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社交恐怖症的諮詢案例報告

 摘要:對一例社交恐怖症個案,諮詢員在上級心理諮詢師的指導下,主要採用了行為療法和認知療法對該求助者進行心理諮詢。結果:來訪者認知偏差得到修正,焦慮、抑鬱情緒明顯改善。意義:對社交恐怖症患者,採用行為療法和認知療法進行干預,效果較理想。

  一、一般資料

  王某,女性,19歲,1987年出生,漢族,未婚,籍貫廣東汕頭,在校大一學生。父母健在,家有一兄一姐。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述:近四個月來,焦慮,恐怖,害怕與人交往,擔心別人發現自己這個毛病,心裡難受,時有哭泣,偶有失眠。

  個人陳述: 高二轉學以前,我的學習生活很正常,成績一向良好,老師、同學也很喜歡自己。社交廣泛,人際交往活躍,男生女生之間交往很多,尤其與男生之間稱兄道弟,像個哥們似的。跟男生在一起玩,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但父母擔心與他們交往會影響我的學習,又怕我早戀什麼的,就將我和姐姐一起轉入另一所中學就讀。轉學以後,我就變得有點膽小了,周圍同學都不認識,也沒有主動去和他們交往,漸漸地,就變得少說話了,除非別人答訕,否則我不會主動講話。那時,將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上,儘管如此,我的學習成績卻下降了。因為人際關係不好,心裡不開心,學習時注意力也不那麼集中,學習效率很低,高考才勉強考上一所大專學校。上大學後,本想著外界環境不同了,自己也可以重新開始了。剛開學那會兒,同寢室成員之間,彼此都會主動交流,感覺挺好的,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上,也不是那麼被動的。但是,隨著新鮮感的逐漸消失,以及大學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多,我慢慢感覺在人際交往上,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加被動,甚至到了封閉自我、害怕與他人交際的地步了。上課之餘,就一個人悶在宿舍,想與別人說說話,但話到嘴邊,就喉嚨發緊,心跳加速,大腦一片空白,說不出一個字來。每一次掙扎過後,注意到自己的反常,就痛苦難當,也不敢告訴家人,怕被他們責罵、恥笑。就這樣一直忍住,感到自己要崩潰。上個周末,到姐姐那兒去玩,覺得姐姐可以說心裡話,才將自己的痛苦和煩惱一股腦兒倒出來。向姐姐傾訴之後,感覺輕鬆不少。姐姐建議我去看心理醫生,想到自己學校有心理諮詢中心,所以前來找老師尋求幫助。

  三、個人成長史

  來訪者出生時順產,身體健康,自幼與爸媽一起生活,感覺童年生活很快樂。與姐姐年齡相差只有一歲,故姐妹倆關係較親密,與哥哥感情一般。家教較嚴,與父母溝通少。

  四、觀察及搜集到的資料

  他人反映情況:由於來訪者是獨自求診,沒有親人朋友提供的信息。

  諮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當事人衣著整潔,言談舉止小心翼翼,面帶愁容。

  精神狀態:感知覺正常,情緒能自控,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分析能力,未發現行為異常。

  軀體方面:沒有重大生理疾病,四個月來偶有由哭泣而致失眠現象,沒有服用任何藥物,月經正常。

  社會功能: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迴避人際交往,顯示社會功能受損。

  在上級諮詢師認可下,經來訪者同意,對來訪者進行了心理測量。社交迴避及苦惱量表23分,顯著高於平均分9.1分;交往焦慮量表60分,顯著高於平均分39分;焦慮自評量表測量結果:粗分:45分;標準分:56分,顯示輕度焦慮。SCL-90測量結果:總分:175 ,總均分:1.94,九個因子得分分別為:軀體化:0.5, 強迫癥狀:1.6, 人際關係敏感:3.11, 抑鬱:2.23,焦慮:2.8,敵對:1.33,恐怖:3.0,偏執:1.5,精神病性:1.7 。王某在人際關係敏感、恐怖因子上得分明顯偏高,焦慮、抑鬱次之。

  五、評估與診斷

  (一)綜合臨床所收集資料,該來訪者智力、自知力正常,求治願望強烈,態度誠懇,無軀體疾病,恐懼的對象僅限於社交場合,無泛化跡象,舉止正常,癥狀時間在4個月內。心理問題的關鍵點:社交恐怖。

  再結合臨床癥狀評估:屬於神經症性心理問題,持續時間不長,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是一致的,屬於心理諮詢的工作範圍。

  (二)初步印象

  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社交恐怖症

  診斷依據:

  (1)根據社交恐怖症的診斷標準:來訪者體驗的恐怖情緒,是由社交場合激發的;恐怖情緒間斷或不間斷持續4個月,無法自行擺脫;人際交往少,學習效率下降,社會功能受損;來訪者知情意統一,思維合乎邏輯,無明顯人格障礙。

  (2)根據以上依據可診斷為:社交恐怖症

  (三)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確定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動求醫,常常表現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等。而該來訪者的知情意協調一致,有自知力,主動求治,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抑鬱性神經症相鑒別:該來訪者雖然也存在情緒低落等抑鬱情緒,但皆因社交情景所激發,且程度不嚴重,無自殺傾向,也沒有絕望、消極悲觀、自我評價低、精力減退等癥狀,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因此可以排除抑鬱症。

  3、與焦慮性神經症相鑒別:恐怖症和焦慮症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焦慮症的焦慮常沒有明確的對象,持續存在。該求助者雖然也表現出焦慮,但焦慮是由社交情境引起,有明確對象,呈景遇性和發作性,情境消失,焦慮情緒減輕。

  4、與正常人的恐懼相鑒別:正常人對某些場合(如黑暗的環境、第一次登台演講)也會有恐懼,但恐懼發生的頻率不高,恐懼強度也不甚強烈,不會出現迴避行為,社會功能不受影響。而該來訪者社交恐懼發生的頻率高,恐懼情緒體驗強烈,出現迴避行為,社會功能受損。因此可以認為不屬於正常人的恐懼。

  六、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沒有明顯的生物原因。

  2、社會原因:①與父母溝通少;②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面對社交場合的恐懼,缺乏他人正確的指導。③轉學及大學生活的不適應,沒有得到積極關注和及時疏導。

  3、心理原因:①情緒方面的原因:受焦慮、恐怖等情緒的困擾不能自行解決;②缺乏有效的人際交往應對技巧,面對社交場合,不知所措;③與人交往中,存在認知錯誤;④個性特徵:內向、膽小

  七、諮詢目標與諮詢方案

  具體目標:

  1.緩解來訪者焦慮、緊張、恐怖等不良情緒。

  2.改善睡眠狀況。

  3.調整人際交往中的認知偏差,修正不合理信念。

  4.學習人際交往技巧,改善人際關係。

  5.建立一個穩定的人際交往圈。

  最終目標:掌握人際交往技巧,修正不合理信念,突破自我,建立起穩定而和諧的人際交往圈。

  諮詢方案的制定:

  (一)綜合來訪者的一般背景資料,主訴,臨床觀察,心理測驗結果以及診斷和鑒別診斷,與來訪者商定諮詢目標。

  (二)確立諮詢方法和諮詢原理。

  諮詢方法:採用行為療法中的放鬆訓練,舒緩和平復來訪者的焦慮、緊張和恐怖情緒,樹立走出情緒困擾處境的信心,改善睡眠質量。採用行為療法中的系統脫敏療法,切斷來訪者對社交場合與焦慮恐怖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繫,從而對抗迴避行為。此外,採用認知療法糾正人際交往中的不合理信念。

  諮詢原理:人本主義理論、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等

  (三)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讓來訪者閱讀本諮詢中心張貼的「來訪者與諮詢師的責任、權利、義務說明」,讓來訪者了解相關事項。

  (四)諮詢時間、次數和收費

  諮詢時間:每周2次;每次50分鐘;

  收費標準:免費

  諮詢次數:初定12次

  附加說明:如在實施諮詢過程中發現有更深層次的問題而該問題影響具體目標的實現的,可修改諮詢目標。

  八、諮詢過程

  諮詢階段的劃分:

  1.診斷與諮詢關係建立階段

  2.心理諮詢階段

  3.鞏固、提高與結束階段

  具體諮詢過程

  1.第一次諮詢(2006年11月2日)

  任務:建立諮詢關係,了解基本情況,運用支持療法(1),舒緩來訪者焦慮、緊張和恐怖的情緒,樹立走出情緒困擾處境的信心,改善睡眠質量。

  方法:傾聽技術、共情技術、放鬆訓練(2)

  過程:詢問基本情況,建立諮詢關係。通過平等、真誠的交流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獲得來訪者的信任,從而較全面、真實地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在諮詢過程中,運用傾聽技術,對來訪者的情緒狀態表示理解;運用共情技術,對來訪者的遭遇表示共情;通過進行放鬆訓練,使來訪者的焦慮和恐怖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臨床表現:來訪者由於得到了一個傾訴、宣洩的機會,情緒似乎得到平伏。諮詢師運用開放式提問獲得了來訪者的背景資料,運用封閉式提問確定了來訪者的主要問題(社交恐怖症)。

  布置家庭作業:

  1、繼續練習放鬆技術,讓全身肌群放鬆,體會放鬆後,輕鬆愉快的感覺。2、將引發自己焦慮、恐怖的社交情境列出清單,為建立社交恐怖等級表做準備。

  2.第二次諮詢(2006年11月6日)

  任務:進一步加深和優化諮詢關係,建立社交恐怖等級表(3),運用系統脫敏療法(4),實施脫敏。

  方法:放鬆訓練、系統脫敏療法

  過程:就上次的家庭作業情況進行會談。

  諮詢會談摘要:

  諮詢師:「這幾天過得怎樣,上次的家庭作業完成了嗎?」

  來訪者:「還是老樣子,作業我已經帶來了。」

  諮詢師:(查看作業上列舉的七種社交情境)看得出來,你很用心地做了這次的家庭作業。

  來訪者:「是啊,我實在受不了了,只想快點好起來。」

  諮詢師:(關注來訪者,點頭。)「你這麼配合老師,改變的願望又很強烈,我想,一定會好起來的。現在,根據你的家庭作業,我們要做一個恐怖等級表。我問你答,好嗎?」

  來訪者:「好的。」

  諮詢師:「讓你感到或可能感到最為焦慮、恐怖的情境是什麼?」

  來訪者:「呃……可能是上周開班會,輔導員叫我上台發言那次,我當時怕得要死。」

  諮詢師:「怕得要死,如果把最恐怖定為100分,一點也不恐怖定為0分,你覺得那次有多恐怖呢?」

  來訪者:「我非常恐慌,應該是100分吧。」

  諮詢師:(記錄恐怖情境和相應的恐怖分數)

  按照類似的方法,確定了來訪者的恐怖等級表

  情境 恐怖程度SUDS

  1、自己一個人在宿舍看書,周圍沒人 0

  2、在校道上,碰到同班同學 20

  3、去食堂吃飯的時候,有人派傳單給我 40

  4、去學生服務中心充飯卡,想請教對方問題 60

  5、坐在課室里,突然旁邊坐一位異性同我搭訕 80

  6、開班會時,輔導員叫我上台發言 100

  這次面談,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具體化,建立了一張清晰明了的社交恐怖等級表,為下一步實施系統脫敏做好了準備。

  布置家庭作業:繼續進行放鬆訓練

  3.第三次諮詢(2006年11月9日)

  任務:運用系統脫敏療法,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怖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繫;運用認知療法(5),修正非理性信念。

  方法:系統脫敏療法、認知療法

  過程:先讓來訪者運用想像放鬆技術,達到身心的鬆弛狀態,然後,從等級層次最低的一個恐怖事件開始,由治療者做口頭描述,來訪者想像該情境。當來訪者心跳加劇,變得緊張、恐怖時,指導其進行放鬆訓練,直到恐怖感消失。重複上述步驟,直到來訪者對此事件不再感到恐怖為止。(恐怖分數降至10左右即可)

  本次會談完成了最低和次低兩個事件的脫敏訓練。

  針對王某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非理性信念,運用提問方式評價來訪者的自動思維,達到修正其錯誤觀念的目的。

  諮詢會談摘要:

  諮詢師:「在校道上,碰到同班同學,你感覺怎麼樣,你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來訪者:「有點緊張,心裡在想『要不要跟她打招呼。』」

  諮詢師:「然後呢?」

  來訪者:「然後彼此沒打招呼,就走過去了。」

  諮詢師:「那麼你當時心裡怎麼想呢?」

  來訪者:「我應該同她打招呼,我應該有禮貌。」

  諮詢師:「你應該同她打招呼,你應該有禮貌,你還記得我跟你介紹認知療法時說到的自動思維嗎?自動思維有時候正確,有時候可能是錯誤的,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你的這個自動思維『我應該同她打招呼,我應該有禮貌』是否正確。你應該同她打招呼,應該有禮貌,是不是說,不同對方打招呼,就是不禮貌呢?」

  來訪者:「我是這麼認為的。」

  諮詢師:「那對方並沒有同你打招呼,那她就是沒禮貌了?」

  來訪者:「哦……。」

  諮詢師:「人際之間打招呼,是你單方面的事,你不先打招呼,就只說明你不禮貌?」

  來訪者:「……。」

  諮詢師:「即使我患有社交恐怖的毛病,我害怕與人交際,但我還是必須同對方打招呼,否則我就是不禮貌?」

  來訪者:「……。」

  這裡,諮詢師通過提問方式評價來訪者的自動思維,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思維上的「絕對化」傾向,以及這種絕對化思維傾向的不合理、不現實之處,從而引導來訪者對所發生的事情作出合理的不同解釋。

  布置家庭作業:

  1、繼續進行放鬆訓練

  2、練習所學到的提問自動思維技術,將合理的不同解釋寫在治療筆記上。

  4.第四次諮詢(2006年11月13日)

  任務:同第三次諮詢

  方法:同第三次諮詢

  過程:同第三次諮詢。本次會談完成了第三個情境的脫敏訓練。

  針對王某在該情境中存在的非理性信念,繼續運用認知治療技術中的提問自動思維技術,來修正其錯誤觀念。

  諮詢會談摘要:

  諮詢師:「去食堂吃飯,有人派傳單給你,面對這一情境,你心裡想什麼?」

  來訪者:「他會跟我說話,我將不知所措。」

  諮詢師:「不知所措,使你想到了什麼?」

  來訪者:「我連跟別人說話都不敢,我真無能。」

  諮詢師:「你不敢同別人說話,說明你無能,是嗎?」

  來訪者:「是啊,這麼平常的事情都不敢做,我還能做什麼。」

  諮詢師:「很好,現在老師問你,你是不是患有社交恐怖的毛病?」

  來訪者:「恩。」

  諮詢師:「假如現在有這麼一個人,得了口腔潰瘍,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吃東西,你會說:『瞧,你連吃東西都不行,你真無能』!」

  來訪者:「這……。」

  諮詢師:「對照你的情況,因為你現在患有社交恐怖的毛病,就像口腔潰瘍患者不能正常飲食一樣,你也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人際交往,這有什麼區別嗎?」

  來訪者:「這麼說來,好象真的不能說明自己無能。」

  諮詢師:「你覺得恰當的反應應該是怎樣的呢?」

  來訪者:「可能是說,我現在得了社交恐怖症,在人際交往方面,我當然不可能像別人那樣,但也不能因此認為自己無能……。」

  諮詢師:「很好。」

  在這裡,王某存在典型的思維錯誤就是貼標籤,由於對人際交往的恐懼,而給自己貼上無能的大標籤,是完全錯誤的。諮詢師通過列舉相似的例子,得出相反的結論,引導來訪者學會理性思考。

  布置家庭作業:同第三次諮詢

  5.第五次諮詢(2006年11月20日)

  任務:同第三次諮詢

  方法:同第三次諮詢

  過程:同第三次諮詢。本次會談完成了第四個情境的脫敏訓練。

  針對王某在該情境中存在的非理性信念,繼續運用認知治療技術中的提問自動思維技術,來修正其錯誤觀念。

  針對「去學生服務中心充飯卡,想請教對方問題」的社交場合感到恐怖,諮詢師再次運用理性情緒療法與來訪者進行探討。

  諮詢會談摘要:

  諮詢師:「你想請教怎樣充飯卡,但對方問你自己能否操作時,你卻說可以,是嗎?」

  來訪者:「是的,我不敢把我真正的想法說出來。」

  諮詢師:「你怕什麼呢?」

  來訪者:「怕她看出我很緊張,覺得我像傻瓜一樣。」

  諮詢師:「說話緊張,就一定意味著像個傻瓜?每個說話緊張、臉紅的人,都像傻瓜羅。你身邊也有說話緊張的人,你覺得他/她像傻瓜嗎?」

  來訪者:「她知道我有疑問又不敢提,覺得我像傻瓜。」

  諮詢師:「她很厲害啊,你腦子裡想什麼,即使不說出來,她都知道,她是神仙、上帝啊?」

  來訪者:(不好意思,抿嘴笑了。)

  在這裡,王某存在的思維錯誤是過度概括化和讀心術。過度概括化表現在:根據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得出一個徹底負性的結論,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當她面對社交情境緊張、焦慮時,她就以此評價自己整個人像個傻瓜,其結果是更加自卑自責,加劇緊張、焦慮的情緒體驗。讀心術則表現在:確信自己懂得對方的心思,知道對方對自己的表現會怎麼想。讀心術這種錯誤思維,容易使人變得敏感、多疑,從而妨礙正常的人際交往。

  布置家庭作業:同第三次諮詢

  6.第六次諮詢(2006年11月23日)

  任務:同第三次諮詢

  方法:同第三次諮詢

  過程:同第三次諮詢。本次會談完成了第五個情境的脫敏訓練。

  針對王某在該情境(坐在課室里,突然旁邊坐一位異性同我搭訕)中存在的非理性信念,繼續運用認知治療技術中的提問自動思維技術,來修正其錯誤觀念。

  布置家庭作業:同第三次諮詢

  7.第七次諮詢(2006年11月27日)

  任務:同第三次諮詢

  方法:同第三次諮詢

  過程:同第三次諮詢。本次會談完成了第六個情境的脫敏訓練。

  針對王某在該情境(開班會時,輔導員叫我上台發言)中存在的非理性信念,繼續運用認知治療技術中的提問自動思維技術,來修正其錯誤觀念。

  布置家庭作業:同第三次諮詢

  8.第八次諮詢(2006年12月4日)

  任務:運用暴露治療技術,引導來訪者在實際情境中,學習人際交往技巧,舒緩緊張、焦慮和恐怖情緒。

  方法:暴露治療技術

  過程:選擇第一次暴露的情境是王某恐怖評分在50分以上的,以後暴露情境選擇的原則是只要病人能夠承受,最好選擇處在恐怖等級表上評分越高的情境。

  本次暴露的情境是:王某去商場買電話卡,並向對方提出幾個問題。諮詢師跟隨其後,進行觀察和鼓勵。王某的表現比較好,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焦慮不是很明顯。在暴露治療之後,諮詢師及時點評、鼓勵和表揚。王某較輕鬆地達成了她的目標,並且對於自己的表現也挺滿意。

  布置家庭作業:靠近班上一位異性同學,並同他談話。

  9.第九次諮詢(2006年12月7日)

  任務:同第八次諮詢

  方法:同第八次諮詢

  過程:在檢查家庭作業的時候,王某顯得焦慮、情緒低落。她說她前天靠近鄰座的一位男生談話,但對方沒有什麼興趣和自己交流,應付了幾句話而已。王某說她先前覺得自己應該克服社交恐怖了,但是現在她覺得自己沒有比剛開始治療的時候好多少,好象什麼都沒有改變。諮詢師沒有同王某討論她與別人的交流是否像她所描述的那樣不好,而是一邊共情她這種沮喪的感受,一邊柔和地挑戰她得出的結論中存在的思維錯誤。

  諮詢師承認,在與人交往中,最後的結果未必與我們期望的結果相一致,這會令我們很失望,很難受。然後,諮詢師指出:雖然王某沒有達到她所希望的結果,但在此過程中,她採取了行動——靠近並同一個異性談了幾句,這在治療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諮詢師並提醒王某回憶她現在能做而治療以前不能夠做的事情。在這次認知調整後,王某情緒放鬆了一些。

  布置家庭作業: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參與同別人的交談,並且至少和一位異性同學主動進行一次談話。

  10.第十次諮詢(2006年12月11日)

  任務:同第八次諮詢

  方法:同第八次諮詢

  過程:諮詢一開始,王某就主動報告說她參加了一個聖誕嘉年華的晚會,並和一位高年級的師兄說了很長時間的話。她開始用積極的語言來描述這次體驗。諮詢師祝賀她取得的成功,並引導她比較、總結了這次成功的體驗與上周失敗的體驗有何差異及其在認知上的不同反應。

  布置家庭作業:繼續主動和別人進行談話並表達自己的觀點。

  11.第十一次諮詢(2006年12月14日)

  任務:總結性諮詢,學會將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等相關技術應用於生活實際。

  方法:回顧總結

  過程:諮詢師與來訪者回顧整個治療過程,諮詢師鼓勵來訪者整理和閱讀所有的家庭作業和治療筆記,以便她將來參考、學習。

  諮詢結束前心理測驗結果:

  社交迴避及苦惱量表10分;交往焦慮量表42分;焦慮自評量表測量結果:粗分:36分;標準分:45分; SCL-90測量結果:總分:128 ,總均分:1.42,九個因子得分分別為:軀體化:0.5, 強迫癥狀:1.4, 人際關係敏感:1.77, 抑鬱:1.62,焦慮:1.9,敵對:1.17,恐怖:1.71,偏執:1.33,精神病性:1.3 。

  數據顯示:來訪者社交迴避、交往焦慮基本回復正常水平,焦慮水平回復正常。癥狀自評各因子顯示為陰性。

  布置家庭作業:整理所有的家庭作業和治療筆記,時常閱讀和參考。

  12.第十二次諮詢(2006年12月18日)

  任務:複查療效。

  方法:反饋

  過程:請來訪者描述自己這一個多月來的人際關係狀況,尤其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的思維方式、身體的放鬆狀況等。

  來訪者自述:經過近兩個月的心理調整,覺得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情緒平穩,學習效率提高了,對社交情境也有了理性認識,認為即使表現出緊張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更重要的,在暴露治療中體驗到的焦慮感明顯降低,並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

  來訪者與諮詢師雙方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結束會談。

  九、諮詢效果的評估

  1.求助者的自我評估:

  (1)癥狀方面:逐漸消除了對社交情境的恐懼感,改善了焦慮、恐怖等不良情緒,睡眠質量提高。

  (2)社會功能方面:學習效率回復正常水平,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

  (3)心理成長方面:學會了身體放鬆技術,掌握了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對社交情境建立了理性認識。與他人、朋友能相處和諧,人際關係明顯改善,建立了自己穩定的交際圈。

  2.姐姐的評價:妹妹個性變得開朗一些了,話語也明顯增多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精神狀態良好,終於讓我們放心了。

  3.諮詢師的評價:在諮詢結束的二個月後,對該來訪者進行回訪,觀察發現她心情開朗,精神狀態很好。

  從總體來看,諮詢效果是明顯的。來訪者的情緒狀態、認知水平、交際技巧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高,能維持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從具體目標到終極目標的實現情況來說,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十、諮詢師對本次諮詢案例的總結

  諮詢師在本個案的諮詢過程中,重視每次會談後的反饋,這不僅加深了來訪者對諮詢師的滿意度,也給了來訪者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同時避免諮詢師產生一些誤解。

  不足之處:

  1、該個案是本人接觸的第一例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個案,由於經驗有限,對治療方法,技術術語的運用,不夠嫻熟。

  2、來訪者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可能與其幼年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關,由於涉及分析來訪者的童年經歷以及精神分析技術的運用,所以本人未敢與來訪者作深入探究。

  3、雖然經過治療,來訪者的癥狀減輕,並且達到了許多以前無法達到的目標,但要使生活更加完美的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4、治療師能迅速抓住來訪者的問題,得益於來訪者良好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良好治療效果的取得,也與她強烈的求診動機分不開。所以說,治療目標的達成,是來訪者個人努力的結果。

  經過本次諮詢,我深切感受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自己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還很多。包括心理治療理論修養的提高,心理治療技術的熟練使用,心理治療實踐經驗的累積。同時也鞭策自己以更嚴謹求實、積極進取的態度,去充實提高自己,以便能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注釋:

  (1)支持療法指運用傾聽、共情、情感表達等技術,對來訪者的處境表示支持和同感,以利於良好諮詢關係的建立。

  (2)放鬆訓練:通過放鬆身體肌肉,幫助來訪者振作精神,回復體力,消除疲勞,鎮定情緒,從而增強個體應付緊張事件的能力。

  (3)社交恐怖等級表:找出社交恐怖事件,根據恐怖程度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列成一個等級。

  (4)系統脫敏療法: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用人體的肌肉放鬆狀態去詰抗焦慮或恐怖情緒。

  (5)認知療法指引導來訪者正確評價非理性的想法和行為,產生認知改變,從而達成情緒和行為上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郝偉、精神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18

  (2)錢銘怡、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33~239

  (3)Judith S、 Beck 博士著、翟書濤等譯、認知療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1~207

  (4)Pavid H、Barlow主編、劉興華等譯、心理障礙臨床手冊(第三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1、148


推薦閱讀:

性心理諮詢師:教你床上識人
命運諮詢要素
財運諮詢
婚戀諮詢能夠帶給你什麼
諮詢理論及對比 筆記

TAG:諮詢 | 恐怖 | 案例 | 報告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