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中的「天門、地戶、人路、鬼方」是指什麼?

自從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十翼,天下能通曉易經的人,在我看來非邵雍莫屬了。他做的《伏羲先天64卦圖》,正如邵雍自己所說:「圖雖無文,吾終日言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一張先天圖長在他心坎上,了如指掌,並將它們形象化,他把先天圓圖,把天地之間的陰陽消長之終始比喻為「天根」和「地窟」,並且賦詩一首:「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與不為貧,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識天根不識人。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識天根,天根月窟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地逢雷指的是一陽起於復卦,乾遇巽指的是一陰起於姤卦,而坤復之間就是天根,乾巽之間就是月窟,一首詩就把陽長陰消的此起彼伏,陰陽交替循環往來,表現的淋漓盡致。

同樣,他把先天方圖劃分為四個陣塊:

右下邊西北角稱為「天門」,因為此16卦,全是天卦組成(乾兌離震分別代表日月星辰),所以叫「天門」。左上邊東南角稱為「地戶」,是因為此16卦全由地卦組成(巽坎艮坤分別代表地之水火土石),所以叫「地戶」。天門和地戶各16卦,各屬天和地,互不相交,陰陽不交,所以不生物。

右上邊西南角稱為「人路」,此16卦皆是天在上卦,地在下卦,好比動物、人物頭皆在上,地都在腳下一樣,人與動物同類,但靈於萬物,可以主宰動物,所以把這16卦稱為「人路」;左下東北角稱為「鬼方」,是因為這16卦,天卦皆在下卦,地卦皆在上卦,就像植物根部都長在下,枝葉都長在地面上一樣,而地屬陰屬靜,所以稱「鬼方」。人路和鬼方都是天地相交的產物,它們感受日月星辰、寒暑晝夜的多寡,變化為萬物,於是,世界生生不息。

可以如此生動活潑地詮釋易經,除了孔子首開先河之外,誰又能比肩邵雍呢?

推薦閱讀:

易經先天八卦,易經門戶,入門必備
易經別傳
易經智慧:為什麼要樹立信仰?
三分鐘學懂《易經》
易經講解(三)同人大有謙豫隨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