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王朝的五個鼎盛時期
中國封建王朝的五個鼎盛時期
2006-12-5 14:27:06
星期二 收藏:
http://my.265.com/archive/366/84264/368231.asp中國封建王朝的五個鼎盛時期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這五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即戰國時期開始至鴉片戰爭結束這2315年的歷史長河中,雖然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混戰和農民起義從未停止過,但還是相對出現過相對安定的時期,並有五個發展的鼎盛時期。 一、文景之治: 陳勝、吳廣首創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以疾風暴雨,催古拉朽之勢推翻了秦王朝的殘暴統治。為了爭奪皇帝位,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又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結果劉邦打敗了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做了皇帝,建立了漢朝,建都長安,歷史上叫做西漢。 在長達七年的戰爭之後,社會已滿目蒼夷,十分貧困。漢高祖劉邦採納大臣陸賈「休養生息」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了初步的恢復和發展,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 漢高祖以後的幾位皇帝漢文帝劉恆(漢惠帝劉盈之子,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景帝劉啟(漢文帝劉恆之子,漢高祖劉邦之曾孫)推崇「清靜無為」思想,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六、七十年。農民可以比較安定地生活和生產,人口增殖了,社會經濟發展了,國家也富裕起來了。到漢武帝劉徹初年,國家的糧倉滿了,新穀子壓著陳穀子,一直堆到露天的地面上。府庫里藏著大量的錢,因多年不用,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無法計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二、開皇之治: 東漢未年爆發了以張角為首領導的黃巾起義。那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從東漢至南北朝的數百年間,割據政權彼此征戰不斷。三國鼎立後,魏、蜀、吳的君主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的相互爭戰、西晉未年的八王之亂、十六國期間的淝水戰爭以及南北朝統一前的無數戰爭使得社會動蕩不安,社會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劇和尖銳。人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現今的西安),年號「開皇」。 隋文帝即位後,實行政治、經濟多方面的改革,開科取士,廣選人才。同時他自已以身作則,崇尚節儉,反對奢侈、貪污和鋪張浪費。隋初形成了崇尚節儉的良好社會風氣。 隋文帝在位23年,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長安、洛陽一帶修建了許多大倉庫,儲積的糧食、布帛、錢幣一直用到唐朝初期。全國的戶口總數增加近一倍。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貞觀之治: 隋文帝楊堅的次子楊廣在弒父、屠兄篡奪帝位後一味地驕奢淫逸,橫徵暴斂,營建東都洛陽,修造豪華宮殿,廣納嬪妃,開運河,多次游幸江都(現今的楊州市)並多次發動對高麗(現今的朝鮮)的戰爭。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千千萬萬農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大量的田地荒蕪。農民只得靠野菜、樹皮充饑度日。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案。由於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天下大亂,各地群雄並起,當時的割據勢力竟達六十四處之多。公元618年,一代暴君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宇文化及所殺。終年50歲。 在戰火連天,群雄逐鹿的形勢下,晉陽(現今山西太原附近)守將李淵父子經過七、八年的爭戰,力掃群雄,統一全國,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後經過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退位,次子李世民繼位做了皇帝,年號「貞觀」。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簿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他善於用人和納諫,從善如流,集思廣益,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直言不諱、敢犯顔直諫的昔時仇人魏徵(原是太子李承乾的「洗馬」曾向太子建議除掉李世民)做言官來監督自已。他開科取士、廣納賢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改革朝政,勵精圖治,把個社會治理得繁榮昌盛,民富國強。和親西藏,繁榮絲綢之路、唐僧西天取經、鑒真東渡等都為當時的太平盛世增添了幾筆重彩,並留下許多佳話。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貞觀之治」。 四、開元盛世: 唐太宗病故後,他的小兒子李治繼承帝位,因高宗李治生性懦弱、體弱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大權。高宗去世幾年後,武則天做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不拘一格地選拔、重用人才,勵精圖治,為以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宮廷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不久便死去。她的兒子李顯、李旦先後繼位做了皇帝。因二位皇帝懦弱無能,至使政局動蕩不安。宮廷經常發生復辟和反覆辟以及陰謀奪取政權的鬥爭。為了阻止武三思、韋皇后之流企圖篡奪大唐天下的陰謀,在這歷史的危急關頭,相王(曾做過睿宗皇帝,他的哥哥中崇皇帝復辟後仍做相王)李旦之子(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和他的姑母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則天唯一的親生女兒)發動了宮庭政變。李隆基在刀光劍影之中奪取了帝位,才使動蕩不安的政局穩定下來。他繼位後肅清武氏、韋氏余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任用熟悉吏治的姚崇、宋璟為宰相,勵精圖治,在唐玄宗統治前期的二十九年(開元三十年改元為天寶元年)內,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發展,詩詞、歌賦、戲劇、書法及文學藝術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五、康乾盛世: 明未農明戰爭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闖王李自成在北京做了43天的大順皇帝。由於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降滿,與關外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的軍隊裡應外合在山海關的戰場上打敗了闖王李自成。農民軍失利後被迫向陝西撤退,數年後被吳三桂剿滅。清朝入關後,在孝庄皇太后大玉兒(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攝政王多爾袞的嫂嫂)、謀臣范文程,攝政王多爾袞的努力下,大玉兒六歲的兒子福臨成為清朝入關後大清朝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 在孝庄皇太后和眾位顧命大臣的輔佐下,順漢皇帝發奮圖強,勵精圖治,為以後的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說他後來為孝庄皇太后下嫁多爾袞、自已的愛妃董小宛去世看破紅塵,離家出走到五台山當了和尚。但他對盛世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福臨當和尚後,他的第三個皇子玄曄繼承帝位(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年號「康熙」。康熙皇帝親政後在孝庄皇太后及四位顧命大臣的輔佐下,滅明裔、誅鰲拜、削三藩、掃叛王、降台灣、和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大清朝與國外列強所簽訂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平等條約)、服喀爾喀、平準噶爾;並六次南巡體察民情、國情,制定強國富民的政策。他的文治武功為大清朝的繁榮興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清聖祖康熙死後,他的第四個皇子胤禛繼位,在位13年,年號「雍正」。雍正皇帝雖然是個刻簿寡恩、陰狠毒辣的主子,但他仍然繼承先皇的遺志,勵精圖治,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家更加富強。後被冤案屈死的呂留良的後人呂四娘所殺。 雍正皇帝死後,皇四子弘曆繼承皇位,在位六十年(退位後仍掌握大權4年),年號「乾隆」。他繼位後,朝政寬平,政局穩定,定苗疆、收台灣、海內承平、四夷入貢、八方稱臣、萬國來朝;國內民豐物阜,呈現出一派太平天下繁榮發展的景象。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134年的統治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縱觀中國王朝這五個鼎盛時期,時間最長的竟達134年,時間最短的也有23年,其餘均為幾十年不等。在那種制度下,鼎盛王朝何以能鼎盛?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而亂,亂而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由於分亂的緣故,人心厭分、厭亂;思合思治。這就是人心所向,即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五個鼎盛時期的前期都是戰火連天或內亂不止,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因此久思和平,嚮往合治,而聰明的統治者這時迎合了人民的意志,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所以才會有盛世的成功。 二、 上述統治者都能吸取前朝覆滅的教訓,對人民作出一定的讓步,在施政中輕徭役,簿賦稅,減輕人民的負擔,取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就是象我們今後天所說的「以人為本」。唐太宗李世民曾對他的大臣們說:人君是舟,人民是水,水即可載舟,水也可覆舟。因此要愛民如子。這樣就大大緩和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消除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從而有了通過大治而達到盛世的社會基礎。 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開科取士,不拘一格地大膽選拔人才,重用人才。真正做到了地盡其用,人盡其才。五個鼎盛時期名相、名將、名才輩出,為盛世的繁榮發展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 四、從上至下,特別是皇帝本人能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帶頭示範廉政奉公,執法如山。提倡艱苦節儉,反對貪污浪費。禁止奢侈腐敗,嚴懲貪官污吏。為盛世的發展掃除了一切社會醜惡現象和障礙,向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都有賢內肋和賢名臣的輔佐,能與皇帝同心同德,為皇帝出謀劃策,與皇帝分憂,與皇帝一道共創盛世輝煌。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無垢及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竇氏更為賢德。 六、政寬人和,廣開言路,從善如流,集思廣益,制定符合國情實際的政策、剿撫並用,平息內亂和外患,廣結友邦,團結少數民族,「天下和同一家」為盛世的繁榮發展贏得了寬鬆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唐朝和清朝的和親政策可見一斑。 質言之,各封建王朝的興盛時期既有它們的共同處,也有自已的不同點,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社會性質所決定的。「以銅為鏡,能正衣冠;以人為鏡,能明得失,以史為鏡,能知興替。」讓我們永遠牢記這幾段歷史吧!
推薦閱讀:
※1·中國20世紀政要人物200名【1900-1910】
※牧之解密 中國古代玻璃(四)
※中國風水的最高理論指導——《葬書》
※【原創】中國的壞婆婆比好婆婆多?真相是這樣的……
※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獲得者龍開勝獲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