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學設計

《雨巷》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教學重難點】「象與情合」「情由境生」。【教學方法】朗讀法、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課時安排】1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幻燈片。【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師:……唐磊歌中反覆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於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並欣賞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二、教學步驟(一)作家介紹師:為什麼一首小詩竟引得後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教師歸納)(幻燈片)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於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這首詩發表後,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二)創作背景(幻燈片)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葯》,《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三)朗讀指導《雨巷》(課件播放朗誦)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吧……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範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何造成的?)生:反覆、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構成聲音和感情的迴環往複。師:既衝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聖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四)課文分析1.意象理解(幻燈片)何為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觀存在的,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顯著特點即意在物先。就是說,詩人先有某種情意,而後將它移注於外物之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移情」;移情的結果就是意象的產生。)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生:描繪了一個姑娘。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像。(學生的想像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裡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生:丁香問:為什麼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徵。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幻燈片)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景《浣溪沙》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生:回答如下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於時間關係,這裡不再展開了……2.主旨理解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A.政治詩(姑娘=我)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藉,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情緒:苦悶、彷徨基調:困惑、幻滅B.看成愛情詩未嘗不可(姑娘=姑娘)情緒:失戀基調:哀怨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姑娘=理想)情緒:可望而不可即基調:無奈(因此,對於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麼?答:巧用象徵,詩意朦朧、含蓄(音樂美剛說)除了丁香外,還採用哪些意象達到朦朧、含蓄?A.油紙傘B.雨巷(C.丁香)意境:傷感、惆悵、無奈(五)想像·探究1.提問:為什麼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係密切。「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提問:(分析環境特徵)「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回答:雨:迷茫、潮濕、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於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板書:象 與 情 合情 由 境 生(六)歸納小結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徵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七)布置作業「沒有想像就沒有詩」(艾青)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請同學們發揮想像,選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寫一首表達某種情感或感悟的現代詩。最後: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三、退出:(課件播放歌曲)在江濤的歌聲《雨巷》中下課。【教學後記】本節課通過對現代詩歌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對現代詩歌有初步的認識,提高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初步嘗試詩歌寫作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這三個目的貫穿於課文學習的全過程,有意識地加進相關的學習內容。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樑,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像、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推薦閱讀: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雨霖鈴》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分析
《難報三春暉》教學設計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TAG:設計 | 教學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