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武夷山大紅袍
正解武夷岩茶大紅袍
2009-12-23 來源:和茶網 瀏覽:49現在喝岩茶的人可能喝的都是叫大紅袍的,但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人喝的不是大紅袍.通常大紅袍分為「正袍」和「商品袍」,「正袍」指從孤品大紅袍母樹上的剪枝繁植的後代茶樹。「商品袍」是指各種岩茶拼成的茶,大家喝的肯定是這種,但這種茶如果是正岩拼的那也是好茶,只是失去了品種香,非正岩拼的紅袍喝不喝都可以。"商品袍"又分為"清香型"和"濃香型","清香型"奇蘭佔比70%,"濃香型"肉桂佔比70%. 北斗系列是茶界泰斗姚月明研發的,岩茶經他簽名在北京售價1萬元/斤。文革期間他用景區內發現的唯一一株大紅袍茶樹進行繁植科研,經一次失敗後最終成功培育出大紅袍的後代,因不能上報科研成果,就自己命名為「北斗」,有一年一香港商人找他要大紅袍,他說這茶那輪得到他,於是就包了二兩北斗給商人,商人二話不說丟下1000元就走,第二年這商人又來找他,說這茶朋友喝了叫好,於是連續6年都給這商人1斤「北斗」,第七年香港商人對姚老說:「說實話這茶是蔣經國先生喝的,因醫生建議他用岩茶來緩解日益嚴重的糖尿病。現經國先生不在了,李登輝又要喝」。姚老說蔣經國先生喝還行,李某就算了。05年月明前輩過世時北斗又複名為大紅袍,此時大紅袍只繁植到300餘株. 大紅袍崛起於清代中葉,最早的文字記載是1839年,大家游武夷在九龍窠看到的"大紅袍"是典型的"指鹿為馬"的事例.真正的大紅袍清時只出現在天心和天游,天心年產1斤左右,天游只有幾兩,都是由"天心禪寺"僧人管理,也是由這進貢皇家的(傳說).民國初年世道比較亂,寺僧擔心大紅袍樹被破壞,就請當時的縣長吳玉仙(好象)在九龍窠一半涯幾株茶樹邊寫"大紅袍"三個字,目的是轉移人們的視線,現在這個"大紅袍"真名叫"奇丹",系名叢. 喝岩茶就記住要喝正岩的,其他的就沒什麼意義了。正岩茶一旦喝上再喝非正岩那需要勇氣了。
水仙和肉桂是武夷岩茶的當家品種,產量佔90%,餘下的10%是名叢和單叢等.肉桂是岩茶最好賣的品種,很多人愛喝,同級水仙是賣不過肉桂的,懂武夷岩茶的普通人只買肉桂和水仙,每年天心村熱熱鬧鬧的茶王賽也只賽出兩個冠軍,即"肉桂王""水仙王",而沒有其他什麼"茶王",所以所謂的大紅袍咱普通人別碰,可全國人民只懂"大紅袍"而不懂肉桂水仙怎麼辦?只好咱們也俗一下,出門就把她說成是大紅袍就得了. 魯迅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人生一大享受!",有次我在天心禪寺那邊的山澗里看一隊台灣遊客,他們自帶泡茶工具,散坐在澗邊的蒲團上,那慢慢勺澗水的動作我一生難忘,那意境一定是茶我兩忘,禪茶合一了. 不知道岩茶的人會認品種,要茶就要大紅袍什麼的,知情的人只認"出生",就是說茶必需是生長在景區內的,叫"正岩",只要是正岩什麼品種茶都是好的,出生非常重要,也許這就是貴族血統吧,聯想到我們現在的一些暴發戶,再有錢行為舉止也沒皇室貴族的氣質,而這些貴族就是拿把鋤頭站在田裡那還是貴族氣質不是,岩茶就是這樣的.叫"51S"(諧音)的公司他有款大紅袍定價580元/斤,產在武夷學院那邊,屬半岩,近幾年一直通過茶餅,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改良,品質也會在上升,但茶葉的生長環境與正岩茶還是差了一大截.
幾年前小輩的婚姻讓我接觸到正宗的正岩茶,從此顛覆了對岩茶的印象,也從此對岩茶和岩茶積沉的文化內涵的愛一發不可收拾,當事態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總想與茶友分享內心的喜悅和心得,但現實很無奈,一切也許緣於信用.陪游工作我做的不多但也不少了,見到全國各地的同仁,他們到513看到最多,問我最多,賣的最多的是茶,只是非常遺憾他們都沒有賣到正宗的岩茶,看似二百左右不高的價格,可帶回家的多是垃圾,痛心拉,不久前看到打包的一紙箱半數(130元/斤超市買的,還是五折了)如此,另半數只是可以喝的茶,痛心歸痛心,但實在沒有辦法,因為雖是同仁但彼此缺乏信任.各景點導購游回扣的歷害,讓他們不要買市場上的茶葉,他們越懷疑我有情況.只能眼睜睜作罷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