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PK精神文明

市場經濟PK精神文明

瀋水根

(2005年4月10日)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經濟搞上去了,但社會風氣卻越來越壞了。雖然中國領導人一再強調精神文明建設,也提出了「以德治國」的口號,但收效不大,犯罪率越來越高,社會的醜陋現象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這是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人的本質說起。

一、人的本質是「性本惡」

1、先天的性本惡與後天的性之善

中國的《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親身體驗到的卻並非如此,恰恰不是性本善,而是性本惡。在佛教看來,性本惡是人從前世帶來的貪嗔痴(貪心、發怒、愚蠢)孽障。在基督教看來,性本惡就是人與生俱有的原罪(饕餮、貪婪、

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七宗罪)。正是人具有先天的罪性,才使人類社會變成了充滿罪惡的世界。

但是,人性之惡,恰恰又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原動力。正如哲學大師黑格爾所說的,人類歷史本身就是一個「惡無限」!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邏輯,總是先有一部分人起噁心、行惡事(如貪婪),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引起社會的公憤。為了遏制這種人性惡,才形成道德規範和法律制度,以制約這種「惡」;但過了一段時期,又有新的「惡」冒出來,打破原先的道德觀念和法律制度,為了進一步遏制新的「惡」,社會又達成新的道德規範和法律制

度;然後又被更新的「惡」打破……,循環往複,無窮無盡。人類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由人性之惡在不斷地推動向前,它起著主導力量的作用。如果人之初,真的性本善,人人都是好人,沒有矛盾與鬥爭,人類社會怎麼發展?也許至今還會處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

可見,從人的本質來說,人性之惡是先天的。為了遏制人性之惡,保障社會的相對平衡與和諧,才不得不形成法律制度、道德規範和宗教信仰等機制來約束「惡」,通過揚善抑惡的教育和熏陶,培養人的善性,從而出現了好人和君子。所以,人性善是後天形成的,是教化的結果。但是,即便如此,好人的人性之惡也並未根除,只是以潛意識的方式深藏起來而已。一旦具備某種條件,「惡」的基因便會被激活,「惡」的潛意識就會顯現出來,並迅速膨脹、擴大,從而使好人變為壞人。人性惡的先天性表明,人要學好不容易,學壞很容易!有的人教誨一輩子也成不了好人,而學壞則無師自通,根本用不著教!

2、世俗的「幸福觀」其實就是人性惡的表現

人性的這種本質,決定了人有趨惡避善的本能,但社會則要求揚善去惡。這就形成了真善美與假醜惡的矛盾,從而引發了正義與邪惡永無休止的鬥爭。

抱有理想主義的偉人、政治家、正義之士,總是鞭撻人性之惡,試圖用法律、道德、信仰來重塑人的心靈、改造社會,但這種善意的教化與人性惡的本能是相抵觸的,不僅不被歡迎,而且必遭「心黑皮厚」的惡人恨之入骨的抵抗與毀滅!反之,講究「現實主義」的務實派人士,不分是與非、不談對與錯,唯發財致富為上,鼓惑物質享受、感官刺激,倡導豪華享樂、超級消費……,恰恰深受歡迎和擁戴。

所以,從人性的角度看,世俗普遍認同的「幸福觀」、「價值觀」,其實正是追求人性「惡」的滿足。經濟學家一致認為,人是自私的,人都有趨利的本能。升官發財是令人羨慕的「幸福人生」,否則,就就是人生的痛苦或人生的遺憾。如果有人能讓自己吃得好、穿得好、還有大把的錢花,就會覺得「好幸福呵!」而能給予自己「幸福」的那個人,便成了「大貴人」。男女談婚論嫁都把對方是否有錢作為首要條件。佛教徒燒香磕頭都在祈求菩薩保佑自己能夠「升官發財」,視「升官發財」的「幸福人生」是前世積善成德的「福報」。人人都想少幹活、不幹活,錢拿得越多越好……。這種世俗的「幸福觀」、「價值觀」,不正是好吃懶做或貪婪不足的人性惡的反映?雖然人間也有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幸福觀」,但鳳毛麟角少得可憐,除了真正虔誠的宗教徒,或執著某種信仰與理想的人,一般的世俗之人充其量只能一時一事做些不求回報的奉獻,多數人很難終身作出無私的奉獻或自我犧牲。這種人性惡的「幸福觀」,又是人性的最大弱點,因此,凡要收買人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滿足其各種私慾、好吃懶做、得名獲利的願望!

二、市場經濟迎合了人性惡

1、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罪惡經濟

人性之惡與生俱有,並不奇怪,人類社會一直在為揚善抑惡進行不懈地努力。但是,自從出現市場經濟以後,人性之惡的迅速膨脹達到了極致的地步。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是為交換而生產的經濟形式,它不同於自然經濟的自給自足,更不同於計劃經濟為滿足社會的需要。建立在僱傭勞動制基礎上的現代市場經濟,則是為追求由剩餘價值轉化來的利潤最大化的經濟形式。

以供求關係的無形之手來調節資源配置的市場經濟,其運行的核心機制是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擴大商品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額、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其外在的表現便是競爭規律。為此,市場經濟天然地形成二個功能: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它必須促使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競爭規律除了要求提高商品的質量、服務水平和降低價格,更需要採取各種經營手段,千方百計地搶佔廉價資源和擴大銷售市場。對此,商人在競爭的遊戲規則中,不得不學會打「擦邊球」和挑戰法律的各種本領,時時處處試圖「越界」經營,不會顧及任何道德約束和輿論譴責。「不管白貓黑貓、能賺錢就是好貓」的內在衝動,造就了商人具有不擇手段的基本特性,從而獲得了「十商九奸」的美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述,只要有300%的利潤,資本家會不惜上絞刑架。巴爾扎克也說:「每一個巨大的財富背後,必然有一個重大的罪惡。」可見,市場經濟是令人性的貪婪之惡,發揮到淋漓盡致最完美的載體,這種天然的功能,不能不使市場經濟淪為十足的罪惡經濟!

市場經濟的罪惡本質,決定了它必定會給人類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後果。事實表明,市場經濟通過膨脹人的貪婪所創造的物質財富,不顧一切地向大自然索取,已經在全球範圍造成大規模的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和資源短缺,極大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條件。而且,這種威脅還在不斷地加劇,發展趨勢難以阻擋。其實,人類社會面臨的根本問題,並不是物質財富的不足,而是分配的不公平!自從有了剩餘產品,已有的物質財富,足以養活全人類。但分配的不公平,始終困擾著人類本身。市場經濟為創造物質財富提供了迅速發展的平台,卻沒有提供解決公平分配的機制,反而加劇了貧富差距,把不公平分配的兩極分化推到了極端。所以,人類真正需要解決的難題,並不是無限制地膨脹貪婪,更多地創造財富,而是分配的公平問題!物質財富未必能夠給人類帶來快樂,人的快樂與否,與物質財富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簡單的生活其實是最快樂的生活,但市場經濟卻使生活變得複雜化,起碼要學習各種法律、商業等知識,否則,在充滿罪惡活動的市場經濟中極易上當受騙。人的快樂與貪婪成反比,痛苦才與貪婪成正比。對財富的貪婪,帶來的可能不是快樂,而是痛苦。所以中國有句古話:「知足者,長樂也!」如果市場經濟只會貪婪地創造財富而不能帶來公平的分配,那麼,人類仍將生活在永久的罪惡之中!

2、市場經濟沒有精神文明的機制,卻有製造精神垃圾的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一向重農輕商,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其實,金錢本身並不是壞東西,壞是壞在「貪」錢,貪婪才是萬惡之源。賺錢本身也不是壞事情,壞是壞在貪得無厭地賺錢,人只要貪得無厭,免不了會幹壞事。

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經濟,恰恰是最能刺激人的貪婪、最能膨脹人性之惡的載體,從而成為幹壞事的最佳工具。所以,市場經濟雖然能夠創造社會財富,但是,創造物質財富並不意味能夠產生精神文明。它不僅沒有產生精神文明的機制,反而具有製造精神垃圾和腐蝕、摧毀精神文明的功能。市場經濟所創造的人類物質文明,往往需要付出人類的精神文明為代價!

從商人的經商過程就可以看到,一個人投身於市場經濟,如果想賺大錢,便很難保持潔身自好。他所賺得的錢財,往往要以付出人格、道德的代價!比如,一個本份的老實人,如果投入商界,剛開始進貨10元的商品,他賣12元,有20%的利潤已心滿意足了。但是,當他看見別人在賣15元、18元,他也必然會跟著漲價,直到最後可能會製造假冒偽劣產品,賺取100%、200%或更多的利潤。他漸漸地會失去原有的善良、本份、樸實等一切優秀品格,變成「唯利是圖」、「為富不仁」的奸商。他「在商言商」,慢慢地確立起「只有能賺錢的商人才是好商人」的價值觀。他會說:「我不是慈善家,商人的本份就是賺錢!」在商人的眼裡,只要有市場需求,什麼事都可以干、也敢去干!只要不被法律逮住,就是事業的「成功」!所以,許多「成功人士」,實際上正是未被法辦的罪犯!

可見,市場經濟不僅能夠自發地激活人的貪婪等人性之惡,催生人性惡之基因迅速擴大、膨脹,而且還會抑制、腐蝕、摧毀精神文明的所有真善美!市場經濟本身沒有任何產生精神文明的內在機制,卻具有製造精神垃圾、摧殘精神文明的巨大魔力!小凱恩斯曾說:「惡實用,美不實用。」市場經濟的「實用」,必然引起人性惡的大泛濫,最終導致精神文明的瓦解與崩潰!

3、相對的「優勝劣汰」和絕對的「劣幣驅逐良幣」

市場經濟催生的人性惡,又派生出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功能。本來,市場經濟應該顯示出競爭規律的「優勝劣敗」優越性,但是,結果並非如此。市場經濟所引發的人性惡,卻更多地表現為「劣幣驅逐良幣」的功能。「優勝劣敗」的競爭本意,僅僅表現在新產品剛上市那一階段,用不了多久,假貨、冒牌貨就會冒出來,而且很快擠佔市場,最後反而使正牌貨被邊緣化。如果要維護「商標權」、「知識產權」,就得打官司,而打官司就得付出時間、精力、財力的代價,是否划得來?還得權衡權衡。可見,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律,雖然開始階段是「優勝劣汰」,但後來卻是「劣幣驅逐良幣規律」起了決定作用,佔據市場的最後贏家,反而是假冒偽劣產品!直到又一個更新的優質產品出現,先「優勝劣汰」、後「劣幣驅逐良幣」,周而復始地循環……。這種狀況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好人因受良心的束縛,往往手段不多;但壞人不受任何道德約束,什麼壞點子都敢想,什麼壞事都敢幹,還會利用好人的善良來實現自己的邪惡目的,所以,競爭的結果往往是好人受氣、被擠兌,而獲勝的當道者正是那些心術不正的壞人!壞人幹壞事的成本又比好人以正壓邪低得多,想要揚善除惡還十分艱難。怪不得大詩人杜甫哀嘆:「自古聖賢多薄命,奸雄惡少皆封候!」所以,「優勝劣汰」只是競爭的相對規律,而「劣幣驅逐良幣」才是競爭的絕對規律!

4、市場經濟滿足人性惡

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使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獲取最大利潤,逼迫商人不惜犧牲人格、道德。商人的壞心眼、一肚子壞水都是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培養和訓練出來的。市場經濟培育的貪婪之惡,猶如基督教所說的魔鬼撒旦,它引誘人墮落的方法,就是鼓惑人漠視廉恥,只要出賣良心、出賣人格、出賣道德,要什麼就給什麼,包括名譽、地位、財富、權勢。市場經濟的魔鬼,就是利潤最大化的貪婪,令人不擇手段而罔顧「君子好財、取之有道」。不惜製造假冒偽劣產品、坑蒙拐騙、貪污腐敗、偷盜搶竊、謀財害命、走私、販毒、賭博、嫖娼賣淫、吃裡扒外、瓜分國有資產、充當買辦內奸出賣國家利益……。這些喪盡良知、人格、道德的無恥行徑,確實能夠實現「心想事成」的夢想,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還能成為「風雲人物」、「成功人士」!而且,一旦嘗到魔鬼給的甜頭,便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宗教上說,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可市場經濟卻從來都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商人來說,他們既不信神,也不相信有地獄,他們只信「錢」,只求今世享樂,快活在現實的「天堂」里!所以,市場經濟必然使社會墮落成群魔亂舞的世界,令牛鬼蛇神成為「精英分子」,讓妖魔鬼怪呼風喚雨、領導時代的潮流。這種「罪惡效應」造就了整個社會「逼良為娼」的大環境,不想學壞都不行,要想潔身自好也難!人品越壞,越有「錢途」、越有「出息」!老實人只能受苦一輩子。市場經濟逼迫人人必須學壞,社會面貌也就勢必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罪惡叢生!

三、制約市場經濟罪惡本性的三大法寶

1、物質財富豐富未必帶來精神文明

市場經濟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它所催生的貪婪之惡,無節制地膨脹,不能不打上倫理意義的罪惡烙印。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本身並不會產生精神文明,反而會腐蝕、摧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並不偶含在物質文明之中,如果以為只要社會物質豐富了,自然就會精神文明了,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這種天真源於對西方國家的成熟市場經濟的無知,以為西方社會之所以比中國文明、他們的的市場經濟之所以沒有中國那麼多罪惡,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比中國發達,只要中國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也會自然而然精神文明了。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其實,當今中國中國生產大量過剩,庫存物資超高,可謂物質財富已經極大豐富,但精神文明建設卻每況愈下,社會文明程度還不如以前,這是為什麼?中國也已出現一批身價過千萬、上億元的富翁,他們精神文明了嗎?暴發戶的醜態一再成為世界的笑柄,這又是為什麼?

可見,經濟的發展未必能帶來社會的進步,物質的豐富也並不意味精神文明會自然形成。在一定的意義上,恰恰呈相反的趨勢!事實上,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之所以沒有中國那麼多的罪惡,並不是經濟發不發達、物質豐不豐富的問題,而是他們有制約市場經濟罪惡本性的法寶!即使在物質並不很豐富的時候,也達到了相當的精神文明,而不象當今中國在物質豐富的條件下,社會卻越來越醜陋,看不到精神文明有什麼提高。

2、遏制市場經濟罪惡本性的三大機制

西方國家制約市場經濟的罪惡本性,有三個約束的機制。一是法律約束,二是道德約束,三是宗教信仰的約束。

這三種約束機制中,法律約束是最後的底線。僅僅靠法律約束,是不能徹底解決罪惡活動的,因為犯罪本身是「越界」行為,對社會已經造成了損害,法律約束只是一種事後的懲治,而且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而犯罪事實又是可以被銷毀、狡辯、抵賴,甚至用偽證來掩蓋的。法律頒發的程序複雜而漫長,其滯後性的本身,已經給犯罪活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但是,即使如此,只要不斷健全法制,嚴格執法,仍然能對罪惡活動產生巨大的威懾力。

道德約束是一種相對的約束,也是軟約束。它是在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是非觀的前提下,才能產生效力的約束機制。例如,當社會都認可「包二奶」、養情人沒有不道德的條件下,亂搞兩性關係便不受道德的約束了。當貪污受賄成為令人羨慕的流行觀念時,腐敗也就不受道德的約束了。而且道德約束是在有人監督的前提下才產生約束力,如果在沒有人看見、不受監督的情況下,也是不受約束的。社會道德的理念與標準,一般是由官方主導的。官員的示範與引導,對社會道德觀念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道德淪喪的根源往往在官方身上,世風日下一般是由官員造成的,這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真理!西方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較高,根本原因是官員的「公權意識」很強,而且行為端正,由此產生巨大的道德約束效力,上樑正、下樑就不容易歪!

宗教信仰的約束,是心靈的的約束。這是一種自覺的約束,也是最高層次的約束機制。宗教信仰不僅對行為有約束力,更是對心靈的約束。對信仰的敬畏,自覺地進行心靈的贖罪,時時處處在靈魂深處「鬧革命」,從個體身擴大到整個社會,深入人心,這種約束的效力遠遠超過法律約束和道德約束,它是西方社會文明的核心!

法律約束只能懲治確有證據的罪惡,但不能阻止罪惡本身的產生,也無法懲治無證據或證據不足的罪惡,充其量只具有事後懲治的功能。道德約束只能被動地在有人監督的條件下起作用。而宗教信仰則是一種無形的威力,能夠防範人性惡之基因被激活,有效地抑制罪惡的產生,具有事前預防的功能。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之所以犯罪率比較低,宗教信仰的約束機制發揮了核心作用。許多可以「賺錢」的機會,西方人如果發現不符合自己的信仰,都會自覺地放棄,但中國人就不會,「有奶便是娘」,豈肯輕易放棄?這是西方人不同於中國人搞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也是西方社會精神文明較高的根本原因!

可見,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受到三大機制的約束,不僅法制完備、執法嚴明,官員道德良好,大多數民眾有宗教信仰,所以經濟犯較少,誠信至上普遍較好,很少假冒偽劣和坑蒙拐騙。西方社會的這種精神文明,絕不是經濟發展本身的成果,恰恰是三種機制對市場經濟的共同制約的結果!所謂「成熟」的市場經濟,就是成熟在三大約束機制!市場經濟能否「成熟」,最終取決於這三大約束機制。否則,能不能搞市場經濟?都值得懷疑!即使搞了市場經濟,也必然是雜亂無章的市場經濟,或罪惡叢生的市場經濟!

四、中國缺失市場經濟的約束機制

中國的市場經濟連起碼的誠信都沒有,處處是假冒偽劣商品,坑蒙拐騙防不勝防。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在推行市場經濟之後,迅速淪為充滿奸詐、偽善、不可輕信的謊言大國!原因就在中國缺失三個制約市場經濟的機制!

從法制建設來說,經過25年的努力,雖然大有進步,但總體上仍然法制健全,滯後性又十分嚴重,給犯罪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而且執法不嚴,大搞人情案。司法機構本身腐敗嚴重,司法人員知法犯法。公開報道的各級人大正副主席、法院院長、律師等立法、執法人員以身試法的不計其數。即使沒有落馬的,也「退後一步,海闊天空」在為自己留後路。最要命的是,權力大於法律,司法從未獨立,法律充當權力的奴婢,聽命於權力的支配……,這樣的法制建設,能懲治多少罪犯?不慫恿犯罪才怪呢!

道德約束,本來也只是一種軟約束,在黨風變壞、官場腐敗的中國,由官方主導的社會道德觀念與道德標準,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黨政官員的「上粱不正」,導致了整個社會「下樑歪」的局面。各種醜陋思想和行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充分理解、普遍認可、寬容和默許。五花八門的醜態早已見怪不怪,整個社會對違法違規行為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無可奈何。對醜惡現象「久聞其臭不知臭」,甚至還能聞出「香味」來。見義勇為的壯舉基本絕跡,憤世嫉俗、疾惡如仇成了嘲諷的笑柄。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寡廉鮮恥已經成為社會的常態……,如此世風日下,道德還能制約罪惡活動嗎?

宗教信仰,在中國名義上是「自由」的,但實際上卻是受到「內控」的。中國當局的宗教政策從來是「外松內緊」,始終沒有放鬆過對宗教活動的暗中干預。而中國人的信教又與其他民族有所不同,中國文化本身沒有宗教,現有的宗教基本上都是從外國引進的,因此,中國人的信教方式都進行了「外為中用」的改造,成為「中國式」的宗教。中國人信仰宗教不是為了心靈的救贖,不是為了靈魂的凈化和心靈的聖潔,而是十分講究「現實」,從「唯物」的理念出發,充斥功利意識。信仰宗教是為了祈求升官發財、婚戀幸運、家庭美滿、子孫蔭福、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樣的宗教信仰能有約束力嗎?這種與世俗的價值觀念基本相同的宗教信仰,反而使一些犯罪分子成了「虔誠」的宗教徒。他們一邊貪污腐敗、喪盡天良,一邊又燒香磕頭、敬神拜佛,把升官發財看作是前世修來的福報,或神的恩賜……,如此信教,不僅沒有心靈的贖罪,反而是在滋生罪孽!更可笑的是,中國的宗教人士也紛紛搞起市場經濟,大興「寺廟經濟」、「宗教經濟」,為爭奪經濟利益而勾心鬥角,高僧、活佛四處雲遊「募集」資金,廣積「錢」德,方丈坐擁高級「別克」轎車,和尚則成了花和尚,沉溺電視欣賞「三點式」美女競選……。面對市場經濟的種種罪惡,宗教信仰在中國毫無約束力可言,市場經濟的魔力遠遠勝於佛祖和上帝!

五、傳統文化遭遇市場經濟的全面摧殘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道德文化,支撐了中國作為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存在。面對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所造成的種種罪惡和社會的道理淪喪,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以德治國」的口號,試圖宏揚中國傳統文化,來修復當今中國的道德風貌,但是,這個嘗試並不成功。原因就在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遭到市場經濟毀滅性的摧殘!

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曾經受到「五四」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的二次衝擊,已經傷痕纍纍。而改革開放推行的市場經濟,則讓傳統文化又一次經受了更大的蹂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的理念向來是重農輕商,視商賈為奸人!因此,這種傳統文化不僅不能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反而被市場經濟的大潮擊得粉碎,遭受了遠比「五四」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還兇猛百倍的衝擊,以致全面崩潰!傳統文化所反映的道德理念,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全被沖得潰不成軍。比如,傳統文化講「仁」,但市場經濟卻講「為富不仁」!傳統文化講「義」,而市場經濟卻講「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傳統文化講「禮」,而市場經濟卻以競爭為本,崇尚不擇手段,弱肉強食!傳統文化講「信」,而市場經濟是利益至上,追求利潤最大化,無信可言!傳統文化講「忠」(忠君、忠孝、忠義等),而市場經濟只忠於利益,為利益可以不惜出賣良心、人格、道德,欺上瞞下、吃裡扒外、監守自盜,哪有什麼忠於國家、忠於黨、忠於親人、忠於朋友?反而十分流行「殺熟」(利用熟人對自己的信任而詐騙熟人)!傳統文化講「節」,市場經濟則是「笑貧不笑娼」,充分開發各種賺錢的資源,包括肉體資源,何「節」可守?只要money,不要牌坊!……市場經濟整個兒與傳統文化在唱反調!存在決定意識,市場經濟的這種「存在」,試圖用自然經濟的意識來改變它,豈不是大傻B的弱智者在出餿主意?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傳統文化至少還養育了蔡鍔將軍、聞一多、魯迅……一批錚錚鐵骨的漢子!但如今的中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硬漢幾乎都死光了!「不成功、便成仁」、「殺身取義」、不吃「嗟來之食」、「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活」大義凜然的民族脊樑也幾乎都絕種了!人人拜倒在金錢的石榴裙下,個個成了「見錢眼開」、「有奶便是娘」的娼妓!一場「六四」風波,把知識分子殘存的一點士大夫氣節徹底掃光。「多掙點錢」的現實主義,讓人都丟棄了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個個像螞蟻覓食,為幾個臭錢整天忙來忙去,信奉「誰有錢誰大爺,誰窮誰狗熊」的市儈哲學;不僅「灰色收入」照拿不誤,即使賺黑心錢也「臉不紅、心不跳」。教教小孩子英語、畫畫、彈鋼琴、拉小提琴、唱歌、跳舞……價格高得離譜。狗男狗女玩弄異性,尋找刺激激發靈感,再把感受寫成垃圾小說、垃圾電視劇,騙取票房和稿費。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拳頭加枕頭」題材,吸引眼球以滿足醜陋的陰暗心理之需要。文學藝術作品與真正的藝術絕緣,全都媚俗與「市場」結親……。一旦發了財,便成了「中國人民的優秀分子」,掛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頭銜,就連自己姓什麼都忘了,成了屁顛屁顛的哈巴狗!心甘情願當文痞犬儒,為權貴、富賈高唱頌歌,為資本榨取窮人的血汗出謀劃策,大展卑鄙的才華……。這就是市場經濟對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毒害!對整個中華民族的靈魂腐蝕!

傳統文化的精神支柱最後剩下的一根稻草,就是可憐巴巴的民族主義愛國情緒。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愛國主義也變了味,成了一種盲目的、愚蠢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不過是搖搖國旗、為奧運冠軍吼一吼、喊幾個抵制日貨的口號、唱幾句「長江、長江」、「黃河、黃河」、「東方有一條龍」,如此而已!有幾個肯真正作出個人犧牲捍衛民族利益的?個個只是鬥嘴的「英雄」、行動的狗熊!能偷稅漏稅的,誰不偷稅漏稅?能從國有資產中撈一把的,誰不撈?能占點國家利益的,誰不佔?這是愛國嗎?到處是吃裡扒外的內奸、洋奴、買辦、賣國賊!面對國際資本,只會奴顏婢膝、忍辱求榮。一盤散沙、沒有骨氣、又夜郎自大的民族,不能不被小日本看不起:「我們不去靖國神社,韓國人也不買我們的車;我們去了靖國神社,你們中國人還不是照樣買我們的車!」中國人有骨氣的嗎?

2004年7月中國遊客趙燕女士在美國(借公務之名的公費旅遊)因被美國警察誤當毒販(她和另外二人正好站在一個毒販附近),在扭打中被擦破了點皮。消息傳到國內,一時間大大小小媒體頓時掀起一股反美浪潮,「中國人不是好欺侮的!」「嚴懲兇手!」……,示威、討伐之聲響徹神州大地,民族氣概好不令人感動!不多久,大洋彼岸又傳來趙燕女士獲得了各種優厚賠償,而且將通過打官司,正在索賠1000萬美元!這一消息,猶如美國的原子彈在中國爆炸,民眾冷靜一想:挨打一下能得1000萬美元賠償,太值了!對照中國的警察打人是家常便飯,打傷人算什麼?打死人也不一定受懲處!強烈的反差,令中國人不僅不反美了,反而高調讚頌美國才是「真正的人權」國家!有人甚至呼喊:「求求美國警察打我吧!我也想要1000萬美元!」……事情鬧到最後,以官方一律禁止報道「趙燕事件」而不了了之。這就是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中國人真的愛自己的國家

曾經輝煌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已被市場經濟衝擊得支離破碎,對建設精神文明的作用,只配搞點「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穿馬路」、「不要亂丟垃圾」之類的「七不運動」、「五講四美」、「五好家庭」的小兒科,即使這樣的低水平,至今仍不見成效,還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陋習,帶到外國,遠播全球。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竟然降低到幼稚園的水平,如此悲慘的命運,還能指望中國社會能有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嗎?

六、精神文明建設的困惑

鄧小平及其後繼人,雖然一再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兩手抓。但是,抓什麼?用什麼來抓?似乎誰也沒有說清楚!法制建設漏洞百出,傳統文化的道德力量基本失效,宗教信仰又被扭曲,那麼,中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究竟怎麼抓呢?

對此,當局不得不使出慣用的高招——政治思想教育。這是當局的拿手好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這一招在市場經濟的年代,也時過境遷。在「政治挂帥」的年代,人們還有一種精神追求,政治思想教育尚有相當的成效。如今已經是「金錢挂帥」,如果再談什麼共產主義理想、集體主義精神……,豈不成了夢中囈語?

在資本剝削的市場經濟中,所謂「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掃除各種社會醜惡現象」,「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全成了口是心非的假話、大話、空話。假大空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僅成了欺人的把戲,反而弄巧成拙,暴露了中國人的精神貧困已經到了要靠撒謊過日子的境地!這種「三碗豆腐、豆腐三碗」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僅毫無教育作用,反而令人生厭。只有那些進了牢房的罪犯才會後悔「忘記了黨的教育」「辜負了黨的培養」,這表明,政治思想教育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顯得那麼的蒼白與無力!它的唯一意義,是養活了一大批政工幹部,讓這些人能夠混口飯吃。如果要說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那麼,它真正的效果就是當局為全國人民樹立了說假話、大話、空話的榜樣,不知不覺地把中國人培養成世界上最善於撒謊、最能說假話的劣勢民族!

不過,話要說回來,假大空的政治思想教育,畢竟還能做點精神文明建設的表面文章。即使口是心非,至少嘴上還是說得挺好聽的。如果連這種表面文章也不做,人人滿口污言穢語,那豈不更糟?如果精神文明徹底真空了,啥子也沒有了!那怎麼行呢?

……

當今世界,隨著全球市場經濟的一體化和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導致了人性之惡的大泛濫,各種精神垃圾戴著「新觀念」、「新潮流」等漂亮光環,令人眼花繚亂。中國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熱潮中,好東西接上軌的並不多,腐朽、沒落、罪惡的東西卻全盤接上了軌,污水滾滾,濁浪濤濤!中國社會彙集了古今中外的污泥濁水,猶如糞坑吸引逐臭的蒼蠅一樣,中國聚合了全球的妖魔鬼怪和牛鬼蛇神。他們令中國的市場經濟,以高速增長GDP的方式,蕩滌所有的精神文明機制,同時又炮製無窮的精神垃圾,充斥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造成中國社會的精神文明遠離真善美。在一片假醜惡的精神垃圾上,最後的底線只要不犯法就行,信仰缺失,道德免談!「高尚」、「純潔」一類辭彙已經統統從字典上被刪除!

如此中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怎麼不令人擔憂呵?

標籤: 學術討論

.
推薦閱讀:

如果這個文明即將消亡,只能留下一句話,這句話應該是什麼?
党項羌文明與西夏湮滅之謎
中華五千年文明沉澱出的十大智慧
【新提醒】毛澤東,新文明系統的偉大締造者
某個文明的歷史,其開始時間是如何定義的?

TAG:市場 | 經濟 | 精神 | 文明 | 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