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固盛:道德經》帶給我們的文化自信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文化自信

作者:劉固盛

(作者為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24日 11版)

《道德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偉大的經典之一,擁有一個精深玄奧的思想體系,具有跨越時空的恆久價值,故一直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道德經》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且遠播海外,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道德經》在歷史長河閃耀出來的哲學光彩,在現實世界透露出來的思想啟示,無不顯示出道家和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道德經》凝聚著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實底氣,反映出中國智慧的深邃廣大。《道德經》是真正能夠給予我們文化自信的經典之一。

  老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以道為核心的哲學體系,從此,中國才有了成系統的哲學。老子對道進行了創造性的闡發,提出了道生萬物的宇宙論。老子認為,道先於天地而存在,但又無形無聲,不可捉摸,它持久永恆,是「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具有無窮的創造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老子思想中,道被提升為居於核心地位的哲學範疇,這是老子對中國古代哲學最突出的貢獻。老子思想具有深刻的辯證思維。道不僅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而且涵蓋宇宙之內一切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一言以括之,即「反者道之動」。老子強調物極必反、盛極則衰的道理,主張看問題不能執於一偏,尤其要注意事物的對立面。老子思想還突出了道法自然的價值追求。道的最大特點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本性就是自然。由於道的作用,宇宙萬物及社會人事都應順從自然的品性去發展。

  老子思想蘊含深刻的政治智慧。班固《漢書·藝文志》視道家為「君人南面之術」。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註解《道德經》,讚歎說:「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老子的政治智慧內容豐富,主要包括:其一,無為而治。「無為」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總綱,按其本意,即是對事情不加干預,順其自然,正所謂「聖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倡導的無為,並非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在自然的原則下不妄為,最後的結果則是「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其對象是在上位者,就君臣來說,就是君無為,臣有為;就上下關係來說,就是上無為,下有為。其二,處下不爭。《道德經》第67章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主張處下,以「不敢為天下先」為三寶之一。老子指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人當效法天之道,故「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的不爭,不是消極退讓,而是「夫唯不爭,故無尤」,「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可見,不爭只是手段、策略,「天下莫能與之爭」才是結果,這與無為的思想是一致的,即無為而無不為。其三,公平公正。《道德經》第5章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宇宙萬物按照客觀自然的法則運轉,道於萬物並無好惡喜怒之情。聖人治理天下,也當法自然之理,對百姓一視同仁。《道德經》第77章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闡述天道的公平和當時社會上人道的不合理,提醒應該效法天道,以矯正人道的過失,做到合理均衡。老子還指出,「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強調公平公正,是老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特點。

  老子思想蘊含高明的人生智慧。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上善若水。老子用水喻道,並以此啟迪人生。《道德經》第8章所言水之七善,包括三方面的人生意義。其一,生活態度:「居善地,心善淵」——低調、寧靜。其二,處世哲學:「與善仁,言善信」——慈愛、誠信。其三,做事原則:「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靈活、高效。(2)身重於物。老子珍視生命,他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為萬物之靈,故可以與道、天、地並為宇宙中的「四大」,這是老子對人之價值的極大弘揚。(3)以德報怨。老子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只有能夠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才是真正的「德善」,所以老子主張以德報怨。此點,確乃顯示出了道家的寬闊胸懷和超越精神。以德報怨主要包含三層含義:其一,體現人生的理想境界,即道的境界。以德報怨是道的呈現,乃為大善。其二,重視感化。天道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落實為人道,就是勸善與寬容。其三,以德報怨,直在其中。相對於孔子的「以直報怨」,要做到「以德報怨」當然更加困難。需要注意的是,以德報怨包含了「直」的原則,如果沒有了公直,又哪來德義呢?所以「以德報怨」是「以直報怨」的更進一層,而不是隨意放縱惡的存在,喪失正義。

  綜上所述,《道德經》不僅揭示出宇宙萬物的存在根源和規律,而且總結了社會發展的普遍法則,還洞悉人性的本質,由此提出從天道到人道的哲學思考,這是《道德經》之所以成為永恆經典的內在原因。

  《道德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普遍性,因此為後人詮釋與領會老子思想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戰國韓非作《解老》《喻老》,開詮釋《道德經》之先河,此後歷代註疏者層出不窮,迄今仍然不斷湧現,由此形成了內容極其豐富的老學。老學發展具有連續性與貫通性,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中華文化精神的塑造都有著重大的貢獻。

  老學發展的一個共同規律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老子」,也就是說,每個時代的人可以根據政治、道德、思想領域的不同變化,不斷地對《道德經》作出新的解釋。例如王弼注老,突出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思想,並建立起了他的玄學體系。唐代以成玄英等為代表的一批道士則通過註解《道德經》闡揚了重玄之學。重玄學對老子思想的創造性闡發,既提升了道教的理論水平,促發了道教教義的轉換,又為宋代理學的產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源。到了近代,以西方哲學觀念來詮釋老子之道成為老學的特點。如王國維在1906年發表《老子之學說》,認為「其說宇宙之根本為何物者,始於老子」。比王國維略早的嚴復所撰《老子評點》,同樣立足於西學的視野釋老。近代老學不僅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學術平台,而且為理解、消化西方思想提供了深刻的哲學基礎。

  對老子政治思想的發揮與運用,是歷代老學的重要內容。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四位皇帝先後御解《道德經》,體現出老子思想在治國安邦方面的獨特價值。至於歷代官員的闡發,如從唐代的陸希聲到北宋的王安石、司馬光等等,不可勝舉。到明代,還出現了官員群體解老的現象。近代魏源撰《老子本義》,認為老子思想的原旨就是黃老之學,老子的思想要義為治國平天下,是用來救世的。《道德經》的宗教詮釋同樣是老學的重點。《道德經》作為道教的最高經典,向來受到道教人士的推崇,並出現了許多以內丹理論解老的著作,內容涉及道教教理以及養生學、醫學甚至自然科學等多個方面,頗多「不傳之秘」,值得重視。至於以佛解老,有助於更清晰地闡明老子之道的深層意蘊。關於老子科學精神的揭示,是老學研究的新內容。李政道曾談到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與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定律」頗有符合之處。老子強調直覺思維,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科學研究離不開直覺,如愛因斯坦說:「我相信靈感與直覺。」波恩指出:「實驗物理的全部偉大發現都是來源於一些人的直覺。」老子思想與科學的相通,不僅有助於我們從更高的層面認識老子之道的思想價值與現實價值,還促使我們對道家文化精神進行重新思考。

  可以說,老學的發展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演進和中華文化精神的生成,充分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老學,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歷史呈現。

  《道德經》是被譯成外文版本和語種最多的中國典籍,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湯川秀樹指出:「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人類文明的狀況,甚至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將達到的狀況。」國外哲學家、科學家對《道德經》的高度評價,顯示出《道德經》的世界性影響。

  據朝鮮史籍《三國史記》記載,三世紀時,《道德經》《列子》開始在百濟、新羅社會中傳播。在日本,古天皇聖德太子所撰《三經義疏》已明確徵引《道德經》,由此可知《道德經》傳入日本的時間不晚於隋朝。《道德經》傳入西方世界始於比利時傳教士衛方濟(1651—1729)的拉丁文譯本,1842年儒蓮在巴黎出版了《道德經》的法文譯本。1868年,倫敦圖伯納出版社出版了英籍傳教士湛約翰的《老子玄學、政治與道德的思辨》,這也是第一個《道德經》英譯本。1870年維克多·施特勞斯的《道德經》德文譯本問世。二十世紀以來,西方世界對《道德經》日益重視。保羅·卡魯斯、理雅各、亞瑟·韋利、葛瑞漢、韓祿伯、安樂哲等英美漢學家的老子研究以及衛禮賢、瓦格納、海德格爾等德國漢學、哲學大家的老學成就都值得重視。1989年,荷蘭尼梅根大學克努特·沃爾夫教授對《道德經》西文譯本總數做了具體統計:從1816年到1988年的172年間有252種譯本問世,涉及17種歐洲文字。近現代以來,日本對老子的研究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武內義雄《老子原始》、津田左右吉《老子研究法》等是代表性的成果。

  《道德經》在海外的傳播與研究表明,《道德經》是真正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中國經典,並且這種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大。《道德經》已走出國門,世界需要《道德經》。

總之,《道德經》所蘊含的思想智慧,如道法自然的哲學宗旨,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上善若水的人生態度,知止不殆的處事原則,以德報怨的應世情懷等等,完全可以和現代社會相適應。這些思想具有跨越歷史、連接現實、面向未來、走向世界的恆久價值,充分彰顯出道家文化的獨特品格。全面梳理《道德經》所蘊含的思想價值與歷史影響,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老學通史》階段性成果)

推薦閱讀:

【名品賞析】趙孟頫小楷 《道德經》(二)
道德經第五章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象元」
被錯解的(道德經)
為什麼要學習老子《道德經》?

TAG:道德 | 文化 | 道德經 | 自信 | 我們 | 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