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揭開西域的面紗,逝去的樓蘭

西出陽關就是西域。陽關、玉門之外有一個羅布泊,羅布泊岸邊有一座神秘的樓蘭古城。「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巍巍兩漢、峨峨盛唐,樓蘭作為西域風情的一個符號,若隱若現於古墨書香之中,讓來者暢想、讓逝者茫茫。游移不定的羅布泊,若隱若現的樓蘭城。是傳說,還是夢想,樓蘭古迹今何在,遙望黃沙古道旁。奇蹟發生在公元二十世紀初的一個早春三月。一個瑞典人的團隊來到飄忽不定的羅布泊畔,在沙漠瀚海之中,鬼使神差般他們來到一座古城腳下。一番掠奪,一番考證之後,領頭的赫定斷定這就是那傳說中的樓蘭古城。古城內一水中分,佛塔林立,高高的城牆、長長的街市、巍峨的烽火台無不訴說著古城昔日的榮光。驚嘆之餘,一個疑問不僅湧上人們的心頭,如此繁華的都市為何荒廢如斯,其間又蘊藏了怎樣的人世滄桑?幾多英雄、幾多征戰,幾多愁苦與離散?八十年以後,新疆考古隊踏上羅布泊畔乾枯的土地,試圖揭開樓蘭那神秘的面紗。也就是在這一次考古活動中,石破驚天,「樓蘭美女」再現人世。這是一具3300年以前的遺存。健壯的骨骼 、古銅色的皮膚、高高的鼻樑,一副典型白種人模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樓蘭人嗎?萬里之外的 白種人如何跨過茫茫沙海, 流連於羅布泊畔?樓蘭考古帶給人們的不僅有驚喜、有新奇,更有深深的疑團······羅布泊、樓蘭、樓蘭城。公元前176年漢文帝收到了匈奴冒頓單于的一封信,「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這是樓蘭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史書之上。公元前108 年漢將趙破奴「虜樓蘭王,遂破姑師」。這是樓蘭成為中原王朝附庸的開端。漢昭帝時,樓蘭王與漢廷不睦,漢將傅介子刺殺樓蘭王。隨後漢廷立樓蘭王弟尉屠耆為王,樓蘭更名鄯善。這是樓蘭與中原王朝真正親善的開始。公元445年時鄯善王再次阻礙東西交通,北魏太武帝遣萬度歸討之,擒鄯善王達真。之後,以韓牧為假節征西將軍、領護西戎都尉鄯善王。樓蘭亡國!其間凡六百二十一年。無數英雄西出陽關踏上羅布泊畔的樓蘭,張騫、趙破奴、解憂公主、傅介子、班超、班勇、索勵、楊宣、李柏、萬度歸······樓蘭作為絲綢之路的一個關鍵節點,也經歷了興衰、榮辱、繁華與沒落。樓蘭、樓蘭古城、樓蘭人,六百二十一年的信史在人世間留下了深深的沉澱,也留下了無數千古謎團。謎團一:樓蘭何以為樓蘭?謎團二:樓蘭古都今何在?謎團三:漢軍何以在伊循屯田?你可知道索勵屯田?謎團四:居盧倉在那裡?謎團五: 樓蘭人從何而來?謎團六:你可知道近代樓蘭的羅布人?謎團七:羅布人印象最深的近代人物是誰?謎團八:樓蘭歷史上的佉盧文從何而來?謎團九:樓蘭為什麼被廢棄? 什麼時候?········一切都將在十一月二日八點三十分揭曉。敬請收看「揭開西域的面紗,逝去的樓蘭」。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傅介子入質匈奴的樓蘭王子搶先一步成為新樓蘭王。那個時候西域的南北兩道並不是在兩關,也就是陽關、玉門關分叉,而是在樓蘭分叉。這樣就能理解樓蘭的重要性了。鑒於樓蘭的地理位置,這個打擊對漢朝是非常大。為了試探安歸對漢朝的態度,漢朝詔令安歸到長安覲見漢昭帝。到現在為止樓蘭已經向漢朝送出了兩位質子,都是黃鶴一去不復返。這使樓蘭王族產生了很大疑慮。尤其是現在的樓蘭王妃(同時也是前樓蘭王的妃子)很有意見,就勸阻樓蘭王找個理由不要去長安,以防不測。可是相比之下樓蘭離漢朝太近了,又地處交通要衝是往來漢使必經之處,雙方的關係躲是躲不掉的。安歸雖然是匈奴所立,還是明白個中厲害的。與漢朝的關係還算中規中矩,迎來送往不成問題。但是漢使來往多了,難免感到應接不暇,比較煩,比較煩。兩國關係就這樣不冷不熱地維持著。這種不冷不熱就給了匈奴利用的機會。在匈奴做質子的幾年裡,安歸不可避免的交到不少匈奴朋友, 要飯的不還有三個窮朋友嗎?成為樓蘭國王以後,在單于的有意無意安排之下,安歸與這些朋友的聯繫不是減弱了,而是增強了。一來二去就中了匈奴的離間計,與漢朝的關係急劇冷凍,開始劫殺往來漢使,奪取財物。樓蘭貴族對安歸的選擇也不是都支持,安歸的弟弟尉屠耆就持反對意見。一邊倒的政策既違背了數任樓蘭王腳踏兩隻船的既定國策,也違反了地緣政治的基本原則。現在看來是風光無限,一旦漢朝緩過手來就是滅國之禍。在勸告無效之後尉屠耆乾脆選擇歸降漢朝,也算給樓蘭留了一條後路。數年來由於樓蘭的通風報信,已經有三波漢朝使團遇害,樓蘭已經成為漢朝西域路上的一個毒瘤。不割掉毒瘤,西域的大門對漢朝就永遠是關著的。霍光作為首輔對此是耿耿於懷,既想解決問題,又不想大動刀兵影響安定團結的局面,真是很難。現在傅介子自告奮勇,霍光自然是求之不得,但這也是一步險棋。雖然說沒有金剛轉不攬瓷器活,傅介子的官職也是憑軍功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勇武自是不必說了,但是成功之後能否安然歸來卻很難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十個刺客九個死,還有一個腿斷殘。刺客絕對是五星級的高危職業。傅介子就帶了數十人的小分隊縱馬西行。在扜泥城內的安歸很快就得到了報告,數月前來過的漢使傅介子又來了。隨行沒有幾個人,據說帶了大批財寶來獎勵對漢朝友善的各國君主。財寶誰不愛呀,但是鑒於這個消息自相矛盾,安歸有些躊躇。大批財寶僅有數十個衛士不太真實。 安歸的政治智慧確實是屬於小學水平,但是人情世故還是懂得一些。別說沒有財寶,就是有自己也是上不了光榮榜的。況且,安歸有點懼怕這個傅介子身上帶有的殺氣。據說上過戰場的人身上都有這種東西,讓人不寒而慄,可以殺人於無形。對於這樣的人還是少惹為上,讓他西行吧,我就不見了。數日之後,在傅介子一行即將走出樓蘭邊境之際。安歸得到了確切的情報,確實有真金白銀,翻譯藉助工作之便都看到了。這次安歸是真動心了, 財寶看來是真的,自己也肯定不在光榮榜上,但是必須想辦法把財寶留在樓蘭。搶?那怎麼行,犯法的事安歸能幹嗎?殺人放火的事得留給匈奴人。而且,這些人敢帶財寶來就不怕搶。先搞好關係,漢使千里迢迢而來怎麼能不喝一頓酒就走哪?喝高了,沒準能臨時把自己加到光榮榜上,最起碼能有機會從中取事。於是,在邊界之上就有了一場鴻門宴,雙方是痛飲、暢飲加豪飲,賓主盡歡。各懷心腹事,都想把對方灌醉,有真醉的就有假醉的。酒酣耳熱之際,傅介子就把安歸請到後帳去看皇帝獎給安歸的寶物。也許是酒壯英雄膽,或許是財膽包天,安歸也不怕傅介子身上的殺氣了。踉踉蹌蹌來到後帳,真看到了寶物,兩柄明晃晃的寶刀。處理了安歸之後,傅介子是張榜安民。曆數安歸的罪狀,得讓樓蘭人知道為啥殺安歸,最後,通告樓蘭人一位能領導你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樓蘭王馬上就到。於是漢朝就立尉屠耆為樓蘭王,並改國名為鄯善。雖說不管黑貓白貓,解決問題就是好貓。傅介子仗劍西行雖然有些太陰謀了,但畢竟解決了問題。懲罰安歸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下一步要徹底控制樓蘭,才是對雙方負責任的態度。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班超很快更讓鄯善王廣震驚的消息出現了,一小隊漢朝使者來到了鄯善。這是鄯善多少年不見的稀有動物。當年西域各國那麼真情地邀請都不來,現在漢朝居然不請自至,鄯善王真有些誠惶誠恐。在金殿之上鄯善王廣熱情地接待了漢朝的使者,使者人數不多,三十多人。領頭的是兩個儒雅之人,一看就是讀書人。賓主落座之後,談得還挺熱乎。漢使主要介紹了這次漢軍出擊匈奴的基本情況,表達了漢朝對匈奴壓迫西域人民的憤慨,強調了漢朝與鄯善關係的重要性,希望與鄯善團結起來共抗強敵云云。這要是三十年前鄯善王就得熱淚盈眶、山呼萬歲;就是十年前,鄯善王也會感激涕零。三十年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子弟兵嗎?這就是當年都護府的人馬嗎?太久了。一朝經蛇咬、十年怕井繩。吃一塹、長一智,鄯善王不得不用審慎的目光看待漢使所說的一切,too good to be true。當然這都是心理活動,明面上是一臉真誠,笑容可掬。會談之後就是晚宴、舞會,漢使就住下了。實際上漢使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任務,也就是了解一下情況,是溝通之旅。鄯善王廣是熱情招待,天天有酒、頓頓有肉。要不說無巧不成書,沒幾天又接來一隊使節,匈奴使節一百五十多人。這可是領導哇,鄯善王廣不得不加倍小心應酬。還得防備著不讓兩家使者會面,忙的是腳打後腦勺,幾天下來就把漢使忘到九霄雲外了。這日,忙活了一天剛剛坐下來,招待所的負責人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大王,不好了,」「啥事,別著急,慢慢說。」「漢使已經知道了匈奴使節的事。」鄯善王廣心裡一驚,隨即鎮靜下來,「他們怎麼說?」「他們正在喝酒,慷慨激昂, 好像要殺人的樣子。」鄯善王廣沉思了片刻,「去,盯住他們,看看他們要幹什麼。」一百五十多對三十多,這將是一個不成比列的較量。難道漢朝人真地活膩了?估計不至於,這個賬誰都會算,漢朝人的數學不會比我差。暗夜之中,只見匈奴使者的館舍附近出現了一群漢朝裝束的人。這些人是高抬腳、輕落足,悄悄接近了館舍。只見其中大約十人左右,手拿鑼鼓,悄悄摸進了館舍附近的樹林。其他的人手拿茅草等引火之物次第接近了館舍。夜幕沉沉,匈奴人早已進入了夢鄉,館舍內傳來若隱若無、斷斷續續的呼嚕聲,讓人羨慕不已。突然之間,十幾間館舍是同時火起。樹林內也傳來喊殺之聲,震天鼓聲。館舍內的匈奴人是一片混亂,哭聲、喊聲、驚叫聲、呼嚕聲、吆喝聲、斷喝之聲亂成一團。動作快的穿著睡衣、渾身是火就沖了出來;聰明的打開後窗就往外跳,早有人等在那了。只見火光之中之間一條大漢手提鋼刀,高挽衣袖,往來衝突,碰上死、挨上亡,碰一點骨挫傷。驚慌失措的匈奴人往往還來不及招架就成了刀下之鬼。這是誰呀?這就是領隊的讀書人嗎?這哪是讀書人那,簡直就是下山的猛虎、出水的蛟龍。不錯,正是讀書人班超。班超是老專家班彪的二兒子。當年一家人來到洛陽之後,班超也沒什麼正經工作,就給政府校書掙錢。校著校著,英雄就校膩歪了。於是就產生了一句成語:投筆從戎,大丈夫當效力疆場,怎麼能老死在筆墨之間。此次班超隨同竇固出擊匈奴是陷陣破敵,收穫頗豐,才有幸來到鄯善,小小的館舍就成了英雄初入西域的第一戰。正是:英雄投筆入天山,初出西域在鄯善;刀光火影賽介子,不做書生做武生。也就是半個時辰,大火越燒越旺,匈奴跑出來的是屍橫滿地;跑不出來的就再也出不來了,漢軍是無一傷亡。鄯善王廣得到這個消息是呆坐半晌,鼻尖一酸,一股熱流湧上心頭,是喜、是悲、是惆悵、是激動、是委屈,唉,也說不上是什麼。良久,喃喃自語「要是先皇能看到今天就好了。」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班勇延光三年正月班勇領兵來到了現在的樓蘭古城。啥,走了半年多,還走岔道了?不是到柳中嗎?怎麼走到樓蘭來了?是呀,這麼走也能到柳中。那倒是, 圍著地球轉一周怎麼也能走到,這不是捨近求遠嗎?從崑崙塞出關,經伊吾可以直接到柳中;再不濟走當年徐普發現的新路,這條從敦煌出玉門,沿庫魯克塔格北到高昌壁,也就離柳中不遠了。這兩種走法都對,但是班勇有自己的想法。直接屯田柳中,就班勇手上這五百人,那就是捨生取義、慷慨赴死之旅。領導交待的任務是屯田柳中,只要最後這個結果達到就是勝利,具體過程可以忽略不計。條條大路通羅馬,班勇要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班勇那是誰呀?班勇是班超三個兒子當中最像班超的。這種像,不是長的像,什麼大眼睛、雙眼皮,一笑兩酒窩,不是這些東西;而是志向像班超,像父親那樣立功異域,萬里覓封侯,正是班勇多年的夢想;而是操作手段像班超,班超最擅長的絕技之一就是空手套白狼,乾坤大挪移。當年出塞的時候也就是三十六騎,最後的成功靠的就是左右逢源,靠的就是身上不斷變換的馬甲。對了,忘了告訴你了,當年班超的幾件馬甲基本都在班勇手裡。這次班勇來就是想變變戲法。雖然功力與班超相比差點,基本也夠用了。班勇這個動作也是當年自己金殿對策的延續。控制樓蘭古城,就站在了西域的大門口,向西控制了通往焉耆、龜茲的大道,向南又可以威脅鄯善、于闐,向北就是車師前王國。正是班勇要首先佔領的戰略節點。此次出兵,班勇首先穿上的就是政治家的馬甲, 要先打打政治牌、親情牌,與以前的老朋友敘敘舊。班勇的大軍一到樓蘭城,鄯善王首先就前來歸降。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作為漢人的外孫,鄯善王早就想跟著漢朝干,只是沒機會。現在漢軍終於再次出塞,領軍的又是班勇。人的名樹的影,當年班超的傳奇故事早就被加到課本里了,鄯善王小時候就聽過多少遍了。現在能與英雄的後代一起工作、一起見證歷史也是感到無比的榮幸。鄯善王前來投降之後,班勇的心裡踏實很多。畢竟這麼多年沒回來了,還有沒有號召力很難說。現在事實告訴班勇一切正常。隨後,班勇採取了一個更大膽的舉動,派出使者召龜茲王共商抵禦北匈奴大計。當年是班超親自立白霸為龜茲王的,而且親自護送白霸回龜茲。扶上馬又送一程,班超在龜茲的它乾城是住了好多年。現在的龜茲王白英算起來很可能是白霸的兒子,當年與班勇應該是很熟的。接到班勇的徵召令,白英是又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多年的老朋友又可以見面了。班勇是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回中原的,到現在是二十多年了。老朋友見面那得多興奮,那得有多少話要說呀?對於班家父子,白英是一百個服氣,一百個放心。但是心裡還是隱隱的有些害怕。怕什麼?當年就是父親白霸使壞心眼,設計圍攻都護府,趕走了任尚、段禧前後兩任都護使。雖然任尚這個人不怎麼樣,這個罪可是不小。當年班超和藹可親不假,對待各國人民有如兄弟也是毫不含糊,可也是有仇必報、法令森嚴。班勇再出西域來幹什麼來了,白英心裡是很清楚,自己能不能過了這一關真不好說。書上說班勇用恩信開導了白英。怎麼用恩信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單刀會。很可能班勇親率數騎來到龜茲與白英相會,一舉打消了白英的疑慮。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好辦法嗎?一封書信,半字空,信里說多少都是隔靴搔癢;一個使者,難交心,使者就是報信的,怎能比促膝相談?班勇這一次是冒了大險了,樓蘭城與龜茲之間還有焉耆,焉耆可是班家的死敵。當年班超下令劫掠過焉耆。也只有冒大險,才顯出坦蕩胸懷,才能以誠服人。龜茲王白英不僅舉國來降,而且帶著自己的小跟班姑墨、溫宿等國是親到班勇的大帳,負荊請罪。一件政治家的馬甲使班勇有了逐鹿西域的基本部隊。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八戒、朱士行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八戒和尚啟程西行。起點在雍州(也就是現在的長安縣西北), 一行人穿過河西走廊,出玉門穿過流沙(也就是三隴沙,分為三段的大沙漠),西南方向就是鄯善。史書上沒有記載八戒一行是否經過鄯善, 但是應該必須經過鄯善,這是最近的路,而且有很多理由也讓八戒一行不得不通過鄯善。首先就是經濟問題,和尚哪有什麼錢那?沒有錢還要遠行,那就是個問題。和尚的做法就是化緣,換句話說就是靠施捨,或者說要飯,要到啥吃啥。《西遊記》里也經常有這樣的場景,悟空登高一望,「師傅,前面有一片桃林」。沒辦法那就吃桃子吧。再不就是悟空一個跟斗翻到外國去弄點吃的。八戒一行哪有這個本事,一路上的辛苦是可想而知。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飢一頓、飽一頓,歷盡千辛萬苦、一步步量到了鄯善。到了鄯善就好了。鄯善也是寺廟林立,最起碼吃、住的問題解決了。在哪個寺廟掛個單都得管吃管住,天下和尚是一家。鄯善的寺廟雖好,也有很多八戒理解不了的東西,最嚴重的就是酒。接風的時候不僅有素齋,還有本地上好的葡萄酒。在八戒看來這就是公然犯戒呀。八戒、八戒都是哪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卧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戒酒是其中之一,八戒和尚真是難以接受。不僅如此,有的和尚還有家,有老婆孩子。這不奇怪,結了婚再出家也是有的。可是有的鄯善和尚是出了家再結婚。這就讓八戒很困惑,離西天越近怪事越多。不知道是自己孤陋寡聞,還是世界本來就很精彩。書中暗表,佛教是在印度產生的,所謂的清規戒律也是按照印度的形式制定的,到了鄯善這就發生了變化。鄯善是沙漠中的綠洲,氣候環境是很惡劣。喝葡萄酒是鄯善人的主要嗜好之一。而且好多上層人士都信佛,你讓這些人不喝酒,拋棄紅塵的奢華,不修今生修來世,那哪行啊!所以清規戒律到這就因地制宜了。這也是佛教的一個特點,適應性比較強。況且就連佛祖也清楚「五戒法中,酒戒難持」。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酒戒並不是根本戒,屬於最好戒掉的,以免酒後誤事。進入汽車時代以後,就是不僅僅是酒後誤事了,還有更嚴重的結果。所以呀,少喝酒、多吃菜,夠不著站起來也不算丟人,就是不要酒後駕車。不管理解與否,鄯善的和尚就是這樣,你也得入鄉隨俗。八戒一行也就是匆匆過客,在鄯善也住不幾天,目的地還是西面的于闐。至於如何去于闐就不用八戒和尚操心了。到了鄯善就等於到了于闐,下面的事就交給鄯善的同行,全權負責八戒一行到于闐的旅行。這麼好?對!這就是鄯善可以為往來商旅、行人、使者提供的一項專業服務:傳驛。鄯善的傳驛隊伍是非常專業,不僅配備有護衛、嚮導,還有普通駱駝、急行駱駝。看出來這屬於武裝護送,趕上現在的運鈔車了。另外還提供相應的飲水、飼料、食物,不過估計不是免費的。傳驛隊伍常年待命,接到國王的命令就可以即可啟程,當然工錢從優。用穀物直接支付,易貨貿易,決不打白條。那麼,被護送的人是不是要支付相應的費用?那還用說嗎。不過八戒一行的費用應該由當地的寺廟負責了。此時的西域南路基本上被于闐、鄯善瓜分了。以前我們所熟悉的幾個西域南路小國,比如小宛、精絕、戎廬、且末都已經成為鄯善的一部分了。也只有這樣鄯善才能提供完整的一站通服務,把客人從一個綠洲送到另一個綠洲。最西端可以送到鄯善、于闐的分界點拘彌,之後就是于闐的事了。對於八戒一行來說這就是意外之喜,不僅解決了經濟問題,也解決了安全問題。雖然在鄯善住了沒幾天,八戒和尚還是發現了另一個問題。如果說飲酒的和尚使八戒難以接受,那麼這個問題使八戒感到很詫異。八戒發現在鄯善除了漢語之外,還有另一種語言在流通。八戒和尚發現的這個新的語言就是佉盧文。不僅僅是語言,還有文字,也就是說鄯善像加拿大一樣是雙語制。說雙語是客氣,很可能鄯善的官方語言就是佉盧文。這個發現讓八戒和尚很不適應,按照《漢書》上的說法,鄯善人是沒有文字的,那麼這個佉盧文是從何而來哪?不經意間似乎一個天外來客已經統治鄯善多年了。添加到專輯更多>>>.時尚達人的365天晒圖日記.30年不變的經典護膚心得,值得一看。.探訪全世界最開放、最幸福的城市—男人天堂!.老闆常感嘆:500人的公司不好管.十一回家,昔日同學都掙大發了~.探尋河南最懂「秋」的地方

1#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0:00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楊宣前涼張駿就趁著石虎內亂的空隙,兵發西域,領兵的主將叫楊宣。楊宣的大軍同八戒和尚走的是同一條道,過流沙,直撲鄯善。 走錯了吧?挑頭搗亂的不是焉耆嗎?是呀,焉耆是主要矛盾,但是張駿不想牽牛鼻子。一方面怕牽不住,另一方面前人的經驗要吸取。這也是從班超、班勇流傳下來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平西域,焉耆要留在最後。這在兵法上也是有講的,先去其羽翼,斷其爪牙;爭取大多數,孤立一小撮。如何爭取大多數?武力也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鄯善有啥不軌行為?可別造成冤假錯案。這一點儘管放心,痛打鄯善這個西域南路的大國是不會錯的。大,在某種意義上本身就是一個挨打的前提條件,更何況由大而繁衍出的其它問題。比如,勢力範圍的劃分,對他人的威脅等等。當然我說的這只是動物世界的基本原則,張駿不會這麼蠻橫無理。鄯善作為前涼的屬國,一仆二主,臣服於焉耆還不該打嗎?有這一條就足夠了,要找的話還有很多。話是這麼說,大軍經過鄯善主要是以嚇唬為主。一走一過,捎帶腳而已,並沒有真的發生戰鬥。這個分寸還是有的。鄯善畢竟與焉耆不一樣,這些年來朝貢的使者也是從沒間斷。此次遠征的主要目標就是焉耆的主要屬國龜茲。拿下龜茲之後,對焉耆就會形成東、西、南三面包圍之勢。剩下的就看焉耆的表現了,腦袋快的話就可以避免一頓痛打,否則的話非打瘸了不可。對龜茲這種焉耆的死硬跟班就沒那麼客氣了,要使勁打,打他一腦袋包。這次遠征進行的是十分順利,無論是示威於鄯善,還是決戰龜茲都沒有發生什麼激烈的戰鬥。以至於史家們都不知道如何描寫作戰過程,寥寥數字報個戰果而已。當然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焉耆、于闐等國紛紛到姑臧朝見張駿。這都是題內的、正常的結果,也有一個結果不一般。也許聽說了張駿的帥哥經歷,鄯善王元孟還給張駿進獻了一位美女。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確實有點異常。為了這位美女,張駿是特意修建了一座賓遐觀,我們也算八卦了一下。前人有詩云:「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第一次遠征就這麼簡簡單單、順順利利的結束了。不過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沒有經過戰鬥的洗禮,焉耆是不會老老實實的臣服的。畢竟雙方爭的不是蠅頭小利,而是絲綢之路的控制權,那是白花花的銀子。誰是道上的老大,那關係到分成多少的大問題,決不是一兩句話能解說得了的。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呂光西征的緣由公元382年真就來了兩個國家,而且是國君親自來的,想要同苻堅交交心。來的是車師前部王彌窴、鄯善王休密馱,這可都是老熟人了。車師前部與高昌郡也就是幾十公里的距離,鄯善更是就在陽關的邊上。距離中原最近的兩個國王相約而來,這就是一件不太尋常的事。絕不是為了省錢,搭個順風車,都是國王,不差錢。這個時間點首先就是不尋常。九月,當不當正不正。一般來說都是年底來,年底可以參加朝正月大典。人最多、最熱鬧。兩位國王選擇這個時間想必是為了不熱鬧,才好說說心裡話。來的不僅僅有兩位國王,還有兩位編外人員。一位是車師國師鳩摩羅跋提,另一位是龜茲王白純的弟弟,名字不太清楚,從事後的發展看很可能是白霸。從名字看,車師國師鳩摩羅跋提應該是印度人。說來也奇怪,這一歷史階段中原是大殺大砍,動蕩不安;可是以崇尚不殺生聞名於世的佛學卻是蓬勃發展,東西方是交流不斷。這位鳩摩羅跋提正是遠來的和尚,金殿之上鳩摩羅跋提獻上了胡本《大品經》的經書一部。這個禮可不輕。苻堅在西堂正式接見了兩位國王。為了保證這二位不失禮,估計事先的培訓是少不了, 連衣服都換上了前秦正式的朝服。看到前秦宮宇之壯麗、儀仗之奢華、保衛人員之嚴肅,彌窴與休密馱不僅是誠惶誠恐。看起來大型面子工程也不是一點積極意義都沒有,最起碼對人心是一個巨大的震撼。這種情況下匍匐在地山呼萬歲就不是矯情了,而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這二位是主動要求年年進貢、歲歲來朝。這哪行啊?這與領導的仁愛之心是相距甚遠。看著跪在地上的兩個赤子,苻堅的憐憫、博愛之情是油然而生。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就免了吧,三年一貢、九年一朝還是符合禮法的。接下來,接下來自然就是嘮嘮閑嗑,說說西域的風土人情、各國時事,有意無意之間吧,彌窴與休密馱就透露了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西域國家對前秦也不都是恭恭敬敬的,比如說大宛吧,並不是真的臣服了。這就有點順嘴胡說了,什麼時候大宛的勢力曾經延伸到玉門關?估計二位王爺被嚇懵了,誠惶誠恐不知所云。有沒有不服的?有,不過不是大宛,而是北路的龜茲、焉耆,經常欺負欺負周圍的國家,車師前部、鄯善王就深深地感到了威脅。2#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0:00彌窴與休密馱提供的情況,苻堅早就知道。從之前西域各國的進貢名單上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二,提及最多的、排在前面的就是大宛,屬於友好國家。北路的龜茲、焉耆是不見蹤跡。熟悉中國政治的同學們都知道排名是非常重要,一先一後差距就是天上地下,後來沒辦法才採用了以姓氏筆劃為序的方法。龜茲不上榜不是龜茲不重要,而是根本就沒來,或者送的禮太差,不值一提。彌窴與休密馱此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反映這個情況,希望苻堅能夠派遣都護使保護各國,或者乾脆出兵討伐。而且這二位還自告奮勇做嚮導。對於這個提議,苻堅是不置可否,討伐西域這個想法在苻堅心裡已經埋了很長時間,只是在權衡利弊得失。送走彌窴與休密馱之後,苻堅請來了車師的國師鳩摩羅跋提,想同這位國師交流一下佛學。苻堅懂佛學嗎?學問這個東西往往是一通百通,博學多才的苻堅粗通佛學應該是沒有問題。苻堅同鳩摩羅跋提聊一下也是想提高一下自己。沒成想鳩摩羅跋提的發言使苻堅茅塞頓開。佛家至寶遠來的和尚好念經,況且鳩摩羅跋提還是國師,用梵語來說那就是老班智達。那是大學者、大知識家的意思,不是一般的僧人能到得到的稱號。鳩摩羅跋提是不懂政治的,就是懂人家也不說,鳩摩羅跋提講的是佛學。佛法無邊、回頭是岸,對於殺戮了半生、馬上就要平定天下的苻堅來說,鳩摩羅跋提的出現正當其時。佛法與苻堅的仁愛之心正合拍。尤其是鳩摩羅跋提透露的三個秘密更是激起了苻堅的好奇。據鳩摩羅跋提透露在龜茲國內有三件佛寶,是舉世無雙,件件都是讓佛教徒發狂的東西。第一件就是覺卧釋迦佛像。關於這座佛像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這是一尊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的等身鎏金銅像,另一種說法是這是一尊旃檀覺卧像。據說佛祖還在世的時候,信徒們為了讓佛祖的光輝形象傳之無窮,特意鑄造了4尊八歲等身像和4尊十二歲等身像。龜茲這尊就是十二歲的等身像,那是珍貴無比,放在現在絕對是國寶。這是西藏《紅史》的記載。如果這個記載正確的話,很可能這尊佛像在後來文成公主出嫁到西藏的時候作為陪嫁來到了拉薩,現在供奉於拉薩大昭寺內。不過中原的佛經里有另一種說法。佛祖成佛之後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佛祖的母親不是在佛祖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嘛,想老娘也是很正常的。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佛祖就來到了天界為母親說法。這一去就是好幾個月。人間的信眾們就等不起了,於是就用旃檀雕刻出了佛祖的光輝形象,等到佛祖回來的時候佛像正好完工。於是佛祖就給佛像摩頂開光, 並且預言自己去世一千年之後這尊佛像就會來到中國弘法。這座佛像做好之後先是在保存在印度,然後來到了龜茲。現在正是佛祖約定的時間。據記載這尊旃檀覺卧像做成之後,「居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龜茲六十八年、涼州一十四年、長安一十七年、江南一百七十三年、海南三百六十七年,復至江南二十一年、汴京一百七十六年、北至燕京居今聖安寺十二年、又北至上京大儲慶寺二十年、南還燕宮內殿居五十四年」。據說清代毀於火災。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是一件無價之寶。第二件就是佛骨舍利。舍利這種東西、以及產生舍利這種現象確實是比較奇特。當初佛祖圓寂、遺體火化之後產生了許多色彩斑斕的結晶體。光彩照人,就像鑽石一樣。這就是佛祖遺物,哪個寺院要是能供奉這個寶貝那一定是香火興旺、信徒不絕。據說只有有道高僧死後才能產生舍利,至於其中有啥科學道理現在還沒研究透。估計與飲食有關,和尚都是素食主義者,具體如何就不好說了。世界本來就是多彩的,人類未知的東西還是太多了。上面這兩件東西能夠得到一件供奉在寺廟內就可以普度眾生、救人無數,何況是兩件?不過這兩件寶貝與下面這一件比起來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基本上可以直接送到垃圾桶里去了。無論多麼珍貴的物件畢竟是死的,鳩摩羅跋提提到的第三件寶貝是一個人,一代佛學大師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是當時名滿西域的佛學大師,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佛學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的家族在印度歷史上是赫赫有名,印度國相這個職位就被他們家承包了,世襲。到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這發生了變化,鳩摩羅炎對世俗世界不感興趣,喜歡佛法。等到快要接班的時候,矛盾衝突就不可避免了,鳩摩羅炎乾脆就離家出走。一走就走了老遠老遠了,跑到國外去了,越過帕米爾高原來到了龜茲弘揚佛法。這一去就是羊入虎口,鳩摩羅炎的生活被完全改變了。要不說年輕人不能隨便離家出走,到時候悔之晚矣。龜茲王白純聽到鳩摩羅炎來到了龜茲,是親自迎出去多老遠,接到之後就任命鳩摩羅炎為國師。當時的龜茲是小乘學派的中心,龜茲在白純的治理下也是非常興旺。怎麼興旺哪?有兩件事可以說明一二。龜茲的都城是一個三重城,就是有三層城牆的一座大城。城牆有三層說明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龜茲王有錢。就像現在的有錢人一樣,做一個有365個卧室的大房子,就一個人住。一天住一間,我燒包、我樂意。第二件就是龜茲王有錢,怎麼還是有錢?這麼多年絲綢之路貿易往來龜茲王肯定積攢了很多金銀財寶、珍珠瑪瑙、奇珍異寶。這些東西放在家裡總感覺不安全,怕人偷、怕人搶,怕賊惦記、怕強盜惦記,蓋個堡壘藏起來。3#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0:00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莎車王賢與鄯善王的大戰來長安朝拜的是莎車和鄯善的使者,這個時間點拿捏得是非常准。劉秀這邊剛剛平定天下就來慶賀,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但是隨下的要求就有點讓劉秀很為難,莎車王和鄯善王希望新政權能夠比照西漢的做法派出西域都護安定西域。西域對劉秀來說真是太遙遠了,這個要求完全出乎劉秀的預料。都護西域不是拿嘴對付,要派人、拿錢、要打仗,而且漢朝在西域的主要對手還是北面的匈奴。劉秀現在自己對匈奴都是禮讓三分,能忍就忍,還能為了別人同匈奴打仗嗎?要打的話也在北面直接打,何必捨近求遠?莎車和鄯善在這個時候提出西域都護的事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顯然他們遭到了匈奴更強有力的勒索。看看這兩個國家的位置就很說明問題, 都在西域南路。在建武年間亞洲大陸的北方經歷了一個非常嚴重的乾旱,是連年不息。連年就不是幾年的事,最少得十年左右才叫連年。大的乾旱之後必然跟著大的蝗災,現在匈奴的倒霉日子才剛剛開始。這從匈奴近幾年在漢朝邊境的表現也能看出一二來,軍事搶劫的行動越加頻繁,力度也是越來越大。鬧得越凶說明物質生活越貧乏。在西域方向毫無疑問就是加強勒索。首當其衝的就是莎車和鄯善。漢朝雖然退出了西域,但是給西域留下了巨大的遺產。最重要的物質遺產就是五大屯田基地:烏孫、輪台、車師,這幾個都在北路,估計也都遭災了。剩下的就是南路鄯善的伊循屯田和莎車附近的比胥鞬。平時路遠照顧不到,現在是災年了,再遠單于的也得精心照顧。莎車和鄯善的使者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對於莎車和鄯善的請求,劉秀沒有表現出一點的國際主義情懷,堅決地謝絕了再次進入西域的邀請。此時的劉秀就好象癌症病人剛剛完成切除手術,還沒從手術台上下來,就有人拉他去打架,你說劉秀能幹嗎?西域雖然很重要,在劉秀的日程表上卻沒有排在前面,先國內、再匈奴,最後才是西域。使者們是怏怏不樂地離開了長安,返回西域。放下鄯善的使者不管,單說莎車。莎車王賢,對,現在已經不是莎車王康了。建武九年康去世之後,賢繼任成為莎車王。使者帶回來的消息並沒有使賢感到震驚。賢畢竟是中原文化培養出來的人才,善解人意,理解能力也比較高。在賢看來請西域都護本身就是摟草打兔子,打著更好,打不著拉到。賢與哥哥康是截然不同的。這哥倆就好象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兩個徒弟:一正一邪,或者說一文一武。相比康,賢更注重武力。那位說了,這哥倆的老爸到底在長安淘到什麼秘籍,能教出一文一武兩個徒弟。在長安啥秘籍淘不著哇,《三字經》、《百家姓》不用說了,那時也沒有。隨便弄個兵法、弄個半部《論語》什麼的就差不多了。在賢看來西域的事情還得西域人說的算。賢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建武九年登基伊始,賢就開始著手履行漢朝西域大都尉的職責,也不能總拿著朝廷的俸祿不幹活,也不能總占著什麼不拉什麼。這頂大帽子還得戴,賢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護路。在莎車附近有幾條路,一條經疏勒到大宛,莎車可以自己控制;另一條在莎車的東面,由皮山經西夜可以越過喀喇昆崙山,到達克什米爾;再往東又有一個路口,由拘彌經于闐河可以到達北路的龜茲,也是非常重要。賢的矛頭就直指拘彌和西夜國。在西域南路的十國中,莎車、鄯善、拘彌算是比較活躍。其中莎車有四個翻譯,鄯善、拘彌各有兩個翻譯,說明同外界接觸非常多。這三個國家都處在交通的十字路口上想不活躍也不行,鄯善在西域南路的入口,莎車則快到出口了。還記得賴丹嗎,就是昭帝年間在侖台屯田的賴丹。賴丹就是拘彌的王子。拘彌雖然是南麓的國家,卻是龜茲的屬國。實力弱的時候莎車沒有辦法。現在經過漢化,實力強了,莎車王賢就不能再允許龜茲的手伸到南路。這條路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上。戰鬥的過程可以忽略不計,估計列隊單挑的時候,賢是大喊一聲,一刀劈拘彌王於馬下,再一刀劈西夜王於馬下。雙方在武器裝備上還是應該有代差的。別忘了西域都護府一千多口人的引入,對莎車各個方面的改造肯定是很大的。莎車又盛產鐵,以鐵制兵器為主是可以預料的。這也是賢敢於在西域南路出頭的一個本錢。這樣西域五十五國就團結在以賢為單于的黨中央周圍,度過了令人難忘的三年。經過賢這三年卓有成效的管理,產生了一個令劉秀無比煩惱的結果。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以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為首的十八國遣子入侍,不僅給劉秀送去了西域各國的珍寶,也送去了請求選派西域都護的正式要求。現在我們看看這幾個領頭的,除了鄯善,都是西域北路的。估計這十八國大部分也都是北路的。賢成為西域的單于,不是小孩心氣,玩一玩,圖個熱鬧。賢是很認真的,是想藉此加強領導,在西域建立一個新的秩序,建立一個大東亞什麼圈之類的東西。名分定下來之後,下面就是弔民伐罪,征討不順。賢的矛頭就直指西域北路的龜茲。龜茲在西域北路是第二檔次的強國。西漢末年進行人口普查的時候,大概有八萬多人,兩萬多軍隊。現在估計要遠遠大於這個數。以賢的實力單挑龜茲還是不可想像的,賢可以說是找了一支大公雞,但是不殺一支大公雞也難以服眾。這就同災、荒年的時候砸響窯,分大戶沒什麼區別。現在西域北路各國都不富裕,有人領著分大戶正是求之不得。人們可以找出一百個賢無法挑戰龜茲的理由。僅僅從實力上看,龜茲確實要比莎車強大,人口就是莎車的好幾倍。當年人口普查的時候,莎車才一萬多人,就是這幾年努力提高生育率,翻兩番也趕不上龜茲。莎車現在有多少人沒有統計,但是從西域南路其他國家的情況可以分析出一二。比如于闐,西漢末年的時候于闐的規模同莎車差不多,現在是八萬人,估計莎車也就是這個級別。實力是一方面,賢是西域新推舉的單于,有這一點就足夠了,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得出兵助戰;再者賢現在手上有糧,家裡有糧心裡不慌。況且,賢控制著好幾條路,可以從容引導往來商人的過境貿易,這就等於控制了各國的財源。眾人也是不得不登上賢的戰車往前走。數場戰役下來以後,眾人發現龜茲是在戰爭中衰落了,他們也沒得到便宜。龜茲雖然不敢挑戰賢,卻可以對這些周邊小國任意下手。賢對龜茲採取的也不是殲滅戰,蛇吞象哪能用鯨吞,只能蠶食。所以,賢對龜茲採取的是纏鬥。經常打,打完就走。打完之後,龜茲還要對周邊小國進行一輪報復行動。這樣賢下一次出兵的理由也有了。北路各小國同龜茲的矛盾被挑起來之後,賢是在戰爭中坐收漁利。等到眾人識破賢的詭計,已經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木已成舟無法挽回了。隨後賢的下一手也來了,收稅。賢領著大家鬧革命,分大戶,也不能讓賢白忙活,正常的稅收還是要交的。在哪也得繳稅不是,不繳稅就是兵臨城下。到建武二十一年的時候,實在是頂不住了,這才有洛陽一行的動議。十分詭異的是十八家蕃王並不包括龜茲。對於西域出現的新形勢,劉秀應該是有所了解的,一個全新的計劃在頭腦中產生。現在在西域搗亂的不是匈奴,而是南路的莎車,漢朝更沒有理由出兵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理由也是現成的,「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禮物不能收,侍子還是請回吧。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些侍子在敦煌,也就是邊境線上,召開了諸葛亮會研究研究怎麼辦。人多還是力量大,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理出了頭緒。都護使是沒有了,回去也是沒有意義的了,不如留在敦煌沒準還能嚇唬一下莎車王賢。這也算是疑兵之計。原則上在敦煌同在洛陽真沒有什麼區別,只要人不回家,在外人看來也許就是入質在洛陽了。但願能糊弄住莎車王賢。對於這個要求真沒有理由拒絕,願意住就住吧。也許有用。這些人私下裡搞串聯,偷偷到洛陽請都護使著實嚇了莎車王賢一跳。可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到頭來也只是虛驚一場,反而更加堅定了莎車王賢的信念。從這一年起,賢改變了自己的操作方式。如果說前期以恐嚇為主,現在則以武力征服為主。接下來都是全武行,賢不再有耐性了,採取了更快、更直接、更野蠻的,也是最不可控的方式。當人的野性被激發出來之後,鬼知道會把你帶到哪裡。賢選中的第一個對象就是鄯善王安。對於鄯善王安參與反對自己的小團體活動,賢是很有意見的,有必要給予懲戒。隨後,賢分配給鄯善王安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命令鄯善王安關閉通往兩關的漢道,既然都護使不來就不讓他們來了。關閉通往兩關的漢道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辦法的。怎麼封?又沒有關卡。反過來漢朝不讓你入關倒是有可能。對於這項工作,鄯善王即使能做也不會做。做,就是自打耳光,不做,就是開戰。既然話不投機,那就動手把。於是,鄯善王安以逸待勞等來了遠路而來的賢。這是一場真正強者的對話,一個是漢文化在西域的正宗傳人,一個是西域距離漢關最近的國王;一個是伊循屯田的受益者,一個是比胥建基地的旁聽生,這是西域漢化最深的兩個國家之間的一場對決。苦戰之後,鄯善王安成為第一個,也許是唯一一個在賢手下成功逃走的西域國王。在鄯善遭受到頑強阻擊,大出賢的預料。隨後,賢掠走了千餘人,終生沒有踏入鄯善半步。同年冬,賢再次發兵攻打西域北路的龜茲。斬殺龜茲王,將龜茲納入麾下,龜茲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下。讀史到此,很多人會與我一樣疑惑萬分,擁有不少於兩萬戰鬥人員的龜茲還不如鄯善的表現,讓人不可思議。4#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2:00李柏文書李柏文書在西域歷史上非常有名,這是前涼大將李柏的親筆。前涼張駿掌權之後,舉行了就職典禮。西域各國紛紛前來致賀,但是鎮守高昌壁的前涼大將趙貞並沒有出席,這就是一個反叛的信號。當時在西域稱王的是焉耆王龍會父子,趙貞出現分離傾向也與龍會的存在有關。趙貞挑選此時向張駿示威也是認定了張駿不可能有所作為。如何處理在高昌壁的趙貞,前涼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分人的看法同趙貞的想法差不多, 現在不是出兵的時機。大兵一動、千里遠征,一旦東面的劉曜乘虛而入,那就不是慘,而是很慘。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看,西域長史李柏就是堅決的主戰派。在李柏看來趙貞的獨立夢就是痴心妄想,想要在焉耆與前涼之間扮演中間人的腳色,置身於事外是不可能的。憑藉焉耆現在的強項, 趙貞獨立之後必不可避免地要轉向焉耆,這也是焉耆所希望的。同在西域這麼多年,龍會、龍熙、趙貞、李柏相互之間是非常熟悉。經常有書信往來,既是互相示好,也是互相探底。對於龍會在西域稱霸,李柏有著本能的警惕性。此消彼長,力量都是互相影響的,基本上就是一個零和遊戲。李柏明顯的感覺到前涼在西域的影響力在日漸衰弱。如果現在連高昌壁也獨立出去,李柏在樓蘭這個點就太孤立了。弄不好前涼的勢力就得全部退出西域。龜縮在河西的前涼還能有什麼前途,「棄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這前人的遺訓李柏是時刻銘記在心。在李柏看來這一仗必須打,趁著趙貞立足未穩,給予雷霆一擊,收復高昌。實際上這個道理前涼的高官們不會不知道,眾人害怕的還是兩面受敵。一旦由於高昌問題前涼與焉耆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那就是取敗之道,前涼也許真就沒救了。不過憑藉李柏對焉耆的了解,龍會也好、龍熙也好是不會公開與前涼為敵的。即使撕破臉皮,龍會打上門來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對於李柏的觀點,張駿還是很重視,也很贊同。帥哥耍的就是酷,最不怕的就是事,最怕的就是沒事。現在既然有這麼大的事,道理還這麼足,為啥不做?那位說了,打敗了咋辦?打敗了再打一次唄,況且還沒開戰怎麼知道就一定失敗?公元325年初李柏受命進剿趙貞。當年五月李柏就率兵回到了樓蘭古城。李柏幾乎是與焉耆使節前後腳離開河西的,前涼還派出嚴參事送焉耆的使節回國。一是保證路上的安全,二也是為了探探趙貞的虛實。焉耆使節走的是北路,直通高昌,然後經高昌回國。回到海頭之後,李柏第一件事就是給焉耆王寫信,一是表示慰問,也通報近期的情況。要打仗了,別迸身上血;不過也別害怕,此事與焉耆無關。站的遠遠的看熱鬧吧。焉耆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李柏此行的成敗。如果焉耆與趙貞穿一條褲子的話,這件事幾乎就不能做了,要打就是大仗。所以李柏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焉耆同趙貞區別開來。這一天是五月七日,李柏坐在書房裡是反覆斟酌字句,既要表示出親善以打消焉耆可能的恐怖心理,也要敲山震虎使焉耆知難而退,不要干擾李柏的平叛行動,這篇文章的難度是可想而知。反覆寫,寫了好幾遍也不滿意。草稿是扔了一地,其中有兩篇於大約一千五百年以後被一個日本人給偷去了,這就是史學界內著名的李柏文書。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在網上找一下草稿的原文,還是很有意思。也是很遺憾,要想看原件還得去日本。要不說國家得強大,否則啥好東西都被別人拿走了,我們只剩下孤零零的一群人。信這個東西真是紙短情長,是無論如何無法表達李柏現在的心情的。李柏的這封信就是一個由頭,關鍵還看送信的人。李柏選擇的這個送信人姓符名大,千斤重擔就壓在了符大的肩上,此一去是關山路遠。5#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2:00送走符大之後,李柏是緊鑼密鼓的準備遠征的事宜,兵貴神速。從海頭到高昌只有一條道可走,那就是北越庫魯塔克格,這可是一條險路。如果趙貞在山裡什麼地方來個伏擊的話,李柏可能就回不來了。也許是我的嘴臭,趙貞真就這麼幹了。李柏是全軍覆沒,隻身逃回。喪師辱國,推出去斬了!這幾乎就是前涼主要官員們的共識。大家都不同意開戰,就你出風頭,現在打了敗仗就得承擔責任。責、權、利得統一。現在就看帥哥張駿的了,只要帥哥一閉眼,李柏的小命就交待了。交待了李柏也不會有怨言,這是敗軍之將的唯一歸宿。在李柏的生死關頭,只見張駿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柏,隨後抬起頭來環顧了一下四周的臣僚,帥哥嘴裡淡淡地飄出了一句,聽在眾人耳中如巨雷轟鳴,「吾每以漢世宗之殺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這是兩個典故。第一個典故大家比較熟悉,漢世宗就是漢武帝劉徹,王恢就是馬邑之戰的始作俑者。馬邑之戰是漢軍第一次對匈奴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一個流產的設想,漢軍是一無所獲。事後追究責任,王恢是自殺謝罪。當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這我們就不細說了。第二個典故可能比較生疏,講的是秦穆公與孟明視的故事。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當時秦國人杞子從鄭國送回信,說已經得到了鄭國北門的鑰匙,只要派兵來,鄭國就可以垂手可得。為此秦穆公就徵求手下兩大主要謀士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見。得到的答案都是不行。跑幾千里去襲擊別人,很少有成功的。可是秦穆公是鐵了心的,一定要做,也是被豬油蒙了心。於是派遣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乞丙領兵襲擊鄭國。結果在崤山被晉襄公打了伏擊,全軍覆沒,連這三位主將都成了俘虜。晉襄公的母親文贏是秦國人,就勸晉襄公放了這三將。孟明視等三人回來之後,秦穆公並沒有治罪,也就是讓他們戴罪立功。多年之後終於報了崤山之仇。典故弄明白了,我們也知道帥哥張駿的意思了。李柏同志不能死,人才難得,以減免死罪論處。看起來張駿不僅能泡小姑娘,連這些大老爺們也被張駿弄得神魂顛倒。就這一件事就收服了多少人心,李柏這樣的能不為張駿效死力嗎?而且張駿對自己的定位還是比較高,能把秦穆公作為自己的榜樣還低嗎?亂世稱雄,還是真是不能小看了帥哥。與樓蘭有關的西域歷史人物:萬度歸萬度歸,散騎常侍。散騎常侍就是皇帝的侍從,很多人都有這個頭銜。去年出使劉宋的高濟也有這個頭銜,有了這個頭銜之後身份就有點不一般了。來自皇上身邊嘛。說起出使劉宋,兩面的使節倒是不斷,最起碼北魏這方面是比較勤。公元445年又派出了宋愔前往劉宋,而且就像拜年一樣,正月里就來了。也不管你煩不煩。接下來北魏要在西北連續用兵,對劉宋也不得不加著下心,也是以防萬一。萬度歸是四月來到敦煌的,受命指揮涼州兵馬出兵西域。李寶並沒有返回敦煌,而是被留在了平城,據說另有重用。所謂另有重用就是皇帝對李寶還是不大放心,明升暗降讓李寶早點回家養老。不過歷盡劫難的李家能夠在平城有一個落腳點,也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在塞外漂泊了二十年也該休息一下了。現在涼州就成了對敵鬥爭的前線。有兩撥人馬蓄勢待發,萬度歸的西域遠征軍,以及準備攻擊吐谷渾的遠征軍。這一次拓跋燾換了一員大將,由高涼王拓跋那領銜,要一舉消滅吐谷渾。我們先來看看萬度歸的鄯善之行。大軍集結到敦煌之後,萬度歸拋下輜重,親率五千騎兵奔襲鄯善。不愧是皇帝的侍從,萬度歸這一手很有點拓跋燾的味道。奔襲,迅雷不及掩耳,不過萬度歸要穿越的是流沙,能不能起到作用還真不好說。說是奔襲只不過是為了加快行軍的進程,穿越流沙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鄯善王真達改弦更張截殺中原王朝北魏的使節,這是二三百年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北涼逃往西域的時候,北魏與鄯善的關係還是不錯,北魏使者還為保衛鄯善出謀劃策。短短一、兩年的時間鄯善完全站到了北魏的對立面,政策轉型的也太快了點。促使鄯善發生如此重大政策轉變的原因似乎只有一個,恐懼。「通其使人,知我國虛實,取亡必速。」鄯善王似乎很害怕被北魏了解,更怕因此被北魏滅亡。一直是中原王朝附屬的鄯善能有這個想法,給人一種思維錯亂的感覺。鄯善王這種奇妙的思想毫無疑問來自於高昌北涼的挑撥與恐嚇。也許正是北涼的滅亡給鄯善敲響了警鐘。當年北涼就經常為北魏使節提供往來服務,最終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這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北魏滅亡北涼自然不是由於北涼為北魏使者提供了方便,並因此泄露了國家機密,而是由於北涼的臣服不夠徹底。北涼逃往西域的經歷以及其後北涼人對北魏的描述更加加深了鄯善的疑慮。截殺使者只是鄯善王採取的一個比較保守的措施,隨後鄯善王乾脆關閉了雙方的邊界。也不知道鄯善王怎麼樣關閉雙方的邊界,估計是在邊界駐紮了大量的軍隊。成功抵禦沮渠安周的經歷也許給鄯善王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八月正是金秋季節,麥子熟了,水果掛滿枝了,田野里四處瀰漫著的都是成熟的陽光氣息;遠處隱隱傳來農人的歡笑,近處是高傲的蛙鳴、枝頭是嘰嘰喳喳的小鳥;田埂上是光著腳丫兒的小孩圍著稻草人在跑來跑去,噼噼叭叭的腳步聲在田埂的另一頭一聲一聲的迴響。祥和、自然,就是城樓上站崗的士兵也顯得懶洋洋的,金秋的陽光使人昏昏欲睡。沒有人意識到危險正在逐漸走向平和。雖然說鄯善關閉了邊界,邊境的城市也提高了警惕,甚至加了雙崗,也只是一種姿態而已。既不知道是否北魏會採取什麼過激的行動,更無法阻止鄯善老百姓迎接豐收的喜悅。基本上就是該幹啥幹啥······遠遠的官道上似乎來了一隊騎兵。慢慢的隊伍走近了,迷濛之中也許守城的鄯善士兵也看清楚了,來的似乎是一隊北魏輕騎。來得正是萬度歸的五千輕騎。穿越沙漠,萬度歸率部快馬加鞭很快就進入鄯善地界。萬度歸看到的就是眼前這一派豐收景象。似曾相識燕歸來,眼前的一切使萬度歸想起了平城外的草原、牧馬場,有一種到家了的感覺,這一切與內地太像了。鄯善的漢族居民的比例還是比較大,衣著穿著與內地幾乎沒有什麼差別,殺、砍,這樣的命令萬度歸實在有點說不出口。把令旗一擺,下達了一個讓所有將軍們感到無比沮喪的命令:沿大路進軍,不得擾民。北魏這個國家在管理上還是比較落後,帶有很多原始部落的痕迹,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各級官員沒有工資。具體掙多少錢得自己想辦法。官員們當然有無數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就是戰爭中劫掠、或者貪污腐化。現在萬度歸下令不得擾民就是自掏腰包,倒貼幹革命。這一次算是義務勞動了。看著一步步走近的北魏軍隊,不知所措,鄯善守城的將軍們感到不知所措。來得太突然了,一點聲息都沒有,根本來不及把在城外勞作的民眾召集回來。隊伍徐徐而來,就像千里歸家人一樣,自然、坦然,來到城外一箭之地穩穩站定,領隊的將官更是笑眯眯地望著城上的守軍。鄯善的守邊將士看到的是如此與眾不同的北魏騎兵。與傳說中的凶神惡煞毫不相干,也與見識過的北涼大軍相距甚遠,有什麼理由繼續拔刀相向嗎?戰鬥是為了保證民眾的安全,現在民眾的生命沒有受到任何威脅。數百年來對中央王朝的信任立即湧上心頭,接下來就是開門請降。很快邊境發生的事情就傳到了鄯善王真達的耳朵里。城門已經大開,再負隅頑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鄯善王真達也不得不自縛請降。北魏進駐鄯善之後,萬度歸的第一次西域之旅就算告一段落。不費一刀一槍,萬度歸就收復了鄯善,善戰者不戰,也算創下了一個小小的紀錄。隨著輜重源源不斷運送到鄯善,萬度歸在這裡安營紮寨作長久之計,暫時是不走了。6#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3:00問題一:樓蘭,為什麼叫樓蘭?中原人是通過匈奴人第一次知道樓蘭這個名字的,那麼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很可能是自稱。據《史記》記載:「于闐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流出焉。」鹽澤就是羅布泊,「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樓蘭就在鹽澤的邊上。鹽澤這個名稱顯然是漢朝人的叫法,鹽澤又稱羅布泊,牢蘭海。牢蘭、樓蘭,音相似,據有關專家考證,很可能樓蘭是因海為名,這也非常符合情理。樓蘭這個名字在不同的時空下,它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史記》里的樓蘭指的是樓蘭這個國家。自從漢昭帝年間,樓蘭更名鄯善以後,再提到樓蘭指的就是樓蘭城。這個變化也體現了樓蘭古國與中原王朝關係的變遷,以及西域戰略形勢的變化。問題二:樓蘭國都之辨?樓蘭古城是不是樓蘭的國都?關於樓蘭與鄯善都城的爭論,歷來有南北二說。南說認為扜泥城為鄯善國都城,北說主張樓蘭古城就是樓蘭國都。關於樓蘭國都的確定首要的就是要區分時空的變化。也就是漢昭帝年間傅介子刺殺樓蘭王之後,樓蘭更名為鄯善,樓蘭的都城應該指元鳳四年以前的都城,元鳳四年以後的都城應該是鄯善國的國都。據史書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也就是說鄯善國的都城是扜泥城。那麼,扜泥城在哪裡?根據事態的發展,我認為扜泥城應該在羅布泊的西南部。樓蘭更名為鄯善之後,漢軍決定在伊循屯田。而伊循屯田的目的很可能就是徹底割斷樓蘭(鄯善)對樓蘭道的干擾,確保漢軍控制樓蘭道。也因此,在屯田的初期,漢軍才能放心地派出一個40人的小團隊。屯田之地伊循應該位於樓蘭地區與鄯善國中心之間,這樣才能割斷鄯善與樓蘭道的聯繫。因此,扜泥城就應該在羅布泊的西南部。更名為鄯善後的樓蘭國南移,以樓蘭城為中心的樓蘭故地成為漢軍的軍事基地。圍繞著樓蘭城,漢軍修建了系統的防禦體系,這其中就包括土垠遺址, 也就是漢代辛武賢積穀存糧、 準備討伐烏孫的居盧倉。也正是由於漢軍徹底控制了樓蘭路,侖台屯田才成為現實。問題三:幾次提到樓蘭路,那麼樓蘭路到底怎麼走?為什麼它這麼重要?西漢王朝開拓西域從張騫始,之後前往西域的漢史絡繹不絕。位於陽關、玉門之外的樓蘭就成了眾矢之的。古代行商也好,遠行也好,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一般來說都要延河流而進。或者順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 經樓蘭進入西域以後,沿孔雀河就可以進入西域腹地,樓蘭的地位就變得不得不重要了。最早的挺進西域的樓蘭路就此誕生,樓蘭的興旺也由此路,衰落也由此路。據《魏略》記載,最早的樓蘭道是這麼走的。「從玉門關西出,發都護井,回三隴沙北頭,經居盧倉,從沙西井轉西北,過龍堆,到故樓蘭,轉西 詣龜茲,至蔥嶺為中道。 」後代陳宗器曾經實地走過這條路,留下了如下的記載,「由玉門關西九十里,至榆樹泉,疑即都護井也。由此西北行,五十四里,入綿延三十里之邁賽群(無數其怪小島之謂)。出邁賽群五里,有沙丘,即《魏略》中所述之三隴沙。沙堆狹長,向西北伸展三里。出沙不遠有廢墟,垣址可辨,即居廬倉遺迹也。十五里為五棵樹,井已乾涸,掘二、三尺,即可得水。由此沿孔達格 邊緣西行一百二十里,繞陽達胡都克,地原有井,但已腐朽不可飲。折西北行一百三十里,稍可得水。復西行,沿陡坡戈壁,幾百里,入純粹咸灘。轉西北行一百三 十里,經咸灘中之高地,作長條蜿蜒狀東北走,當系漢之白龍堆也。蜿蜒如龍形,灰白色咸塊則成鱗狀,故有白龍堆之名。至此而達羅布泊之東岸,入古樓蘭國境」。雖然歷史變遷,這個行程在很大程度上驗證了《魏略》的記載。這裡面有幾個地名非常重要,居盧倉,都護井,尤其是居盧倉,在歷史上出現過。問題三-001關於居盧倉在歷史上有什麼故事?居盧倉在歷史上是有名的。西漢宣帝年間,烏孫發生內亂。由匈奴血統的烏就屠自立為王與解憂公主一家相抗衡,朝廷曾經計劃「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革是 侯井以西,欲通渠轉谷,積居盧倉以討之」這裡面就提到了居盧倉。按照上面陳老先生的考證,居盧倉就在走出三隴沙不遠處,土垠遺址被發掘以後,有專家力證土垠遺址就是當年的居盧倉。土垠遺址在樓蘭城(LA)遺址的東北、羅布泊北頭,三面環海。當然實地考察過的斯坦因也有不同的看法。斯坦因將其定位在阿奇克溝谷 東端的伯什托赫拉克,「這裡至今仍是邊防線以西水草最多的地方。因為走過一段艱難的路程後,伯什托赫拉克很適合做為一個提供給養的基地。」問題三-002 為什麼採用《魏略》的說法?《魏略》的說法更能準確地描述樓蘭道最初的形態。在西漢年間這是進入西域最捷徑、最安全的路線。背靠敦煌,便於補給,同時也避開了北部草原上匈奴人的襲擾,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但是這條路本身也不是很理想,要經過三隴沙,也就是斷成三段的大沙漠;還要經過白龍堆以及羅布泊北岸雅丹群、以及鹽漠等不易通行的地區。要走樓蘭道,必須經過周密的運作。樓蘭的作用不僅在於此,還在於是西域南北兩道(西漢時期)的分界點。「初,貳師起敦煌西,以為人多,道上國不能食,乃分為數軍,從南北道」,那麼這個南北兩道分界點在哪裡?據《漢書》記載,南道起點是鄯善,北道起點是車師。車師與鄯善相距甚遠,實際上的分界點是樓蘭城。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樓蘭古城的重要性了。這座樓蘭城,就是後代考古發現的樓蘭古城,至於當時叫什麼不得而知。樓蘭更名鄯善以後,這座城承繼樓蘭的名字,始成樓蘭城。這一點在東漢末年班勇表述的最清楚。「舊敦煌郡有營兵三百人,今宜復之,復置護西域副校尉,居於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長史將五百人屯樓蘭,西當焉耆、龜茲徑路,南強鄯善、於窴心膽,北扞匈奴,東近敦煌。如此誠便。」這裡面的樓蘭就是樓蘭城。問題四:西漢是如何控制樓蘭路的?對樓蘭路的控制,傅介子是一個關鍵的人物。完成西漢對樓蘭第一次征服的是趙破奴,「虜樓蘭王」。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斬首行動。趙破奴率領七百騎直入樓蘭皇宮,擒樓蘭王以歸。以後,漢朝在西域比較大的動作就是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兩次大宛之行了。遠征大宛,控制樓蘭是關鍵,否則即使勝利了也無家可歸。貳師在大宛的勝利一舉改變了西漢在西域的戰略事態。於是從「酒泉列亭鄣至玉門」到「西至鹽水, 往往有亭」,也就是說漢軍基本控制了樓蘭路,亭鄣已經修到了羅布泊,也就有了桑弘羊「侖台屯田」的動議。然而真正的屯田還是在傅介子刺殺樓蘭王之後。這期間西漢王朝內部是武帝去世,內亂不息,是不得不休養生息的十年。這是年間樓蘭人也在匈奴人的蠱惑之下,劫殺漢使,阻礙交通。傅介子刺殺樓蘭王之後,西漢立前樓蘭王的弟弟尉屠耆為樓蘭王,並改樓蘭國名為鄯善,並且在伊循屯田。樓蘭城為中心的樓蘭故地成為漢軍的軍事基地,漢軍徹底控制了樓蘭路。以後,西漢、東漢,乃至於魏晉在樓蘭的屯田就基本成為定製。樓蘭城也成為西域長史的駐地。7#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4:00問題五:樓蘭人從何而來?「樓蘭美女」的現身給了我們一個最直接的例證,樓蘭人是什麼樣的?那麼可不可以說樓蘭人就是白種人?現在下這個定論還比較早。從邏輯上說「樓蘭美女」只能告訴我們,在3300年前有一個白種人的美女,或者白種人的部落曾經出現在樓蘭並且留下了歷史的印跡。客觀地說,「樓蘭美女」與信史時代的樓蘭人有什麼關係,還是一個待定的課題。我們所說的樓蘭人應該界定於樓蘭人進入漢史那一刻算起。我們所定義的樓蘭人什麼樣子,我們還得從史書上尋找。最早涉及到西域歷史的中國史書無疑是《史記》。司馬遷在《史記》里對於樓蘭人的形象有了一個相對清楚地界定,《大宛列傳》有這麼一句話,「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須髯,善市賈,爭分銖。」也就是說大宛以西的居民,與大宛以東的居民,在外在形象上有著本質的差別,這一點司馬遷意識到了,也記載下來了。換句話說,大宛以東的居民與司馬遷並沒有本質的差別,所以不用特別說明。也就是說此時的樓蘭人一定具有某種東方人的特質。司馬遷與張騫屬於同時代人,哪個時代往來西域的使節也是非常頻繁,想來司馬遷不至於不知道,或者漏記了樓蘭人的象形,如果樓蘭人的形象與我們相差很大的話。在《于闐立國志》中也記錄了一個故事,可以作為佐證。相傳在很早以前,于闐這個地方是沒有人煙的。廢話,那麼偏遠的地方怎麼會有人。後來大約公元前二、三世紀的時候有了人了,而且一來就兩撥,一撥從東邊來的,一撥從印度方向來的,據說是被印度的阿育王流放到這裡的。這兩波人毗鄰而居也是相安無事。也是活該出事,有一次出去打獵的時候,獵手們就碰到了一起。互相吹噓自己的祖先是如何的偉大、強盛。真不知道他們是用什麼語言溝通的,兩邊應該沒有通用的語言,那時候又沒有人推廣漢語。這就不管了,反正是發生了文斗。接下來肯定是武鬥,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得見見手上的功夫。於是,約期決鬥。決鬥的結果自然是來自東方的略勝一籌,在殺了另一方的首領之後,統一了兩個部眾,新的國家就誕生了,幸福生活也就開始了。接下來新的問題也就產生了。國王日益年邁,就是沒有兒子。江山無後,真愁人。這個時候佛就介入了。據說國王向寺廟裡的毗沙門天神求助,結果神像的頭部裂開跑出個孩子。實際上那個時候,佛教可能還沒有傳到這裡,故事都是後人根據傳說逐步完善的,而且編故事的很可能就是佛教徒。孩子是有了,可是這孩子不吃人奶。也難怪這是神的孩子嘛,怎麼能吃人奶?沒辦法還得求神,解鈴還得系鈴人。神是不能親自來哺乳的,那就變成了人了。妥協的結果就是神廟前的地上突然隆起一個乳房狀的突起。孩子以此為食,居然也就長大了。自此,哺育了新一代的國王的地乳就成為于闐的神物,後來就以地乳為國號。也就是于闐可能就是地乳的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于闐是由從東土而來的人(也許是中原人)與從印度北上的印度人聯合建立的國家。既然東土而來的人可以到達于闐,也就更可以到達比于闐更東的樓蘭。據《北史》記載, 「自高昌以西諸國人等,皆深目高鼻,惟此一國,(于闐)貌不甚胡」, 說的也就是這件事兒。問題六:樓蘭人最後到哪裡去了?樓蘭人的遷移伴隨著樓蘭古城的廢棄。樓蘭古城的廢棄取決於西域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自漢軍控制樓蘭以後,相繼在樓蘭附近進行了屯田。東漢末年班勇再出西域提出的建議之一就是恢復在樓蘭的屯田。這一點也有事實為證。東漢晚期, 估計也就是班勇出塞、西域第三次開通之後,東漢在樓蘭地區建設了大型的水利樞紐。當年涼州刺史毛奕派遣敦煌人索勵率領一千名士卒到樓蘭屯田。要屯田首先就得解決水的問題,攔河築壩建立灌溉系統就是豐收的保證。索勵到任之後就從鄯善、焉耆、龜茲的各國各徵調了一千名士兵要在注濱河上修個水壩。注濱河就是孔雀河。別說是在漢朝,就是在現代化的今天攔河築壩也是一個大工程,西域各國更是前所未聞。大河截流之日是波濤洶湧、巨浪滔天,幾乎就要把大堤衝垮。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當年長江截流的情景,估計差不多。在沒有大型推土機的情況下,如何堵塞缺口真是個難題。尤其那時候的人還迷信,河裡是有河神的,浪這麼大是不是河神發怒了?參與截流的將士們也都是心驚膽戰,惴惴不安。士氣,幹啥事都得有士氣。心病就得用心藥治。索勵是手提長槍,與戰士們列隊迎戰。一邊祈禱神靈保佑,一邊是象摸象樣的與河神大戰。口中還念念有詞「王尊建節,河水不溢;王霸精誠,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看起來好笑,卻是十分有效的手段。這就同現在喊口號「加油、加油,一、二、三」,差不多。整整三天河水終於平靜下來了。樓蘭這一地也就此變成了魚米之鄉。據說有關專家曾經乘坐直升飛機專門考察過孔雀河,看看索勵到底在哪築的壩。孔雀河雖然幾經改道,但是從空中看來每條河床都歷歷在目。當然當年的壩址已經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了。不過從樓蘭出土的漢簡里關於屯田的事是特別多。從這個記載我們知道,當時的孔雀河還是水量充足,可以攔洪築壩、澆灌萬頃良田。這個屯田經三國、一直持續到西晉。隨著北方匈奴人的臣服與遠遁,西域的力量發生了變化,更北方的高昌逐漸興盛,成為溝通中原與西域的關鍵節點。樓蘭道不易通行的特點日漸突出。從中原出塞,選擇從敦煌到伊吾,再到高昌,這條道顯得更加便捷; 從西域來的,也往往選擇走焉耆,到車師、高昌,即使是到了西域南路的于闐,也可以通過沙漠間的玉田河北上龜茲,這樣就可以避開樓蘭道上的險阻,樓蘭道也就顯得可有可無了。控制高昌成為中原王朝的首選,樓蘭變成了雞肋。再在此地維持大規模的屯田部隊,變得有些不合時宜。考古發掘出的木簡也透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以後,戊邊將士的口糧供應日漸減少,也就是說水源日漸枯竭,不足以灌溉大規模的農田。樓蘭城的廢棄變成了一個時間問題。魏晉時期,樓蘭古城作為西域長吏官署的作用在下降。以樓蘭城為基地發動的最後一場戰爭就是前涼大將李柏對高昌的攻擊。顯然樓蘭城只是作為一個攻擊高昌的前進基地而存在,樓蘭路已經不需要維持了。在樓蘭古城能發現的、帶有紀年的木簡的最後年限為公元330年(建興十八年),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李柏文書。 李柏文書產生的時間應該在公元325年左右,此時距離樓蘭城的廢棄已經不遠了。當然樓蘭城的廢棄並不等於樓蘭道徹底被廢棄了。由於種種原因必須走樓蘭道的,也有了新的許在尼澤,就是南部的鄯善。《魏書》中是這麼說的,「出自玉門,渡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為一道」。流沙就是三隴沙。從這個記錄看,已經避開了白龍堆。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法顯、沮渠無諱走的都是這條道。這麼選擇,也許也有羅布泊水域變化的原因。總之,樓蘭古城廢棄的主要原因就是樓蘭道的廢置,高昌的崛起,使西域之路有了新的、更安全的選擇。問題七:關於李柏文書的出土地還有一小段公案?對,李柏文書到底出土在LK古城,還是樓蘭古城有一小段公案,至今也未有確論。當時參與考古的橘瑞超還是個不滿20歲的青年,也沒受過專業訓練。沒有對出土文物進行詳細的記錄,不巧的是後來他本人的日記也損毀。致使李柏文書出土的地點糾纏不清,成了疑案。專家們針對不同的出土地點,也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爭論也是相當激烈。文書里有「海頭」字樣,如果出土在LK古城,則LK古城就可被命名為「海頭」,否則,樓蘭古城就是「海頭」。而LK古城則被有些專家認定為伊循古城,也就是伊循屯田的故地。 這對樓蘭地區的認識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這裡我們採用出土於樓蘭古城的說法。8#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4:00問題八:最後的樓蘭樓蘭古城廢棄之後,鄯善(樓蘭)人還繼續生活在當地,給樓蘭人最後打擊的是北方草原上興起的高車人,高車的鐵騎兵翻越庫魯塔克格南下西域。首先蹂躪了鄯善、且末,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兩年以後南齊的益州刺史劉浚曾經派人出使高車。使節江景玄西行穿過吐谷渾,然後沿鄯善北上,一路上看到的是殘牆斷壁。昔日繁榮的鄯善國已經沒有多少居民了。到公元542年的時候,也就是柳檜來到河湟的時候,鄯善王的哥哥鄯善米(鄯朱那)率部歸附西魏。這位鄯善王的哥哥,在不同史書中收錄的名字還不一樣,一說叫鄯善米,一說叫鄯朱那。這也是我們幾十年來再一次聽到鄯善的消息,彌足珍貴。這也許是中國史書上最後一次提到鄯善人。我們知道現在統治鄯善的應該是吐谷渾人。那麼發生了什麼事使鄯善人遠離家鄉、遷居到西魏?也許是當地的生態已經遭到了破壞,也許是吐谷渾人的橫徵暴斂,也許有很多也許,總之鄯善這個地方不再適合鄯善人居住了,陽關內的西魏才是這些人最後的歸宿。神秘的樓蘭、曾經的鄯善,也許就在這一天落下了帷幕,公元542年四月。也就是說樓蘭人部落離散,星散四方。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唐初有一個祖居樓蘭的人士,名鄯伏陀,曾經試圖率領族人南返羅布泊。「納職,右,唐初有土人鄯伏陀屬東突厥,以徵稅繁重,率城人入磧,奔鄯善,至並吐渾居住,歷焉耆,又投高昌,不安而歸。」其時,鄯伏陀一族已經移居伊州(哈密)多年,由於忍受不了東突厥的苛捐雜稅,就試圖返回祖居地,在伴湖而居。願望是美好的,遺憾的是鄯伏陀已經適應不了當地的氣候了,輾轉反側之餘只能返回伊吾。問題九:這之後再樓蘭地區還有人類居住嗎?有。唐初駐守在這裡的是來自中亞的栗特移民,築城是貞觀年間康國大酋康艷典。現在在這裡主事的很可能是其康艷典的後代佛耽延、康地舍拔兄弟。朝廷的目的很明確封鎖住吐蕃對西域所有的出口。「西邊沙路坦達夷漫,故縱嬴兵庸將,亦以為蕃患」,何況是驍勇的栗特部落?正是這些栗特人堵住了吐蕃進軍西域的一個路口。問題十:提到李柏,能不能講一講著名的李柏文書?李柏文書在西域歷史上非常有名,這是前涼大將李柏的親筆。關於李柏,在歷史上只有一段簡單的記錄,說的事情與李柏文書有非常緊密的關聯,這就使得李柏文書變得更加珍貴。「西域長史李柏請擊叛臣趙貞,為貞所敗。議者以柏造謀致敗,請誅之。駿曰:『吾每以漢世宗之殺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竟以滅死論,群心咸悅。」當時的情景是前涼張駿剛剛掌權,時年十六歲。張俊在成為主要領導之前一直活躍在泡妞屆與時尚界,這就使人不得不擔憂前涼的前途。前涼也是內外交困,西面是在西域稱王的是焉耆王龍會、龍熙父子, 東面是前趙的劉曜;內部的四方大員也都看著張駿如何順利從娛樂界轉行到政界。為了震懾內外敵手,張駿舉行了盛大的就職典禮。西域各國紛紛前來致賀,但是鎮守高昌壁的前涼大將趙貞並沒有出席,這就是一個反叛的信號。考慮到高昌壁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趙貞與焉耆王龍會、龍熙父子的關係,趙貞出現分離傾向肯定與龍會的存在有關。趙貞挑選此時向張駿示威也是認定了張駿不可能有所作為。如何處理在高昌壁的趙貞,前涼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分人的看法同趙貞的想法差不多, 現在不是出兵的時機。大兵一動、千里遠征,一旦東面的劉曜乘虛而入,那就不是慘,而是很慘。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看,西域長史李柏就是堅決的主戰派。在李柏看來趙貞的獨立夢就是痴心妄想,想要在焉耆與前涼之間扮演中間人的腳色,置身於事外是不可能的。憑藉焉耆現在的強項, 趙貞獨立之後必不可避免地要轉向焉耆,這也是焉耆所希望的。龜縮在河西的前涼還能有什麼前途,「棄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這前人的遺訓李柏是時刻銘記在心。在李柏看來這一仗必須打,趁著趙貞立足未穩,給予雷霆一擊,收復高昌。公元325年初李柏受命進剿趙貞。當年五月李柏就率兵回到了海頭。李柏幾乎是與焉耆使節前後腳離開河西的,前涼還派出嚴參事送焉耆的使節回國。一是保證路上的安全,二也是為了探探趙貞的虛實。焉耆使節走的是北路,直通高昌,然後經高昌回國。回到海頭之後,李柏第一件事就是給焉耆王寫信,一是表示慰問,也通報近期的情況。要打仗了,別迸身上血;不過也別害怕,此事與焉耆無關。站的遠遠的看熱鬧吧。焉耆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李柏此行的成敗。如果焉耆與趙貞穿一條褲子的話,這件事幾乎就不能做了,要打就是大仗。所以李柏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焉耆同趙貞區別開來。這一天是五月七日,李柏坐在書房裡是反覆斟酌字句,既要表示出親善以打消焉耆可能的恐怖心理,也要敲山震虎使焉耆知難而退,不要干擾李柏的平叛行動,這篇文章的難度是可想而知。反覆寫,寫了好幾遍也不滿意。草稿是扔了一地,其中有兩篇於大約一千五百年以後被一個日本人給偷去了,這就是史學界內著名的李柏文書。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在網上找一下草稿的原文,還是很有意思。也是很遺憾,要想看原件還得去日本。要不說國家得強大,否則啥好東西都被別人拿走了,我們只剩下孤零零的一群人。這就是李柏文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網上查一下原文。問題十一:羅布泊畔的羅布人?在近代羅布泊地區的考古中,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堪稱急先鋒。當這位俄國人來到羅布泊地區的時候,據說遇到了一些自稱「羅布里克人」的當地居民,後來簡稱「羅布人」。這些羅布人與樓蘭人是什麼關係,估計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甚至羅布人從何而來也是一個難解之謎。據後代史家的記載,羅布人以捕魚捉鴨為生,生活清苦而淡漠,但是多長壽。按照羅布人的自述,羅布人原先居住在北方的大湖,後來大湖乾枯了,他們就來到了現在的居住地,阿不旦村為中心的區域。在普爾熱瓦爾斯基來到當地的時候,接待他的就是羅布人的首領昆其康伯克。昆其康,使名字,伯克是清政府授予的頭銜。 阿不旦村是昆其康伯克的祖父建立的,昆其康伯克家族世代居住於此。 羅布人都很長壽,這在環境相對惡劣的羅布泊地區確實很引人注目。昆其康伯克自己就是一個老壽星,以至於二十年以後,近八十歲的昆其康伯克還接待過瑞典人赫定。據赫定推定,阿不旦村始建於1750年,甚至赫定還為昆其康伯克家族排出了譜系。羅布人在中國史書上最早出現的記錄是在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大兵赴吐魯番築成墾地。羅布淖爾回人古爾班等率喀喇庫勒、薩達克圖、喀喇和卓等邑千餘眾內附。」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參贊舒文襄公以羅布卓爾凡兩部,一為喀喇庫勒,一為哈喇和卓,而喀喇庫勒又區為五,惟喀喇庫勒一伯克約束難周,增置伯克三人轄其眾。」也就是說喀喇庫勒原先只有一個伯克,後來為了管理方便增加了三個,也許昆其康伯克的祖父就是其中之一。那麼,羅布人總共有多少人口?其時共計二百八十戶,一千二百八十人。關於羅布人,清史裡面也多有記載。新疆設省之後,正是在羅布人的幫助下,劉錦棠才勘定了由羅布泊到于闐的古道。到公元1917年的時候,阿不旦村還有居民二十七家,也就是一百多人。但是阿不旦村最終也逃脫不了廢棄的命運,糾其原因就是水。羅布泊這個地方,「冬天寒冷,夏天酷熱;冬天冷風刺骨,夏天蚊子多的嚇人,只有在颳起風暴的時候,人才能擺脫蚊子的包圍」。這樣惡劣的環境註定孕育不了很多人,隨著水源的枯竭,人類遷移到其他地區也許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進入共和國以後,考古學家也多次試圖探尋羅布人的秘密。據有關文獻記載,現代羅布人記憶最深的歷史人物居然是民國初年一位叫楊增新的新疆督軍,說那個時代「天地非常廣闊。」楊增新統治新疆十七年,也是一位守土有責的錚錚硬漢。至於楊增新如何與羅布人拉上關係,也許真是一個謎團。這十七年中楊增新幹了許多大事,其中之一就是謝絕了黑喇嘛丹畢加參進入新疆。民國初年,外蒙獨立,蘇聯十月革命,亞洲內陸陷入動蕩,黑喇嘛率領幾百戶牧民從外蒙進入新疆與甘肅之間的黑戈壁,請求進入新疆。被當時的新疆督軍楊增新拒絕。黑喇嘛屬於亂世梟雄式的人物,很想在亂世有所作為,進入新疆必然成為一個亂源,這也是楊增新謝絕其進入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後黑喇嘛就在黑戈壁落草為寇,稱霸一方。楊增新也在黑戈壁的另一方設立了一個秘密堡壘,阻斷黑喇嘛如疆之路。黑戈壁位於額濟納河、祁連山、東天山山脈、中國與蒙古國的界山(阿濟山)之間,地域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楊增新建造的城堡就在明水古城附近,這裡距離羅布泊真算不上遠,也許羅布人參與過楊增新的行動,守土有責也未可知。9#作者:唯楚有才01 回復日期:2012-11-3 20:45:00問題十二:樓蘭歷史上的佉盧文佉盧文是古印度的一種文字,曾經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比較流行。後來逐漸沒落,成了死文字。誰創造了這個文字我們不關心。我們關心的是誰把這個文字帶到了鄯善,什麼時候帶到了鄯善。在玉門關內的中原王朝互相對砍的時候,是誰乘虛而入動了我們的蛋糕?按照時間、地點推測的話,應該是大月氏。歷史上最近一次提到大月氏是在公元116年左右,當時是大月氏扶持臣磐做了疏勒王;東漢在西域最後一次行動大概是公元175年,當時是西域長史輔立了拘彌王; 曹魏第一次進入西域是公元221,這一年敦煌人張恭被任命為戊已校尉。也就是從公元116年到公元221之間,佉盧文在西域傳播開了。按說這樣大的文字入侵,可以肯定是伴隨著大量人口的植入,那麼最直接的手段也就是戰爭。這也是一千年多年以後許多外國學者的看法,大月氏統治了該地區,也把文字傳播了過來。然而後代考古卻沒有發現戰爭的痕迹,鄯善的王族就沒有發生變化。當曹魏再次走出陽關的時候,多年以前對中央王朝的記憶,使鄯善的王族毫不猶疑的接受了新領導。如果王族換了月支人想必還要大受周折,甚至兵戎相見,也叫不打不相識。據專家們考證佉盧文的記載,在鄯善國里大月氏人似乎承擔著被領導的腳色,雖然地位相對特殊。令人奇怪的是當佉盧文在西域南路盛行的時候,在大月氏所謂的本土已經逐漸沒落了。那麼這一階段大月氏發生了什麼事哪?公元116年左右正是迦膩色伽二世的時代,迦膩色伽二世也是大月氏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君主,十分強大,在位期間國力達到鼎盛。隨後盛極而衰,在外力的打擊下國家逐步凋零。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記憶,即使沒有文字也會口口相傳。如果說在大月氏人中間流傳著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祖先居住在哪裡這樣的傳說是不會讓人感到奇怪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在外敵入侵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有些大月氏人越過帕米爾高原,沿著西域南路一路東行,在於闐、鄯善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尤其是在鄯善,許多月氏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至於兩種人怎麼樣融合在一起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誰懂得佉盧文,可以做一個深入的研究,沒準能在出土的木簡中發現一二。實際上鄯善距離大月氏人夢牽魂繞的故土已經很近了。也許有人會猜測沒準很多月氏人已經跨過了兩關來到內地。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書中真有這樣的記載。在佛學傳記《出三藏記集》里記載了一個月氏和尚支謙的革命家史。支謙的祖父法度就是在漢靈帝年間來到中原的,同來的還有族人數百。法度不是來訪問的、也不是來遊玩的,而是移民,整個一族人千里迢迢來到漢朝。說來到漢朝,或者移民,有點用詞不當,確切地說應該是回家。為此漢靈帝還授予法度率善中郎將。這個時間點正在前面我們所估算的公元116年到公元221之間。這只是一個例子,其他的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正如記載中所描述的,大月氏人的東遷之旅不可能是有組織的,浩浩蕩蕩的排著隊來必然會遭到于闐、鄯善等國人民的抵制;也不可能一點組織沒有,否則也不可能遷移這麼遠。應該是一批一批的,每批的人數還不會很多,而且以家族為單位。這樣才能被當地人逐步接納,而不至於引起不必要的衝突。這些月氏人很可能與當地的于闐人、鄯善人達成了某種默契。即接受領導的管理,又保持了相對的獨立。至於佉盧文為什麼流行起來,其原因既簡單、又複雜。于闐、鄯善這些國家本身是沒有文字的,漢朝進入之後上層人物使用的應該是漢語,但是這些人對佉盧文也不應該陌生。兩邊佛教交流這麼頻繁,對佉盧文應該是耳熟能詳,最起碼應該是見過的。月氏人進入之後,月氏人之間肯定是用佉盧文來溝通。這就產生一個問題,當地的政府如何加強對月氏人的管理。語言不通肯定是一個問題。或者強迫月氏人使用漢語,這個看起來比較難,沒準鄯善人自己都沒說溜;或者借用月氏人的文字。估計也沒有誰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在生活過程中逐步約定成俗,佉盧文也就逐步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實際上月氏人對塔里木盆地南緣這一帶真是不陌生。當年月氏人西遷的時候,鄯善這一帶也是必經之地。漢文帝的時候匈奴右賢王攻擊月氏人,也曾順道來過這裡,收服了西域二十多個國家。當時還叫樓蘭的鄯善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說當時有些月氏人由於某種原因留在此地也是不會使人感到意外的。更神秘的說法是據專家的考證,塔里木盆地南緣這一帶很久以前也是大月氏人的故土。在更早的史書上里大月氏人叫禺氏。當年穆天子西遊的時候,禺氏人還進獻過禮物。《管子》里也說「玉起於禺氏之邊山。此度去周七千八百里,其塗遠,其至厄,故先王度用其重而因之。」當然這些東西即使考證出來也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想得到考古學的實物支持是不大可能的了。畢竟年代太久遠了。問題十三:漂移的羅布泊?說到樓蘭就不能說一說羅布泊。羅布泊,又稱羅布卓爾,在塔里木盆地的東部,也是盆地的最低處, 正是一個聚水之潭。所以說北部的孔雀河水,南部的塔里木河水都流向羅布泊。這也造成了羅布泊的漂移之說。這也是羅布泊最神奇的地方,就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河流的改道。塔里木河、孔雀河河流改道,致使河水流入羅布泊的入口發生巨大的變化,進而造成了羅布泊重心的轉移。也就形成了漂移之說。作為西出陽關、玉門之後最大的一個水源,羅布泊在漢軍經營西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樓蘭就是圍繞著羅布泊而存在的。羅布泊之地現在是一個巨大的無人區,又稱死亡之海。當年發現經過此地的時候就有過描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而。」足見此地的險惡。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彭加木的失蹤。很可惜,羅布泊現在已經不再是泊了,變成了真正的沙河、荒漠。問題十四:鄯善的傳驛制度這就是鄯善可以為往來商旅、行人、使者提供的一項專業服務:傳驛。鄯善的傳驛隊伍是非常專業,不僅配備有護衛、嚮導,還有普通駱駝、急行駱駝。看出來這屬於武裝護送,趕上現在的運鈔車了。另外還提供相應的飲水、飼料、食物,不過估計不是免費的。傳驛隊伍常年待命,接到國王的命令就可以即可啟程,當然工錢從優。用穀物直接支付,易貨貿易,決不打白條。那麼,被護送的人是不是要支付相應的費用?那還用說嗎。不過八戒一行的費用應該由當地的寺廟負責了。此時的西域南路基本上被于闐、鄯善瓜分了。以前我們所熟悉的幾個西域南路小國,比如小宛、精絕、戎廬、且末都已經成為鄯善的一部分了。也只有這樣鄯善才能提供完整的一站通服務,把客人從一個綠洲送到另一個綠洲。最西端可以送到鄯善、于闐的分界點拘彌,之後就是于闐的事了
推薦閱讀:

驚采絕艷:盜墓盜出的新樓蘭
樓蘭漢文簡紙--章草(殘頁)
詩中樓蘭
千年之戀,我的樓蘭~~

TAG:西域 | 樓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