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在我國,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之說,並且這種說法在社會上一直流傳很廣,就連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嘆也曾這樣說。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這句諺語中所說的「三國」和「水滸」分別指的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其中,《三國演義》是我國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全書始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展現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間的歷史風雲;《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人民大眾而不以帝王將相作為英雄的長篇小說。它們與《西遊記》、《紅樓夢》一起被譽為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作為「四大名著」,它們以其獨特的思想和藝術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既然是稱為「四大名著」的小說,為什麼又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之說呢?首先,我們先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講述的是農民起義的故事,書里的各路英雄豪傑大多是以一副俠肝義膽的面目出現,弘揚的是一種反叛精神,即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和傳統的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顯然是格格不入的。此外,英雄豪傑「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豪爽雖然讓人覺得痛快大氣,倒在好漢們刀下的貪官污吏和惡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細讀之下不難發現,好漢們濫殺無辜的場面也不少見。例如,在「血濺鴛鴦樓」一節,武松在盛怒之下殺掉了那幾個要謀害他的仇家,又捎帶著殺了好幾個無辜的人,在殺了人之後,還蘸著鮮血在牆上寫下了七個血淋淋的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許,在那個年代裡,作為豪傑不殺幾個人就顯不出英雄好漢的底氣,但如果像武松這樣殺人殺到了不分青紅皂白的地步,的確讓人不寒而慄!明代有一個文人叫左懋第,他就認為《水滸傳》是一部教人做強盜、造反的壞書,如果不禁毀的話,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於是他上書朝廷請求禁毀《水滸傳》。其實,左懋第很愛讀書,自己就是個「水滸迷」,那他為什麼會突然這樣做呢?這事還得從崇禎年間的一場農民起義說起。當時,有個叫李青山的人,出身貧苦,以屠宰為業,平時愛打架,跟一些強盜、作姦犯科的人交往甚密。1641年,因連續三年的旱災,全國鬧起了饑荒,很多人都被餓死了,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有一天,李青山在買糧時與官員發生衝突殺了人,被迫無奈也舉起了反抗的大旗,靠搶劫漕運壯大自己的實力。之後,以李青山為首的這股起義軍經歷了招安與再起義,幾經波折,才最終被明朝政府派出的重兵鎮壓下去。當時,擔任刑科右給事中的左懋第得知李青山的事之後,馬上想到了之前經歷的幾場小型起義,他們大多都有《水滸傳》的影子:殺人放火、上山為寇、破城劫獄、希望招安為官。於是,左懋第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世之多盜,弊全坐此,皆水滸一書為之祟也。」明朝政府出於政治需求和統治的需要,決不允許任何危險因素存在,所以就批准了他禁毀《水滸傳》的奏摺。從此,《水滸》在明朝就被視為禁書了。通常情況下,青少年的性格都比較單純,並且年輕氣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於父母來說,有誰希望自己的孩子形成叛逆的性格,從而惹是生非、招致禍端呢?因此,人們不贊成青少年看《水滸傳》就不難理解了。此外,《水滸傳》裡面的那些好漢固然豪氣衝天,但最終依然擺脫不了被招安、被屠殺的厄運。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少不看水滸」表達了普通老百姓和讀者們一種熱切而又感傷的願望:希望青少年們能夠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不要去學那些好漢們的各種叛逆之舉,不要搞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接著,我們再說「老不看三國」——至於「老不看三國」,這個說法就引人深思了。首先,《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其次,這些故事不但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區也被奉為經典。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研發的三國系列遊戲,風靡全世界。《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是漢朝軍閥混戰和各種人物智慧進行較量的爭鬥史,而且其中的各種故事就是中國式智慧的一種集中濃縮。例如,魏、蜀、吳等各個軍事集團的結盟與衝突,各種權謀、計策的謀劃與制定,人才的發現、招攬與運用,地盤的管理和搶佔,等等。說穿了,《三國演義》通篇都充斥著「計謀」,無處不在講「謀略」。這些「計謀」和「謀略」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設個圈套,引誘對方來鑽,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例如「捉曹放曹」、「蔣干盜書」、「周瑜打黃蓋」、「長坂坡救阿斗」等,無處不在鬥智用計、爾虞我詐。因此,魯迅先生曾評三國說:三國寫劉備的忠厚近「偽」,諸葛亮的機智近「妖」。一般來說,一個人歲數大了,生活的閱歷比較豐富,經驗積累也比較多,為人一般都老於世故,處理問題也表現得老成持重,這樣的老年人當然會得到人們的尊敬和倚重。相反,如果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再去讀《三國演義》,並且從中吸取「營養」,遇事過多地講究謀略,最終很可能會變得老奸巨猾,那可就為人所不齒了。這大概就是以前人們認為「老不看三國」的原因所在吧。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看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的統治。相對來說,雜文家高旅先生的說法則較為平和折中。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其實,以上所說的「少不看水滸」也好,「老不看三國」也罷,實際上都把問題看得絕對化了。事實真有那麼嚴重嗎?未必。雖然我們現在無法計算到底有多少人因熟讀三國,採用故事中的謀略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也無法計算到底有多少人跳進了別人按照三國故事設置的圈套里,而被置於絕地。但我們在何處看見過有哪一位忠厚的長者因為看了《三國演義》就變得老奸巨猾了,又在何時聽說過有哪一個失足的少年是因為看了《水滸傳》才變壞的?因此,「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種說法,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一種偏見。事實上,這兩部巨著不論是創作手法還是思想內涵,都達到了世人所公認的極高水平。所以,它們是當之無愧的老少咸宜的好作品,絕不應該受什麼年齡段的制約。本文節選自《震撼世界的中國民間智慧》


推薦閱讀:

[三國小札].劉逸生.掃描版
誓死不降曹魏,蜀漢滅亡後馬超後代逃到這個國家當省長?
三國演義37-01
信息安全有多重要?看完這篇你就秒懂了...
官渡之戰,郭嘉說袁紹有十敗,赤壁之戰,周瑜也看出了曹操這四敗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