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莊子——台灣大學教授 陳鼓應

老子與莊子

台灣大學教授 陳鼓應

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下午

老子《齊物論》是精神平等的經典,想到自然無為,道法自然。

莊子的《逍遙遊》是論自由的經典。講究無為而治。

老子主要談治道,莊子主要談治身。

老子重視「貴生」,長生久世。清靜無為的老子用概念式的表達自己的哲學觀,莊子是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

一、老子思維方式與《道德經》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交,高下相傾,音聲相合,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創造但是不要佔為己有,有作為而不居功自傲——說得很好!

《老子》第十一章:說了「有和無」的關係。

第三章:講了虛實相涵。「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第五章:說明了天地之間是虛的,是中空的,「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也說明了虛與實的關係。萬事順其自然。

第六章:「穀神不死」。谷為空,穀神即為孕育生命的母親

第十六章:「致虛境,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老子的思維方式:

l對立的思維方式

虛與實,有和無,動和靜,禍福相依,要有多面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l循環往複的思維方式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循環往複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的,軟弱的,天下萬物生於看得見的有形物質,有形物質又產生無形物質。,道是感官知覺感受不到的,「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

l天道推衍人事的思維方式:

日月星辰與自然法則稱其為「天道」,人間定義的規範謂之「人事」,因為天地是順應自然的所以聖人也應該順應自然。《第五章》中就體現了這一觀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萬物都應該自生自滅,自成規律。

l天地人整體性的思維方式

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人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地的厚重,天的高遠。道就是日月星辰的規律和現狀,天也要效法日月星辰的規律,而道是效法與自然。這個道在天地混沌之前就已經存在,看不見,但是感知的到。道獨立長存,永不止息,循環往複。

何為道?

「道」與西方的宗教不一樣,西方宗教更多的有神學的色彩,而老子的「道」則為萬物之源。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是萬物之源。「無」是天地開始,「有」是萬物的始母。

無為:是指無妄為。不強加自己的意志,專斷行事。

學習道:就是要激發創造的原動力,道是一個整體,道是一個變化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就有整體的內涵,是大化流行的內涵,具有創生性。

二、莊子的思維方式與《逍遙遊》

禍福相倚:陳鼓應教授的一聲坎坷,歷經政治調查,三次被解聘,後潛心研究老莊,遂成今之厚詣。陳教授奉勸各位度《老子》三遍。必有裨益。

莊子《逍遙遊》導讀

《鯤鵬展翅》寓言的含義

思考:此寓言最關鍵的關鍵詞是什麼?為什麼北冥化為大鳥要往南飛?為何不從南飛到北?鯤鵬不過是自然界之魚和鳥,在莊子的筆下為何寫得那麼大?鯤為魚,生活在很深的海里,為什麼要一飛衝天,化為鵬?從這些是否可以看出莊子思想的重要性?預示著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大家討論:

鯤在海底,深蓄厚養,一飛衝天,方可全局看世界,把思維空間拉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天高雲淡,進入自由境界,進入無限的時空,突破物質思想的局限,不受世俗的約束。鯤鵬如此之大,需要借風借勢,方可成就自己的願望。

陳鼓應教授《鯤鵬展翅》導讀分享:

一、此寓言的關鍵詞是:「大」,可參見《莊子.外物》之《任公子釣大魚》中,做一個大魚缸,用五十頭牛做誘餌,有一條大魚吃後被鉤住,泛起千重浪,白波如山起,海水震蕩,鬼哭神嚎,長歌千里。浙江一帶的人全部都吃飽了。可見其「大」,開闊人的心胸。要有大氣魄,大手筆,不要在一些小利小惠上斤斤計較。

莊子突破封閉的世界開啟了無限性的宇宙,「大」是一篇之綱。天之蒼蒼,地之無限,乘天地之便,乘心而飛,游心以無窮,實現精神之大自由大自在。不能以小我為中心,看重一己之力。不能受時間、空間、禮教的束縛而打不開心扉。

二、六月海風寓意著「蓄勢待發」「運勢而起」,方可一飛衝天。人們要學會借力,時機成熟時方可成大事。

三、人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尼採的精神三變:駱駝的精神、獅子的精神、嬰兒的精神。駱駝的精神是忍辱負重,漸漸轉化為獅子,要勇於突破,,但是最後要轉化為嬰兒一樣,新事物的再創造。莊子的逍遙遊里強調了動態的歷程,沉下去是第一階段,飛起來是第二階段,也就是說,不為鯤,難為鵬。人生首先需要先要埋頭苦幹,深蓄厚養,為沉澱期,積厚之功,積學成才。而後才可以成就高的境界,然後才可以成大業。即:要有積厚之功,才能到達天人之境。

四、要有多維視角來觀看問題。

從鯤的角度看,也從鵬的角度看,不能單邊主義,要相對地眼光看問題,才會有全局觀,才會對世界有個客觀通達的理解。莊子展示給世人的就是多維的視角和多重的觀點。

蘇東坡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順應深得其意。

陳鼓應教授導讀《庖丁解牛》

預示是人間事複雜盤庚錯節,做人要有一個長時期的訓練過程,正如其19年磨練方能呈現境界,順著自然紋理操刀,才能遊刃有餘。處理人際關係要順應人情世故來進行。庖丁解牛後,「善刀而藏之」,做人要內斂,要「藏」。

陳教授導讀《莊周夢蝶》

莊子借夢來表達對生活的態度,「翩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矣」,變成什麼,就適應什麼,安順變化,達觀樂道.要培養自己審美的意趣。

陳教授導讀《濠上觀魚》(安徽鳳陽縣的濠水)

於濠梁之上」,體現內心自適自在的一種審美心胸,如魚之「從容」,所以他知道魚是快樂的。惠子提出一個命題:你與客體之間,你是你,它是它,主體如何認識客體?「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在主體和客體上,莊子和惠子有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惠子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莊子側重在「情」,在於「感性」的同通。莊子的關鍵語:「請循其本」「本」就是指心性情,要從人的真心性情的角度去理解,而非單純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自然感性同通與客觀理性分析是兩種不同的審美心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推薦閱讀:

《莊子》大夢誰先覺,繁華盡成空
莊子集解(清)王先謙逍遙游第一
讀《莊子》得禪意
《莊子》漁父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卷五上

TAG:台灣 | 大學 | 教授 | 老子 | 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