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多苦
孩子到底多苦,看看市教科院的調查
周一至周五半數以上小學生參加各種輔導班 52%的父母對孩子講得最多的是「抓緊時間做作業」……
放學之後,我市中小學生幹些啥呢?昨天,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中小學生課餘生活存在問題與對策》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大多數學生課餘忙著做作業或複習,看電視上網,上輔導班、興趣班,玩電子遊戲等,而體育運動、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等嚴重缺乏。
負責此項調查的市教科院副院長
據悉,本次調查選取了主城高中二年級、初中二年級、小學五年級和小學三年級學生235人(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18人),對好、中、差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總體上反映出城市中小學生課餘生活具有多樣性,隨年齡的變化又呈現出差異性,具有一定代表意義。
重慶晚報記者湯寒鋒周小平
課餘時間 多數學習
調查》》
調查顯示,從周一至周五,80%以上的學生每天要用1小時以上的課餘時間做作業或複習。
調查發現,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通常為6小時,加上1小時以上的作業或複習,再加上50%以上的小學生被家長安排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除去必要的休息和用餐時間,可自己支配的時間很少。
「中學生的課餘時間更不容樂觀。」王緯虹說,中學生在校時間一般為10小時左右,加上1小時以上的作業或複習,除去必要的休息和用餐時間,只剩很少時間可自己支配。
案例》》 周一到周六天天都培訓
上培訓班佔去中小學生的課餘時間,在家住南岸區回龍灣小區的
「讓她白白把課餘時間浪費了,不如報個培訓班充實一下。」
建議》》 看書寫字才算學習的觀念落後
「很多父母總認為孩子看書寫字才算學習,因此把孩子的課餘時間排得滿滿的,覺得這樣才不荒廢時光。」王緯虹說,其實,這種教育觀念是相當落後的。
他說,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他們也需要更多個性成長的空間,而不光是學業。家長們要學會給孩子的課餘生活留點空白,讓孩子們自己去支配。比如讓他們在小區里和小夥伴一起玩,潛移默化地學會與人交往;或者讓他們去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不僅鍛煉身體,還能放鬆心情;或者讓他們跟著父母做一些家務,在增強生活自理能力之外,還能增進家庭的責任感。「就算什麼也不安排,讓孩子自己無所事事地站在陽台上看看風景,也會讓他疲勞一天的心得到放鬆,獲得成長的動力。」
年級越高 厭學越重
調查》》
隨著年級增高,學習負擔和壓力越來越大,學生學習興趣逐漸下降,同時厭學現象也愈來愈嚴重。這是調查發現的的一個現象。
調查表中有一個項目是讓學生評價自己的課餘生活,結果覺得「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最多的是小學三年級學生,達到60.72%,隨著年級升高,這一感受明顯下降,到了高中以後,有54.17%的學生覺得「課餘生活單調乏味」,其中有61%的學生覺得功課多是原因。
與此相對應,學生們隨著年級的增長,也表現得越來越厭學。調查顯示,在小學三年級,還有21%的學生喜歡做作業或複習;到了小學五年級,這一數字猛降到8%;到了初中二年級,降至4%;到了高二年級,沒有一個學生表示喜歡做作業。
同樣,在「是否討厭做作業」的調查選項中,小學三年級沒有一人選擇「是」,小學五年級就上升到17%,初中二年級有15%的學生表示討厭做作業,高二年級的學生卻有25%對作業表示厭惡。
案例》》 小學優秀生中學卻逃學
家住大渡口區豪俊閣小區的
今年春節,在外地工作的舅舅送給小暉一台智能手機,沒想到這成為他上網的新工具,成天把手機揣在兜里,吃飯在上網,睡覺時也躲在被窩裡上網。
建議》》 讓孩子學會排解學習壓力方法
「現在的孩子,如果沒有別的興趣和愛好,就容易被網路這一新鮮事物吸引。」王緯虹說,如果孩子從小一直只專註學習,很容易引發對學習的厭惡情緒。因為長時間反覆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孩子小時對學習的興趣還比較濃厚,那時的學習難度也不大,容易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但上中學以後,學習難度增加,作業量也大幅增長,隔三差五的考試又增加了孩子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拒絕感。
「特別是單調乏味的作業,更容易讓他們對其他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排解學習壓力的方法,課餘時間要適當地拓展興趣愛好和培養,讓他們得到綜合素質的發展。」王緯虹說。
人際交往 對象單一
調查》》
調查顯示,在「課餘時間最喜歡和經常與誰在一起」的回答中,初二學生最喜歡與父母及家人、同性朋友在一起的分別為12%、71%,實際上經常與父母及家人、同性朋友在一起的均為43%。不過,高二學生的回答呈現多元化傾向,最喜歡和異性朋友在一起的達17%,經常和父母及家人、同性朋友在一起的分別為26%、52%。
王緯虹說,調查說明,學生課餘生活的人際交往,一方面隨著年級變化呈現出差異,低年級學生較依戀父母及家人,隨著年齡增長人際交往呈現多元化傾向;另一方面交往對象又呈現多樣化心理需求,但實際交往還是比較依賴父母及家人和同性朋友。
案例》》 兒子成宅男攆都攆不出
「現在娃兒都處在成長關鍵期,即便再忙,我都要騰出時間跟他在一起,把他看到起。」蔡小琴家住奧林匹克花園小區,5年前與老公在北部新區開了一家飯館。
聊起自己的兒子,蔡小琴有些苦惱。她告訴記者,兒子現在在人和實驗學校讀小學五年級,剛讀一年級那會兒,蔡小琴格外小心,想讓兒子每一個成長過程都能腳踏實地,不走彎路。所以即便自己再忙,她也會抽出足夠時間來陪他。
「其實我們開飯館,每天感覺像在打仗一樣。」蔡小琴說,每天四五點就要起床,採購清點菜品,常常忙得暈頭轉向。每天下午五六點左右,飯館生意開始多起來,可是她不得不離開店去接兒子回家。
「我接他下課,一起回到家,飯館就全部交給老公,那時候我唯一的任務就是看著他,不讓他亂跑,也不讓他耍遊戲。」蔡小琴說,如今兒子也很懂事了,不玩遊戲,也不貪玩。
「不過,我發現新問題又來了,有時候讓他和我們一起出去玩他都不去,宅在家裡,攆都攆不出去。」
建議》》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王緯虹分析,目前城市中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構成多為三口之家,加上祖父母的關愛,使得孩子從小就受到太多寵愛,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一代。另外,三口之家的構成使孩子多數時間和父母在一起,很多父母由於擔心孩子受到傷害,不允許孩子與他人相處,必然導致孩子的課餘人際交往對象單一,並形成對父母的依賴。長期下去,由於缺乏與不同人物的廣泛接觸交流,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容易產生孤獨、驕橫、自傲、不合群等心理問題。
王緯虹建議,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保護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旺盛的求知慾。在課餘時間讓他們走近社會、走近自然,去體驗去發展。比如,擔心孩子出去學壞,可以約上朋友,帶上他們的孩子,幾家人一起出去郊遊,讓孩子們有相處和溝通的渠道。
家庭親密 不到六成
調查》》
調查顯示,當孩子還小時,看電視、上網、體育運動、閱讀課外書刊、逛街、聊天、做作業或複習功課等活動,一般是他們和父母一起完成的。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獨立。調查顯示,到了高二年級,孩子認為父母從來沒有親子活動的約佔83%。
在與父母交往中,從高二到小學三年級,有52%的學生父母在家中對他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抓緊時間做作業」;在與父母關係的和諧親密上,從總體上看,有59%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父母關係是和諧親密的;從不同年級來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和父母關係親密的佔83.93%,隨年級增高而逐漸降低,至高二降為43.75%。
案例》》 女兒租房住不準父母陪
雖然明年六月女兒才會迎來人生的第一場大考,但作為高二學生家長,李梅早早地就擔心起女兒來。
李梅在南坪一家公司當會計,工作日再忙,都要往返於沙坪壩區和南岸區,只為把家裡換著花樣燉的排骨湯或鯽魚湯,拿到在沙坪壩漢渝路智博天下小區租的房子里,讓回家的女兒喝一口。
「她放學回來,簡單熱一下就能喝了。」李梅告訴記者,女兒今年讀高二,是個乖乖女,從沒給家裡添過什麼麻煩,「可有件事讓我捉摸不透,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但與我們好像越來越遠了。以前小時候班上有什麼事,她都會回來給我們講,但現在她跟我們好像沒什麼話說。」李梅說,租房時,原本打算自己陪著女兒一起住,不但做飯之類的比較方便,還可以避免女兒一個人孤獨,但女兒堅決不同意,一定要自己一個人住。
「女兒周末回家一次,我們跟她打聽學校的情況,她總是用『還行』、『不曉得』等來回答。」李梅說,有時候想多跟女兒溝通,約她去逛街,女兒也總說比較忙。「其實我曉得,她不想和我們在一起,也許是覺得沒有共同語言吧,當父母的真不曉得該啷個辦了。」
建議》》 切忌與孩子一說話就談學習
王緯虹說,小時候孩子比較率真,表達對父母的愛的方式也簡單明了。隨著漸漸長大,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不再
「所以,這個階段的恰當溝通就很重要。」王緯虹說,這種溝通一定要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一起看電視新聞,談談對時事的看法,八卦一下社會新聞、娛樂新聞,也可以談身邊親戚朋友做了些什麼事等等。
家長切忌平時不怎麼跟孩子說話,一說話就是談學習,說學校的考試怎麼樣,談朋友的孩子又如何優秀等,這樣反而會拉遠孩子與父母的距離。
課餘休閑 看書上網
調查》》
學生們對課餘時間的分配上,明顯表現出對學業的重視。調查顯示,課餘時間經常看書做作業或複習的佔45%,看電視上網的佔15%,閱讀課外書刊的佔13%,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只有7%。
王緯虹說,調查發現,雖然高二和初二學生在課餘很喜歡看小說類書籍,分別達到31%和41%,但實際經常看的只有21%和25%。「事實上,一些高二和初二年級的學生迫於學習壓力,放棄了自己喜歡看的課外書,而經常看輔導類書籍。」
不僅沒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不少學生還缺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王緯虹說,調查顯示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只有7%,有21%的學生表示周一到周五幾乎不參加鍛煉,周末或節假日有26%的學生「幾乎沒有鍛煉」,34%的學生「鍛煉在1小時以內」。
案例》》 除了做作業就看教輔書
謝寧是九龍坡區一重點中學高二學生,他的課餘生活除了做作業外,根本沒時間去做別的事。
謝寧是住校生,周一到周五都在學校里度過。「每天早上7點多起床,8點就要上早自習。上午的課要上到12點10分,中午吃個飯休息一下,下午接著上課。晚上9點下晚自習後,就差不多該睡覺了。」謝寧說,周末回家後,上午有時可以補補瞌睡,下午則要去培訓學校補習數學,周日下午就要返校了。
「我也想看老師推薦的那些課外書,上周去買了一本《圍城》,課餘擠時間來看,也只看了二十幾頁。半期考試快到了,為了考好,又去校門口的小書店選擇了一本習題集來做。」謝寧說。
謝寧告訴記者,連高二都是如此,初三、高三這樣的畢業年級就更不用說了,特別是到了下學期,因為要面臨升學,學生根本不會有時間去做別的事。
建議》》 減負需要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
王緯虹說,減負不能光放在口頭上,需要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
他說,對學校來說,要改變追逐教育的功利性,還學生天真活潑的常態,珍愛好奇心,保護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同時,應積極組織、指導和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關注社會,參加社區實踐、體育鍛煉和各種興趣活動,努力發展個性特長。對教師來說,不但要引導、幫助學生學習,更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題海戰術。對家長來說,不必只盯著孩子的學習,要讓他們得到充分休息,這樣才能學習得更好。
《重慶晚報》2013.04.26第8-9版
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3-04/26/node_9.htm
推薦閱讀:
※「3歲看大,7歲看老」,這5大習慣必須從小教給孩子!
※猶太母親在逆境中成功培養出億萬富翁 | 小故事
※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最讓孩子討厭的一句話,你卻經常掛在嘴邊!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