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處理塑化劑風波當以三聚氰胺為鑒

處理塑化劑風波當以三聚氰胺為鑒2012年11月23日04:28東方早報[微博]沈彬

沈彬 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

塑化劑風波陷入了輿論混戰,公眾看得一頭霧水。先是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劑超標260%,之後湖南省質監局表示,目前沒有塑化劑的國家標準,也就無所謂「超標」。中國酒業協會一開始發聲明稱:中國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劑,越高檔的白酒含量越高。之後,又稱自己的聲明被媒體誤讀。再後來,又有專家表示:就算每天飲用1斤白酒,其中的塑化劑含量也不足以對健康造成損害。

那麼到底塑化劑有沒有國家標準?高檔白酒有沒有超標?塑化劑的危害又有多大呢?

去年台灣也爆發了食品塑化劑污染風波。當年6月,衛生部簽發的《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規定:嚴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劑中人為添加塑化劑,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的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殘留量為0.3mg/kg。按這個標準,酒鬼酒被檢出塑化劑超標260%。

但是湖南省質監局表示:衛生部沒有將塑化劑指標正式列入白酒產品的標準。前述衛生部的函也「由於不是法律、法規,對企業並沒有法律約束力」。事實上,不僅我國,其他國家以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都沒規定酒類中塑化劑的限量標準。

酒鬼酒也趁機大喊冤枉,稱自己的產品符合兩大國標:《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以及《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準GB2757-1981》。甚至有人宣稱:按人體耐受攝入量和人均預期壽命,「適量情況下」,「超標」的酒不會造成人體傷害。

的確,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很快,無論中外各國的食品標準,都不可能涵蓋一切有可能被無良商人主動添加或放任殘留的「壞東西」。而且新湧現出來的「壞東西」到底有多大危害,多少限量以下絕對安全,一時也難有明確結論。那麼一個問題就顯而易見了:一旦食品標準跟不上「潛規則」的發展怎麼辦?

這方面,我們是有慘痛教訓的。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前,所有權威文獻都稱三聚氰胺無毒。這也讓當時一些無良奶農、奶企有恃無恐,肆意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成為整個奶製品行業的潛規則。結果呢?中國數以萬計的消費者(特別是嬰幼兒)為此付出了健康代價,「大頭娃娃」更是觸目驚心。再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毒膠囊事件中,所謂「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天吃6個鉻超標膠囊也不會有問題,後來其被揭露出所掛「衛生部專家」頭銜為假。

對於當下商家、專家們急於表態塑化劑不致中毒的態度,恐怕也得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塑化劑超標可能不會造成急性中毒,沒必要過分恐慌;另一方面,本著對人民健康負責的態度,寧可將標準提得高一些,也要避免因為標準過低造成公眾不可挽回的健康損害。

現在既然衛生部依法將食品中DBP的最大殘留量規定為0.3mg/kg,即便上述函件還不是國標,但也是衛生部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規授權制訂的法定臨時限量,企業理應遵守。在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推翻這個標準之前,白酒的行業標準只能高就不能低估。酒鬼酒「超標」了,其任何辯解都是蒼白的!一個有良心的企業絕不應把安全標準的底線當作自己的追求,也絕不應拿消費者的健康做「毒理試驗」。

要挽回白酒行業的信譽,酒類協會應向公眾明白解釋:為何兩年多來協會數次向企業強調的塑化劑超標問題,卻對公眾秘而不宣呢?要挽回行業公信,白酒企業要從把軟膠管換成鋼管之類質量提升做起,迅速查明塑化劑是怎麼進入白酒里的。否則,公眾憑什麼花幾百幾千元買你們的產品?消費者不會再容忍一個三聚氰胺式的行業潛規則。


推薦閱讀:

[轉載]各式毛褲的打法
【轉載】一生何求,有人知冷知暖足夠
[轉載]卜易秘訣  卷下
[轉載]第四十一課時 釋六十甲子性質吉凶(一)
[轉載]海水蔬菜

TAG:塑化劑 | 轉載 | 三聚氰胺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