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與洪秀全為什麼沒能成功建立一個王朝
核心提示:無論是李自成還是洪秀全,實際上都是有機會成為新一代帝王的,甚至他們已經摸到了皇位的椅子,但是,就在這種關鍵時刻,一種開國帝王所必要的素質發揮了作用:周文王可以心態很平和地等待機會,劉邦可以很坦然地離開咸陽秦宮,李淵及李世民父子在推翻隋朝之前始終封隋煬帝的兒子為隋帝……這種動作看起來很平常,實際上卻是關鍵時刻的關鍵成功素質!不是所有有能力革命、有能力打天下的人都能夠成為開國帝王或者能夠將王朝持續的,只有那些懂得去管理這個王朝、懂得讓它持續的人,才能成為王朝的統治者。 這些帝王與領袖之所以有成敗之分,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關注點不同,關注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實際上,成功王朝的建立者和統治者都無一例外地將關注持續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時時刻刻警醒自己是不是一直關注這個目標。這就是古代王朝鬥爭中的管理哲學,沒有做好的領袖就是忘記了管理的目的,或者是缺乏管理思維。 |
研究王朝的歷史,我們不能忘了李自成、洪秀全等人,他們與劉邦、朱元璋等有著同樣的出身,也有著同樣的志向,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新王朝的開國帝王。但為什麼他們卻功敗垂成呢?顯然,管理能力的缺乏使他們無法面對即將到來的勝利,結果還是以「賊」的身份出現在史書中!實際上,從李自成進北京時的帝王做派(進京前要求前鋒軍隊先清理皇宮,然後浩浩蕩蕩進入皇宮,儼然是開國帝王)就可以看出,他已經不是那個「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闖王了。當時,文臣之首牛金星做起了太平宰相的夢,他每日忙的是籌備登基大典,招攬門生,開科選舉,完全陶醉在被人山呼海擁、諛詞滾滾的氛圍中。劉宗敏等武將則開始論功行賞,每日只知狎妓取樂,不思進取,忘了極大的威脅仍然存在,明朝還有半壁江山沒有打下來。李自成治下群臣中,頭腦最清醒的是制將軍李岩。在眾人皆醉的時刻,他以難得的清醒和理性與李自成有這樣一段對話。當李自成問及李岩如何經略新王朝的時候,李岩直言不諱地說了四條意見:第一,請主上退居到普通的宮殿去,修整、清理完畢後再擇日進入新宮殿。第二,對貪官追贓要嚴格按照條律進行,十惡不赦者殺,對於那些罪過較輕者可以不予追究,對於那些清廉的官員更不要追究,以爭取他們的支持。第三,各營兵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聽候調遣。主上要施以仁愛,讓天下看到新帝王的恩惠。一切軍兵不宜借住民房,免失民望。第四,前朝(明朝)的各地軍隊官員處於觀望態度,有的則正欲興兵復仇,因此,主上不必興師相對,可以先去招撫,許以侯封,仍以大國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廟,俾世朝貢,與國同休,則一統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亂可息矣。應該說,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建國意見,基本上是參照了以往歷代帝王建國的做法,而且重點考慮到了當下的形勢!然而李自成聽後,心中大為不快。一方面是自己已經坐在皇帝寶座上,還要主動搬出去,儘管是一時的,但還是有些惱火;另一方面自己正在享受著復仇的快感,要對那些在他看來理應受到嚴懲的官員網開一面,實在是有些心有不甘。何況,他手下的兄弟們已經開始行動了,要讓他們停下手來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甚至有可能影響自己在兄弟們心中的威信。於是,李自成只是輕輕地說了一聲:「知道了。」之後便沒有了任何下文。李岩的失望可想而知。李自成從入京到被迫出走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完全是其咎由自取。而當他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已經為時過晚了!二百年之後的洪秀全幾乎是李自成的翻版,不過,李自成好歹是打進了皇帝的京城,而洪秀全只打到南京,也就是打下清王朝不到一半的疆土後,就開始做起了皇帝夢。
洪秀全在中國王朝更迭的歷史上有些特殊性:一是第一次藉助於西方的宗教力量來對抗中國傳統的專制文化;二是有著比以往任何王朝創始人、農民起義軍將領都更加完備的理論指導;三是還沒有將對手打倒就開始做皇帝,甚至比當任皇帝還奢靡!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連考了四次都沒有考中秀才的洪秀全發誓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他苦思多日後創立了拜上帝會,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號召,在南中國地區掀起了清王朝時期規模最大、最有可能取代這一王朝的農民起義。可是在剛剛取得小小的勝利後,洪秀全就認為半壁江山到手,大局已定,開始當太平天子了。在攻克南京前17天,洪秀全就在蕪湖江面的「龍舟」上突然頒發了一道嚴分男女界限的詔令:「女理內事,外事非宜所聞。」還用四個「斬不赦」限制身邊的婦女與外界聯繫。攻克南京以後,跟隨天王的婦女都要用紗巾蒙面,一進入天王府就被禁錮起來,與外界完全隔絕。
<< 上一頁12下一頁 >>推薦閱讀:
※銷售高手如何進行陌生拜訪客戶呢,做到這些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為什麼中國那麼多婆媳大戰,卻沒有人寫過一個不想結婚,生孩子的女性所碰到的阻礙?
※成功的動力主要來自責任還是夢想?
※成功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