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輕鬆學《易經》第二十六卦:大畜——山天大畜,乾下艮上


《易經》第二十六卦

大畜——山天大畜 乾下艮上

小編導讀

大、小畜是《周易》中主蓄聚、蓄養的卦。風天小畜卦是以上卦巽來蓄養下卦乾,巽一陰伏於二陽之下,其德為遜為入,故而可以蓄止乾卦之金玉財寶。但是終究因為巽卦為陰卦,陰小陽大,又是躁卦,所以不能如同陽卦艮卦作為蓄止的時候蓄積的那麼多。艮一陽終於二陰之上,其德為止為退,大畜正是蓄德圓滿之時,因此懂得以艮卦止躁除惡之劣性,才能大有作為。以《大象》來比較大、小畜卦的話,小畜卦,「君子以懿文德」,如同《四庫》當中的子集。而大畜卦,「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前言,經也,往行,史也,就如同《四庫》當中經史一樣。

周易古經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厲,利已。

象曰:有厲則已,不犯災也。

九二:輿說輹。

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李守力微學通解

【26.1】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白話】

大畜卦,適宜守正;不使(賢人)有養家糊口之憂,則可吉祥;適宜渡過大河。

【解讀】

○大畜卦下乾上艮,山天大畜卦。《序卦傳》:「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大畜卦象:小畜卦、大畜卦皆蓄積擁有之義,蓋人蓄積之物皆是寶物,乾為金為玉,故二者下卦皆乾體。小畜卦上巽,巽為入,《雜卦傳》「巽伏也」,伏、入,藏也,巽為陰卦,陰為小,故為小畜。大畜卦上艮,艮為止,蓄止也,艮為陽卦,陽為大,故為大畜。

○不家食,其原義當為:不使(賢人)養家糊口。分析如下:

(一)不家食,楚簡《周易》作「不

而飤」。

,「家」字上邊加一「爫」,「爫」為「采」字省文,采,採集穀物。

這個字本義包含了爫(採集穀物)、宀(房子)、豕(豬,家畜),家與稼古通用。飤(sì),通飼,養也,養家糊口。可見「不家食」就是不依靠種植穀物、養家畜而養家糊口(這是古代普通家庭的普遍生產方式)。朱熹曰:「不家食者,食祿於朝,不食於家也。」此說甚是。

(二)從卦象看,互體上震,震反艮,艮為手,為果蓏,合之有「採集五穀」之象,反象取反義:不依靠種植穀物。互體下兌,兌為口,引申為食。互體上震下兌合之有「不稼而食」之象。

○《禮記·表記》:

子曰:「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易》曰:"不家食,吉。』」

大意:

孔子說:「事奉君主,大的建議被採納,就可以指望得到重賞;小的建議被採納,就只能指望得到輕賞。所以君子不因小建議被採納而接受重賞,也不因大建議被採納而接受輕賞。《周易》說:"賢德人士不在家自食(而食祿於朝廷),吉利』。」

【26.2】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白話】

彖傳說:大畜卦,剛健而篤實,光彩輝映,日日增長品德。剛爻在上而崇尚賢人,能夠蓄止剛健,最為安定。不使賢人有養家糊口之憂則可吉祥,賜以俸祿培養賢人。適宜渡過大河,符合天的法則。

【解讀】

○從下而上觀卦德(《周易》筆法):大畜卦下乾為剛健,上艮為山,引申為篤實,故曰「剛健篤實」。自上而下觀大象(《連山》筆法):艮納丙火,為輝光,乾《大象》有「自強不息」之德,故曰「輝光日新其德」。

○上九剛爻在上為賢者,六五位於下而親比之,此君主禮賢下士尚賢之象。劉向《說苑·尊賢》引孔子曰:「…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周易》凡上九居於六五之上均有尚賢養賢之義,如火天大有卦有聚集群賢之象,山火賁卦六五束帛求賢,山雷頤卦「聖人養賢」,火風鼎卦「大亨以養聖賢」,皆與大畜卦類同。

○艮為蓄止,養也;乾為剛健,賢也。蓄止剛健,養賢之象,最為安定,故曰「貞」正。因此不能使賢人有養家糊口之憂,而由國家賜以俸祿培養之。此言國家的人才蓄積。

○利涉大川:下乾健行,互卦兌為澤,遇澤健行,故適宜渡過大河(見《周易密鑰》之《周易》「涉大川」解讀)。六五與乾卦九二相應,上下貫通故能利涉大川,故曰「應乎天也」。

國家崇尚賢才、培養賢才,賢人承擔治國重任,必能涉險歷難,大有作為,故曰「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26.3】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白話】

象傳說:天在山中,是大畜卦的象;君子由此領悟要多學習古先聖賢之言行,以蓄積自己的德行。

【解讀】

○乾為天,代表古聖先賢之言行,艮為蓄止,學習積累。識,讀zhì,記在心裡。「天在山中」,朱熹曰「不必實有是事,但以其象言之耳。」竊以為,先秦儒道原為一體,與天道合一的聖賢往往居于山洞之中,名為「洞天」,此「天在山中」之源起。與道家有淵源的《連山易》以艮為首,「天在山中」或是《連山易》所本。

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又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認為他自己一生最大的失誤是早年沒有深入研《易》,早年的孔子視《易》為卜筮之書,對《周易》採取排棄的態度,他曾說:「德行亡者神靈之趨,智謀遠者卜筮之蘩。」(帛書《要》篇)孔子從55歲到68歲帶著他的若干親近弟子,用了十四年的時間在衛、曹、宋、鄭、陳、蔡、楚諸國遊歷求仕而終不得遇(這就是孔子自稱一生的「大過」)。68歲的孔子歸魯後整理古代古籍,此時才開始系統地研習《周易》,《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論語·述而篇》:「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是孔子晚年深入學《易》後的追悔之言。帛書《要》篇「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這時他一定是發現了魯太史所藏、載有「周公之德」和「周之所以王」的《易象》,因為只有通過《易象》才能發現《周易》一書蘊涵的深刻哲理。所謂「古之遺言」,孔子七十歲左右終於因《易象》而徹悟「不可得而聞」的「性與天道」,《易象》的主要內容應該就保存在了孔子晚年整理的《易傳》(也稱之為《十翼》)中。

○帛書《衷》篇(原名《易之義》)說「大蓄,兌而誨[也]」,誨(言母),教也。大畜卦,互體上震下兌,兌為口為說,故為言,為習,為教;震為動,為行。故「兌而誨」似與《大象傳》「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義近。然《大象傳》一般是觀上下重卦之象,罕用互體之象。艮為止,為蓄,引申為識,識,記也;乾為父為天,為德,引申為「前言往行」,故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不用互體,按《大象傳》體例解釋亦通。

【26.4】

初九:有厲,利已。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白話】

初九:有危險,適宜停止。

象傳說:有危險適宜停止,不招惹災禍。

【解讀】

○厲,危險。已,停止。初九處大畜之始,與六四相應,意欲冒進,前遇陽剛為阻,故曰「有厲,利已」。此陽德卑微,潛龍勿用之時,急於求進將有危厲,故應當停止前進以蓄德。故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26.5】

九二:輿說輹。

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白話】

九二:車子(自主停止)脫落輪軸上的伏兔。

象傳說:車子脫落輪軸上的伏兔,由於守中而沒有過失。

【解讀】

○輿說輹:車子脫落了輪軸上的伏兔。說,讀tuō,同脫。輹,讀fù,指車廂下鉤住輪軸之伏兔。《說文·車部》云:「輹,車軸縛也。」

此與小畜卦九三「輿說輻」卦象有所不同,小畜卦九三被六四之妻凌駕乘剛,夫妻反目。蓋九三處互體兌之中,兌為脫;乾為圓,引申為車輪,九三處乾之外,為輪圈,脫離部位必在輪圈輻條,故曰「輿說輻」,車輪脫落輻條,車子破敗四散而不能用矣。大畜卦九二處互體兌之初,又處乾之中,為輪軸,脫離部位必在輪軸,故曰「輿說輹」,輪軸上的伏兔脫落,車子自主不得行而已。

○中無尤也:尤,過失。程頤曰:九二雖剛健之體,然其處得中道,故進止無失。雖志於進,度其勢之不可,則止而不行,如車輿脫去輪輹而不能行也。

【26.6】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白話】

九三:駿馬馳騁疆場,適宜在艱難中守正;如果說演習駕車以衛國,則適宜有所前往。

象傳說:適宜有所前往,與上爻合乎志向。

【解讀】

○大畜九三有兩條繫辭。「良馬逐,利艱貞」是說爻際相應;「曰閑輿衛,利有攸往」是說爻際親比。《易》之體例,爻際相應、本卦為先,爻際乘比、互體為次。

○良馬逐,利艱貞:

大畜卦發展到九三,已是乾體之終,《說卦傳》「乾為良馬」,初九、九二前行逢剛受阻,九三遇六四之柔,故進逐,故曰「良馬逐」。《釋文》「鄭本作逐逐」,似四五二柔,進逐無礙之義。然九三與上九不應,上九艮體之主,艮山止之,不可妄進,故曰「利艱貞」。

○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此取爻際親比互體之象。九三處互體兌卦之中,兌為口,故系「曰」字。閑輿,閑,演習戰車,即軍事演習。「曰」有轉折的意思,前說「良馬逐,利艱貞」,是指兵馬征伐之不宜;此說「閑輿」是指加強備戰以衛國,故「利有攸往」。

○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上合志,先儒釋為九三與上九陽剛同德合志,恐不合爻象之理。所謂「上合志」,是說九三與六四親比,所以不以逆比(乘剛)而斷者,蓋大畜之時,上艮足以蓄止下乾三陽。而小畜之時,九三「夫妻反目」,蓋上巽不足以蓄止下乾,故以六四乘剛於九三。

○「曰閑輿衛」辨析

(一)「曰閑輿衛」異體字

王弼、孔穎達《周易正義》作「曰閑輿衛」,帛書《周易》作「曰闌車衛」,楚簡《周易》作「曰班車」。

閑,帛書《周易》作「闌」,閑通闌。閑,《說文》「闌也」,《爾雅·釋詁》「習也」。

閑,楚簡《周易》作「班」。《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杜預註:「班,布也。」《國語·晉語》:「車班內外」,《注》「班,徧也。」徧,遍布。「車班內外」即車遍布內外。

衛,楚簡《周易》作

,學術界尚無共識,筆者以為是「衛」之異體字,從戍從乂,戍,《說文》:「守邊也。從人持戈。」乂,《爾雅·釋詁》:「治也。」《尚書·堯典》:「有能俾乂。」《漢書·武五子傳》:「保國乂民。」

(二)「曰閑輿衛」與「日閑輿衛」

曰閑輿衛,《周易集解》虞翻作「日閑輿衛」,鄭玄同,程頤、朱熹沿襲之。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釋文》引鄭本"曰』作"日』,注曰:"日習車徒。』於義為長。」

閑,《釋文》:「馬鄭雲"習』」。日閑,猶如熟練,嫻熟。輿衛,吳澄《易纂言》云:「古者乘車,三人在車上,步卒七十二人在車下,輿之衛也。」日閑輿衛,即每日練習輿衛之技。

馬融、鄭玄、虞翻、程頤、朱熹的解讀符合觀象繫辭原理,然據《彖傳》「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九三下體,尚未進入上體艮之篤實,故不能「輝光日新其德」,九三親比六四,上下相接,《象》曰「上合志也」。九三處互體兌卦之中,兌為口,故系「曰」字。段玉裁《說文》註:「曰,詞也,意內而言外也。」

所以當以「曰閑輿衛」為優。

(三)帛書《昭力》的解釋

問「闌輿」之義。子曰:「上政衛國以德,次政衛國以力,下政衛[國]以兵。衛國以德者,必和其君臣之節,不[以]耳之所聞,敗目之所見,故權臣不作。同父子之欲,以固其親;賞百姓之勸,以禁違教;察人所疾,不作苛心。是故大國屬力焉,而小國歸德焉。城郭弗修,五兵弗[陳],而天下皆服焉。《易》曰:"闌輿之衛,利有攸往。』若輿且可以闌然衛之,況以德乎?何不吉之有?」

大意:

問到「闌輿」之義。孔子說:「上等之政以德行衛國,次等之政以實力衛國,下等之政以軍隊衛國。以德行衛國者,必須調和君臣關係各得其正,不偏信道聽途說之言和沒有親眼見的事情,不讓專權之臣產生;能使父子同心,親情得以加固;用表彰獎勵的辦法勸勉百姓,以禁止違背教令的行為;體恤人民疾苦,不生苛暴之心。如此以來,其他大國能判斷出這個國家一定有相當的實力而歸順,小國會看到這個國家的德政而歸順。這樣即使不用大修城郭,也用不著厲兵秣馬,天下就都會服從。《周易》說:"闌輿之衛,利有攸往。』若戰車操習熟練了就可以保衛國家,何況用德行呢?還有什麼不吉利的呢?」

愚按:

王弼似乎見過類似帛書《昭力》的解釋。

《周易正義》王弼註:「閑,閡也;衛,護也。進得其時,雖涉艱難而無患也;輿雖遇閑而故衛也。」孔穎達疏:「雖曰有人慾閑閡車輿,乃是防衛見護也。」

閡(hé),隔閡,阻止。王弼、孔穎達的意思是閑置車輿就能衛國,此當是化引帛書《昭力》說的「城郭弗修,五兵弗[陳],而天下皆服焉」。可是如果看「若輿且可以闌然衛之,況以德乎」,「闌輿」與「德」之間是轉折詞「況」,可證「闌輿」之義是指軍事演習,而非閑置軍備。

(四)總結

按照《周易》六爻的時位理論,初九「有厲,利已」,是說有危險而停止;九二「輿說輹」,戰車尚有故障;到九三「良馬逐」,誡以「利艱貞」,「閑輿衛」是車馬健備而訓練之。「上政衛國以德」包含了「次政衛國以力」和「下政衛國以兵」,而「次政」、「下政」不一定能包含「上政」。讓「天下皆服」的國家固然以德政為本,然必須有強大的國防作基礎。若釋「閑輿衛」為閑置車馬以衛國,前戰車已壞,今又把車馬閑置起來,此必荒廢衛國之道也。

【26.7】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白話】

六四:給牛犢戴上籠口,最為吉祥。

象傳說:六四最為吉祥,值得欣喜。

【解讀】

○童牛之牿:

六四、六五所說的牛、豕是針對其剛躁之劣性而言,所以二者是取象於《說卦傳》「艮為黔喙之屬」。又,大畜卦三至上互大離,六四變卦為離,離為牛,上卦艮為少男,為童,故曰「童牛」,即牛犢。

童牛即初九,六四應初,初九剛健冒進,如「初生牛犢不怕虎」,故初九曰「有厲,利已。」

《釋文》:「童牛,無角牛也。《廣蒼》作犝。劉云:童,妾也。牿,古毒反。劉云:牿之言角也。陸云:牿當作角。《九家》作告,《說文》同,云:牛觸,角著橫木,所以告人。」

牿(gù),虞翻、許慎、朱熹、朱駿聲等皆作「告」,釋為綁在牛角上使其不能抵人的橫木。劉歆曰「牿之言角也」,陸績雲「牿當作角」。可是,童牛是無角牛,牛角還沒長出來呢,「牿」何所加?賈公彥疏引鄭玄《易注》此文作「梏」,鄭玄謂「牛無手,以足言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持木施梏於童牛之前足,此以不可理喻。

牿,《說文》:「牿,牛馬牢也。」帛書《周易》作「鞫」,楚簡作「」。鞫jū,《說文》「窮理罪人」,有強制之義。鞫、牿,皆覺部見紐,同音假借。,從木從口,與「梏」接近。梏,從木、牛、口,會意為用木條製作的籠住牛口的圍罩,即牛籠口,後專用於牛寫作「牿」。

用竹篾編成的牛嘴籠

按:六四童牛,體艮為止,處互體兌,為口,互體震,為蒼筤竹、為萑葦,以柔木止童牛之口,牛籠口之象。戴侗《六書故》:「告,籠牛口,勿使犯稼是也……童牛籠口,至今農家猶然。」此說甚是,亦合乎以柔爻止剛躁之義。

○六四元吉,有喜也:

大畜卦下卦三個剛爻言剛健之性,上卦四、五柔爻以祛除牲畜牛豕剛躁之劣性為喻,言蓄德之道。

大畜卦多言牲畜,三言馬,五言豕,六四處大離,故合牛象。牛本溫順,養牛之憂唯在犯稼,古人發明牛籠口「牿」值得欣喜,以蓄初九之德,故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26.8】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白話】

六五:給去勢的豬戴上牙互,吉祥。

象傳說:六五吉祥,值得慶賀。

【解讀】

○豶豕之牙:

豶,讀fén。《說文》「羠豕也」,言去勢之豕。陸德明《經典釋文》:「劉云:豕去勢曰豶。」

六五應九二,九二為乾卦之中,剛健無比,遇九三受阻,故「輿說輹」,車子自主停止脫掉伏兔。六五則篤實九二之德,「豶豕之牙」喻去勢以止暴躁之野性,牙齒鋒利而不用也。

○帛書《昭力》的解讀

帛書《昭力》曰:

又問:「豶豕之牙」,何謂也?

子曰:古之伎強者也,伎強以侍難也。上政衛兵而弗用,次政用兵而弗先也,下政銳兵而後威。幾兵而弗用者,調愛其百姓而敬其士臣,強爭其時而讓其成利。文人為令,武夫用國,修兵不懈,卒伍必固,權謀不讓,怨弗先昌。是故其士驕而不頃,其人調而不野。大國禮之,小國事之,危國獻焉,力國助焉,遠國依焉,近國固焉。上政垂衣常以來遠人,次政橐弓矢以伏天下。《易》曰:「豶豕之牙,吉。」夫豕之牙成而不用者也,又笑而後見。言國修兵不戰而威之謂也。此大夫之用也,卿大夫之事也。

陳來先生說:

牙是防衛與進攻的利器,子曰認為這一爻辭本是講小豬「牙成而不用,笑而後見」。其治國意義則是講用兵的策略,其中也分為三等:上等的方法是「衛兵而不用」,次等的方法是「用兵而弗先」,下等的方法是「銳兵而後威」。「衛兵而不用」即修兵不用兵,但具有威攝作用;不僅有威懾作用,又有親和的吸引力。其具體內容就是施行德政,教化、愛護百姓,敬其下屬士臣,垂衣裳而來遠人。按「來遠人」之說可見於《左傳》襄公11年「夫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管子·問》「以來遠人」,《周禮·大司樂》「以說遠人」,《禮記·中庸》「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意思皆相近。(陳來:馬王堆帛書《易傳》的政治思想——以《繆和》《昭力》二篇之義為中心)

王弼註:「豕牙橫猾,剛暴難制之物,謂二也。五處得尊位,為畜之主。二剛而進,能豶其牙,柔能制健,禁暴抑盛。豈唯能固其位,乃將"有慶』也!」孔穎達《正義》曰:「能豶其牙者,觀《注》意則豶是禁制損去之名。褚氏云:「豶除也。除其牙也。」然豶之為除,《爾雅》無訓。案《爾雅》云:「墳,大防。」則墳是堤防之義。此「豶其牙」,謂防止其牙。古字假借,雖豕傍土邊之異,其義亦通。「豶其牙」,謂止其牙也。

王弼的解讀與帛書《昭力》篇很接近,孔穎達說的「防止其牙」類似《昭力》篇「修兵不戰」、「夫豕之牙成而不用」。程頤的釋讀也接近王弼、孔穎達的思路:「豕,剛躁之物,而牙為猛利,若強制其牙,則用力勞而不能止其躁猛,雖縶而維之,不能使之變也。若豶去其勢,則牙雖存而剛躁自止。其用如此,所以吉也。」

○豶豕之牙:堯舜上政

陶寺中期元首墓IIM22頭端墓壁上,以公豬(豶豕之牙)下頜骨為對稱軸,左右各擺3柄帶彩漆木把的玉石鉞(玉兵),正是「豶豕之牙」的圖示。「豶豕之牙」的含義是修兵不戰而屈人之兵,此《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之謂。(羅明:陶寺中期大墓M22隨葬公豬下頜意義淺析,《中國文物報》2004年6月4日)

墓的年代為陶寺中期偏晚,與舜禹時代大致相當,可證《周易》「豶豕之牙」是《連山易》的遺存。

陶寺中期貴族墓葬IIM22(陶寺考古隊供圖)

【26.9】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白話】

上九:肩負天命,履行天道,通達。

象傳說:肩負天命,履行天道,正道充分實現。

【解讀】

○何天之衢:何,通荷,承擔。天之衢(qú),謂四通八達之大道。上九為天位,《說卦傳》「艮為山,為徑路」,故曰「天之衢」。

○劉沅曰:「六五以陰畜陽,為畜之主,上九有陽德,居五之上而為五所尚,即彖所謂剛上而尚賢也。」

上九為大畜之終,前五爻皆蓄止不用,今蓄德圓滿,正是聖賢大有作為之時,故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大畜卦爻辭之間和韻:按上古音,九二「輿說輹」,輹,韻部覺;九三「良馬逐」,逐,韻部覺;「日閑輿衛」,衛,韻部月;六四「童牛之牿」,牿、告,韻部魚;上九「何天之衢」,衢,韻部覺,輹、逐、衛、牿、衢六字押韻。

古人傳道以口傳為主,《周易》的文句押韻,是為了便於背誦記憶,帛書《周易》和楚簡《周易》的古籍通假字眾多,也是古人口傳經文的緣故。

【小畜卦、大畜卦總結】

乾坤生六子,三女為巽、離、兌,陰者主靜,巽一陰伏於二陽之下,故其德為遜為入;離二陽附於一陰,故其德為麗為明;兌一陰浮於二陽之上,故其德為現為悅。此所以《雜卦傳》曰「兌見而巽伏也」。三男為震、坎、艮,陽者主動,故震一陽伏於二陰之下,故其德為動為起;坎一陽陷於二陰之中,故其德為險為陷;艮一陽終於二陰之上,故其德為止為退。此所以《雜卦傳》曰「震起也,艮止也」。

由此可見,六子之中,陰卦巽、陽卦艮,皆有畜(蓄)止之義。八卦以乾為大,故以陰卦巽蓄乾為小畜,以陽卦艮蓄乾為大畜。

以《彖》觀之,小畜卦內健外巽,二五剛中,其志得行,有可亨之道。然其畜未極,則施亦未行。故曰「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大畜卦內健外止,剛上而尚賢,利於大正之道。其畜德圓滿,故曰「不家食吉,養賢」,「利涉大川」。

以《大象》觀之,小畜卦,巽體柔順伏入,以巽蓄乾,「君子以懿文德」,如《四庫》之子集也。大畜卦,艮體篤實終始,以艮蓄乾,「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前言,經也,往行,史也,如《四庫》之經史也。

小畜卦,上三爻巽為能畜,下三爻為所畜。初、二皆前行阻而反,初九曰「復自道」,而九二亦以「牽復」而吉。三與四乃是逆比,故為「夫妻反目」。四以一陰畜眾陽,與初九相應,與九五親比,「有孚」之道也,故免於九三「血去惕出」也。九五與六四得正順承而「有孚」,「攣如」同心,故「富以其鄰」。上九則陰畜極致,故以危詞「貞厲」、「征凶」示戒也。

大畜卦六爻,上三爻艮為能畜者,下三爻乾為所畜者(受畜者)。初、二與小畜卦類似,前行阻而反,初九「有厲,利已」,九二「輿說輹」,守中而「無尤」。九三乾體剛健,與上九敵應,故曰「良馬逐,利艱貞」;與六四親比合志,蓄德初露端倪,故曰「曰閑輿衛,利有攸往」。六四應初,童牛即初九,初九剛健冒進,六四蓄之,如「童牛之牿」,猶防非止惡之義。六五應九二,篤實九二,「豶豕之牙」喻去勢以止暴躁之野性,牙齒鋒利而不用,如「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義。上九為大畜之終,蓄德圓滿,正是聖賢大有作為之時,故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孔子筮商瞿五子】

《尚氏易學存稿校理》第一卷《周易古筮攷·卷七》115、116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

《中備》云:魯人商瞿使向齊國,瞿年四十,今後使行遠路,恐絕無子。夫子正月與瞿母筮,告曰:後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子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六五景(丙)子水為應。世生外,象生象,來爻生互。內象艮別子,應有五子,一子短命。顏回云:何以知之?內象是本子,一艮變為二丑,三陽爻五,於是五子,一子短命。何以知短命?他以故也。

此筮見《史記正義》。唐諱丙,故曰景子。水以下都不能解。世生外,或指世應相生。象生象,或指上艮土生下乾金。來爻生互,或指鼎九四來初納子,子水生上互震木乎?三爻伏丙申,內象或指此?丙申為子孫,而飛象為辰,辰數五,飛生伏,故應有五子。三陽爻五,疑即謂三爻甲辰數五也。乃初爻甲子水,為應爻丙戌土所尅,是子丑寅卯辰五子之中已尅其一也,故曰一子短命,曰他以。凡易言他者,皆謂應爻。勉強揣測,恐無一當,仍俟知者。

艮宮:山天大畜

六神  伏神   本    卦

青龍       官鬼丙寅木 ▅▅▅▅▅

玄武       妻財丙子水 ▅▅▅▅ 應

白虎       兄弟丙戌土 ▅▅▅▅

騰蛇 子孫丙申金 兄弟甲辰土 ▅▅▅▅▅

勾陳 父母丙午火 官鬼甲寅木 ▅▅▅▅▅ 世

朱雀       妻財甲子水 ▅▅▅▅▅

李守力按:

孔子筮商瞿五子見於張守節《史記正義》外,還有《孔子家語》、《史記》、《易緯辨終備》(即《易中備》)等古代文獻。

《易中備》即《易緯辨終備》,《四庫全書·經部·易類·易緯辨終備》註:

按,史記張守節正義引《易中備》雲,孔子正月為商瞿筮,曰:瞿當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之?子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九五景子水為應,陽爻五應有五子云雲,檢今書無其文,蓋非全本也。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商瞿謂曰:「……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今果然。」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孔子家語》曰: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特好《易》,孔子傳之,志焉。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言: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孔子傳《易》於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庄何,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淄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

《史記·儒林列傳》: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庄,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淄川人楊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川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楊何之家。

班固《漢書·儒林傳》曰: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受者不絕也。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最小的量產車 一隻手能輕鬆抬起
教你輕鬆看懂八字中的愛情運!
10分鐘輕鬆做輔食 | 輕鬆上手的120道美味食譜
車鑰匙被鎖在車內 你只會砸玻璃嗎 這4招幫你輕鬆拿到車鑰匙
讓你輕鬆「獨步羽林」的八種步法

TAG:易經 | 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