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經濟超美,「中國世紀」未必來!

只有經濟超美,「中國世紀」未必來!

根據最近國際組織的估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約27.8%,是當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美國當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15.3%。據此,權威媒體作了個非常時髦的標題——《沒料到中國經濟超美如此快 中國世紀將到來》(新華網2015年01月02日,附後)。

雖然這種大躍進式的毛氏語言「氣沖斗牛」,但是,它鼓的卻是虛勁。

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現象:一個國家因為經濟發展暫時的突飛猛進而成為世界上的領頭羊。

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英國因此而名重一時,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英國日漸後於人了。為什麼?英國的創新能力不是與時俱進,而是每況愈下,無論在哪方面。在20 世紀一枝獨秀的是美國。20世紀是「美國世紀」。因為美國的創新能力無人能超越,無論在哪方面。這當然不是說美國就十全十美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美國也不例外。但是,就創新能力這方面來看,今天的世界上好像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超越美國,代替美國成為各方面都能夠引領世界的國家,至今沒有出現。

中國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但社會的發展是畸形的。

美國立國伊始,其社會價值觀就基本確立起來了,並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行動指南。中國呢,至今沒有多少人能夠說出中國的價值觀是什麼。那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繁瑣複雜,而且相信的人並不多。如果能夠做一個測試,現在把所有的部級以上高官全部集中起來,讓他們寫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來,看看有幾人可以得100分。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文字上就讓人一個頭兩個大,誰信?

沒有達成共識的社會價值觀,中國的發展缺乏精神支柱。

社會發展沒有精神支柱,國家的創新能力自然無從談起。當然了,中國並不是一點創新能力也沒有。但是,這樣的能力過與弱小,不但不足以引領世界,也不足以引領中國自己的發展。「摸著石頭過河」依然是中國的「指南針」。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基本上是「摸著」資本主義的「碎片」而日益壯大起來的,真正土生土長獨創出來的東西並不多。

靠這種發展模式,中國能夠引領世界么?

「中國世紀將到來」,這是一種沒有意義的自慰。因為,目前中國還沒有做好準備。中國的「大掃除」正在進行中。政治腐敗得不到有效遏制,國家體制就沒有辦法「固若金湯」。如果天天都生活在「亡黨亡國」的恐懼之中,哪有精力去創新?我們總不能靠一天到晚生活在恐懼當中去引領世界吧。

再說了,創新必須靠教育,中國現在的教育體制根本出不來創新人才。我的一個朋友,他家正在讀初中二年級的女兒,每天學習不會少於12個小時。晚上做作業要做到12點。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午休息只有半小時。娃娃們中午都沒有時間回家吃飯,基本上都是隨便買一點零食填填肚子,緊接著就去上課。這樣的教育體制不是培養人才,而是摧殘人才啊!

中國的中等教育如此,高等教育怎麼樣?

事實上,正如一些學者所說,今天中國的高等院校正在成為腐敗的重災區。當前高等院校腐敗案件層出不窮。從腐敗的領域來看,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腐敗、招生就業腐敗、助學金髮放腐敗、考試分數腐敗、學生評獎腐敗、組織任免腐敗、職稱評定腐敗、教學設備採購腐敗、科研經費腐敗、社會服務腐敗、市場關聯交易腐敗等各個方面。

這樣的大學教育,怎麼能夠培養出來創新人才?中國的研究生、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滿天飛,他們寫作的論文,其數量可謂舉世無雙。真正管用的有多少?

國家體制遠沒有「固若金湯」,教育體制又一團糟,中國欲引領世界,要想21世紀成為「中國世紀」,難哉,難哉!

同時我們還別忘了一個歷史事實:蘇聯曾經是世界上第二個超級大國。它的經濟實力也同樣讓人刮目相看。但是,落後的政治體制最終讓這個國家土崩瓦解。

現在的中國,真正威脅國家安全的並不是什麼外來勢力,而是「內部勢力」。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等等大老虎就是顛覆政權的內部勢力。而產生這種內部勢力的卻又恰恰就是現有體制。如何解決這樣的「二律背反」,正是今天中國改革者的歷史擔當。如果這個歷史任務完成不了,「中國世紀將到來」,豈非天方夜譚?

學者:沒料到中國經濟超美如此快 中國世紀將到來

參考環球吧2015-1-2

正視大勢不忘差距--聽海外專家談"中國世紀"

新華網北京1月1日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利茨在2015年1月號的《名利場》雜誌上發表了名為《中國世紀》的文章,提出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美國應順應時勢,遠離遏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這篇文章再次激發了人們對於中國前景和未來定位的討論。不少海外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但也要看到,中國的綜合國力還不是世界第一。未來的中國,將成為全球重要但並非唯一的領導者。中國的和平發展,將使合作共贏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

中國經濟登頂了嗎?

施蒂格利茨在文章中說,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中國將強勢進入2015年,並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領先全球。

他的主要依據是2014年4月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統計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推算,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在2014年底超越美國。

何謂購買力平價法?簡單而言,就是統計時一國的貨幣匯率並非按照實際市場匯率折算成美元,而是通過比較兩國貨幣的購買力確定換算比率。例如在美國一個漢堡包賣4美元,在中國賣16元人民幣,那按購買力平價就是1美元兌4元人民幣,而不再是市場上1:6左右的匯率,也就是說,人民幣的購買力將被人為調高,由此折算的GDP也會跟著變大。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告訴新華社記者,用購買力平價衡量各國GDP在理論上有一定道理,但目前總體仍處於學術研究階段,在實際操作中會有很多問題,例如各國物價統計數據樣本存在局限性,同類產品往往質量或體驗不同難以量化比較等。

洪平凡說,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40%左右,而世行報告將購買力評定修正係數設定為1.85,也就是說報告仍認為目前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人民幣購買力低估了85%。這值得商榷,由此得出的中國GDP可能被高估。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舍福爾德則認為,以不同方式計算,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只是時間點不同,但總體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的經濟崛起不容置疑。在採訪中,這也是多數海外受訪專家的觀點。

「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只是人們可能沒料到會這麼快,」阿拉木圖管理大學地區發展研究所所長圖列紹夫說,「中國政府不斷依據國內外局勢變化推動改革,大企業也發展很快,能夠不斷創新,這是中國經濟成功的秘訣。」

「中國世紀」到來了嗎?

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中國世紀」就會實現?怎麼樣的世紀才可稱作「中國世紀」?對於這些熱門話題,海外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和視角。

「我認為施蒂格利茨是對的。未來100年,只要中國能夠管控住那些主要風險,這個世紀將是中國的,」美國CNA金融保險公司前董事長楚科斯堅說。

阿根廷管理和適應諮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蒂亞斯·卡魯加蒂告訴記者:「歷史上,中國就是傳統的經濟強國,只是在過去幾個世紀被西方反超,目前中國正在重新返回它在全球的傳統位置,我們都將成為見證者。」

美國福德姆大學金融系主任顏安也認為,「中國世紀」的提法並不罕見,許多研究和金融機構都使用過類似的說法,這表明全球對中國的經濟實力一定的認可和尊重,但也要警惕一些估算方法過於樂觀。

「至於『中國世紀』是否到來,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前提是中國經濟保持可持續的增長,」顏安說,「中國在居民消費方面還有很大潛力,當社保體系逐漸完善,這部分力量就會釋放出來。中國企業也具備後發優勢,沒有歷史包袱,創新革新將更有動力,這也是中國的優勢之一。」

洪平凡則認為,應當清醒地認識到GDP指標的局限性。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水平只能排在全球80名以後。至於涵蓋教育、醫療等綜合指標的聯合國開發署「人類發展指數」,中國還排在全球100名左右。

舍福爾德說,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區域發展也不夠平衡,民眾富裕程度的差距成為中美之間的重要差別,要追趕無疑需要時間。此外,美國另一大優勢是它科技創新的實力,在全球依然顯著領先。「從當前中國的綜合國力看,有些已經成為全球的引領者,有些方面還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差距,但是在一個逐步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未來的中國無疑將形成重要的主導作用,」卡魯加蒂作出了這樣的結語。

中美之間必有衝突嗎?

施蒂格利茨的文章最後落腳到中美如何相處的問題。他強調,新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下,中美利益緊密交織,不管美國願不願意,都必須與中國合作,而不應採用錯誤的遏制政策,否則只會損害美國乃至全球的利益。

對此,楚科斯堅再次表示贊同:「美中應該是解決世界問題最強有力的合作者。美國不需要因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而感到不快。相反,美國應將中國視為戰略夥伴。」

日本大學名譽教授加藤說,所謂中國世紀並不是指中國要在各個方面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而更多是指它逐漸成為全球最具活力、最有發展前景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多。

阿根廷經濟學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說,中國並不會徹底顛覆現有的國際格局,而是「正在以一種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參與全球權力和秩序的分配與重組」,「中國的和平崛起並不意味著要取消世界銀行或者聯合國,因而在現有國際體系下,中美之間仍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

圖列紹夫也認為,美國應正確對待中國和平崛起,因為美國將從中獲益良多。諸如反恐、中東局勢、全球核裁軍等重大國際問題,都有賴於美中的積極合作。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美加強合作不僅利於自身,全世界也會受益。

洪平凡提出,「中國世紀」的提法其實仍局限於過去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基於歷史上大國興衰與衝突的經歷。過去幾百年,新舊大國交替往往伴隨戰爭,給人類帶來沉重災難。但我們應該相信,今日的世界各國可以在和平競爭和互利共贏的框架下共同進步。

「中國立足於和平發展,強調堅持合作共贏,建立新型的國際關係, 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洪平凡說,「中國的整體實力肯定可以在21世紀升至世界前列,但21世紀不應該只屬於中國,或屬於某一個大國。它應該是全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世紀,是人類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世紀。」(執筆記者:韓墨;參與記者:黃繼匯、李銘、葉書宏、趙燕燕、文史哲、周良、樂紹延、徐靜、劍平、鄧耀敏、李震、劉瑜茜)


推薦閱讀:

上官敫銘:洛陽盜墓魅影(新世紀周刊 2011-3-28)
庚子賠款:一個世紀前的那代留學生
21世紀中美對抗的特點是什麼?
【21世紀報組文】滬港通時代專題(14.8.9)
穆斯林:曾經雄視歐洲中世紀的王者 | 故事

TAG:中國 | 經濟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