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唐寧街的撒切爾夫人:老年痴呆、噓聲與喝倒彩

世人稱她為「鐵娘子」,雷厲風行的工作風格,對自由市場的堅決擁護,還有那句「撒切爾夫人是不會轉彎的」鏗鏗名言,讓人只記得她在政治上鐵腕的一面。然而,不論多麼光鮮亮麗的人,在人生長路上,總有另一面,今天,在撒切爾離世三年之際,不妨一起來看看「鐵娘子」的那些憂傷與黯淡。從唐寧街轉身

撒切爾夫人卸任離開唐人街發表短暫演說。「那真是一個令人心傷的場景,百感交集的我不時地以手拭淚。」1990年,「鐵娘子」面對黨內勢力及內閣的「逼宮」時,流下熱淚。當時,已是她擔任首相的第11年,出任黨魁的第15年,英國經濟復甦,讓她在黨內積累了相當的聲望。但到20世紀的最後十年,英國國內經濟又開始漸趨惡化,通貨膨脹讓人們的生活越發艱難。在全國民意測驗中,保守黨開始顯露劣勢,逐漸落後於工黨,內閣之中的多位大臣也因政策、處事風格不合之因,向撒切爾夫人提交辭呈。外交方面,英國正遭遇歐陸國家的施壓,歐共體想要推進歐洲經濟貨幣與政治聯盟,撒切爾夫人卻強烈反對歐洲單一貨幣。不甚明朗的局勢,讓黨內對此問題分立兩派,一派是她的忠實擁躉,另一派則宣稱:「一趟歐洲列車即將啟動。英國要麼主動去駕駛列車,要麼就被拋在列車的後面。」此番情勢之下,保守黨為了能在下一屆選舉中繼續保持優勢,亟需推出一位能重新整合全黨共識的黨魁取代撒切爾夫人,前國防大臣邁克爾·赫塞爾廷應勢而出。按照保守黨領袖的選舉規則,候選人想要勝選,需要在第一輪投票中,贏得過半票數,且領先對手15%以上的票數,否則就要進入第二輪選舉。1990年11月20日,第一輪角逐如期舉行。保守黨共372名議員參與了投票,結果是204:152,另有16票棄權,撒切爾夫人雖然票數過半,但卻未超15%的紅線。因此,必須進入第二輪投票。事實上,對赫塞爾廷而言,這一數字可謂雖敗猶榮,選舉結果迅速引發了議員和內閣大臣的騷動,因為大家開始意識到「鐵娘子」並非不可動搖,許多議員看到赫塞爾廷有出線的可能,計劃在第二輪投票中倒戈。次日夜晚,撒切爾召開內閣大臣談話,希望他們全力助她勝選,但在這時,一場「逼宮劇」上演:首先是她的忠實支持者農業部副大臣告訴她「你不能再競選了,不然你要失敗的,那樣會丟臉的」,教育大臣表示如果再由她領導內閣,自己準備辭職。黨內元老也告誡她,在第二輪選票中可能遭受失敗羞辱,就算以微弱優勢勝出,也不足以團結全黨,勸其「體面地退出」。幾番商定後,撒切爾夫人最終決定退出,在第二天上午的內閣會議上,宣布辭職,她後來回憶道:「(辭職)那天的大部分時間以及後來的幾天,我都像夢遊一樣,對周圍發生的一切都沒什麼感覺,但我還是不時地在一些場合因為情緒激動而流下眼淚。」一個星期後,她正式告別了唐寧街10號,一身醬紫色套裙,在離開之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淚如雨下。告別一生所愛離開唐寧街,一晃十年,曾經叱吒政壇的她,竟也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描述的正是晚年撒切爾夫人,2003年,陪伴她長達半個世紀的丈夫丹尼斯·撒切爾因癌症離世。在自傳《唐寧街歲月》中,她曾寫道:「如果沒有丹尼斯在身旁,我根本不可能擔任十一年首相。」沒擔任首相前,她每天清晨堅持為丈夫做早飯,出任首相後,由於太過忙碌,才暫時放下。入住首相府後,她更加努力地工作,每天十四五個小時的時間用於處理各類事務,工作得太遲,丹尼斯總會踱步到她的辦公室門口,道一聲「親愛的,上床睡覺」,這成為唐寧街10號最溫馨的下班鈴聲。

撒切爾夫人的第一本自傳與她有30年交情的老友琳達·麥克道加爾回憶道:「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羨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現在,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懼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覺到了這些變化,她感到恐懼,因為她想要阻止這些變化卻又無能為力。」在家中,她掛上丈夫的畫像,每一次吃飯時,她坐在畫像對面,和「丈夫」說話。有時,女兒卡洛兒回家,她會興奮地告訴女兒:「你父親沒有離開我們,你看到他了嗎?」女兒只能每次提醒她,父親真的離開了。這時,撒切爾夫人似乎短暫地清醒過來,迷茫地看著女兒,淚水涌滿眼眶,喃喃自語:「丹尼斯……」此後的十年間,她一直待在自己海德公園附近的住宅中,鮮少出門。女兒卡洛兒是位記者,常年東奔西跑,兒子馬克是個「問題人物」,總是惹出麻煩,需要母親為其背鍋。她不再為丈夫做早餐,也沒有繁雜的公務需要處理,每日醒來,望著窗外海德公園的美景,在落寞之中,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爭議身後名

85歲飽受病痛折磨的撒切爾夫人在公園曬太陽。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中風去世,當天,她的一雙兒女都不在身邊。雖然在身後,她收穫了世界多國領導人的高度讚譽,許多女政治家更是以她為榜樣,因為她意味著女性在政壇上更多的可能性。但在國內,有民眾成群走上街頭,舉辦示威遊行,慶祝這位「壞女人」死去,掌聲與嘉獎、噓聲與喝倒彩,在這一天迸發。她的擁護者認為,是她重新提振了英國的經濟和國際影響力;她的反對者對她恨之入骨,認為她剝奪了他們的飯碗,讓英國重新陷入貧富分化的巨大矛盾中。在撒切爾時代,她的改革被人稱為「把窮人趕上大街,讓富人更富」。

當地時間2013年4月17日,英國倫敦,撒切爾夫人葬禮舉行。利物浦、南約克郡等工業帶密集的地方,曾有許多國企、礦區因改革關張,民眾對撒切爾的離世多表示慶祝,當地電台主持人調侃道:「如果我這裡沒有聽到任何一個關於她的正面評價,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而倫敦街頭有逾5萬的民眾為她送行,有的人甚至提前一個夜晚紮下帳篷,希望能在最好的位置,為撒切爾首相致敬。英國《衛報》評價道:「她是一個異乎尋常的重要領導人,在相當多層面上而言,是個非常偉大的女性。要說在她的墳墓上起舞確實不妥,但為她舉行國葬也大可不必。她留下的遺產是一個分裂的社會、個體的自私和貪婪的物質崇拜。這些東西加起來對人類精神的禁錮,遠多於他們所釋放的自由。」改革與衝突,落寞與黯淡,一生「要強」,又常常淚流滿面,她的成就或惡政,不會在三五年內被估清,消融在漫漫的歷史中,對我們而言,啟發或許比評價更重要。
推薦閱讀:

老年人如何合理飲食
「老年生活」之七:《千古難題——「婆媳矛盾」》
「多死時代」來臨,提早做好「臨終計劃」 快樂的告別人世間
哪些生肖註定會老年孤獨晚景凄涼
老年人帶護膝益處多

TAG:撒切爾夫人 | 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