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祈禱的意義2

十三、神的「不」字

我們的禱告未必每一個內容都符合神的美好旨意,因此,也就不是每一個禱告都能得到神的准許和答應。這是我們在經驗中所遇到的事實。然而,一個敬畏神、信任神、認識神的人是能夠以神的旨意為滿足的。因為他深知「神的意念高過自己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自己的道路」。神口中的「不」字和他口中的「是」字,是同樣美好的。他懂得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明白什麼是我們真正的需要和益處;而什麼卻不是。

早年,有位作者寫得好:

「有一天,我們將會明白,神的每一個『不』,都是有理由的。他每次總用一些別的方法來補救他的『不』。多少時候神的孩子在擔憂,在煩惱,說,為什麼自己的禱告得不著答應。哪知,神正在用一個更豐美的方法答應他們。這種光景是我們常常看見的。但完全的啟示尚待將來才能顯明。」

讓我們更信服神吧!獻上更勤、更誠、更多的祈禱吧!

十四、略解一節經文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弗6∶18)。

這節短短的經文所論述的完全是關於禱告的問題。那位滿有禱告經驗的使徒指教我們禱告應當注意哪些要點。(1)「倚靠聖靈」:這是使徒給我們的首要囑咐。因為離開了聖靈的感動和幫助,人就不可能發出真正的禱告。人的罪性使人不想禱告,不信禱告,因此也就不會禱告。

我們知道,一個願意禱告,要求禱告又愛慕禱告的心,是聖靈在人心裡運行的結果。同時,又是聖靈在人身上做高尚工作和深入工作的開端。

聖靈感動人心,要他去禱告;人若順著這個感動去禱告,他就可以指望從聖靈得到力量和幫助。有時候,聖靈甚至把禱告時當說的話也賜給禱告的人。倚靠聖靈」祈禱主,至少指明二件事:一是倚靠聖靈賜力量來禱告,憑藉靈力同父神交通,同罪惡交戰,同困難交戰,同自身的弱點交戰。二是在聖靈的引導之下來禱告,把禱告看作與神同工;而與神同工是離不開聖靈的。

(2)「隨時,多方禱告祈求」:

這裡又說到二點:一是「隨時」,二是「多方」。試想一下,在這個地球上,一個平民去見一個地方長官也並非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更不用說要去見帝王或總統了。然而恩惠的福音卻應許我們可以「隨時」朝見天地的大主宰,並且可以同他談心,求他幫助,求他拯救。天恩之大,福音之奇,神愛之廣,實在令人驚異!哈利路亞!神恩浩蕩!

其次是說到「多方」禱告。什麼叫多方禱告?就是要我們擴大禱告的接觸點與接觸面,也就是要擴大我們的禱告範圍。信徒禱告的範圍不應當只限於一人、一家、親戚、朋友等等的小圈子之內,而是應當擴大到許多點、許多面。我們看古代的先知以賽亞、耶利米、但以理等人的禱告就是這樣。他們的禱告超出民族,超出國界,其心胸之寬廣,其精神境界之開闊,實在令人起敬,……。正因為他們的禱告超出民族和國家,所以神也就將各族各國的事預示給他們。他們的預言也就接觸到各國各族了。如果他們的「禱告天地」也像我們這樣狹小,神如何能對他們述說關於各國的事呢?如果他們不是心裡充滿天上的愛,他們又如何能為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人事、民族、國家禱告呢?超越人情界限的代禱,決不是人的肉體所能做到所能擔負的。但是,我們又要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於一個初信、初學、靈命尚屬幼小的人來說,從近處起步,先為一人一家的事開始祈禱,然後慢慢擴大範圍乃是符合靈性發展規律的。等到禱告所蒙的恩典增多了,生命漸漸長進了,禱告的範圍也會隨之擴大。

另有一層,即使是為一件事情禱告,也有一個「多方」的問題。例如,為一個人的靈性代禱,先想一下,那個人受到幾個方面的影響以致他難以悔改回頭。在為那人禱告時,就當把那「幾個方面的影響」一併放在禱告之中,對於各個「困難點」,都要用禱告的靈去進行「摔跤」,直等到把那個人挽回過來。這些,就是聖經所說的「多方」禱告的意義。

(3)「並要在此警醒不倦」:

禱告需要「警醒」,這一點不單保羅說了,彼得說了(彼前4∶7),主耶穌也說過了(參太26∶41)。「警醒」究竟是指什麼說的?警醒就是警覺,就是張目觀察,就是留心注意。一要注意神在我們心中的感動,二要注意神在環境中的變化、引導、安排,三要根據警醒觀察所得到的領悟,再放到禱告中去,對神訴說、祈求、感謝……這些就是這裡所說的「在此警醒」,在禱告事上的警醒,其中也包含著「信心」,包含著「本分」。這是理所當然的要求。

「不倦」,也是指禱告說的。《聖經》要我們注意身體上、精神上可能產生的疲乏、睏倦。只有「不倦」,才可以久戰。例如舊約所記,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時候久了,手就倦了,於是採取辦法,使他免倦,可以持久禱告。我們為一件重大的事情專誠祈禱,時候久了,也會使身體和精神發生某種疲倦現象。我們也要採取適當措施,使自己免倦,以利持久禱告,進行屬靈的戰鬥。

祈禱既是屬靈的工作和爭戰,撒但一定要干擾、搗亂。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出來,身體的某種疲倦並不是出於生理上的原因,而是出於靈理上的原因,就是來自撒但的陰謀,是它所製造的。我們要識破它的詭計。「詭計」也就是「鬼計」啊!

我們又可以舉例以明之。如果來了一位朋友,我們可以同他從傍晚談起,直到九點鐘、十點鐘或者更長的時間而全無倦意、倦色。但如果是禱告,就會出現希奇的情況,跪下沒有多少時候就開始疲倦了,打呵欠了,想睡眠了。這究竟是為什麼?一是表明你與神沒有交情,二是表明撒但在你身上製造虛假的「睏倦」。而且,應當知道,你與神缺乏感情,也同撒但的詭計分不開的。我們能夠不警惕嗎?

我們的仇敵,無形的撒但,最不甘心看到我們在禱告中取得恩典和力量。它知道,這對它的「事業」是起破壞作用的。認識到這些以後,我們對於儆醒禱告、不倦祈求,就有新的理解了。

「不倦禱告」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路加福音》18章1節所說的「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當我們的禱告未能很快收效時,或者久久未見天父答應時,我們的天性是何等容易疲倦灰心啊!孜孜不倦、持久戰鬥、恆切禱告、等候神的時間,是我們肉體中的天性最難適應的。我們務要記住,自己正在學習操練,定要緊緊倚靠聖靈,恆久祈禱,耐性等候,直到神的旨意和「膀臂」彰顯出來。

十五、祈禱與應許

有人詳細查考《聖經》,發現神寫在聖經中的應許多達二萬二千五百個。內容多種多樣,其豐富程度大大超過我們的估計和想像。這大量的應許與我們的祈禱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神的應許是留給舊約選民和新約選民的禱告權利。這個禱告權利是非常寬廣的。我們所缺少的就是足夠的信心和充分的禱告。然而,我們是可以學習的。

祈禱,是我們說話;應許,是神說話。

祈禱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一般的,普通的;另一種則是特殊的、專門的。我們要有一般的禱告經驗,也要有特殊的、專門的、專一的禱告經驗。這就像世上的父子關係一樣,有一般的交談,也有專門的、深刻的交談。在神的全部應許中,也有一般的、特殊的。人的禱告如何,神的反應也要如何。我們此刻只略略講說,把詳細的論述放到以後的篇章里去。

一個悔改信主而蒙重生的人,禱告是一件常事,就像說話是件常事一般。但是就程度說,就又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廣度,不同的靈感,不同的收穫。這是很可理解的,深有意義的,又是許多人的經驗所證明過的。

作為一個真實的基督徒,對於禱告是絕不應當小看的;其中獻身事奉主、站講台、傳信息、為人師表的人,尤其應當重視了還要重視。我們應當有二類禱告經驗,既有一般的,又有特殊的。

祈禱和神的應許密切關聯。如果沒有從神那邊所發出的應許,人能憑什麼向他禱告呢?感謝神,他為罪人應許了救恩,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兒女。他又為兒女預備了更多更豐的應許,以便我們追求上進,更清楚地認識他,更甜美地享受他,更敬愛地事奉他,更有效地服事人群。

我們為任何事情禱告,都要站在神的應許上去祈求他。換而言之,要以神的信實為基礎,抓住神口中已經說過的話語,禱告他,抓住他。這樣,你就會看見禱告的果效。當你發現禱告是有成效的,這個成效又決非偶然碰巧發生的,那時你的信心就上升了。如果這類經驗越多,你也就越有信心,越認識神,而且敬愛他。從此,你對禱告的認識、興趣、喜愛、熱心,也就越發提高了……你有禱告,神(宇宙萬有之主)有答應,彼此有了感情,有了愛,那個光榮和幸福還不大嗎?禱告所蒙的恩多了、豐了,你和神的關係就必然不斷加親、加密、加深、加厚、加強、加甜。那時,你就會漸漸體會到何為「與主聯合,成為一靈」(參林前6∶17)。

當你蒙了這些恩典之後,不論你是信徒或是傳道者,你就會感覺到,你事奉主,你作見證,你站起來傳講信息,同過去是大不一樣的了。你將看見神與你同在又與你同工;他的膀臂向你顯明,他似乎轉過身來為你作見證,見證你是他的僕人,是他心上的人。這是極美的事,是極大的幸福。禱告需要操練,而上述這些就是你與我操練的場地、內容和目標。

神就是愛,就是光,就是生命,就是力量。你都可以一一經歷到。

然而,千萬不要忘記:神的應許和他的命令是分不開的。你決不能不守他的命令,留戀那些在他眼中看為不潔不義的事,卻又妄想他答應你禱告,為你行事,向你施恩。他是神,聖潔忌邪。神有神的靈格、風度、有他治事的規矩。

神發出應許是他慈愛的表現,我們抓住他的應許禱告,是信心的表現。如果沒有信心,你還能抓得住神的應許嗎?決無可能!你只能抓別的東西,抓名、抓利、抓勢、抓一切帶私帶罪的東西。許多事例豈不是在這樣告訴我們嗎?

我們既是信仰神的,又有主耶穌作我們屬靈的橋樑,我們在禱告上就該有明確的,毫不含糊的經驗。單有靈知是大大不夠的,必須加上靈歷才可以。不然,你與我的浪費與損失就太大了,太多了。是不是?對不對?

寫到這裡,讓我提一件往事,盼望對於讀者,特別對青年讀者有點屬靈的用處。

有一次,為了出門參加一個全國性的查經大會,我需要一筆費用。可是當時的我還只是一個神學生,22歲。由於家境清寒,父親又去世,需要喪葬開支,又得用錢。因此,我是無力出門去參加某某城市的大聚會了。路上的車旅費,一個月的膳食費,都成了我無法越過的障礙。於是我就開始為此禱告,而且禱告得十分迫切、起勁。當時,我在學院里負責管理圖書館,身邊掌有鑰匙。當同學入睡時,我就到圖書館獨自禱告。當別人尚未起床時,我又到圖書館禱告,懇切呼求主。即使我出聲祈求也不至於影響同學。我抓住神的應許去向神求供給。神說過:「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該2∶8)。我就對天父說:「主,我信你的話,既然金銀都屬於你,那末,銀元(當時通用銀元和鈔票)也屬於你,求你供給我的需要。你知道,我是為了追求真理而去的……」這樣的禱告大約進行了三次和四次。料不到,就在一個清晨,神開口說話了。神是用反問的語氣回答我的。他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獨生兒子為你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你嗎?」主的話在當時是直接從高天之上說到(放進)我的靈中的、我一「聽」,心有所悟,立刻去找《聖經》,一打開,羅馬書8章32節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每句話,每個字,都好像站起來迎著我。我快樂得跳起來,滿心感謝讚美他。

不久天亮,學院里的早飯鈴聲響了,和同學一起吃早粥。那時,心中又來了強有力的感動,意思是要我公開說出清晨所得到的應許;我順服了。我的心又立刻滿了喜樂。

過了一段時間,暑假到了,把父親安葬了。神照他所應許的使我一無所缺,我就得以參加1935年夏天在杭州舉行的查經大會。另外,神還給我以神跡,看顧,並結識了我所尊敬的神的好僕人。

只要我們肯禱告,抓住神的應許,向神說謙恭、誠懇、迫切的話語;神,我的天父,必以他的大愛滿足我們正當的要求。

禱告是神兒女的權利,又是兒女的孝心和本分。

要運用你既有的信心,使之發展,就會見效。肥皂和香水是越用越少的,信心卻是越用越多,越用越強的。讓我們運用吧,操練吧!

我們合攏雙目,繼續默想如何在祈禱上實行操練。

十六、祈禱與神的旨意

按淺近和簡要的意義說,祈禱乃是人對於神的敬拜,並對神有所申訴、有所祈求。

但是《聖經》又進一步指明,就禱告的效果而論,「我們若照他(神)的指意求……,他就聽我們」(約壹5∶14)。《聖經》的意思是:禱告不應當單單出於個人的私意私望,而是應該體會神的心意才對。否則,禱告就會收不到果效。

有人也許要問:難道個人的需要和願望不是神所關心的嗎?不能列入神旨意的範圍嗎?沒有個人的私願和私望,禱告是可能的嗎?那末,禱告和神旨意的關係問題,究竟應當如何理解?今試答於此,和大家一同默想。

(1)按神的旨意禱告,意思就是按照真理的要求而禱告。我們可以有,也自然會有符合真理的個人願望和祈求。此理容易明白,不需要細細解釋。

(2)按照神的旨意禱告,也就是接受聖靈引導的禱告。一個人初初信主,認識淺薄,靈命幼小,他禱告的內容也自然淺薄幼稚。因為禱告的程度總是和靈命的程度相關相聯的。我們知道,很多的時候,神也聽幼稚兒女所發幼稚的禱告,為要鼓勵他、吸引他、培育他、提高他。

試以舊約的雅各經驗為例。雅各由於私心作怪,犯了錯誤,做了錯事,激怒了哥哥以掃,弄得無法在家中繼續安居下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拋別父母,長途跋涉,到遠方去投靠舅父拉班。在曠野的旅途中,他感到四顧茫茫,形單影隻,荒野里的豺狼虎豹隨時可以了結他的性命。就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他想起他父母所信仰的耶和華神了。他禱告了。我們看見,創世記第28章11到22節,記錄了雅各的禱告,何等膚淺,何等幼稚。他好似在同神做「買賣講價鈿」。神憐憫他的幼稚無知,顧念他的生命危險,沒有計較他在禱告中所暴露的愚昧心靈,答應了他的祈禱,垂聽了他的呼求,給他看顧,賜他一路平安到達舅父的家裡。

雅各的禱告完全出於個人的私願私望。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他依靠耶和華的心卻不假,雖然禱告幼稚,還可教育、培養、引導、造就。當時,雅各是不知不覺禱告在神的慈心和引導之中了。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一類的禱告也可以看作照神旨意禱告。

但是,應當記住一點:淺薄幼稚的禱告人必須抱有進步的心志,正如雅各以後的情形所表明的。

由淺入深、從弱到強、自低到高,這是禱告接受聖靈引導和造就的正常過程。我們要明白這個過程,並要在過程中受操練。

在禱告上接受聖靈的引導,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例如,需要禱告的事項很多很多,弟兄姊妹委託我們代禱的事件又從四面八方而來,不少時候,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感到無法承擔,勝任不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是否一切事項,一切的委託都必須一一接受?這裡就有一個引導問題,一個既需要忠誠又需要選擇的問題擺在我們的心頭上。

實在說來,並非一切的委託都出於聖靈的託付,讓我們先安靜下來,端正一下自己,然後默默地對主說:

「求主教導我,此刻應當怎樣禱告。」或者對主說:「求主將應當代禱的人和事放在我心中,好使我禱告在你的託付之中。」然後一件一件地禱告、祈求、感謝。如果禱告到某一個人、某一件事,心中感覺到有感動、有負擔;而且越禱告越覺得有力量越覺得有話語,心中滿有膏油;也有時候,就在禱告之時,出現「祈求已經上達於天,蒙主答應」的感覺。這就是清楚表明自己的禱告已經完全落在主的引導託付之中,並且表明主的具體恩典已經不遠了,就在眼前了。

(3)按主的旨意禱告就是領受主心愿的禱告:《以西結書》第36章37節有幾句話把禱告和靈感的來龍去脈寫得很有啟發,那節經文是這麼寫的: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加增以色列家的人數,多如羊群。他們必為這事向我求問,我要給他們成就。』」這裡說到神的心中有這個計劃,要增加以色列家的人數。神的子民領會神的這個心愿,於是為這個心愿禱告。最後,神悅納自己的子民的禱告,以色列家的人數增加了。這裡所提到的仍舊是禱告與神旨意的關係問題。為了使這節經文的意義更為明白、明朗,早年有位教會使者用序列方式加以闡明。介紹於下:

①神在天上有個心意或計劃,要「加增以色列家的人數」;

②神把這個心意放在自己兒女的心中,使兒女也有這一個心意;

③神的兒女將神的心意「化作自己心意」,並切切的禱告;

④神悅納兒女所獻上的禱告;

⑤神動手,神作工,創造條件,預備環境,使「人數增多」的禱告成為事實。

這個序列式的解經方法使以西結36章37節的經文產生美味,發出亮光,啟發人心。它使我們看見神做事的方法,使我們明白,神是怎樣通過禱告使我們得以與神合作同工的。

綜合上文論述的三個方面,我們就不難看出「照著神的旨意禱告」是什麼意思了。

十七、懇求與強求

神喜悅自己的兒女在禱告中有「懇求」,卻不喜悅我們憑著私心私慾在禱告中有「強求」。懇求是一件事,強求又是一件事;懇求是一種心靈光景,強求是另一種心靈光景。對此,要認清三個問題:

①為什麼往往在人懇求以後,神才應允禱告?

②懇求和強求之間的界線怎樣認識?

③強求的弊害如何?

凡是清楚重生得救又在祈禱上蒙過恩典的基督徒都能作見證:每一次蒙神垂聽的禱告往往都是誠實又懇切的禱告而不是那種形式主義、輕描淡寫、心意冷淡的禱告。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因為,誠實和懇切乃是人類最寶貴的德性,是最高尚最神聖的心靈素質,在神眼中看為優美。神甚至尊重具有此種素質的人。

為此,神要為自己的兒女培養這種素質,要兒女愛慕這個,追求這個,得到這個,發揚這個。果能如此,教會就要成為輝煌的「金燈台」(參啟1∶20),配稱「神的家」、「基督的身體」、「聖靈的居所」(參提前3∶15;弗1∶23,2∶22)。

為何神喜悅懇切誠實的禱告呢?更深的理由在於神自己是一位誠懇的神,他要自己的兒女「像他」,要自己的兒女在世上以這個德性作為身上的美飾與記號。

看一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吧!多少陰暗的角落,道德風尚正為罪惡所敗壞,有識有德之士莫不為之憂心如焚。為何淪到這個地步?原因自然很多,其中一個主因就在乎誠實與誠懇在那些地方已經不受重視了。萬惡「私」為首;眾善「誠」為先。可是這個地球的陰暗角落偏偏以私為首,以誠為愚,悲乎哉!慘乎哉!痛乎哉!

先知以賽亞說過一段話,非常形象化。他說:「公平轉而退後,公義站在遠處;誠實在街上仆倒,正直也不得進入。誠實少見,離惡的人反成掠物」(賽59∶14—15)。先知在悲嘆、在哀鳴,又在吹起號角,要求聽他信息的人從迷夢和墮落中醒悟、悔改。

今天,教會應當體會神的心腸。神的子民應當樹立楷模,要在神的家中培養又儲存「誠懇」的美德。而祈禱這件事恰恰是培養這一美德的重要途徑、有效方法、理想場地。

看到這些,我們就不難明白神為什麼要我們誠實又誠懇地禱告他,他才應允我們,批准我們所求的。讓我們自問:「我愛慕誠實與誠懇嗎?」

此刻要說到懇求與強求的界線問題。

一個敬虔的信徒禱告得非常懇切時,他會這樣說:「耶和華我的主啊!你怎麼可以不答應我的懇求呢?!求你為你名榮耀的緣故,無論如何、無論如何、無論如何應允我的禱告!」這樣的禱告口氣豈不是很象在神的面前強求嗎?然而,不是!要知道,在懇求與強求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界線,那就是,一個敬虔的祈禱者,其內心深處抱定尊主為大,以主的旨意為樂。儘管在他禱告時情詞迫切到一個地步,好似在同神「摔跤」(參創32∶24),然而他心中明白自己最終的態度應當如何。他樂意在最後的時刻服在神的權下,以神的旨意為是、為美、為樂。他充分信任神的遠見、智慧和不變的大愛。

一個強求者就不是這樣了。「強求」意味著私心私慾的極端嚴重。他不願理會、顧念、尊重神的旨意。他也不願相信神的旨意如何美好。私慾成了他心目中的「神」了。我們先看記在聖經中的一個實例:

當以色列人在曠野繞行的日子裡,在口糧上不以神所特賜的嗎哪為滿足。他們大聲哭號、大發怨言,要求摩西給他們「吃肉」,他們甚至落到一個地步,留戀過去在埃及的奴隸生活,而且加以美化,說什麼「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11∶5—6)。他們的奴才性格大大發作,把神在埃及地、在紅海中、在瑪拉苦水地……所行的大奇事,把迦南美地的前景,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集中到一點,他們不理神的旨意如何,只求滿足私心私慾,在號哭聲中,強要吃肉。結果,肉是吃到了,苦難也吃到了,神以烈怒教育他們認識奴才性格的可恥,私慾根性的危害。

多年以後,他們的子孫後代對於這件往事產生了沉痛的回憶,並寫出詩句表達深刻的認識。詩篇106篇15節就是指這件「強求」的往事說的;「神應允了他們所求的,卻使他們的心靈軟弱。」於此可見強求的危害了。

再說一件筆者親自見到的往事:

當我還是一個童子的時候,在我故鄉有個信主的婦人,人們都稱她為「金鳳媽媽」。一次,她病得快要死了。但是她說,她不肯死,一定要活下去,她非常固執地禱告,強求神醫治她,她沒有別的理由,就是一定要活下去。她甚至當著眾人的面宣告說:「倘若主耶穌不醫治我,我就不再相信他了。」她還說了一些別的嚴重任性的話。結果如何呢?她的病好了,她活下來了。可是非常不幸,她的晚年生活變得十分孤單痛苦。後來,她的子女們都一一壽終離世了,她卻仍然活著,過她所貪戀的所謂「長壽」日子。一個老年婦女,無子無女,孤苦伶仃,住在一座山腳的草棚里,而且卧病不起,依靠救濟過活。一天,我母親領著我去看望她,送些食物給她。在歸途中,我母親把上述的經過告訴我,教育我,如今我已年老,對於這件往事,卻記憶猶新。

長壽不應當成為我們人生的目標,遵行主的旨意;在世作光作鹽,為人群造福;才是我們生活的宗旨。讀了以上二個實例,懇求和強求的界線和區別也就不難明白了。

讓我們重溫主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十八、壓力與能力

火車頭裡的蒸汽機,能力何其大。它推動車頭,又拉著列車飛奔,蒸汽機的能力是怎樣產生的?乃是由於高熱的蒸氣以其強大的壓力施加於鍋爐,又推動機器運動起來。如果沒有蒸氣的壓力,也就沒有機器的動力,整個火車也就沒法前進了。

基督徒奔走靈程,也有一個壓力與能力的問題,壓力是能力的因,能力是壓力的果。

《創世記》里記載一件事,雅各在舅父拉班家裡住不下去了,拉班對雅各的氣色不如從前了(參創31∶2)。這個精神壓力使他只得離開已經居住多年的巴旦亞蘭,帶著妻子、孩子、群畜逃離舅父的家,面向本土迦南而去。然而回本地並非易事,安全發生了危機。在那邊有個被他欺騙過、虧負過而且又下了決心要殺他的哥哥以掃等待著他。此時的雅各實在感到進退兩難。他心頭上的壓力已經到了有口難言的地步了。

此時,他再次想起多年以前逃離本地時在曠野的路上向他顯現過的神了。他也深知,此時此地,除神以外,別無依靠,別無拯救,別無出路。他非安靜下來不可了。就在雅博河的渡口(約但河東之地,是約但河的一條支流),在那裡露宿的夜間,天使和他、他和天使,彼此「摔跤」,直到天明。最後,詭詐、欺騙數十年之久的雅各倒下來了。他強大的腿扭傷了,他不得不懇切禱告。「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他那迫切的禱告得到了答應,天使為他祝福,並且賜他一個新名以色列。「雅各」倒下去,「以色列」站了起來,雅各變了。

這裡,我們看到什麼?看到雅各的轉變和他所受的壓力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壓力,就沒有雅博渡口那一夜的有力的禱告和所蒙的祝福。

壓力轉化為能力,這就是雅各的經歷。這也是許多基督徒的經歷。

如果說,壓力臨到自己,自己卻不到神那裡去求恩惠、求憐憫、求轉化,我們就必定徒然受苦、一無所得,甚或落到悲慘的地步。

詩篇第107篇說到各種危險的遭遇,又說到禱告的收穫,說到底,點明它,此詩篇是論述「壓力與能力」的詩。惟願我們,特別是正在受壓中的弟兄姊妹,好好溫習它,從中得見新的亮光,得蒙新的恩典。

人生一世間如同在旅途上跋涉,曲折艱難,自然難免。壓力如同不速之客,常會找上門來。經濟的困難;生活的掙扎;疾病的纏身;親友的離叛;兒女的不孝;歹徒的加害;戰爭的威脅;以及自然災害的突發等等,無不可以成為可怕的壓力。遇到這類事,怎樣去對待,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怨天尤人嗎?消極厭世嗎?麻醉自己嗎?錯了,錯了,大大錯了。這樣作,會糟塌了你的人生,使你更為悲苦。不如投奔到天父懷抱,藉著禱告化壓力為能力,爭取那「為困苦人預備」的恩典(參詩68∶10)。同時,盡上你應盡的本份。

壓力來到之時,正是操練禱告和信心之日。

英雄的事迹是在戰場上產生的,禱告的偉力是從壓力中得到的。受苦的弟兄姊妹啊!神就在你的身邊,等你去同他摔跤呢?

十九、祈禱與讀經

禱告幫助人讀經,讀經也幫助人禱告。凡是熱愛禱告的,也必同時熱愛讀經,如果他不識字,他會善用機會去聽道,以接受靈糧為喜樂。

「天恩的滋味」藏在禱告中,也藏在靈糧中。神在高天之上因著兒女熱愛祈禱讀經,賜下慈愛和恩典,澆灌聖靈和能力。

曾有一幅美麗的圖畫,圖畫上有隻飛翔於高空的大鷹。作畫的人把鷹的一隻翅膀稱為「禱告」,另一隻翅膀稱作「讀經」。那位畫家把祈禱和讀經看作信徒靈性生活中的二大力量,用意深厚、優美。

(1)《聖經》中有很多話是直接教導我們怎樣禱告的。只要我們照著去行,就會在禱告中見到恩典,對於屬靈事情的認識,就會從模糊到清明,從浮淺到深入。

(2)《聖經》還把不少古代信徒的禱告內容一句一句地筆記下來,這不是偶然的。當你讀經時,如把他們的禱詞當作自己的禱詞;把你自己的心和經上那個禱告者的心調合起來,心心相聯相印地去讀,讀出聲音來,作為你自己的禱告送到天上。你會發現,自己受感動、得造就,與神的關係更為親密了。

再說,用禱告的心讀禱告的話,就似乎看到了經上的那個禱告人,你如同進入他的處境和心境;因而你與《聖經》關係也就變得更親近了。

(3)詩篇里有許多禱告,其中有高等水平的,有中等水平的,也有低等水平的。但是都記得非常誠實。我們讀時,要領悟其心意;體會其感情。有的可以拿來作榜樣;有的可以拿來作參考;有的可以拿來作警戒。

(4)要讓禱告和讀經並行,指導自己處世為人。有時主用經文指引道路;有時主用經文警告、責備;有時主用經文鼓勵、安慰;有時主用經文啟發、勸導;也有時候,主會用經上的話回答我們所禱告的事,將要變得如何如何。活的神,活用聖經,使自己的兒女行走在又新又活的路上。

有了這些經驗體會之後,你就提高認識,決不會想《聖經》是一本古書。反之你要從心底里說:「《聖經》真是神的話語,是一本常新不舊的寶書了。」《聖經》成了生命的口糧;生活的指導;家庭的良友;事業的顧問;一生的明燈。

祈禱加讀經,心靈亮明燈;讀經加祈禱,得力行主道。其中的幸福是無窮盡的。

二十、祈禱與證道

一切蒙主選召又在主手中蒙主使用的傳道者,都深信「祈禱」與「傳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他們樂於紀念《聖經》里那些十分明確的教導:

「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

「神說了一次、兩次,我都聽見,就是能力都屬乎神」(詩62∶11)。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這些話特別是指屬靈的事工說的。

他們又提醒自己,紀念主耶穌在復活以後所說過的那些重要話語。主面對當時的門徒說: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24∶49)。

「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作我的見證」(徒1∶8)。

歷世歷代的傳道者,凡是信守主所說的這些話語的,都享受到了主所應許的恩典,並且證實「能力都屬於神」。他們的親身經驗又印證了主的另一句話:「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屬靈的事工)」(約15∶5)。

千真萬確!千真萬確!當我們疏遠基督,輕忽祈禱,放鬆對聖靈的倚靠時,我們就沒有能力成就實際的屬靈工作;無力使人悔改,也無力造就教會。為此,今天我們都當看到以下幾個方面。

〔1〕祈禱是明白真道的啟蒙力量

《聖經》里有許許多多的紀事和言論,其中有相當多的部分,其意義是特別重要又深奧的;單靠自己的才智是無法明白,必須在祈禱和默想中蒙受靈感,啟開心靈、心竅,才能有所悟,有所見,有所明。

教會的先輩們,主所重用的神學家、解經家、宣道家,都是先通過祈禱,蒙主賜下靈感與亮光,如同揭去了帕子,得以啟蒙;然後才明白《聖經》,解釋真理,傳道給我們後輩。我們今天的傳道者,繼承先輩們所得的光,作為自己的基礎,再通過自己的祈禱和努力,從而看見新光,領悟新意……。

過去、現在、將來、昨天、今天、明天,代代相傳,時時相感,教會所見的光就越久越明,越久越大,越久越全面,越久越穩妥。教會的屬靈財寶也就因此越久越豐富了。從此我們可以看出來,祈禱乃是歷代教會和各個傳道者明白真道的啟蒙力量。

〔2〕祈禱是取得講題和信息的途徑

傳道或證道,對於每個傳道者說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候,講道的託付已經擺在面前,落在肩上了,講題和信息內容卻找不到。那時,《聖經》似乎被封閉著,自己的心靈也不新鮮,沒有靈感,沒有啟發。但是,當自己轉向神去,安靜祈禱,懇切仰望以後,心靈發生變化了,講題和信息內容也從心靈中升上來了。這類經驗表明:祈禱乃是我們取得講題和信息的途徑。

〔3〕祈禱是講道產生能力的秘訣

凡是多有經驗的傳道者都能作見證:沒有誠懇的個人祈禱就沒有真正的講道能力。祈禱到達什麼程度,靈力也會到達什麼程度。

因此,先要作「祈禱人」,然後才能作「證道人」。祈禱引出證道。證道發出能力。這是一切站講台的人應有的切身經驗。沒有這經歷和追求的傳道者是痛苦的,也是可悲的。讓我們謙恭自勵,益己益人,則群羊幸甚!個人慰甚!

論到祈禱與傳道或證道,我們還要說得具體些。若用七成精力獻祈禱,用三成精力做準備,我們的講道必定能從神那裡得能力。我們的聽眾也必定能通過我們從神那裡得供應、得滿足。

還有一個與此相關的事值得注意和提倡。講道者在講道之前的半小時或一小時那段重要時間,單單安靜於主面前,不同任何人接觸交談,乃是極為重要的秘訣。講道者要在這段時間裡誠心祈禱,求主更新自己的心靈和悟性,並再次奉獻自己,交付主手。要使自己在主的權下有一個新鮮而有力的靈;以這樣的心靈光景站立在聽眾眼前,傳講屬神的信息,我們將會看到,我們所得到的乃是一個神聖的講台,一個蒙福的講台,一個有力的講台,一個勝利的講台,一個榮耀的講台。反之,我們所得的,只能是一個枯乾乏味、沉悶無力、沉重受壓的講台和會場。

一定要使自己和信眾一同明白,祈禱在禮拜和聚會中具有絕對的重要性。祈禱是一條無可爭議的「通天線路」,通過它,我們才能取得必要的「屬靈能源」。使徒彼得的話不是隨便說的:「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你看,他把祈禱放在傳道的前面。我國現代的神學家兼傳道家賈玉銘老牧師深有感觸地說過:「教會是跪著前進的。」為此,不論是誰,如果不先誠懇祈禱而隨便登台講道;這就意味著他是在藐視神的真道,心裡以為自己已經有了一點「什麼」,不再需要祈禱,不再需要倚靠聖靈,就可以做屬靈的工作了。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態心理,既誤信徒又誤自己,更是違背神的旨意和託付。這個病態心理是非同小可的,是一定要端正過來的。

另一方面。我們要使每一個信徒懂得:務要體貼又支持講道者,不要在他講道之前去干擾他,不要使他分心。讓他勝利地完成神聖的任務而不是與此相反。

以上的論述重在祈禱方面,此刻要轉到證道的方面。我們扼要地說一下。我們是蒙召作神僕人的,是以救靈大業為己任的。為此,讓我們謙恭地自勉自鞭:

講自己所信的,信自己所講的;講自己所行的,行自己所講的;講自己所經歷的,經歷自己所講的。

用以上三個要點作為心志,約束自己,操練自己,監督自己;我們將會看到信實的神親自與我們同在又同工。他必印證我們所傳進的。

自我破碎的人有福了,自育育人的人有福了,自重重人的人有福了!

最後,讓我們向主這樣禱告:

求主教導我們作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作堂堂正正的基督徒,作堂堂正正的傳道者,直到走完今世路程。阿們!阿們!

廿一、祈禱與唱詩

從古以來,唱詩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一直受到重視。追溯到舊約也是這樣。詩篇不妨稱作「歌唱的禱告」,禱告能引發歌唱;歌唱也能引入禱告,為禱告增加能力。

我們常用的《讚美詩》按內容看來,大致可以分作以下幾類:

(1)歌詞向著神:對神表達崇敬、仰慕、讚美、信靠、順從等等。

(2)歌詞對著大眾:或號召罪人歸向基督;或號召信眾走好生命道路;或激勵信徒追求聖潔、能力;或振奮大眾興起發光、事奉等等。

(3)歌詞對向自己:鞭策自己樹立新志、追求新恩、誠摯獻心、日日更新等等。

(4)也有一些詩歌的內容,其本身就是一篇誠懇的禱告。禱告與唱詩融成一體,具有極深的感動力。

(5)另有一些詩歌,特別具有抒發神聖感情性質,表達自己對主的敬仰、愛慕、嚮往、依傍、聯合等等。其內容既是向著神的,又是對著自己的。

(6)還有一些詩歌,每一節表達了一個意義。幾節詩合起來就是一篇優美的講章,對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非常有益。一面歌頌上主,一面對自己施訓,提高心志,振奮靈力,棄舊更新,超凡入聖……其意義是非同平凡的。

有時,神樂意引導人以詩歌的各節內容作為自己講道的資料。這樣,寓講於唱,講唱合一。

不論是主日崇拜還是平日聚會,用詩歌頌,口唱心合,心靈集中,引入靈感。雙耳還未聽到講道,內心已受聖靈感動,已得靈糧供應……其中的意義與價值不言可知。

論到禱告和唱詩,我們還可以述說一些體會。有時候,事實上是需要禱告的,但自己的內心卻不愛慕進到施恩寶座面前去靈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唱一首合適的詩歌來振興自己,使自己樂於進到神面前去。

也有時候,雙膝雖已跪在主面前,可是心靈卻感到無力,話語也覺貧乏,心靈顯然衰微。這時,要運用自己的意志力,先唱出讚美的詩歌來。例如有一首詩常常使人得力又得勝:

「我奉耶穌全能的名,跪在施恩寶座前;打敗許多黑暗軍兵,滅熄一切的火箭。全能名!全能名!我奉此名就得勝;全能名!全能名!撒但、罪、死,都無能!」這樣的唱著、唱著、心靈的力量就奇妙地上升了。

一個事奉主的弟兄,在他年輕時,為自己所遭遇的大困難禱告著。但是希奇的,情況反而更加惡化了,他幾乎因困苦太大而失望,然而他不甘心失望。那時一首詩歌進入他心中,既是提醒、又是幫助。於是他立刻把詩歌和禱告調和起來,同苦難爭戰。當時的情形是:禱告在加強,困苦也在加凶,禱告和困苦如同在並肩賽跑一樣……他抓住神的話不放,奮力禱告並用詩歌歡唱、戰鬥:

「信心不停止,耶穌是近!信心不停止,無事可畏驚!信心不停止,此路最妙,信心在夜裡,如在白晝。」

那時,禱告變得越發有力了。大約到第八天早晨,神動手了,幾乎是在幾分鐘之內,困難全被打退,平安如同錫安山穩然堅立。神為自己的信實和大能作出奇妙的見證,同時也證明禱告和聖詩的共同作用。真是這樣,禱告配上詩歌如鷹展翅上騰,在靈交與靈戰中都是十分有益的。當然,我們不要以歌聲去打擾別人的安靜和工作。

回憶八年抗戰的日子裡(1937—1945),北方有位愛主的姊妹曾寫信勉勵自己的妹夫在事奉主的道路上知難而進。她寫著說:「你看空中的飛鳥,迎著逆風,拍拍自己的翅膀,唱著悅耳的歌曲,歡歡樂樂地向前飛進。可是,多少神的孩子卻在逆境中唉聲嘆氣,甚至往後退卻了……」這些話寫得多麼可愛,既是提醒,又是勸勉,復如警鐘。

今天,我們在此自勉自鞭,拍拍我們的靈性翅膀,禱告著,歌唱著,向前飛進。有一天,當我們飛完自己的航程時,主將對我們說出最柔和又最適當的判語。讓我們戰兢謙恭地行在他的旨意之中,通過祈禱的操練,步步前進。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里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太書20節)。我們仰望主的憐憫,在「至聖的真道」上學習,在禱告上接受操練。我們繼續默想如下

廿二、「奮力」與「安息」

在祈禱的操練中,我們還要認識「奮力與安息」的問題。先讀兩類經文,作個比較:

「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晝夜必不靜默,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賽62∶6—7)。

「我們都象不潔凈的人,……都象葉子漸漸枯乾,……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賽64∶6—7)。

以上兩處經文可以歸為一類。前一處從正面教導守望的人,要晝夜呼籲耶和華而不歇息,也不要讓耶和華歇息,直等到他施行大事。

後一處經文則是從反面批評當時的以色列百姓,心靈不振,如葉枯乾,無人真誠禱告,無人「奮力抓住神」。二處經文發出信息,都是呼召人勤奮禱告,奮力地去抓住神。神要我們的禱告具備一種奮發的毅力和韌性。

我們再讀第二類經文,也讀兩處: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象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131∶2)。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9)。

這二處經文的筆法不同,靈意卻是一致,那就是,不論處於順境或逆境,我們的心靈狀態應當如同孩子「安息」於慈母的胸懷,以耶和華為樂,具有一種甜美的信心和安息。

在祈禱的操練過程中,要學兩門課程,既要學會「奮力抓住神」,又要學會「平穩安靜,安息在主的懷抱里」。「奮力」是指祈禱中的呼求勁力,爭取精神,摔跤膽量,靈戰毅力;「安息」則是指禱告之後的充足信心,內在力量,平穩安靜,無所牽掛。

雅各在雅博渡口給我們看到的是他「奮力抓住神」的毅力(參創32章)。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給我們看見的也是這種毅力(參王上18章)。然而詩人大衛的話語和先知哈巴谷的經歷所表達的,卻是後一種心靈境界,無掙無扎,無憂無慮,平靜安穩,「安息」於慈母的懷中。

先要操練的是運用已有的信心;去「奮力抓住神」;以後才有可能學到(享受)後一種「安息於慈懷」的體會和福樂。沒有前一步,就沒有後一步;不先學到前一課,就不能學到後一課。

但是在某些時候,我們的心境是:既有幾分平安,又有幾分掙扎;既有相當安息,又有細微牽掛。我們心靈的安息未能達到完全的地步。這又當怎樣對待呢?

歌羅西三章十五節有這樣一句話:「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基督所賜的平安是可以在我們心中作主宰、作大君、統治我們全個心靈的。這個應許是我們可以實實在在享受到的。當牽掛、掙扎在心中還有殘餘勢力時,表明我們還需要運用信心禱告下去,直到靈中感到透徹、清明、安定、舒泰,一切的擔子都從裡面卸完、卸凈。禱告時要傾心吐意,要對主說:「主,你是平安的君王,求你用你的平安充滿我,使我滿享安息。此刻在我裡面還有一點掙扎,還有些若隱若現的牽掛,求你為我全部拿走。」主必答應這類至誠的禱告。主必用其權能消除一切的煩憂、牽掛、不安,讓信心、平安佔滿你的全心。經歷了這些之後,你就真正知道什麼是透徹的、成功的、完全的、安息的禱告了。

一切愛慕、渴想基督豐滿的弟兄姊妹們,但願我們不原諒自己的懈怠和疏忽,更不要對某一項罪行戀戀不捨。因為沒有放下,就沒有得到;沒有棄絕,就沒有收穫。潔凈自己吧!奮然前進吧!緊緊跟從大牧人吧!你將看見,凡你腳掌踏過的地方,大牧人都為你留下恩愛的印記,作為你的產業。屬靈的道路是最實際的,誰也不可能以取巧的辦法取得過關與奔跑的「通行證」。一切都只能在誠心實意中得到。

有一首詩歌與我們今天所論述的真理有關。它曾使許多人受益。不少次數,我為此詩歌而流出了感動的淚水。歌詞深刻,曲子恰當,抑揚頓挫,起伏升沉,叩人心弦。詩歌的作者必定在生命的路上有過他的深刻歷程,才能寫出這樣一首詩來,才能為聖靈所用,造就多人。對於這首詩,有的人是很熟悉的,但也不免有的讀者是生疏的。讓我不厭重複,敬錄於此,與讀者再次唱和其中的信息:

(1)前要的是福祉,今要的是主;前要的是感覺,今要主話語;前要的是恩賜,今要賜恩者;前我尋求醫治,今要主自己。(和)永遠舉起耶穌,讚美主不息;一切在基督里,主是我一切。

(2)前用己力苦試,今靠主就是;前是一半救恩,今拯救到底;前用手堅持主,今主手牽我,前常漂流無定,今錨已拋妥。

(3)前忙碌的打算,今則靠祈禱;前懇切的挂念,今則主看顧;前由我之所欲,今則主所命;前不住的祈禱,今常讚美主。

(4)前藉自己做工,今惟主是靠;前我欲利用主,今則主用我;前欲得人稱讚,今求主歡喜;前為自己活著,今為主而已。

(5)前盼望在主里,今知主屬我;前我燈將熄滅,今照耀輝煌;前所等的是死,今候主再臨;穩固在幔子里,心中大安寧!!

當我抄下這首詩歌時,我滿心感謝主恩,同時,又感謝那詩的作者,使我再次得益。在這詩中,有真理信息,有雙足實踐,有靈歷對比。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來,詩歌的作者是一位經歷了「從奮力到安息」的基督門徒。末了一句最為明顯。

在副歌中,我們看見作者把他所認識的基督高高地舉起,他讚美主的豐富,讚美主的自己。他在號召我們,與他一同唱和,一同向前。

弟兄們,如果我們能在禱告中奮力抓住神,又享受從神而來的安息。我們對主的敬愛和認識就會更多。主也能更多地使用我們,成為他的見證人。

廿三、靈感與啟示

我們的默想與論述漸漸深入,要接觸到靈感和啟示的問題上去了。

誰真正相信禱告,又認識禱告,他就不可能迴避這一門重要的真理。

關於靈感和啟示,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什麼叫靈感?什麼叫啟示?

(二)蒙靈感和受啟示的根據是什麼?

(三)尋求靈感、引導、啟示應有何種條件?

(四)如何鑒別靈感和啟示的真假?

(五)怎樣才能老練起來?

倚靠主的恩助,簡單說明如下:

(一)什麼叫靈感?什麼叫啟示?

靈感就是聖靈對人的感動,但是他有廣義、狹義之分。就廣義說,一切出於聖靈的感動或工作都叫作靈感,啟示也是靈感的一種。就狹義說,靈感是指聖靈在人心中的運行、感化、啟發、教導、照亮;而啟示則是特殊的,超越的,是聖靈工作的高級階段,是他賜給信徒的深層經驗。

靈感臨到人,有時候人自己清楚知道。也有時候,靈感來到時,卻不知道是聖靈在感動自己,只當作自己的思想、意願、情感和志向在起作用,試舉例以明之:

路加福音第二章里記載了一件事。當時耶穌已經降生了。「在耶路撒冷有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他得了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路2∶25—26)。這裡說,西面「得了啟示」。由於啟示,他才清楚知道(靈中有確知、有把握),必要在離世之前看見神所立的主基督來到世上。請注意,這裡《聖經》所用的詞是「啟示」而不是「感動」。但是,接下去,到二十七節,經上說:「他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了,雙方巧然相遇了。這裡《聖經》不用「啟示」這個詞而用「感動」二字了。《聖經》用字的差別,顯明《聖經》在屬靈的事上用字的嚴格性和嚴肅性。對我們說來,真覺滿了滋味,滿了教育。「得見基督」是西面從聖靈「啟示」而知的,是滿有把握的。至於「進聖殿里去」,西面只是受感要進去,未必清楚知道這一次就可以見到基督。但既然出於聖靈,奇妙巧合的事就出來了……這一類的經歷在聖徒中間,在神的僕人中間,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找到。

上述例子是把「啟示」和「靈感」分開來描述的,「靈感」是狹義的。再看一例,說到靈感是指廣義的,是包括啟示在內的。

啟示錄第一章十節記著說:「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示每拿……那七個教會』。」這裡的話和以後的記載全是啟示的性質,但《聖經》卻用「聖靈感動」這一說法來描述它。

我們再看保羅對於「啟示」二字的用法。他十分重視其特殊性和超越性。例如他說:「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乃是從耶穌基督的啟示來的」(加拉太1∶11—12)。他又說:「那把我從母腹中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加1∶15—16)。在另一處,保羅又說:「……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弗3∶3)。他也曾對哥林多信徒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就是他曾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在樂園裡聽到奧秘的話語(參林後12∶1—4)。於此可見「啟示」二字具有特殊和超越的意義,與一般的感動,不可相提並論。這對於我們站講台為主說話、為主作證的人,特別需要注意,要求嚴格看待,不隨便使用「啟示」二個字,使屬靈的事不致失去其應有的光彩……

(二)蒙啟示的聖經依據是什麼?

在聖經中,受聖靈感動、引導、啟示等類的話和事,時常出現。就我們方面說,最多談到的是「引導」,其次是「靈感」。至於「啟示」,說得最少,見證得也最少。從眾教會和眾信徒的靈性光景看,這是正常的,是符合實際的。

然而,經上既有吩咐又有應許,神的兒女是可以操練到一個地步而從神接受啟示的。這並不是什麼過分或過於希奇的事。有神的教導和應許為證: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使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弗1∶17)。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信實可靠之言)指示他們」(詩25∶14)。

聖靈的啟示具有一種特殊的高效力,能使人「真知道神」。這是以弗所書一章十七節特別指出的。啟示的恩典與別的聖靈恩典相比,無疑是特別珍貴的。沒有第二個恩典比啟示更能造就人,使人清楚地認識神。通觀全部《聖經》可以證明,我們這些話是言之有憑、持之有據的。

但是,我們方面必須樂於親近神,在實際事情上甘心接受聖靈和十字架的對付,這才有可能得到這個恩典。你去讀以弗所書一章十七節,可以看見二個特別耀眼的字:一是「求」字,二是「賞」字。「求」是虛己追求,「賞」是神悅納了,就把你所要求的「賞」給你。看了以上的各處經文之後,人得啟示的《聖經》依據就清楚了。

(三)受啟示的資格與條件如何?

領受聖靈啟示,究竟應具何種資格?應有哪些條件?首要的資格就是悔改歸主,重生得生命;在生命的關係上作神的兒女。重生以後,「人靈」復活了,才可以同「神靈」交往,也有可能「交得通」。說資格,這就是最起碼的資格。但是,並非所有的兒女都在實際中得到啟示,這就需要進一步的條件。這裡提三個條件:一是建立虔誠的信仰,二是力求聖潔的德行,三是常有認真的祈禱。

信仰上的虔誠就是對所信奉的神懷抱一顆敬畏和誠懇的心。有了這樣的心,人才能對神、對事產生出合宜的態度;神也因此對他產生悅納的心。對於這等人,神要在必要的時候說出必要的話。這就是經上所說的「啟示」。神曾說過一句非常甜美的話:「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18∶17)?這就是虔誠生活能夠帶給人的福分和賞賜。

接著就是德行的問題。以信為本的德行,在神眼中極受重視。聖潔的天父要求有聖潔的子女。神品格上的聖潔使他無法同污穢的人交通。屬靈的交通線對於不肯悔改離罪的人是封鎖著的。你要神指引你,甚至清楚地啟示你,你就非自潔為聖不可。

得啟示的第三個條件就是認真細心的禱告。一個愛好同神禱告對話的人,神才樂意同他對話。禱告必須是認真的,細心的,才容易見效。認真就是不隨便,當作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來做;細心就是不疏忽,集中一切在靈中,去領悟並分辨所受的感動是何意義?是否正確?這是因為區別是非、正邪、真假、乃是誠實基督徒的當然責任。

以上三個條件準備好了,履行好了,當神看為必要時,他就會按照他的智慧答應你所求的啟示。

然而,不少經驗又表明,神是不隨便發出他啟示的。大衛曾為此而感到煩惱,他說:「耶和華啊!……不要向我緘默。倘若你向我閉口,我就如將死的人一樣(既是痛苦,又不能作必要的事)」(詩28∶1)。這裡往往有一個等候的問題,因為神對我們說話,指引,有他智慧的時間和方法。神如果喜悅用別的方法叫我們明白他的旨意,我們豈不也應當說「阿們」嗎?不少時候,或者說,更多的時候,神是用他的手作給我們「看」而不是開口說給我們「聽」。

(四)如何分辨靈感的真假?

關於分辨靈感和啟示的真假問題,是一個重要而嚴肅的問題。這關係到信徒個人靈性的得失勝敗,關係到四周肢體所受的影響,更重大的是關係到基督福音的聲譽和教會在社會上的形象。

我們先要樹立幾個基本而嚴正的信仰態度:

(1)耶和華是真理的神,凡是真實的,可敬的,美善的,能造就人的,都是神所喜愛的。因為神原是眾善之本,又是眾光之父。

(2)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愛慕真的,經歷真的,見證真的這就叫基督徒,這也是基督教。

然而古今教會都不免有「閑雜人」,要求教會的牧人和管家加以關注、提防、糾正、引導。必要時可以告訴信眾遠避不肯悔改的敗類,免受迷惑。至於誠實的信徒在追求中出現偶發的錯誤,把「錯覺」當作「靈感」,教牧者只宜用真理和經歷循循善導。信徒自身也要虛心反思,這就大有益處了。

市場上出現假藥當然不好。但是,這恰恰證明市場上已經有了真葯、良藥,所以才有假的出來冒充。為什麼有假先知、假師傅、假信徒、假靈感、假方言等事發生?正因為先有真的存在,而且他們受人敬愛,為此閑雜人中心術不正的就出來冒充、欺騙,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但主的教會永遠有責任堅持真的,反對假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個有益的教導,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在聖經里,我們常常讀到這一類的話:「耶和華說」(耶23∶1),「耶和華對我說」(賽8∶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1∶4,結34∶1),「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徒18∶9)……這說明舊約先知和新約使徒都有聖靈指引和啟示的經驗。到今天,情況是否改變了?是否神不再願意對自己的僕人和兒女賜下這一類恩典了?顯然不是這樣。我們的難處在於深入廣大信徒群眾不夠,我們自身的靈性建設也趕不上我們所敬重的先輩。我們的調查了解也不夠。此外,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把我們搞糊塗了。這就使教會在屬靈事上的貧窮漸漸變得深重起來。於是只得以外形的熱鬧代替生命的供應。我們幾乎把教會歷史上的珍貴遺產、靈性財富,漸漸淡忘了。讓我們大家為教會為自己敲起警鐘吧!

我們回到主題上來:如何辨別靈感和啟示的真假呢?

一是要鑒別靈感來源出於何方。人所受到的感動,不外三個來源:①來自本身,即自己生理、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感覺;②來自撒但的干擾、欺騙。它以魚目混珠之法欺矇不明真理的信徒,使其信以為真;③來自聖靈。我們懂得這三個來源之後,就便於檢驗所受的感動,看它究竟來自何方。只有來自聖靈的感動,才配稱為真實的靈感。其特點是:清潔高尚,符合經訓,又能被事實所證明。再說一遍:總不要輕易用「啟示」這個詞。

二是尋求時的方法問題。尋求聖靈的感動和能力以及神的旨意,乃是教會的正統信仰。但是,方法如何呢?對不對路呢?有的地方,以鼓動情感之法「推動」信徒追求聖靈的恩典,犯了「靠聖靈入門,又靠肉身成全」(參加3∶3)的毛病。錯誤的方法會把人帶入錯誤的境界;不可不慎。即使是較好的教會,如果驕傲自滿,給撒但留下機會,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害。這也是值得注意和警戒的。

三是驗證的必要。凡是出於聖靈的,聖靈自己會讓我們看見美好的結果:應許會實現,預言會應驗,安慰會見效。如果出於人意或撒但,即使一時能蒙蔽一些人,但不需要多久,一切都會敗露。

有經歷而又謹慎的牧人是「神奧秘事的管家」(林前4∶1),應當效法先知撒母耳的工作方法。《撒母耳記上》十九章十八至二十節的一段紀事大可一讀。那裡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話,說:「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說話,撒母耳站在其中監管他們。」當時有先知學校,類似今天的神學院校。當時的學生由於在先知學校跟從先知,因此民間也稱他們為先知或先知門徒。他們在先知帶領之下,也有受感說話的事發生,撒母耳作為忠心的師長、牧人、先知,自己又有經驗,就在學生中「監管他們」,一面觀察、分辨,一面指引,幫助。這是一個極好的榜樣。我們也要觀察,分辨,什麼是靈感的感動,什麼是情感的感動,什麼是撒但的干擾和欺矇。

此刻,以列表對比的方式說明聖靈感動和邪靈挑動的分別。

下面的列表對比,只是概略地說明「聖靈感動人心」和「撒但挑動人心」的分別。

至於聖靈啟示人,既稱作「啟示」,就不是漸進的,而是一次性說清事情,或應許事情的。如果事情需要分期分次的說,那麼,在發出每次「啟示」時,也仍然是一次說清而決非含糊的,朦朧的,或難以明白的。亞伯拉罕和摩西以及以後的先知的經驗都是如此。「啟示」的特色就是明朗、清楚,使人能夠把握得住。

就經驗看,蒙「聖靈感動」的例子多,得「聖靈啟示」的例子少。這是因為我們的「靈交」和「靈覺」不是常常處於理想的水平上。我們既非神人,又非先知,我們是常人。然而,在祈禱上勤奮操練的人,則或早或遲、或少或多的會享受到聖靈所賜的這個殊恩,這又是一些人所經歷著的事實。

或問:啟示既是清楚明白的話,為何有的先知預言和《啟示錄》一書使人感到難讀又難懂呢?讓我簡單答覆:因為:(1)我們自己不是啟示的直接領受者。(2)預言又是講論未來的事,今日預解它、預知它,其難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3)不少預言又多用象徵,意多含蓄,今日讀它,解它,自非容易。那些奧秘性的預言或啟示需要新的啟示去懂得它。這就需要真正的光,新鮮的光了。而我們的光往往是很不夠的。

(五)怎樣才能老練起來?

駕駛員的技術是在駕駛中進步的,游泳者的技巧是在游泳中提高的;同樣,對於屬靈的事也只能在實踐中進步、提高、老練起來。對於靈感,對於啟示,對於神的直接認識,也都只有在禱告的實際操練中,才能得到,才能漸漸熟練起來。我們這樣說,也只能是戰戰兢兢地說。

明眼人都會承認,對於神的直接認識,是歷代教會的第一需要,而今天則具有更大的迫切性。

為了福音真理的純正,為了「教會子孫後代」的真正幸福,我們呼籲,再次傾聽先知的呼聲:「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何6∶3)。再要側耳聽聽神自己的嘆息聲:「天哪!要聽。地啊!側耳而聽。因為耶和華說: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賽1∶2—3)。

如何能使自己在靈感的事上漸漸進步、熟練起來?上文《內變與外變》是有用的實踐參考,不妨回過頭去,重新溫習,再次對照。千句話,萬句話,合成一句話:將你自己交給你所信奉的神,進入神的話語,按照神所說的來要求自己,造就自己。他知道如何培育、修理、雕刻每一個把自己交給他的人。讓我們說:樂於上進的人有福了。

請用禱告的心調和在上面的話語里,等你禱告完了,再用歌喉唱出下面的話:

「求主使我進深,我願登峰造極;賜我智慧的靈,領我深入真理。」 (讚美詩第315首)

我們默想「祈禱的操練」,已進入最後篇幅,求主賜下更多的恩典。我們恭敬仰望他

廿四、亞伯拉罕與羅得的差別

《聖經》里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角色,前者給我們作榜樣,後者給我們作鑒戒。我們默想祈禱的操練,需要看一看亞伯拉罕與羅得在靈性與靈交方面的差別。

經上明白記載,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民眾,道德敗壞,罪惡深重,聲聞於天,那些城邑的居民快要在神的震怒之下被烈火燒滅了。當時,羅得一家正居住在所多瑪,合家的人面臨著家破人亡的大災禍。然而,羅得一家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在那個時候,羅得的長輩亞伯拉罕,卻不是住在所多瑪,而是住在遠方的山區。滅城的大災禍對他並無切身的危險。但是,他卻從神那裡得到了啟示,知道所多瑪的悲慘結局就要來到了。

我們的著眼點就在這裡。亞伯拉罕和羅得兩個人的差別何其大!

試問他們的差別是什麼性質的差別?對於我們後世的基督徒又有什麼樣的教訓?

他們的差別,是親近神與遠離神的差別;是靈覺敏銳與靈覺麻木的差別;是心竅靈通與心竅閉塞的差別;是勤於祈禱和懶於祈禱(或放棄禱告)的差別;是靈性儆醒與靈性沉睡的差別;是遠離罪惡與接近罪惡的差別;是敬畏耶和華與不敬畏他的差別;是關心當時社會命運與不關心它的差別。總之,是「活在真理之中」與「活在自己之中」的大差別,也是對於「祈禱操練」的大差別。我們讀他們二人的歷史,又拿來對照自己,就不免為自己感慨、嘆息……我們在靈交上一點不像亞伯拉罕,或者反倒像那個危險的羅得。我們缺乏亞伯拉罕的那種心靈境界。他為自己約束得很嚴,甘居安靜的山地,過著樸素的生活,他對別人卻是仁慈、寬厚、退讓。應當確認,一個人的心靈光景和生活態度,既影響著自己,又影響著別人。我們自己的經驗也證明過,當靈性光景夠不上某一水平時,就會對自身的禍福大事,也會一無所知,更不用說對別人和國家社會的安危了。

對比了亞伯拉罕和羅得的重大差別之後,我們的心不可能沒有感動。然而,我們又何等容易把這個感動輕輕地放走了。這就是我們生命受虧的原因所在,也是我們難以進入屬靈豐富的原因所在。很多事實在無聲地說話:人們的靈命在「漏」,人們的生活在「飄」……其中的教訓可真不少啊!

現在確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令人驚異,欽佩……但是,要問一下,今天的神是否改變了?他是否仍舊能如古代一樣,使親近他的人得到他自己的真實啟示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這話不是隨便說的。我們沒有法子否定存在於廣大信徒和聖徒中間的恩典事實。讓我們大家都放下自己的舊想法,謙虛地深入群眾。在群眾中,才有豐盛而活躍的恩典故事。我們承認了這個事實,才會有新的心志,新的態度,新的追求,因此也就容易從主享受到他為我們所預備的新恩典,新認識。

我們的需要是: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望望高天,踏踏實地。

何等容易,說三道四;多麼艱難,低心下氣。但是在屬靈的事上,很多時候,是需要「低心下氣」的。低心下氣了,要求上進的心就上升了。

亞伯拉罕生活在沒有《聖經》和法律的上古時代,竟然能夠蒙主造就、自己追求到如此地步。這對我們該是何等大的鞭策啊!

廿五、祈禱的終極意義

萬有的主(參來1∶2)以其無限量的大智慧創造了宇宙、萬物和人類(參詩104∶24),又「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1∶3),使宇宙萬象和芸芸眾生得以存在,直到今天。對於如此巨大的創造工程,我們能夠說是無意義、無計劃、無目標的嗎?每個人的常識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而無需爭辯。對於宇宙,我們所知太少,對於神的智慧,我們更難知曉於萬一,然而,有理性和常識的人們卻容易判知,宇宙萬物和人類的出現,決非偶然,一定有其意義與目的。我們喜愛神的僕人使徒保羅的一段話:「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1∶33-36)。我們深信,在神的心目中有一個超越而永恆的大計劃。萬人,萬物,萬有,是他完成計劃的工具。他所救贖的人(包括歷世歷代一切蒙了救恩的人)則在他的大計劃中居於一種特殊的地位,負有特殊的責任。他們既是神整個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他執行計劃時的一群同工、助手(參林前4∶1,3∶9);其中的奧意,實在不是渺小的人類所能測度、透視於萬一。我們只有謙恭俯伏,敬仰讚美。

神有一個永恆的計劃,這個認識是如何產生的呢?首先是因為堅信神的大智大慧。他既是這樣的一位神,就決不可能胸無成竹而施行這項巨大的工程。《聖經》又有不少話語發射光芒,昭示人心,發人深思。創世記一開頭就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到啟示錄21章1節,又說:「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以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主自己又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22∶13)。希伯來書11章10節更明確點出:神是經營者,建造者。英文《聖經》索性譯作「設計師,建築師,打樣者」。此外,大衛也被聖靈感動,說出他的認識:「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139∶14-16)。大衛認識,神造他,神用他,都有先見,都有計劃。問題是,不論是大衛或是我們,是否行在神的旨意和引導之中呢?

在默想這些既論大事又論小事,既說天地又說個人的經文之後,我們就可以看見:神對於大宇宙和蒙救贖的個人,都是成竹在胸,計劃在手的。

我們以這個信念為珍貴。因它確實推動我們,感化我們,作更有遠見的基督徒,並為此而付出心力,付出代價。

說個比喻,如果把神的計劃比作一座高樓大廈,那麼,我們是其上的一磚一瓦。如果把神的計劃比作一座巨大機器,那麼,你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小零件,一枚小螺釘。這樣,我們對自己應當如何要求,如何起作用,就不難明白了。

說到這裡,我們再同祈禱這件事聯繫起來看。祈禱的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從表層看,祈禱似乎只是為自己,為別人,為這一件事,為那一件事;從內層看,祈禱的正意和目的乃是為著神,為著配合神的永恆計劃而效力。

從表層看,祈禱是為人的靈魂,或為人的困難和需要。從內層看,祈禱的終極意義是在於滿足神的心意,為他永遠的計劃而付出靈力、心力、體力。所以說「我們是與神同工的」(林前3∶9)。箴言第八章宣稱基督是工程師(參箴8∶30)。這樣,我們就是他手下的小工了。

教會的救靈、培靈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些都是神完成他工程的重要實踐。而祈禱的作用則是要使這些事工免於形式化,而要使之產生實效。這麼一看,我們強調祈禱的操練,其意義之重要,就不難理解了。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在世為人應當如何努力,就決非一件個人小事,而是與神的永遠計劃配搭在一起的神聖大事。我們的正與邪,是與非,得與失,成與敗,榮與辱,無一不和神之心意、心情、計劃、工程,相聯相接,相關相通。

神的旨意和計劃乃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我們是環繞這個中心而為人,而工作,而禱告的。

為此,我們既是面向神的,又是面向世界人類的。我們是屬於大主宰的,又是屬於全人類的。講得細一些,我們說一句有益的話,寫一封有益的信,作一件公益的事,擔負一項有益的職務,爭取一個沉淪的靈魂,扶起一個沉睡的弟兄……,都應當用禱告和獻身的心靈去做,這才是天父的心愿和指望,這也配合了天父的永恆計劃。

我們的雙足雖只站在一個小小的崗位上,我們的心靈卻懷著神自己和他的大計劃。這是基督徒的榮耀。這也是我們的宇宙觀,人生觀,是我們的處世哲學,生活態度。為什麼要在祈禱上進行操練?它的終極意義是什麼?默想了以上的論述以後,也就清楚了。我們禱告的舌頭雖然小,卻能推動屬天的大事工,有分於屬靈的大計劃。為此,我們高聲讚頌主和他榮美的名!

我們的眼光和認識如果能達到這個高度,我們祈禱與為人的意義、質量、價值、作用,一定將大大提高。

惟願我們所敬愛的大牧人,就在此時此地,以其復活而帶釘痕的手,按在我們各人身上,好叫我們重新得力,在屬靈的心志上,生活的意義上,更上一層樓。阿們,阿們再阿們!

廿六、心得一束

(1)禱告如同工作,越勤奮越有美好收穫;禱告又如同掘井,越深挖越見水泉清澈。

但是,勤奮禱告要比勤奮工作艱難得多;認識這一點。承認這一點,是有益的。

(2)禱告蒙神應允,固然是好;禱告不被答應,也是出於神的愛心和遠見;我們也要看到這一點,承認這一點,才是信任神,才算信得過神的大智大慧。

摩西曾為自己求死,以利亞和約拿也曾為自己求死。但是,神沒有答應他們這個不出於智慧之靈的禱告。結果都證明,神的拒絕乃是對他們的大愛心、大智慧;使他們日後有更好的工作,有更美的產業留在人間。摩西為我們留下五經;以利亞為我們留下升天的奇蹟,又為我們留下接班人以利沙和他的一生偉業;約拿為我們留下約拿書。它教導我們看見,即使在舊約時代,神也愛外邦尼尼微,並沒有把他們當作「俗而不潔」而被棄絕的。可見,答應禱告是神的大愛,不答應禱告同樣是神的大愛。

(3)神向我們多次宣告又多方呼召,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19∶2,)。這話說得多麼清楚,多麼明白,多麼鄭重,又多麼有權威!這命令一直貫穿到新約時代,說:「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又說:「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1∶15)。

在靈性生活中,心靈、思想、意念、言語、行為,倚靠天上的力量聖潔自守,乃是每個基督徒的重大責任。同時,這又是最高尚、最幸福的事。這件大事和禱告的效果發生密切關係(參賽59∶1,2,亞7∶13)。我們的主曾責備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6∶46)?主又在《馬太福音》23章里嚴厲斥責法利賽人的偽善。這就給我們看見了主的心。他愛什麼,恨什麼,都顯得一清二楚了。彼得見證說:「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彼前3∶12)。

(4)當我們放鬆自己時,最先放鬆的就是禱告。在放鬆的日子裡,幽暗的力量就要象竊賊一樣,偷偷地進入我們裡面。它先進入心思,又進入生活。那個竊賊是決不會空手回去的啊!

(5)如何鑒別自己和別人的靈感經驗呢?概括而言之,要注意三個方面:

①看一看,別人或自身,平時的德行是否聖潔,是否正派;②所說的靈感語言是否符合聖經的真理教導及其靈意靈訓;③察看所說的靈感話語是否應驗,是否與事實一致。把以上三方面合起來看,才是穩妥。輕易肯定和輕易否定,都不是鄭重的態度。真實的屬靈經驗,非常珍貴,它是教會的財富;同時,又要警惕某些人以「敬虔」作面具,作外衣,引誘、愚弄那些只有熱心而不明白真理的人。這等心術不正的人是教會內部的大患。他們以私利和謊言混亂真道,敗壞福音和教會的聲譽,又損害群羊,引入歧途。

(6)要在具體的事上拿出信心來運用,按照主的教導去對待;去處理。這就使禱告的操練有了落腳點。

(7)主對撒馬利亞婦人說過一句話,對我們各人都很合用。主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4∶10)。這裡有「早求」的吩咐,又有「早給」的應許。惟願我們學習著前進。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光者明,近俗者混,近理者勝,近神者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作朋友,對你的一生有莫大的關係。不少信徒由於選錯了朋友,把自己害得苦上加苦,痛上添痛,甚至弄得身敗名裂。那就說不上什麼靈性的操練和長進了。

(9)弟兄姐妹們,裡面!裡面!裡面!務必首先注意你的裡面!裡面正了,清了,聖了,生命和聖靈的律(力)自然會破門而出。那樣,你「杯盤的外面」(言行)也就清潔了,乾淨了;對人對事也變得協調、協和、協同了。但是,如果你的裡面已經放鬆,把敬虔看作廢物,私意與邪念佔據著你內心的寶座,那末,你必然的趨勢和結果就是身不由主,情不自禁,且要在你身上散發出臭聲、臭氣來。許多事例不是在這樣告訴我們嗎?「裡面」乃是人的根本,「源頭」。是人外面行為的起步之處。操練禱告就是打掃人的「裡面」,清理人的「源頭」,端正人的「起步」。

(10)神的「命令」和他的「應許」是緊密相聯的。這是《聖經》的大道理。禱告的訣竅就在於遵行主的命令,抓住主的應許,去同主交談,申請主的答應,爭取主的恩典。那些不理睬、不遵守主命令的人,休想從主得到他所應許的福樂。

(11)如果沒有聖靈的光照或感動,就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神,也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本相。若沒有聖靈的工作,也沒有人能夠奉獻真正的禱告。但是,又應當知道,一個人有禱告的心,有尋求認識神的心,正表明聖靈在感動你、吸引你,要你去認識神和你自己。神也必樂意被你尋見。因為這表明神和你走在同一條線路上,你去「尋」他,他也來「找」你;並且,正因為他來找你,你才開始有心去尋求他和他所賜的赦免與恩愛。

(12)《舊約·約伯記》中有二處經文論述過禱告的真理,意義十分美好;但是它卻很容易被讀者忽視或者遺忘。

一處這樣說:

「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指禱告)。

你手裡若有罪孽,就當遠遠的除掉,

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

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

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不耿耿於懷)。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照亮多人),雖有黑暗(熬煉),仍象早晨(放光)」(伯11∶13-17)。

另外一處又說:

「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你當領受他口中的教訓,將他的言語存在心裡。

你若歸向全能者,從你帳棚中遠除不義,

就必得建立。

要將你的珍寶(你認為珍寶,神卻不同意的事物或人物)……丟在溪河石頭之間;

全能者就必為你的珍寶,作你的寶銀。

你就要以全能者為喜樂,

向神仰起臉來。

你要禱告他,他就聽你;

你也要還你的願。

你定意要作何事,必然給你成就;

亮光必然照耀你的路。

人使你降卑,

你仍可以說,必得升高。

謙卑的人,神必然拯救。

人非無辜,神且要搭救他,

他因你手中清潔,必蒙拯救」(伯22∶21-30)。

親愛的讀者,很多禱告的人,經歷了上列兩處《聖經》的話語。如果你信靠而又順服,神也必照他的智慧旨意,向你施恩,建設你的人生。因為約伯記的原文是詩,所以就以詩的形式寫在上面。這個形式也許能幫助你更清楚地朗讀它,領受它。

(13)偉大的神學家,敬虔的基督徒聖奧古斯丁(主後354-430)說過:「主,你是永遠安息,又永遠工作的。」我們於重生之後,也要在神生命的作用之下,經歷屬乎神的安息與工作。這當然不是說,我們能夠工作和安息到神的程度,乃是說,我們能夠有分於神的工作,並享受從神而來的那種奇妙安息。這完全是神的慈愛,是他能夠賜給我們的恩典。這恩典要成為我們的屬靈產業,且能與別人共享(經過聖靈)。然而,如果離開了禱告,那種工作和安息,就都與我們無緣無分。

(14)一個老年基督徒的感懷:

幼時母懷作我床,如今主胸為倚傍;

終生沐浴主愛中,獻我禱心獻我唱;

崎嶇道上長見識,風波海中見恩光;

屬靈生活「千里行」,「始於足下」豈敢忘!

未悉何時去見主,但求每日主在旁;

余年餘熱能幾何?「在他手中」不彷徨。

渴望後生勇接班,福音火炬擎手上;

言傳身教共砌磋,天上人間同歡唱。

(15)弟兄姐妹們,如何在禱告上進行操練呢?濃縮成一句話:要在禱告中操練禱告!一個不想禱告或不愛禱告的人,他就只能在禱告這件大事上成為「門外漢」。這話似乎逆心、逆耳,卻是千真萬確的。惟願你我一同謙恭,一同從主領受真言。願主用厚恩迎接一切面向他的人們(參羅10∶12)。


推薦閱讀:

16個血糖關鍵點的意義
論柳宗元創作唐雅的現實意義及其藝術特點 ‖ 吳振華
十神論命口訣,十神在四柱干支的意義詳解
和尚存在的意義
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之六):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

TAG:意義 | 祈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