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太極拳接手這些事
太極拳以獨特的練習方法而著稱於世。然而,今之練拳者,多滿足於養生保健,而很少研究太極拳的技擊。其實,做為一門武術,技擊才是太極拳的靈魂。練習太極拳不可不研究太極拳的技擊作用。
談到技擊,首先要研究太極散手。首當其衝是接手問題。接手的質量往往決定技擊的成敗。有人覺得,太極拳慢吞吞的,在應對快拳時肯定會吃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太極拳練時慢,用時快,靜心慢練,全身心放鬆。至高級階段,主要是心意的練習,進入一種虛靜的境界。這樣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才能做到因敵變化示神奇。
太極拳散手是在推手的基礎上練成的。推手練的是沾黏連隨,聽勁懂勁的功夫。只有具備了懂勁功夫,才能過渡到太極拳的散手練習。
散手第一關就是接手,接手是散手搏擊的關鍵和基礎,要求穩准狠,在接手的瞬間感知對方來力大小、方向及作用點的變化,感而即應,應之自如。無論何種拳術,作為格鬥或搏擊的技藝,都必須經過接手訓練方可至用,太極拳亦不能免此而另求近途。簡單地說無非就是:直來橫擋,橫來直迎,避實擊虛,閃中定橫。
然而,太極拳接手,不同於一般散打的接手。在散打比賽中,一般是一防一攻,進退躲閃,比的是力量、速度和靈敏度。而太極拳的接手卻不是簡單的招架。而是包含著剛柔、陰陽等豐富的內容。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懂勁,和外家拳相比主要區別是勁別不同,太極拳用的是內勁,剛柔相濟,運化無端,循環其間,螺旋纏絲,忽隱忽顯,變化莫測,精妙難言。然而,拳勁一途,求之最難。自古教拳不教勁,學者求勁,全靠自悟,得之者如鳳毛麟角,往往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在實際應用中,太極拳接手可分為兩種:即軟接手和硬接手。
1、軟接手。
即用柔勁來接對方的剛勁。柔者,圓潤,柔韌,輕靈,松活。而非軟弱無力。拳諺云:「剛勁易得,柔勁難求」,關鍵在火候,勁力的把握。毫釐之變,功效迥然!觸點用意不用力,自然撐合,松沉以對,如彈簧之應物,把對方之力引進落空,使其身體失去平衡,所用之力,化為烏有。此時即可得機得勢。在對方「落空」的一瞬間,「合」即出。所謂,柔運化,剛落點。意到氣到勁到,將全身之力合於一點,威力巨大。所以說,軟接手是以剛為後盾的,並非一味地鬆柔,其關鍵在於,纏絲之法的巧妙應用。一是接手後順勢捋采;二是避實擊虛,即接手後的瞬間,對準對方的薄弱部位進擊。使之反應不及,回天無力。這是一門高深的技藝,非功久不能。
2、硬接手。
即用剛勁來接對方的剛勁。然而太極拳的剛,乃是一種沉勁,內勁,非硬勁,僵勁也。硬接手非硬頂硬撞,而是以柔軟為基礎的堅剛,而非僵拙較力。接手的瞬間則施以彈抖動作,剛中有柔,柔中寓剛。以極小的圈化解來力,並利用對方的力,積聚能量,瞬間爆發,將對手擊倒。也就是緊--松--緊的過程。所謂的「顫中抖」,並非出手較勁,仍是松沉出手,精妙在於接點驟然的緊松,可克剛克柔,關鍵在於運用巧妙。這種發力富有彈性,可使對方來力觸之即出,猶如槍之連發,剛柔瞬變,周而復始,無形無端,隨意而作,不發則已,發必驚人!所以說,硬接手非硬,而是以柔軟為基礎的堅剛,硬在一瞬而柔在其後,謂之陰陽互為其根!其勁雖短而勢雄,具有冷、脆、剛、猛、暴的特點。
總之,太極拳接手之技系之於陰陽變化之精妙,所以說「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拳經云:「彼用長拳來打我,跟身到脅是良方」。接手之後,就用沾粘連隨,捨己從人的方法去控制對方,粘住對方的身體,捆住對方的手腳,緊貼著對方打,使對方的招式,速度,力量無法發揮作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有詩為證:
鬆緊緊松太極功,頓挫循環無始終。
太極接手易鬆緊,千變萬化不離宗。
拳者若明此中理,悟透陰陽自神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