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風雲下部(四)營建東都
東都洛陽平面圖
修洛陽城一種說法是是算命的結果, 「章仇太翼言於帝曰,陛下木命,雍卅l為破木之沖,不可久居。又讖雲,修治洛陽還晉家。帝深以為然。」術士說,西邊屬金,克木,大興城不宜久居。他還說,修治洛陽還晉家,隋煬帝覺得有理,馬上張羅修洛陽。事情並不如《資治通鑒》所說。一個理由,這條記載來源不可靠,是筆記小說《大業雜記》。直接引來不夠嚴肅。第二個理由, 《大業雜記》本身不靠譜。楊廣上台,怎麼會對章仇言聽計從呢?他可是與柳述親近的。大業元年三月,張羅這個工程,隋煬帝有過詔書,至少有三個理由:一是安撫東部地區的需要,東部並不穩定,楊諒叛亂時有十九州叛亂,東部叛亂要鎮壓,大興在西部,應急不夠,還有,楊廣為了懲罰那些分子,楊廣把百姓移到河南,幾萬人,要考慮管理,在楊廣看來他們天生有反骨,要加強管理就得建都。二是安撫江南的需要,楊諒叛亂也體現江南的不穩定,推動叛亂的就是兩個著名的南方人。把都放在東邊也離這裡近些。出於震懾江南的需要也要修治洛陽。為什麼一定得在洛陽呢?三個理由就是洛陽有建都優勢。古代建築要有條件, 「建都之要,一形勢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建都論))地勢交通而且要居中,這三條件看洛陽,是量身定做的。山河之間,是形勝之地,能守,是第一要求。優勢大,主要不在這兒,真正的優勢在運輸便利上。這點大興沒法比。大興在關中平原,往西是荒涼的。但是關中平原往東是關東,當時是富庶的。關中平原本身是土地肥沃,畢竟土地面積小,所以建都關中,得關東支援各種物資,主要是糧食。偏偏交通上有間題。東輸的通道不暢,有三門峽在。水運的船到這兒就得改陸路。東邊的糧食要運來太困難了。一鬧災就得逃荒,洛陽不會這樣。比大興城有優勢多了。而且居於天下之中,絕對地標來說在陝西,但是經過開發,確實在河南。居天下之中,皇帝用心就會不偏不倚。如果建都洛陽,四方有事,都可以隨時反應,可以協調各方力量。國家發展就可以平衡了。這樣看來不是一個算命的結果,這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也合乎國家發展的需要。
(隋煬帝想要的工程是什麼樣子?誰能完成呢?)洛陽城要開始建設了,怎麼建?隋煬帝是輕車熟路,有大興城在比著。建大興城時是怎麼建的呢?照舊找宇文愷設計,找楊素做首席指揮。技術班子不變,思路也基本不變。乍一看,洛陽城真像大興城。有三方面特別像:一是都是先設計再施工,都特別規整。二是洛陽城也是由宮城皇城與郭城三部分組成。宮城居高臨下,都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原則。三是都實行里坊制度。整個郭城被分成103坊,乍一看,像極了大興城。但是,往細里看不像了。不一樣的地方有兩方面:一是洛陽城比大興城華麗,大興城比較樸素,宮殿也是用的廢料,可是此時不一樣,有錢,不再考慮,都極盡華麗。像乾陽殿,氣派到什麼程度:「基高九尺,從地至鴟尾,高一百七十尺,十三間二十九架。」台階高九尺,相當於現在的三米左右。大殿五六十米的樣子,也是相當高,寬29根橫樑,雄偉才突出皇家的氣派。洛陽城的配套設施也是,禁苑也是更華麗。洛陽城禁苑叫顯仁宮,專門設計, 「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餘里,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餘尺,台觀宮殿,羅絡山上,向背如神。」禁苑在五月份修的,洛陽城方圓六十七里,禁苑方圓二百里,是城的三倍,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假的山水越大越像真的。山都超水面一百多米,像真山了。還不算,它的裝飾更是,如果冬秋呢,比較荒涼,就進行人工裝飾了, 「宮樹秋冬凋落,則剪綵為花葉,色渝則易以新者,常如陽春。沼內亦剪綵為荷芰菱芡,乘輿游幸,則去冰而布之。」到了秋冬,人們就開始人工裝飾,把綢緞剪成葉子一樣,一旦褪色,換新的。水呢?也用綾羅綢緞,剪成荷葉等一樣,看著跟真的一樣。可見Ⅲ}政浪費多大。最迷人的是,l6院,都是沿河而建,都住的是美女,為了招待隋煬帝,當然極盡奢華。常每次來游幸,還讓人在馬上演奏,淫糜了。
(雨座都城都出自宇文愷之手,差別出自哪裡呢?)首先因為宰相變了。老臣相反對鋪張浪費,現在是楊素,家裡有錢,自己住都比皇宮華麗,現在能不高標準嗎?隋文帝驗收楊素建造的宮殿時,都批評過過於奢華。現在楊素是領銜者,當然極盡奢華。隋文帝是克己復禮之人,一生都節儉,當時楊素修仁壽宮時,都嚇得半死。現在楊廣是被他們看出是好大喜功之人,怎麼討他喜歡?當然極盡華麗。這是第一個不同。第二個不同是洛陽與大興的功能不同。大興是政治與軍事中心,洛陽不一樣,還要成為全國的倉儲與經濟中心。城中許多糧倉。修洛陽有一個心結就是糧食。現在洛陽交通發達,一定要儲備充足糧食。在洛陽城就大修糧倉。一是修了一個含嘉倉583萬石,一共約23.6萬噸。還在洛陽周邊有洛口倉與回洛倉,洛口倉能儲備近100萬噸糧。回洛倉也能達到十萬噸,三個加起來有180萬噸。今天都不能小看。經濟中心上,讓周邊居民進城,要擴大人口規模,可是光有人,城市還繁榮不起來,還得有富人。得有有錢人,所以趕緊調集幾千家地主等到洛陽,拉動內需去了,洛陽人口到了二十萬戶,六十萬到一百萬中間,有人有錢有手工業,經濟就活躍了。大興城兩個市場,洛陽有三個,北市南市西市,非常方便貨物卸載。洛陽成了中國範圍中最富麗繁華的城市,把大興比了下去。那麼,大家恐怕明白了這不是大興城的縮小版,隋煬帝希望這兒成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隋的重心向這兒傾斜不少。
(隋文帝喜節儉,因此大興城處處彰顯簡樸的特邑,而隋煬帝喜歡奢華,自然洛陽城窮盡華麗之氣。正是因為這個奢華的洛陽城讓隋煬帝背上了濫用民力的罵名,成為了後世人們指責隋煬帝有力的證據。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蒙曼老師又是如何評價的呢?)有三方面值得思考:一是眼光是精準的,古代交通通訊下,古代發明了雙都制。不論是東西者還是南北京,現在修東都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除此還考慮到的是修建洛陽城就可以打破關隴貴族的壟斷,讓國家氣派更宏大。隋接續北周,西魏,這都是關隴政治集團的政治核心地位。他們的家族勢力在關中,所以大興城就是關隴貴族的堡壘。這樣的都城有間題,隋與北周這樣的區域政治不同,是全國政權了,這種情況下如果死守關隴,就顯得狹隘了。楊廣在向山東人向南方人表態,以後要打破這種壟斷,要向所有人開放,這是有遠見的。二是隋煬帝急功近利的苗頭暴露出來了,大業元年開始興建,到大業二年,十個月時間完成了,因為投入了勞動力規模太大了。每月人工二百萬,這個數字大呀。周宣帝時,修洛陽,每月四萬人,這是暴君了,現在用200萬,是相當誇張的。濫用民力的苗頭已出現了。第三個間題是好大喜功的傾向性也暴發出來了。要知道,一個皇帝有過高追求,官員們為了讓你高興,會把你的欲求放大,倒霉的是百姓。他下過詔書, 「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雕牆峻宇,復起於當今,俾使卑宮菲食,將貽於後世。」(《北史-煬帝本紀》)意思是皇帝是一個治理天下,但不是讓天下奉養殖一人,百姓最重要,百姓足天下就足了,今天建宮殿就不能損害百姓利益,要讓精神傳下去,不要讓物質傳下去。真正執行時全忘了,百姓就遭殃了。很多百姓再也沒能回家了。所以,筆記小說里才說, 「巍煥無非民結怨,輝煌不過血模糊」。 (《隋煬帝艷史》)說得也是非常沉痛,這種代價讓本有大功於天下的建築蒙上了陰影,隋煬帝的帝王形象也就蒙上了陰影。
推薦閱讀:
※timeout| 中國婦博:風雲變幻半邊天(14.3.6)
※第二十講 宋金談判 兩宋風雲
※諜戰風雲
※歷史風雲 · 人物篇丨上古三皇之人皇—軒轅
※17歲統一竹聯幫,曾以八敵百血肉相博,陳楚河之父陳啟禮,一部60年台灣風雲錄!
TAG: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