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錄音】馬曉捷:孩子「叛逆」怎麼破?
獲取本次課程錄音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叛逆
嘉賓:各位小小糖的群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小小糖心理的課程。我是今天的授課講師馬曉捷,我們今天來講講如何破解孩子的叛逆。我在臨床工作當中經常碰到這樣的父母,他們帶著詢問來問我:我的孩子不知道怎麼了,以前常常聽我的,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不聽話了,我應該再怎麼做,讓孩子再聽我的呢?或者是我希望孩子是這樣,而他非要那樣做,我越教育他,他越堅持。仔細思考這些問題,發現父母要搞清楚兩個疑問。
第一:我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第二:面對孩子這樣的叛逆,我應該怎麼去做?
今天我們就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這樣的問題。
孩子為什麼要「叛逆」?
我們就先來嘗試解決這一個問題:在工作當中父母問我,我的孩子怎麼就叛逆了呢?
孩子之前多乖巧,現在處處和我作對,我只是想教育教育他,但是他弄得跟我像仇人一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關於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叛逆是父母困擾的話題。像叛逆這個詞一樣,表達了孩子對父母的反叛和忤逆。也就是說父母親單方面地認為孩子和自己的意見不同,而孩子的意見和想法是錯誤的。所以他們認為這是孩子出現了問題。
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叛逆的問題就形成了另外的邏輯。這樣的父母讓我完全按照他們的意志來行動,我是要抵抗的。因為我是作為一個獨立性、個體性的最本質的需求。如果讓孩子達到父母的要求,乖乖聽話,意味著孩子必須要放棄自己的想法,或者說把這些想法深深地藏在心底不敢表達。如果孩子真的是這樣,就會形成另外的問題。當孩子逐漸逐漸長大,父母又會問:我的孩子都已經成人了,怎麼還像一個孩子,在學習和工作當中,有時候也顯得無能為力,這就是為什麼給今天的主題「叛逆」打了一個引號。把叛逆放到父母和孩子的二元關係當中,才會理解孩子為什麼叛逆,才可能讓叛逆成為一個可以破解的主題。
說了這麼多,我相信父母會問:到底什麼是叛逆?我嘗試給它下一個簡單的定義來幫助大家記憶。在親子關係當中,叛逆是親子關係雙方需求的衝突,包括了兩方面的需求,對孩子來說是自主性與獨立性的需求;對父母來說是管教與權威的需求。很多父母喜歡用叛逆這個詞,因為父母們比較關注於自己的需求,當然父母的需求需要被尊重。如果父母在親子關係當中喪失了管教而喪失權威的功能,那的確是孩子的不幸,因為孩子需要有人告訴他規則與界限,否則無法良好地去適應這個社會。
另一方面:作為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獨立性需求,孩子並不是一個始終嗷嗷待哺的需求。孩子隨著長大,以及成人,產生很強的獨立性,需要離開父母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們可以注意到無論是孩子,還是爸爸、媽媽,只要他們是獨立的,就會有不同的需求。他們雙方的需求又都是合理的,所以有的時候親子之間的衝突很抱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些不可避免是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發生,所以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往往度過了這段時間就會逐步地緩解,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雙方都從衝突當中有所獲益,並且找到一個契合點。
孩子會慢慢地明白這個世界不會圍繞我來運轉,雖然我可以追求我的理想,但是也需要顧忌他人的感受。而父母們則會知道孩子原來長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幫助父母準備好去面對孩子的獨立和分離,把重心慢慢放到自己的生活上去。這裡是不是可以給焦慮的爸爸、媽媽們吃一顆定心丸呢?
我們今天的課程就是來和大家聊一聊孩子在各個時期叛逆的需求,以及背後的原因,給各位爸爸、媽媽補上一課,然後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處理方法來幫助大家更好、更快地去適應和度過孩子的叛逆時期。我這裡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任何一方的需求過度強烈,有時候衝突就會造成問題。有時候父母過度於關注於孩子的需求,比如說有時候超過了親子關係的範疇。
我在這裡舉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當夫妻雙方在關係當中非常地不如意,媽媽有可能希望孩子給到自己更多情感上的支持,這種需求可能是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表示拒絕,媽媽會感到無比痛苦,對孩子來說應該要放棄獨立性的需求,去滿足媽媽對我的需求呢?還是堅持我的獨立與自主,但是這樣又會讓媽媽感到痛苦,讓媽媽感到內疚。如果不能找到折中的方法,就會造成無法長大的孩子,或者是家庭中無盡的親子戰爭。
不同年齡的「叛逆」,有不同意義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從孩子成長的各個發展階段來看,不同階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獨立自主需求。這些獨立自主的需求會帶來行為上的特徵,他們會與父母原本的要求發生不一致的地方。當我們理解了這些以後,就知道哪些親子之間的叛逆是良性的,而哪些又會成為問題,在當中需要做什麼,就變得清晰起來。
第一個時期相當地早,不知道父母是不是對孩子的第一次忤逆情況記憶猶新呢?孩子開始有反抗,拒絕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如果是撫養過孩子,或者是參與過撫養過孩子的人,反映出來是9個月到1歲的時候,孩子開始吃輔食的時候,連換尿布,定時睡覺都變得困難,對玩具的需求變得旺盛。這些問題開始困擾到焦慮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變得尤為困擾。為什麼乖巧、聽話的孩子一下子變得惹人生氣呢?這是日後叛逆的雛形,在這之前父母可以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孩子也默默地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我想怎麼樣,就可以馬上得到滿足。從孩子開始發現了自主力量的時候,一切發生了變化,他們發現自己的需求和媽媽之間的願望產生了衝突。為什麼我把吃的東西扔了一地,這麼好玩的事情,爸爸、媽媽不讓我做,為什麼我不吃飯,他們不高興了呢?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應該怎麼做?我從臨床的角度來給出一個相對的答案:父母可以在自己忍受的範圍內,去尊重孩子的自主需求。他要扔書,可以考慮給他一個相對固定的書。他要吃飯,可以給他手抓的食物,讓他嘗試自己去。這種時期發展出來的能力是需要呵護的,過度地強調父母喂孩子,乾淨、整潔往往會破壞孩子的自主能力。當孩子的需求和父母一樣強烈的時候,這種對於自我控制的權利爭奪,有可能在今後發展當中會更激烈。有可能3歲、5歲都可能在吃飯的問題上跟父母發生衝突,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把權利交給孩子,而孩子需要去掌握這個權利。
再一個更為常見的時刻,往往發生在兩歲左右,這就是可怕的兩歲。這孩子擁有了一些語言的能力,並且嘗試用語言來向你表達他的獨立自主。大家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什麼印象?「不」,可能是他說得最多的詞。不要,就不要,不好。這種表達讓家長頭疼。怎麼我說什麼,他都要反對。不僅是語言上,有時候行為上非要否定你的需求。你讓他坐下,非要站起來,而且還呵呵地看著你笑。這時候的孩子在行為和語言上的反抗已經變得非常有力。兩歲是嬰兒脫離母親開始發展出自我獨立性的重要時刻,通過口頭和行為上的「不」和「不行」來和母親產生分離。通過和媽媽做不一樣的事情,去弄清楚我是誰,我自己能獨立做什麼,我和媽媽是不一樣的,不是一體的。這對於母親來說,孩子跟你說不,也是他和你分離的第一步,嘗試接受孩子這種獨立性,對母嬰雙方來說也是重要的。
雖然是可怕的兩歲,但實際上這是非常重要的嬰兒自我意識發展的時期。可怕的兩歲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當孩子度過這個時期以後,就會變得相對乖巧一些,父母會發現那個可愛的孩子又回來了。不過我相信這個好時光可能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當孩子進入到學齡的時候,又一個不聽話、不乖巧的時期又來了。孩子進入學齡期,好奇心、自主學習的知識開始積累起來,不斷地嘗試去打擾你,一會兒問你這個,一會兒問你那個,似乎他不能讓你停下來。這讓父母感到很困惑,甚至的時候挺厭煩的,哪裡有那麼多完全沒有邏輯的問題。這時期的孩子一方面是好奇心,一方面是學習能力不斷地增強。另一方面,他們也開始注意到父母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對象,這種無休止的打擾,有種某種意義上是向成年人學習的方式。這種也就是我們比較重要的時刻,孩子進入青春期,也是我們大家所知道的最強的一個叛逆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他的叛逆期已經完全成型。有了足夠的語言和行為上的能力去掙脫家庭對他的束縛。所以這個時期如果有親子衝突的話,也可能是最強烈的。青春期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來說都是挺巨大的挑戰。對孩子來說從心智發展上已經成為獨立的個體,但是經濟上往往還依賴父母,在現實當中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這是他在青春期所要面對的問題。
與此同時對父母來說,心理上承認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和自己相同的想法和意識,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不再依附父母。家庭中具有獨立意志的個體,最終會從這個家庭分離出去,建立自己的家庭,這是青春期父母所需要面對的相當重要課題。所以青春期的叛逆集前期兒童期發展的大者,是自主性的集中表現。這是孩子鍛煉自己,遵從自我意識的方法,這時候的親子衝突能夠很好地去幫助父母認識到孩子已經獨立。
並且在心理上做好準備,讓孩子去了解這個社會的規則,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到底在哪裡,而自己能夠按照意志獨立自主到什麼樣的程度,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是:良性衝突有利於成長,我們需要去避免惡性衝突所帶來的傷害。對於青春期衝突的話題有很多。比如有的父母會抱怨手機和電腦的沉迷,早戀,這裡沒辦法一一詳敘,之後大家會問到這樣問題。
孩子「叛逆」怎麼破?
我也希望可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在臨床心理的方法,以及處理衝突的則,來幫助大家理解孩子在不同時期的需求,並且針對這些需求適當地調整自己的需求與孩子需求之間的平衡,幫助大家去合理地度過孩子的叛逆期。就像我們一直說的,就像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因此也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做你孩子的父母。
我知道很多父母是有一個傾向的,在我的工作當中經常可以看到,那就是面對叛逆問題的時候,我們希望可以跳過對問題的理解,或者是直面問題,希望可以得到一個簡便的,立竿見影的方法。在工作當中會發現這種不現實的想法,這種簡便的方法,或者說一掌能夠打遍天下的方法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家庭也是獨一無二的,提供幾個方面來幫助大家在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特殊的情況來指定自己的策略。
「叛逆」對孩子是一種需求
首先,我必須強調的是解決叛逆問題的契機,一定是出現在父母那一方,在面對孩子叛逆的時候,父母首先需要做出改變,我們之前也說了很多,希望大家作為父母需要能夠意識和接納這樣的觀點。叛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需求,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正在發生衝突,在氣頭上,氣氛過後也要記得你的孩子有這樣的需求。因為當你冷靜下來時候,當你從這些衝突當中平靜下來的時候,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嘗試想一想你和他之間的衝突,對孩子,以及對你意味著什麼。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吃飯衝突的例子他想自己吃,但是你不想他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你的反對對孩子來說不像是勸解,而更像是激勵。以後沒有什麼比跟父母唱反調更可以體現自己的獨立性。更是這樣激勵式的,反對的態度,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逆反。所以承認孩子的需求,可以讓父母從情緒當中擺脫出來,為進一步與孩子溝通打開了可能性的大門。如果我們說一切都不可以討論,你只能聽我的,你願意跟這樣的人去進行溝通嗎?
父母的權利是權威而非專制
第二個方法和原則,我想說明的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權利來自於權威,而不是專制。常常會聽到身邊的父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你是我生的,是我養了你,所以你就應該聽我的。這句話其實是在暗示父母給孩子更大的權利,因為這種權利是天然存在的。我們在社會地位上、經濟上可以控制你,所以你沒有要成服於我。
作為父母都知道早年這些方法、態度可能是有用的,會發現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這種權利的態度會引起反抗。各位父母想像一下,你作為一個成年人,另外一個成年人說比你強,又比你有錢,所以應該什麼都聽我的,這種無可厚非。你的第一反映和感受是什麼?相信你會感受到氣氛。權威我個人簡化的一個理解是:父母需要去以身作則,把前面的那態度轉化成這樣的語句。你現在遇到的情況我也經歷過,而且經過努力找到了一些解決的辦法,你想聽嗎?我想以類似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可能更能影響到孩子。所以再說明一次,你對於孩子的權利來自於權威的,這裡帶來尊重,而不是專制的方式,因為會帶來抵抗。
在關係中尋找平衡衝突的解決方案
第三個原則,是在關係中尋找平衡衝突的解決方案,這建立在之前的那兩個原則基礎之上,我們思考挺長的時間,我覺得概念去講大家可能不太能夠理解,我舉一個關於早戀的例子來說明。相信很多父母對於早戀不是非常地感冒,但是有些人會比較擔心,甚至有的父母會變得十分焦慮。我嘗試應用一下第一個原則,看看這個早戀發生在什麼時期,說明了孩子什麼樣的需求?如果是發生在發展早期的狀態,那是不是說明孩子只是在學齡前進行一個善意的模仿,可能是在電視當中、身邊了解到的情況。這只是一種。兩性之間的遊戲。
還是開始對兩性情感進行學習和實踐,這完全是另外一種做法。當明白早戀發生在什麼時期,代表什麼需求的時候,父母就可以打開溝通的渠道,比如說青春期早期進入戀愛關係,代表著對異型有無限的好奇,可以跟他溝通,給他提供一些正確的性知識渠道和途徑。或者是讓孩子明白你有過這種好奇的過程,幫助孩子從正確渠道來了解異型,了解戀愛到底是什麼,而不是激烈地去阻止他。這樣會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向你表明他需要了解這些。二,你越是告訴他不可以,他越要這麼做。或者他表面上答應你,但是事實上他會隱藏自己。把這種知識的獲取轉移到地下。
好,下面我們進入一個互動的環節,讓大家提出具體的,來看看我們今天的收穫是如何被應用到具體的問題當中。
互動問答
問題1:當你給孩子提出了建議,他不聽,非要堅持自己的意見,怎麼辦?
這個問題非常好,但是稍微有一些籠統,我嘗試做解答。首先他能夠去堅持自己的意見嗎?這是你作為家長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這個意見會傷害到他嗎?為什麼他不可以去堅持這樣的意見?這樣就分兩種情況了:首先,孩子可以堅持這樣的意見。這個意見是家長對於自身權威的,或者專制的要求。
第二種情況,孩子的堅持意見對他最終造成傷害,家長可能需要繞開這個對抗的方式來告訴他,自己的經驗是什麼。
問題2:孩子9歲,好頂嘴怎麼辦?
答:有時候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頂嘴嗎?或者是孩子就是表達否定的意見,頂嘴有時候是有意義的,他在表達不的時候,其實是發展獨立性。如果是這樣的話,沒有關係,孩子當然願意頂嘴。不相信一個孩子到了成人的狀態,說社會當中不能頂任何人的嘴。他也可以反駁,當然這可能跟管教也發生一些衝突。
問題3:有時候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答:所謂的撞南牆壁怎麼樣的程度?如果需要他獲得這樣的經驗,我覺得有的時候對孩子有幫助。如果這個南牆造成嚴重的傷害,他可能撞得頭破血流,你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他。我們今天站在臨床心理的角度,有時候孩子需要去體驗這種經歷,哪怕是失敗的經歷,你不以剝奪他的經歷。對孩子來說親身的體驗非常重要。
問題4:如果或者只對網路遊戲感興趣,其他的基本上沒有興趣,該怎做?
答:我們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對網路遊戲成癮,因為網路有很大的價值感,在網路里是一個大人物,這是現實當中沒法做到的。可能在於孩子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得到肯定,都是在打擊他。沒有受尊重的感覺。所以我覺得可以從這個思路看一看我們可以給孩子什麼。
問題5:有一個家長舉了實例,比如說數學題有一種他有自己的方法可以解答出來,我給他另外一種方法,他堅持自己的方法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另外一個方法。
答: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現象。我講的是孩子需要去堅持自己的想法,意味著他有獨立和自主的能力。所以首先我當然支持希望您給另外一種解題的方法,是否承認人他的方法不錯,然後再嘗試告訴他還有另外的方法。
問題6:我兒子和我打架了,我感覺我做家長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答:首先我想肢體衝突對一個家庭來說是蠻大的挑戰,我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是這兩個問題沒辦法完全地概括在一起。你和孩子打架了是不是暗示一個人在武力上打倒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享有絕對的權威。這個權威不是我今天課程所講的權威。我們講的權威除了能夠給到他的管制和控制以外,還要給到他關懷的部分。這兩者都是正向的時候,才是一種權威。只是權利上壓倒對方,沒有關心,這是專制,而沒有權威。
問題7:孩子對網路遊戲上癮怎麼辦?
答:能不能讓他在遊戲之外的部分成癮,能不能遊戲之外給到他支持,讓他感覺到自己想得多的東西可以在現實當中去呈現,這樣就可以解決網路成癮的問題。我說過今天我們主題只能夠在家長中意識到這種孩子是有需求的情況下來成立的,如果家長意識不到,覺得我就是專制,所以專制是絕對不容挑戰的,反過來來說孩子變得更叛逆。只有這樣他才可以從專制當中逃離出來。所以專制才會引發對抗。如果你受是權威的,他是尊重和尊敬。
問題8:7歲的孩子很叛逆,該怎麼辦?
在這個學齡階段孩子會變得比較叛逆一些,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應該站在學習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這種叛逆其實是在向你進行了解,有時候會比較煩人,但是隨著他向你認同的產生,慢慢地意識到他可以成為像你一樣人的時候,就可以度過這個時期。
問題9:對於孩子抽煙的問題怎麼處理?
答:我個人認為在香煙廣告上做一些恐嚇性的表述,防止孩子抽煙其實沒有幫助,這反而讓孩子去嘗試抽煙,哪怕有受害。
向青少年傳遞一種抽煙有害健康,或者是反向來看傳遞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告訴他不要這麼做,反而這麼做,所以要追求更健康、更良好的生活狀態,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很大的主題。我想補充的一點是:抽煙往往被成年人認為是權利的象徵,因為孩子不能抽煙,青少年也不能抽煙,作為成人我就可以。這就是孩子為什麼選擇香煙。抽煙的時候表示特立獨行的人。這種專制的表示權利的方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叛逆。
換一個姿態來展現你健康的身體,不抽煙不喝酒,或者是健康的方法,熱愛運動,孩子會慢慢地接受你的部分。
問題10:兒子升高二,一直比較聽話。今年暑假由於補課問題比較逆反,暑假作業一個字都沒有寫,作為媽媽很著急,希望他暑假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可是他不聽,我該怎麼辦?
答:首先媽媽得鎮靜下來,你越著急地去對抗他的逆反,可能結果會更糟糕。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這種年齡階段,這種逆反是可以出現的。有時候很擔心他們的學習,我相信孩子也很擔心。當你對一個成年人不斷地說他也擔心的問題,你想這是什麼樣的結果,旁邊人提醒你要冷靜一點,不要慌張,反而讓孩子感到非常地厭煩,這可能是一個逆反的原因,但不能肯定,只能猜測,這個需要你跟他面談、溝通、交流得到的。你可以向他表達擔心,媽媽很擔心,需要你好好學習,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需要放給他。還有這個暑假補課當中發生了什麼,這也需要關注的。是不是外部因素影響他好好學習。像今天所說的要允許孩子去學習,這是對他的需求,你可以跟他來談談為什麼一個字都不寫,他的焦慮到底是什麼。
問題11::我妹家孩子5歲了,叫他拿什麼東西,像聽不見似的,看廣告換了別的台,不如意就開始哭,滿意才不哭。
答:這跟管教方式有關係。父母沒有辦法去告訴孩子,有些事情不能被完全滿足的。可能父母過度地滿足了他的需求,讓他形成一種不達到,就利用一些辦法去突破父母的需求。沒有關係,我覺得隨著時間的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這種需求父母就會發現會形成一種困擾,因為沒有辦法去滿足他,世界是不可能圍繞你一個人轉的。不如父母從管教開始做起,哭也沒有用。
問題12:怎麼看待青春期對明星的迷戀。
答:我覺得這個看似跟叛逆沒有太大的關係。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對於明星的迷戀部分有叛逆的成分。什麼是明星?明星是帶有藝術的成分。什麼是藝術?藝術表現形式正是現實生活當中沒辦法去做的,去達成的。所以這裡有一些叛逆的成分。青春期對明星的迷戀有多重身份,有認同的需求。明星、影視明星,或者是歌星,其實是有叛逆的成分。
問題13: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度應該怎麼把握?比如說畢業在即,孩子還是執著於自己的興趣,結果學業一塊可能就沒有競爭力,反而使得親子衝突而兩敗俱傷。
答:父母嘗試去尊重孩子的需求,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同時父母也有一個焦慮,如果孩子沒有把學業這一塊做得到有足夠的競爭力,會有一個失敗的結果。首先我覺得父母當然要關注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在學業上沒有競爭力,這個結果你能夠承受嗎?你有跟孩子溝通過,他能夠承受這一塊的結果嗎?我相信如果你做了這樣的溝通,孩子會明白這個結果到底會發生什麼。
這樣就會產生很多的結果,你能接受,孩子也能接受,自然不會問題。如果你能接受,孩子不能接受,你跟他探討一下,如果發生這樣的結果,他打算怎麼去做,和他把探討展開,以你的經驗來告訴他,而不是你的權利來告訴他不可以,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你的建議是什麼。我相信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有選擇的權利,你要明確這一點,不可以展現出不尊重的姿態,這樣就會關上最後的大門。所以在這個點上父母是焦慮的,因為你有你的需求。作為諮詢師,作為第三方可能我的姿態相對更中立一些。所以為什麼我有時候會比較容易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而父母反而做不到。
問題14:後面有幾個問題是相關的,都會問我後期會不會變得叛逆和激烈,比如說七八歲反叛意識以後會不會變得激烈?還有說一年級的孩子和我很黏,應該是和媽媽很黏,有了相關意識以後會不會非常叛逆,可能從幾歲開始?
答:挺難做出一個預期。像今天課題當中說的,孩子需要去發展出這樣的需求。當然,有的可能叛逆更厲害一些。因為分離,和你的分離延後了,也有可能沒有叛逆。甚至有的父母說,我的孩子完全不叛逆。有兩種情況,一種,的確你和他的衝突處理得非常好。還有一種情況,就像我所說的,孩子完全依賴了父母,沒有辦法去成長,成為一個成人。有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到成年期的時候,突然越來越沒有辦法像成人一樣去工作、學習,慢慢地反而退回成像一個孩子一樣,所以說的啃老族,有時候功能的衰退就帶有這種意義。這種狀態單處理孩子是非常糟糕的,會看到父母在當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下意識當中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從自己的家庭當中分離出去,因為他的需求變得非常重要,我說的是父母的需求變得非常重要,孩子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孩子慢慢地去壓制自己的獨立需求,然後和父母依靠在一起。
問題15:孩子離家出走,不聽話,作很多逆反的行為,甚至厭學。
答:這需要專業人士來具體解決。我想說的是,這種衝突背後的意義,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話題,似乎孩子需要去對抗父母的,是從家庭當中脫離出來,或者是以非常激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性。這顯然說明父母的需求也是非常強烈的,所以父母需求越強烈,那對於孩子來說,他的獨立性也就越強烈。如果這種抵抗稍微有減弱,他就會有喪失獨立性的風險。
問題16:小女兒6個月,大女兒四歲,每天都是圍著小的轉。每次大女兒都說我不喜歡她。
答:問這個問題的媽媽我相信會有一定的內疚,因為沒有一個姐姐會喜歡自己的妹妹。如果看到關於二胎的視頻,沒有一個大寶願意去分享媽媽的愛。但是對於這個部分覺得沒必要有太多的內疚,只要堅定地告訴他,同樣喜歡兩個人,我相信對於大寶來說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問題17:孩子4歲摔倒,不要扶,如果摔疼了就會躺著哭,發脾氣,平時對有點嘮叨的奶奶比較煩,也會踢。請問孩子可不可以叫人走開,長輩會比較受傷;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打人怎麼處理?
答:我覺得孩子這時候的自主性是被尊重的。那孩子發脾氣,打人的時候怎麼處理?打人是表達的情緒嗎?我相信任何一個成年人都可以阻止孩子去打人,直接抵抗住,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問題18:14歲孩子把手機放在房間里,父母擔心他玩手機影響休息,但是他的反抗非常強烈,父母該怎麼辦?
答:我覺得這裡的問題在於孩子能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這需要權威的部分。父母平時玩手機嗎?他們晚上如何處理自己的事情,需要引導孩子良好的作息,當然手機的權利可以交給他,如果他可以做到的話。
時間關係,今天的微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獲取本次課程錄音
推薦閱讀:
※女生問「你是不是喜歡我?」怎麼回答才加分
※創造力是教的嗎?怎麼教?
※春季皮膚病高發,蕁麻疹、牛皮癬...反覆發作,我們怎麼辦?快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情感課堂:老公遭遇美色,妻子該怎麼辦?
※不喜歡的人一直追求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