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精英有靈魂嗎?

中國的精英有靈魂嗎?

——觀《敢死隊》對中美電影人的斷想與對話

錢 宏

一個大時代的到來,需要一批精神文化大家的出現,而精神文化大家的出現,又往往是嫻熟駕馭那個時代傳媒工具的人們。碰巧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影視與網路成為最具特色也最有效率有傳媒工具,所以,電影業界層出不窮地湧現出精神文化大家。

蜘蛛俠離開心愛的人最後的獨白是:「一個人的力量越大,他的責任就越大。」

敢死隊里最具推動力的話:「如果我拯救了她,我也就拯救了自己。」

這就是美國的電影!

美國的電影人,是在平庸和不公中呼喚英雄——平民中的有靈魂的超凡精英;中國的電影人,揭示的似乎只能是朋友、女人、組織都靠不住,外加對強勢者的歌功頌德和弱勢者如何感恩戴德!

一位叫神經突觸的朋友說「國語片不存在英雄,主旋律影片主角總是一位的『泯滅人性』式的捨己為人,總要三過家門而不入,總要在父母臨終的時候不回家,總要在妻子兒女病危的時候不能到場,總要帶病堅持工作,總要頂著渾身的劇痛,衝鋒在第一線。港台片主角,卻都一味地過於人性,墮落著善良,一臉的空虛寂寞冷」。

我說,這也許正是中國國民(觀眾)根性極端自私的一種反映。他更進一步說「我倒覺得,我寧可天真的相信人民都是美好的,無論如何,電影作品都是宣傳,電檢之後存活的作品反映的是一部分人的審美取向,某些是近乎洗腦式的教育,某些則是社會風氣的反映……」

呵呵,我說,社會風氣是什麼?不就是民風嗎,就是社會心理氛圍、國民根性么?

他說「根性這個詞太大了,如何肯定是根性呢,所謂根性,本身是來自佛教的一個辭彙,『氣力之本曰根,善惡之習曰性。人性有生善惡作業之力』,按照這個說法,那是骨血中存在的本性,如果我們承認人生來本惡的話,這個說法是可以接受的。我倒更願意用當權者的輿論導向,引起的民眾意識上的反彈來解釋」。

我說,根性,就是中國特色,魯迅先生那一代人說的根性,指的就是「國民劣根性」。還有,中國近二十年丑星當紅說明了什麼?這個問題不是偶然的,值得研究!再怎樣的審美導向,再怎樣的輿論導向,也不至於導向丑角當紅吧?哈哈!

他接著說「丑星當道說明民眾疾苦,丑星較之美星,顯得更加平易,更加容易被接近,更容易獲得大眾的認同感,看看這些丑星當道的影片,大多講的也是一些街長里短的事,說明大眾對於生活沒有足夠的舒適感,就像美國大片為什麼都是英雄,奇幻、科幻等題材虛擬的作品眾多,其實也是國民精神不夠富足的表現吧」,而且「其實,現實中的時代精英是有靈魂的,往往是藝術加工,捐棄了他們的靈魂,因為靈魂之於宣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當權者不需要有靈魂的人,需要的只是聽話的人」。

我說,你這意思,好象在說中國的電影人只是匍匐在地上,而美國電影人是仰望星空。

他說 「可以這麼說,中國人,不敢抬頭,或者說抬頭太久了,卻什麼也沒看到,於是不想抬頭了。」同時,「現實中的人都是有些有肉的,即使再英雄氣概的人,也有不好的一面,正是這些殘缺讓人成為人,不完美才是完美。而電影中的人物,尤其是中國主旋律電影里的任務,往往正面得過於符號化了,人是有靈魂的,符號是沒有靈魂的,這種從人物到符號的轉化,泯滅了時代英雄的靈魂。」

此言善!

這是兩國電影人不同的情懷與境界差異!

數千年深陷「五倫關係」及其現代關係變體中的中國國民,中心只有關係中出人投地,從來沒有完成精神自立,現時代的精英也多半沒有靈魂——屈從命運、為虎作倀、混水摸魚、貪婪成性、不知進退而對弱小無助者被操縱、被驅逐與被污辱的生活熟視無睹、習以為常!

我呼喚世界銀行報告中宣稱掌握了70%財富的4%的中國人,那些瓜分了中國過去六十年「資本積累」的人們,如果還想在下一個十年里安穩地享受自鳴得意的生活,還是先懂一點「共生法則」,不要總是生活在自己聰明的如意算盤裡——須知,智者千慮還必有一失,這一失,往往就是乘以你們所有已經得財富與權力的那個零(阿拉伯數字的「0」)!

我們需要有靈魂的精英!——中國現時代的精英有靈魂嗎?

2010年8月30日於上海國泰聯想

推薦閱讀:

中國社會精英加速選擇移民海外,真相緣於「擔憂被均富」?
8款秋冬外套,穿出商務精英范兒!
真正的精英教育是怎樣的?
派對扎堆的你,如何從職場精英秒變派對達人?
外媒:西方精英階層不會輕易解體

TAG:中國 | 靈魂 | 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