由外而內的求取知識的博約化過程。中華精緻文化深入文化意識的深層,直涉其人文與科學之概念和範疇的邏輯思維和起人文創造價值的理性創造性思維。中華文化多元源流之動態生命的文化進程,跨越文化和文化間的交流、溝通、融合與交融而形成其獨特文化根柢之源遠流長而瓜瓞綿綿的文化體,使之不斷吸納外族的優異文化而超越自己。上個世紀中國西學啟蒙的學者窮於社會的改革運動,脫亞入歐的社會反思顧不上文化生命在社會群體中的文化失序。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提不上議事的日程。心存乎於天籟之音,道德之符的中學用不上心力。西方的科學與技術徹底擊垮了東方的帝國。世界文化的重心頓落在西方。東方天籟無聽之於耳而聽之於心,無聽之於心而聽之於氣的文化獨特的創造氣質,反成了西方文學藝術的浪漫主義思潮。一個社會少了自身的文化生命,自會缺乏自覺意識,無從激起文化的反思。思想本身沒有具備文化內在的學養與認識,掌握系統的知識和方法,整個社會一時化解不了複雜的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問題,更談不上融合東西方的精緻文化。一年冬盡春來的生命氣息,滿綠千紫的叢林生態,自然是「根深柢固」的蓬勃生機。改革開放後中國文化啟蒙的百年新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社會逢生展現新姿是世界文化的期待。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是文化先師孔子的叮嚀。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注5價值和知識理性的不加修鍊,專業和學術的教育不開講,聽聞有意義的意識而不變通,患得患失不能改善過失是孔子終生憂患於人文精神的感召力量不足。探索中華文化的源頭,追溯其文化發展的整體動向,精研中華歷史動態的文化進程,用以比較西方文化模式,可以作為人類歷史前進的共同文化模式;探討其社會體制、制度和文化系統之社會意識的演化和時代精神的思想變革,可以作為人類社會演變共通的文明態勢;探討其文化生命之思維和文化模式的理性和直觀思維所建構的人文典範,可以作為人類社會共有之科學與民主的思維模式;了解其中原文化的心態和大一統民族國家的意識,可以作為世界民族共生之兼容並蓄的共命慧,以成就多元文化的社會為地球村的模範和典範。中華文化之真、善、美、誠、聖、神的道、德、善、仁、誠、禮、義、理、法、儀的社會意識,其歷史文化進程是東方文化遺傳的基因鏈與民族歷史的記憶鏈和文化意識的記憶鏈。中華文化的意識是精誠的所在,精忠的所育。中華文化的視野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紀的人生和世界?心中密藏文化意識的愛,眼中點燃無限文化密藏的知識,心神熾燃無窮文化密藏的理性和理智的智慧。充沛於宇宙自然生氣之剛健中正的心中浩然正氣是文化意識的無比力量。科學與人文之見仁見智的意識,其仁是人格,智是人性。原始儒學的仁智雙彰是知識與智慧的化身,印度佛學之佛性慧根的所在。人文之心的能量發乎於人類內心之禮儀和審視法度的社會規範和社會體制。「仁義」的行為規範和「禮義」的社會體制是原儒的人文意識。自然有道的宇宙和人文有義的世界是老子之道與德的學術範疇。自然的理和人文的義是人類的知識力量。孟子思想體系所謂之「仁、義、禮、智根於心」的理念是人類心神的共通之處和人類共有之價值和知識理性的心理層次。凡人都能做理性的思考,做有意義的工作,也能在溝通上相互理解。人類社會共有的文化意識是社會的文化理性。然而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自然氣質是恆常不變的音符。一個世紀的東西冷戰和中國的文化變天,天人生命氣質的神同道合之天籟梵音依然如在。天人之志相交而同於天德而與天道合於一之《易經》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振聾發聵。西方四百年殖民和民族國家的爭霸戰,十八/十九世紀的世界中心島的戰略餘緒仍然在二十一世紀蕩漾。注6回教恐怖主義發動對西方的聖戰威脅著世界和平。人類社會對地球環境長期的破壞,其所引發動物病毒和人類病毒之交叉感染,危害人類免疫系統的致命瘟疫猖獗。西方文化系統面對千年一瞬之地球動蕩的冰河時代,人類急需多個文化系統的文化資源和世界物力的襄助,共同面對天災人禍的世紀災難。中華經典文化的「為己之學」重新納入世界文化的議事日程將對世界戰略的平衡有著極大的啟發力。把之與佛洛伊德之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層次作比較研究,是人類新世紀的福音。孔孟荀儒學心目中的「為己之學」是探索人格和人性與天道和天德之生命氣質的人文哲理。它涵蓋「本我誠明」之仁、義、禮、智根於心的「心性」和「心智」的智慧;包掛「超我誠敬」之仁、禮、忠、誠、信之「仁義忠恕」的價值理性和「真我誠信」之義、理、禮、法、儀之「精忠意識」的知識理性;包含「自我意識」之「禮義廉恥」的恭、寬、信、敏、惠和溫、良、恭、儉、讓之自我行為規範的社會理性。中華文化之溫柔敦厚的文化模式所呈現的道、德、善、仁、誠、禮、義、理、法、儀的社會規範是人性的自然化和社會化的歷史過程,也是人性之理性和理智與知識和智慧之二重性向之人格和人性的心理發展的過程。仁義忠恕,禮義廉恥的四維是國家社會的綱紀。精、氣、神、一之四物是自然生命的義理,人之生命氣質的道紀注7。四維是儒學,四物是道學之文化生命的根柢。易道儒大中哲學觀是中華文化之生命的根柢。植物的「根柢」受到自然環境的局限。陽光和水的條件不足,「柢」(Bud)根本不能成長成葉、花和莖。柢不固,植物生命被摧殘而質弱品劣。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文化生命的「深根固柢」是民族長生久視之道。新芽「柢固」的基因是生命頑強的生存意志。文化生命的「根柢」不固,生命意志容易被軟化而招受壓迫,欺凌與摧殘。國家的文化種子飄零,民族的文化生命如何能夠「根深柢固」?       中華哲學之兩一思維」的思維模式和文化模式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注8,孟子之人文精神的「真`善`美`誠`聖`神」的文化論是中華文化的大視野。能夠滿足生活慾望和社會慾望的行止是善的表現;能夠彰顯個人仁、禮、忠、誠、義的美德,便具備使人信服的誠信;能夠充實自己的信心就是美的心態。信心充實而以己身之充實美的文化感召世人,其行為舉止是偉大的。偉大的行止感化自己文化以外的人民,便是聖人。有德行的聖人,其神聖之處在於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所具備之人性的智性和理性的大智慧。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是兩個大系統。一個民族國家能夠代代生存,本身便具備對此兩大系統的適應、挑戰和回應的生命本能和文化潛能。天、地、人的自然規律、生命法則與文化生命的創造能力是中華的文化觀。一個完美的人性與人格,其至道、至德、至善、至誠的人文關切,必須體現此兩大系統之的價值理性(善與仁)、知識理性(道與義)、溝通理性(誠與禮)和社會理性(德與智)的人文價值,心的能量才能開創其創造的價值。創新的中華精神必須傳承此四大的人文精神,培養性命雙修,具備科學與文化素養的國民性格,才能造就國家的綜合國力。宋朝理學大師張載貫穿天之道的陰與陽,地之道的剛與柔(乾與坤)和人之道的仁與義的易道儒哲學,終於完成其「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之天地人的兩一哲學的學術成就。道與德,仁與禮,理與義,道和義的兩不能確立,神明和神聖合於一的智慧便不能顯現。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兩個系統結合於「一體之道」的大系統中。人不能窺探與掌握「道」的系統,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規律和法則不容易為人所利用。「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一於氣而已。神無方,易無體,(心)大且一而已爾」注9,張載把天、地、人三個系統分別化約在[精-氣-神],[道-氣-神]和[心-氣-神]三個層次的哲學範疇中。[精、氣、神、一]的原道哲學系統和[道、性、命、心]的原儒哲學系統,其哲學範疇之[精一、神一、道一、心一]的「兩一」思維邏輯和語言邏輯是中國哲學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文化模式和思維模式的深層心理結構。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的「兩」合之於神一的思維邏輯是莊子兩一哲學。「精」和「神」的概念和範疇,其精和神的「兩」合於一體的「氣」。精與神是「生命氣質」的「一」。這是老子「唯道是從」於「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注10的知識理性,和莊子《刻意篇》之「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於天倫」之理性思維是精、氣、神的哲學文本。「道」和「德」是老子思想的「兩」而合於天人的「一」。陰和陽是《易經》思想的「兩」而合於自然生態平衡的「一」,「太極的陰陽之道」。原儒之「仁義」和「禮義」是儒家人文思想的「兩」而合於「天德」的一是孔子崇尚的一貫之道。《中庸》的兩一思維邏輯的「誠敬」和「誠明」合「一」於儒學的信和道學的真。朱熹理學一系「理在氣先」之儒家繼傳承周易文化,把道家之知識理性(道、義)和儒家之價值理性(德、智)歸趨於孟子之「仁」與「義」注11的人文意識而開創[心-物-理]的兩一哲學的思維邏輯,高揚生命氣質之「知的本能」和「德的本性」而推崇「忠恕」和「精忠」的人文精神。明。王陽明心學一系綜合心性合一、體用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形上哲學,把握社會理性(禮、德)和溝通理性(智、義)於孔子之仁與禮的人文意識,而開創[心-性-理]的兩一哲學的思維的邏輯,高揚生命氣質之「仁的本性」和「德的本能」注12。孟子之仁、義、禮、智根於心的人文意識是宋朝理學和明朝心學的哲學文本,其心性和心物的兩合於一體的道,一心的德是兩一的哲學邏輯。名實耦合是墨子思維邏輯的兩一。概念和範疇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兩一的思維邏輯。觀念和理念是範疇的「兩」而合于思想的「一」。物質與精神是思維的「兩」而合於「文化生命」的「一」。文化生命的「一」,不論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其物質與精神的「兩」都合于思維的「精一」和「神一」;宇宙時空與自然之「生命氣質」的「兩」合「一」於宇宙規律中的道。凡是人都具備思維的「同一」和思維的「理一」。東西方哲學之物質與精神的「兩」都合「一」於自然規律的「理」與合「一」于思維之「同一」的「道」。道與理和道與德是中國哲學的「兩」,道理是理一,道德是同一。這是墨子尚同一義之於天,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哲學思潮。「天人合一」是中華文化之學術精神的科層典範。《易經》元`亨`利`貞「四象」所象徵之乾元的生命象徵是中華先民在洪荒生活中,所感受一日之中太陽東升在地平線上的「陽谷」,西落在地平線下的「隅谷」之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生命變化的「穀神」之道紀注13。四象比賦於植物之生命範疇的種子、根、葉莖、花果的概念於農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和貞測的時序作業。中華先民生活在洪荒的自然界域中,範圍天地而出入以度其生命活動之疆域的吉凶。從「先天易」觀天法地,以日星`水火`山澤`雷電的自然物象為度,進而象徵之以乾坤`離坎`震巽`艮兌的八經卦,用以表示南`北`東`西與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之空間的八方位與區位。中華先民在與自然搏鬥的萬年記憶中,生命招受冰河期洪水泛濫經歷海水倒灌滅頂,氏族向高地大遷徙,歷時400百年地球災難的動蕩時代。炎帝東夷氏族之陽夷`淮夷`鳥夷注14的古文明三度輾轉遷徙經歷了黃帝與蚩尤,炎帝和共工兩次氏族的歷史大火拚。炎黃二族聯姻集團的伏羲氏族注15和巴蜀融合鳳鳥和炎帝氏族的兩股文明和文化,而陽夷/鳥夷在華夏九州開發黑陶`彩陶文化的玉鉞文明,最終仰韶文化以黃河流域之渭河與洛河的河洛文化繼承了中華五嶽圖騰之皇極的政治理念注16,夏朝重新亨享太和的自然生態,以二十八星宿和五行天象之太極思維,在華夏五嶽的文明疆域拓展商`周時代的青銅文明;在周易文化之後開創世界首個古代民族國家。中國夏`商`周的華夏文明以之綿延至今。政治人物天縱才情的魅力和歷史發展的政治態勢是文化生態曲折發展過程的歷史因緣。歷史發展的天平一端是政治,另一端是文化。在人類歷史的文化進程中,自然生態無私的生機是人文世界衍化和綿延的精神所在。人只有善於了解自然的道系統的奧秘,體認人文之德系統的奧義,才能把科學與技術帶進政治制度和社會系統的體制之中,在當代的歷史主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促進文化和文化間的交流、溝通、融合與交融。政治是權,文化是衡。政治和文化的功能如何調適人類之適應、回應和創造之歷史的進程?政治失去制衡社會制度、系統、體制的管理機制時,文化意識要加權對政治制度和系統加以探討和反思,這是社會反思的政治改革的過程。文化失去對政治制度和系統體制的參與和理性批判時,政治意識則要加權對文化的思辨和反思,這是方法論辨證之科學與管理的思辨過程。政治與文化,科學與哲學,的思辨過程是社會反思和文化反思的歷史過程。政治是管理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眾人的事。維護國家社會安定繁榮是每個政府和人民的責任。政治的領導人才和經濟的企業管理人材是國家精英的精粹。經濟是為己,還是為人?政治是利己,還是利人?國家要在經濟上富有,還是在文化上富有?政治與經濟的義利之辯,是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易經》早已有認識。太陽以「善」長萬物,以「美」利天下。自然能夠美善而不言利。注17因為太陽永遠是那麽的剛健中正,擁有無窮純粹的物質和能量。不管經濟還是文化,國際競爭的自然法則是國家綜合國力的無窮創造力。在國際化的政治舞台和環球化的經濟市場的氛圍中,利己和利人的抉擇,不能在兩者之間選其一。選其一好像天平沒有稱砣而失衡。這是《孟子。盡心篇》所說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謂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的經驗只談。語言和文化,母語和國語,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科學與人文亦是如此。選擇其一,便會破壞國家的總體的文化發展而失去國家綜合國力的無窮創造力。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至善的人文意識莫大於人類的利益。21世紀之世界和平與綠色環保的國際問題,只能向《周易。乾文言》之「利者,義之和也」的文化來解讀。「大中」與「太和」是華夏文化在自然宇宙之「乾坤」的兩儀宇宙與「陰陽」兩儀的生命世界所創發的文化理念。「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太極模式的思維繫統是中華的文化模式。「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尚書。堯典》的歷史記載,中國在四五千年前之夏朝的堯舜時代,掌握了天體宇宙運行永遠健在的規律和太陽軌道之地球運行所顯現之春夏秋冬的時節變化,開創24氣節之農耕曆法,展示了天人合一之《易經》`《周易》歷史文化的農業文明。中華先民從易經的智慧中得以認識「元者善之長,亨者嘉之會。利者義之和,貞者事之干」之文化生命的象徵意識。「善長」和「嘉會」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是自然之道注18;「利和」之「仁與義」和「貞事」之《河圖》與《洛書》是人文的德。天人之道與德的理念相通而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是中華的文化模式。「太和」之自然宇宙的範疇理念,通過氣節時序之農耕的安穩生活轉化為人文範疇的概念的「大中精神」是皇權政治的「皇極圖騰」的象徵。《周易》之「利者義之和也」的理念是「降衷於民」的易道儒的大中哲學觀。皇極的大中理念是《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之宇宙善性的德行範式。德性和德行相一致的儒學科範,皇極之「大中精神」的人文意識與《論語》之「禮之用和為貴」的社會意識是中華文化之政治`社會體制之至善的價值意識。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與《莊子》之「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的範疇理念是科學至美的方法和理論。周易天地人之道的「陰陽、剛柔、仁義」,統合老子的「道與德」,孔子的「仁與禮」,孟子的「理與義」的範疇理念是現代科學與人文的哲學範疇素養。老莊之自然宇宙的「美善」情懷則是中華之文學與藝術的精髓所在。「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是易經《泰卦》天人合一的理念。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兩者息息相關,科學與文化兩者脈絡相系。自然系統與社會系統共通而為一體。其自然生命的奧妙與人文的奧義的表徵,反映在自然與人文之和諧的宇宙總體,不外是「乾元」與「坤元」之「剛柔有體」的自然宇宙系統。「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注19,坤元和乾元是同一個宇宙的世界體系。因而「乾元」的生命世界是地球以太陽為中心之柔者得位」的太極系統;「坤元」的宇宙世界是太陽以太一為中心之「柔者得中」的無極系統。太極的有世界和無極的無世界,其物質與生命之「有無相生」構成了「無極而太極」之老子「道世界」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由《易經》之「乾元「和「坤元」的宇宙世界觀,看待今日世界的科學宇宙觀,太陽的銀河系是整體動態的旋轉天體。宇宙銀河與銀河間的「黑洞」拉力,是混沌宇宙世界化生的力量。人類世界如今眼界所能及的生命科學尚未能窺探太陽銀河系的「無極」宇宙,在地球看宇宙是一個扁平的宇宙世界,人也是一個井底蛙。老子之道智慧的真理,不論是人文與科學,政治與學術,都不能偏執於一體生命和一體文化之生命體的短暫認識。老子的道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泉源,同時也是世界社會文化理性的創造源泉。從《周易。說卦傳》「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求知過程發展至今,《易經》對皇極之「大中精神」之「與四時合其序」的「德性」與「德行」的社會意識和哲學理念,已是鮮明的科層範式。然而對「與鬼神合其吉凶」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太和」和「未和」的科學概念,儒釋道的中華文化尚未洞察其系統變化的全貌,未能偵破其萬象之「未和」的天機。在孔子誕辰後2,556年的今天,站在新加坡之世界科學的前沿,探索中華文化的世界價值,要取法於《易經》之太陽銀河系之坤元宇宙的道思維。依據「人法地,道法自然」的辨證法,探索生命吉凶之宇宙萬象之「義」與「理」的科學原理,地球公轉軸和自轉軸應乎於乾坤兩儀的周期天體運行的變化是其天機的所在。地球周期之地理和地質變化的海潮`海流`氣流`河流`冰川的流向和造山與造水運動之自然現象的變化,是自然生態的生命吉凶所在。四季南北半球的氣候和地理變化是地球公轉的結果。東西半球之陸地板塊漂移,地質構造之陸脊海溝的升降變動與火山`地震`海嘯的發生卻是地球和太陽公轉的結果。這些都是已知的科學知識。然而地球自轉軸應乎乾坤之勢的易位態勢所涉及的南北極之冰層的東西移位和氣候帶之南北位移的地理現象,與地球海陸半球之東西半球移位的地質構造變化的地質現象和地理現象之「未和現象」卻是科學的未知。我心法在佛,佛心悟在我。自然生態「未和」的「未知」猶如《西遊記》唐僧西方取經,孫悟空挑戰佛陀的智慧,始終逃不出佛陀自然手掌心的佛法。其宗教的慈悲和博愛的奉獻精神,似乎只是浪漫主義的文學與藝術情懷,不能提升至世界水平之科學與政治高標的價值意識。印度的佛學和中國的儒釋道文化和回教文化,接上西方的科學,是世界文化之人文與科學的整合;西方浪漫主義之文學的藝術情懷與烏托邦的理想主義和回教原教旨主義接軌東方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是21世紀世界文化之政治與經濟互動的民主大統合。人類要享人文生態之「大中精神」的世界和平,首先必須了解自然生態之「太和」和「未和」的宇宙先機。人法地,由陽光在冬至和夏至之直射於南北回歸線上,可以曉得地球公轉軸的角度是23.5度。地球自轉軸的角度,永遠指向北極星的方向的66.5度也是太陽的公轉軸的角度。地球自轉軸因地球和太陽的公轉而有1度的偏差。地球自轉軸的偏差,因太陽公轉之遠中心點和近中心點的變化,影響日光斜照於地球緯度圈之66.5一90一66.5度的冰原之東西回歸擺動的幅度而造成極地冰層的變化。南北兩極的冰層解凍,山地冰川的溶化與氣候帶的移位而帶來冰河期和沙漠期的氣候異常現象是地球生態異常的「未和」原因。太陽公轉的周期是25,800年。注20中華民族在萬年史遭受自然生態之未和狀態所招受之民族蒙難的歷史記憶。中華氏族與氏族,民族與民族的鬥爭和融合,三苗族裔離開華夏中心在邊陲繁衍,出走美洲的歷史記憶鏈和中華民族融合的人文智慧的記憶鏈是人類文化當前之政治與經濟整合的文化能量。周易精神彙集人文精萃,探知自然生態的未和;探索自然善性與社會制度`體制`系統的人文價值意識,人類世界的大利是各方文化在科學與文化,政治與經濟領域共同努力奮鬥所創造的成果。人類適者生存的法則是合作而不是鬥爭,適應自然而不是爭勝自然與破壞自然。世界華裔精萃和世界民族精萃嘉會於太平洋兩岸會通東西文化,重振中華元亨利貞之《周易》的精神。大中的人文精神和太和之自然生態的自然意識開拓了人類智慧之智性的奧義;科學哲學之地理現象和地質現象之思辯的方法論揭開了知識之理性的奧秘。特別是地軸在太陽繞其「太一」之中心點運轉一周費時25,800年。因為遠中心點和近中心點造成地軸1度的偏差所形成的「極地易位」和氣候帶移位,形成冰河期和沙漠期之氣候異常與冰川/冰河異動;地質結構變動的造山運動的火山/地震/海嘯所帶來地球生態的反常現象,以及地球磁場易位的造水運動的詮釋和說明,是地理學界的創新。一人通而萬人亦通,中西文化才能融合世界學術於一體.世界文化是千年一瞬的文化。美國兩百年的文化輝煌,歷經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落實了強權霸勢的文化心態,以圖掌握武器的先進殺傷力,控制和掌握能源和生產力的經濟來維護和平。政治、經濟和文化三者,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一體化的年代,何者為先?歷史的造勢,戰前的日本、德國和戰後的美國和以色列都未能掌握文化的先機和歷史的契機。什麽是歷史的文化造勢?日本在唐朝以後逐步吸納中國儒釋道文化,但近千年的文化道行改換文化跑道。明治維新「脫亞入歐」之後,日本發動侵華和太平洋戰爭,顯然未能進入五千年藏之於密的中華的文化生命。因此也就無從打開中華有容乃大之仁者無敵和絕學無憂的道、德、善、仁、誠、理、義、禮、法、儀之人類文化進程的文化密藏,亦無從窺探其理性和直觀思維所建構的人文意識和歷史智慧。中華文化的道藏和儒藏與佛藏文化,其藏之於密的文化心態所建構的人文意識和歷史智慧,才是源遠流長的國家民族的歷史造勢。中華文化密藏萬年人類的文化史。其認識自然環境和宇宙世界的動態變化,而與之搏鬥的歷史,充滿著無數人類適應、回應和創造的文化密碼。文化取法乎上,學習於上?H得其中層文化的風範。取法乎中,學習於中,?H得其下層的文化的風俗。學習於優勢的文化是歷史的文化造勢。世界優勢的文化一東一西。文化的時代潮流一時東一時西。掌握東西優勢的文化才不會處於下風的歷史造勢者。歷史是下風,文化是上風。已經發生的歷史軌跡是歷史的下風。學習中華文化的「文化密藏」才是文化的上風。展開科技和科學,專業和學術,傳統與現代領域的綜合研究和學習,不在文化的上風學習,只圖在歷史的下風學習,永遠不會站在文化的上風。歷史是死的,文化的進程才是活的。活的文化進程永遠保持文化生命之「深根固柢」的種苗。文化生命所造勢的文化是歷史的永恆。人文教育的科研要辨別科學的真知和文化的俗知,避免學術納入「俗知」的誤區。宗教與文學是俗知,科學和人文是真知。中華文化是人文的真知。西方宗教是文化的俗知,科學與民主的文化是人文的真知。真俗之辨注21不能因勢西方文化模式的「俗知」而遺失了人文的「真知」。西方在探索東方人文的真知時,因礙於宗教的絕對理念,未能站在文化的高度加以探討,以之未能剖破黃老之德政的歷史智慧和老莊玄學的文化意識而把藝術和文學停頓在絕對理念的浪漫的色彩中。二十世紀中西文化交流未能把浪漫主色彩合於文化意識的交融中。文化學必須掌握藝術的「情景」和文學的「情境」。學習不同層次文化所體現的文學意境,能讓文化意識有一個思維交叉的想像空間。美學之情、意、境的藝術和文學的表現手法,東西方文化意境,其藝文表達的物象和意象是兩個式樣。西方以宗教入畫的意境所表達的美善情懷和繪畫的藝術之美比之於東方以詩入畫之意境所表達的美善情懷和自然的意境之美,其思想之絕對的理念是兩個不同的智思物。一個是耶穌的宗教情懷,一個是兼具經國濟世的黃老與老莊的情懷。老莊的「天」是人文的真知,西方宗教的「神」是人文的俗知。由「天」所引申的道德是人的概念和理念,由「神」所引申的倫理是人的觀念。東方的概念和理念之下的神與西方觀念之下的神,兩者的思維和文化模式是兩套不同的文化系統。天與人是生命和宇宙世界的客觀唯物的「心物」和「心性」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是生命世界和宗教世界的主觀唯心的心靈關係。天人合一是中華文化的模式。西方二分的唯物和唯心的思維有待於天人合一於世界一體的科學與人文的思潮。西方優勢的文化是科學與民主。由單一民族國家發展到歐洲的國家聯盟,21世紀的民主思潮已由政治的民主進入文化民主的新階段。世界一體化的過程在於解決世界和平和自然環保於一個全球化的經濟發展過程。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因此也面對史無前例之人類文化的融合與交融的學術合一於科學與民主和政治與經濟的世界一體化的過程.

新加坡 李詩錦 完 2004年3月9日

來源:作者賜稿

推薦閱讀:

李爾納的教導:讓情緒進入意識覺知之光
大虛法師:《洞見和真相》——《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28)信願和潛意識的選擇
【喚醒你的本源意識】覺醒的二步舞
下意識的語言模式(下)
完整版 量子力學與靈魂 意識 物質 肉體的討論

TAG:中國 | 文化 | 意識 | 人文 | 中華 | 儒學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