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評論壇:「佔中」從頭到腳都荒唐

與會者合影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思想者論壇報道組)10月30日,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以「佔中與香港政治情勢分析」為主題在香港總部舉辦思想者論壇。論壇由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王平主持,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陳建強、中國交銀保險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關浣非博士、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高級研究主任凌友詩、香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田飛龍、中港青年文化聯合會主席李炏烜、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莊金鋒參加了本次討論。   六位專家、學者就「佔中」的情勢、影響做出判斷,總體認為,「佔中」陷入組織混亂狀態,沒有穩定的主導者,沒有退場機制,難免以清場告終。「佔中」是回歸以來管治權之爭的爆點,無法解決背後的隱患,即使本次清場日後可能還會重來。如果香港找不到改善管治、解決產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的出路,社會持續分裂,金融中心地位不保,未來如再次爆發街頭運動,更難善後。除了上述問題,對青年教育的缺失、《基本法》普及力度的欠缺,也是「佔中」爆發的深層次原因及今後亟需解決的問題。   陳建強:「佔中」已經完全失敗   香港就像一艘船,現在快要撞了冰山,船上的人還在爭論誰是船長。其他的船趁機超過了香港,而香港這艘船上也不斷有人跳船。   如果單純衡量「佔中」,已經完全失敗。從口號上看,原本的「愛與和平」已經變成「恨與暴力」;領導人從「佔中三子」變成學聯、學民思潮,再變成群眾自主,誰也代表不了誰。日前佔中二子已經回校上課,剩下一個爛攤子。鬧事地點從中環,換到銅鑼灣、金鐘和旺角。   從地點上看,中環的大公司受到的影響不大,但主要三個場地的小商販受害極大。大公司還可以給政府壓力,但小商販求訴無門,民怨極大。以「佔中」前景來看,就是失敗,出路就是「清場」以及「坐監」。   從危害來看,「佔中」嚴重傷害香港的法治,佔領行動每多一日,社會的傷害就加深一層。佔中前景悲觀,會令香港由盛變衰。

中國交銀保險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關浣非博士

  關浣非:「佔中」破壞香港的壓倉石   香港就如一艘輪船,壓艙石是最重要的部份。即使船是空的,也需要壓倉石把控方向。法律就是香港的壓艙石。但「佔中」完全破壞了壓倉石。與之相比,民主和自由,只是輪船上的兩個風帆。失去了最重要的壓艙石,一有風浪,香港這艘輪船就會出事。     「佔中」事出有因,絕非偶然。回歸前,中英雙方圍繞香港管治權展開爭奪。回歸後,各種力量圍繞管治進行政治角力,時而隱秘,時而公開,並在不同節點出現小爆發和大爆發。圍繞香港管治權的爭鬥,未來將繼續,不會停止。   「佔中」比預期提早了幾天,結局很可能是武力清場。佔領者騎虎難下,如果主動撤離等同宣告失敗。可仍然佔據路面的人如果不輕易離場,最後一定會清場。   此外,「佔中」進退失據、衝擊根基。整個活動的進退都顯得荒唐。「佔中」本該發生在中環,最後卻變成小野貓戰術,各處佔領,「佔中」三子退了,卻把年輕學生扔在廣場上。   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示威者寧可違法,也要宣示政治主張,丟民心,失法理。非法集會衝擊社會法律底線,從任何角度都說不過去。失去法治,如果香港以後有人一不高興就去霸佔道路,如何使得?另外,高等法院近日頒發禁制令,卻不被示威者遵守,造成危險先例。   佔領運動過後,香港前景堪憂,要自求多福。香港靠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立足。然而大陸在發展,貿易中心的地位已經下降,航運中心的地位也隨之下降。如果社會不斷動盪,失去堅實法治基礎和穩定社會秩序,金融中心支柱也會失去。

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高級研究主任凌友詩

  凌友詩:「佔中」手法語言粗暴,道德低落   香港與台灣、大陸不同,不是以人生理想為主導的社會,而是以工商業為基礎的工具性社會。「佔中」使其失去了工商業社會所特有的「工具理性」,市民不再守法以及互相尊重。   運動「毀敗」了香港的體制。狹義上說,香港立法會、法院都沒有做出利於公眾利益的行為;廣義上說,教育體系的老師有相當程度也支持這次行動。   現有的制度下,港府很難完全自行解決問題。即使清場,也要面對如何不反復的問題。從境外勢力干涉的角度看,難以指望美國可以就此收手。中國的崛起涉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即便美國在香港有經濟利益,但遠遠比不上中國崛起對其核心利益的衝擊。美國一定會以香港作為遏制中國的楔子。而中國又沒有可以和美國交換的非核心利益。故而,前景不樂觀。   「佔中」過去之後,未來主要取決於北京如何研判。第一,運動危及國家安全以及香港政權安全,十分嚴重,是香港自治以外的問題。第二,涉及到如何重新思考「一國兩制」,香港社會應明白《基本法》是授權而非分權,「授權」給香港不代表北京不具備權力。第三,北京應思考「和平崛起」是否能在西方強力干擾下實現。第四,應該思考如何處理西方滲透的「軟實力」。

香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田飛龍

  田飛龍:泛民要有戰略理性   建制派體系面對西方民主自由價值觀的弱勢,根源在於中國對於自己的崛起缺乏戰略性的研究和沉澱。其次,「違法」與「有責」是佔中者的必然邏輯。第三,激進的學生應該有「戰略理性」,放棄超高不切實際的要求,以政府的四點建議為基礎,力求框架下還能釋放的空間,獲得最大的戰略利益。   英國人撤退前開始在香港實行民主化,其制度設計並非本國的溫和民主氣質,而帶有激進傾向。中國與西方在現代性問題上進行著軟實力的戰爭。中國在接受現代文明中一直是被動的,還沒有用文明和制度理論去安頓內部的秩序和訴求。   即使中央挺過了本次危機,也不意味軟實力有結構性的轉變和改善。中央既要有對個案進行研究,也要有對世界的政治和制度進行更加戰略性的研究和沉澱,將中國自身現代化經驗與中華文明理論化。   「佔中」的衝突是核心價值的衝突。由於「佔中」者認為如果不以違法進行「抗命」,無法使其訴求達到足夠的高度。因此,以違法來要求「真普選」,是無法避免的。所謂的「公民抗命」,第一必須要違法,第二,事後一定承擔責任,表示行動者有美德,即「違法有責」。   縱觀本次運動,「佔中」和「反佔中」勢力不相上下,坐實了香港社會的二元化分別,加深了建制和泛民之間的分裂,今後的管治會更加困難。後「佔中」時代,在立法和司法的夾擊下,特區政府如果不能自行解套,只能依靠中央政府對《基本法》進行反思和重構。   從運動至今,佔中者沒有一項訴求得到回應,難以收場。如果想收場,就要有「策略理性」,超越廣場看廣場,接納特區政府的「四點建議」,抓住剩餘空間,以獲取最大空間,而不是簡單的否決政府的政改法案。泛民應該讓法案通過,但控制住其他關鍵少數,讓候選人盡可能中間化。如此才能既不丟面子,也不丟裡子。如果政改拉倒,泛民會和香港社會一樣原地踏步。

中港青年文化聯合會主席李炏烜

  李炏煊:年輕人沒有希望,就會接受泛民的理念      中央在回歸後,有些沒有即時管,現在想管反而管不了。所謂的「管不了」在教育、媒體、司法、立法領域都有涉及。這些年在青年人的培養方面尤其欠缺,民主派反而灌輸了很多反對國家的觀念,讓香港人的民心跟中國相悖。   「佔中」會以失敗告終,因為究其根底香港還沒有「民不聊生」。不過,如果香港的基石不斷損壞,十年以後如果真的「民不聊生」,街頭運動重頭再來,那是徹底的失敗。   如果不能解決香港的產業結構困境,貧富差距不能有效縮小,年輕人看不到未來,那麼他們就只能接受泛民的觀念,對國家反感。因此,中央在解決這次「佔中」後,一定要想辦法令香港有更多元的發展。   莊金鋒:形勢在向對政府有利的方向發展   「佔中」和「反佔中」是圍繞管治權展開的鬥爭。十月中旬前,政府是守勢。十月下旬以來,形勢有所好轉。目前,港府、反佔中力量在變被動為主動,儘管勢頭不大,但可能還會向更好的方向轉變。   法律層面,香港最高法院已經頒布了禁止令,這對政府有利。第二,大律師會發了聲明,轉變了過去一貫和北京唱反調的立場。民心層面,「保普選·反佔中」聯盟的第二次簽名,現在已經收集了100萬簽名,可以說得到了民心的支持。政治層面,APEC期間,習近平和奧巴馬可能談及這個問題。事態會否因此發生根本性扭轉,還需要觀望。   根據目前的情勢看,香港的前景並不樂觀。但是,「危」和「機」相互轉變。這需要汲取經驗教訓,也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在公民教育、《基本法》普及上下功夫。   (思想者論壇報道組成員:黃博寧、廖梓達、鄧冠英、李仕奇)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陳建強

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莊金鋒

中評論壇現場

【大中小】 【打 印】

推薦閱讀:

重要評論二則
【經典名言薈萃】830  評論彙編
未成年不是少年作惡的借口——遏制校園暴力,拒絕校園欺凌系列評論(四)
評論:香港電影中的香港精神
如果有來世,你還願意嫁給現在的老公嗎?評論扎心了……

TAG:評論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