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復興道路中的兩大歧途:自由主義與復古主義
當中國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勢必要求作為「軟實力」的文化能與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基礎相匹配。在文化領域要取得同樣的大國身份,而不能是經濟上的巨人,文化上的矮人。中國文化復興問題,實質上是中國經濟崛起後,如何以自身文化與自由主義文化和復古主義文化相博弈的問題。 在中國近現代文化發展道路上,興起於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文化復興的光輝典範。但是,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新文化,是其他民族的歷史實踐活動與中國的現實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並不是中國自身歷史實踐活動的真實寫照。但中國現在正在進行的文化復興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現在的文化復興是中國現在的歷史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與現實反映,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現在的文化復興,決不能對自由主義文化照搬照套,而應該是從中國現在的社會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中生長出來的一種「新文化」。換句話說,中國現在要建設的新文化,既不是建立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上的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也不是生長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中的自由主義文化。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國當前的文化復興道路中,自由主義與復古主義的道路還佔據著一定的市場,有時還表現得非常活躍。 中國當代文化復興的現實意義在於,如何在世界文化交往中爭取相應的話語權,而這個世界文化話語權主要是與自由主義文化相爭奪。如果中國的文化復興走自由主義文化道路,那爭取世界文化話語權只不過是在自由主義的範圍內相爭而已。既然都是自由主義文化,那在世界文化話語權中,中國與西方就沒有什麼可爭的,因為在世界文化話語權中,自由主義文化已經佔據主導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文化復興道路或者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決不能走自由主義道路。 為此,必須警惕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自由主義思潮,警惕一些人打著文化復興的旗號,大張旗鼓地宣傳與發展西方的自由主義文化。從歷史的角度講,如果自由主義文化能夠在中國走得通的話,新文化運動時期,歷史就已經選擇了自由主義文化,而不是馬克思主義文化。中國歷史的選擇與歷史發展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在中國走自由主義的文化路線是行不通的,是已經被歷史否定的東西,也是沒有歷史前景的。因此,任何幻想自由主義文化能夠拯救中國的人,他們只不過是在自己的思想王國里設想著中國的未來。從馬克思的歷史觀與文化觀來看,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上的自由主義文化,必然會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的演變而走向自身歷史的終點。資本主義文化正在衰退的事實已經凸顯,我們不能把一種看似強大但實質上正在走向末途的文化當做中國文化復興的目標而膜拜。 同樣,在時下中國,文化復興的道路也決不是一條文化復古的道路。任何形式的文化復古行為,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話講,都是反動的行為,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這種文化復興道路的真實寫照就是:「半是輓歌,半是謗文,半是過去的迴音,半是未來的恫嚇。」現在的國內,似乎吹起了一股文化復古主義之風,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復興,日益得到人們的追捧。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夠代表傳統文化,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在中國思想史上,雖然存在儒、釋、道三教並立的情況,但三教並立的背後卻是儒家思想的一支獨大。儒家文化往往以傳統文化而自居,傳統文化也必然以儒家文化為代表。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復興儒家文化就是在復興傳統文化,復興傳統文化就是要復興儒家文化。 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看來,無論儒家文化也罷,還是道教文化也罷,抑或佛教文化,其本質上都是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的不同文化表現形式而已,歸根結底,都是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上生長出來的文化。與建立在工業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上的資本主義文化相比,儒家文化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是一種落後的文化形式。如果中國的文化復興走的是復興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道路,那我們如何用落後的農業文化去對抗資本主義相對先進的工業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話語權中爭得一席之地?這種對抗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復興儒家文化,走的就不是一條增強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道路,而是一條削弱文化軟實力的道路。在當前,任何形式的文化復古主義道路都是行不通的,也是毫無歷史前途的。 總之,在當前中國的文化復興道路選擇上,我們既要反對自由主義的道路,也要反對復古主義的道路,必須選擇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馬克思主義道路。
推薦閱讀:
※「三鹿門事件」——誰給了它們「自由投毒權」(轉載,歡迎再次轉載)
※【一點資訊】出國旅遊自由行全攻略
※如何看待原子化的個體在面對國家利維坦意志時的無力狀態?
※張韶涵從落魄走向開掛:所謂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英國,萊辛和她的被縛的「自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