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界限與降壓治療目標值
近一年內,歐洲、美國、日本等多家國際權威學術機構相繼更新了高血壓防治指南。總的來看,這些指南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再強調對心血管高危人群(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進行更為嚴格的血壓控制。包括我國指南在內的多種指南均將年齡(分別為60歲、65歲、75歲、80歲)做為確定降壓治療目標值的主要依據,即推薦將較年輕的患者血壓降低至<140/90mmHg,老年人或高齡老年人的血壓控制目標較為寬鬆(<150/90mmHg)。這種以年齡為依據區分降壓治療目標的做法簡便易行,很易被臨床醫生所掌握。然而,在2014年歐洲高血壓協會(ESH)與國際高血壓協會(ISH)聯合會議上所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確定老年人降壓治療策略時,不僅要考慮到日曆年齡,還要考慮到生物學年齡或功能年齡。
阿姆斯特丹增齡縱向研究
阿姆斯特丹增齡縱向研究(LongitudinalAgingStudyAmsterdam,LASA)共納入1466例老年患者,進入研究時首先根據患者6米步行速度與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評分等參數確定其軀體及心理健康狀況,並以此作為判斷生物學年齡的依據。基線狀態下,全組受試者平均日曆年齡為76歲。按照上述生物學年齡評估方法本組患者69%為衰弱,41%為健康。
隨訪11年後,共有1008例受試者死亡。從整組患者來看,收縮壓水平與死亡風險無關,但舒張壓過高或過低時其死亡風險均增高。進一步分析發現,對於健康老年人,舒張壓>90mmHg者死亡風險增高50%,舒張壓≤70mmHg者死亡風險無明顯增加;但在衰弱老年組卻相反,舒張壓較低組死亡風險增高50%,但舒張壓>90mmHg者死亡風險組患者死亡風險卻無增高。這一研究提示生物學年齡是影響降壓治療獲益的重要因素。對於一般健康狀況較好的患者,積極的降壓治療有助於更多改善患者預後;但對於一般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應避免過於激進的血壓控制。
這項研究固然存在很多瑕疵,但其研究結果仍然值得重視。該研究提示在為高血壓患者確定降壓治療強度時不宜僅將日曆年齡做為決策依據。若患者一般健康狀況(軀體與精神)良好,較為嚴格的降壓治療目標可能有助於改善預後;但對於一般健康狀況較差者(如體質衰弱、並存多種靶器官損害或嚴重心血管疾病等),可能更適於較為寬鬆的降壓治療。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唯一一項針對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的隨機化對照試驗HYVET研究,在入選受試者時已經除外了一般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因此該研究結論僅適用於健康狀況良好的高齡患者。在臨床實踐中,對於年齡60-80歲之間的高血壓患者,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確定降壓治療強度,不應僅以日曆年齡為決策依據。
推薦閱讀:
※心理專家告訴你:10-12歲,這個年齡的小孩在想什麼
※八字看配偶年齡差距
※體操年齡造假銅牌終被剝奪 六名選手劉璇仍最閃耀
※男人年齡是婚姻穩定的關鍵?[圖]
※年齡這道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