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學網-- 佛、道二家對唐文學的影響

佛、道二家對唐文學的影響發布時間: 2007-3-16 08:46:12 被閱覽數: 892 次 來源: 摘自《中國文學史》文字 〖大中小 〗 )唐代儒、釋、道的融合佛教對文學的影響道家、道教對文學的影響唐代近三百年間,思想取兼容的態度。以儒為主,兼取百家。唐初修《五經正義》,已含有統一儒學解釋權之意。從立國之本說,儒學是基礎。而在思想領域,則是儒、釋、道並存。唐王室以老子為祖先,莊子、列子、文子都被封為真人。《老子》、《莊子》、《列子》、《文子》被列為經,開元年間更設道舉科,四子列入考試科目。太宗支持玄奘譯經,玄宗既親注《孝經》,又親注《道德經》和《金剛經》,頒行天下,這都是兼取三家思想的明證。三家都捲入政爭之中,政治地位時有起伏,而思想地位則始終平等。儒、釋、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說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點。在政權運作(如法律依據、社會結構與社會倫理等)方面,在人材選拔與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士人入仕,致君堯舜,建功立業,持儒家入世的進取的精神。而在人生信仰、社會思潮、生活情趣與生活方式方面,則就時時雜入釋、道。這些方面的影響,極大地影響了唐文學的發展。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發展,天台、三論、法相、華嚴、禪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國化方面,都已經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禪宗尤其如此,它已經深深契入中國文化之中。佛教對於唐文學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來。唐代的很多作家,如王績、沈佺期、宋之問、張說、孟浩然、王維、岑參、常建、李頎、杜甫、李白、韋應物、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李賀、許渾、皮日休、陸龜蒙、羅隱、吳融、黃滔、韓偓、杜荀鶴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佛教影響的印記。有的在詩中直接講佛理,如「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令心地欲昄依」(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有起皆有滅,無暌不暫同」(白居易《觀幻》)。有的表現的是一種禪趣,一點禪機,如「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王維《酬張少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禪宗講體的自性,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藉著具體的物象,來表現難以言傳的一點禪機。這是一種更深層的影響,也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影響。它給唐詩帶來一種新的品質。唐詩中空寂的境界,明凈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蘊,就是從這裡來的。這是佛教對於唐文學的積極的影響。佛教對唐文學的更為直接的影響,是唐代出現了大量的詩僧。清人編《全唐詩》,收僧人詩作者113人,詩2783首。這些僧人的詩,有佛教義理詩、勸善詩、偈頌,但更多的是一般篇詠,如遊歷、與士人交往、贈答等等。僧詩中較為重要的有王梵志詩、寒山詩。王梵志詩今存390首,似非出於一人之手。寫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層的貧困與不幸;表現佛教思想的,大體勸人為善。語言通俗,當時似廣泛流傳民間。寒山詩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寫、求仙學道和佛教內容。其中表現禪機禪趣的詩,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除僧詩外,士人與佛教的廣泛聯繫,與僧人的廣泛交往,也大量地反映到詩中。《全唐詩》中有此類詩2273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詩》總數的百分之十點三。就是說,十首唐詩中就有一首與佛教有關。佛教在唐代的廣泛影響。直接拓廣了文學的體裁。俗講與變文,就是這時出現的新文體。這種文體的主要特徵,在便於講唱,內容為佛經,而形式則與當時的民間說話一樣,帶著通俗文學的性質。道家和道教對唐文學也產生廣泛的影響。道家思想對於唐代文人來說,主要是使他們返歸自然,生一份對於自然的親和力。唐人寫了許多以《逍遙遊》為母題的賦,但都把大鵬作為抒發壯偉氣概、表現巨大抱負的形象。他們離開了莊子物我兩忘、萬物齊一的根本精神,於無為中求有為,從無為走向進取。道教對於唐人人生信仰的影響更大些。這主要表現在神仙思想的影響上,唐代作家如王勃、盧照鄰、陳子昂、宋之問、張九齡、李頎、王昌齡、岑參、白居易、李商隱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詩里有許多神仙世界的描寫,李白筆下的泰山、天姥山、蓮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賀筆下五彩斑斕的神仙世界,李商隱筆下的聖女、嫦娥、龍宮貝闕的形象,都是道教影響的顯例。連以寫實著稱的白居易,也在《長恨歌》的結尾幻想了一個神仙世界。神仙思想還極大地豐富了唐傳奇的想像力,使其情節更富於浪漫色彩。在唐代作家中,很少有單獨受到或儒或道或佛一家影響的。他們大多儒釋道的思想都有,只是成分多少,或隱或顯的問題。儒家思想的影響,給唐文學帶來了進取的精神,佛教的影響豐富了唐詩的心境表現,道教的影響則豐富了唐詩的想像。對於唐文學的發展來說,它們都有積極的作用。
推薦閱讀:

官腔
看完父與子之後,有什麼感想呢?
如何看待余華小說《活著》的藝術成就?
元曲《清江引·春思》主要描寫了什麼樣的情景?
程虹獲首屆呀諾達生態文學獎 獎金捐給學校圖書館

TAG:中國 | 文學 | 國學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