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家講壇】 戰國七雄(十八)秦國東略

戰國七雄(十八)秦國東略

(戰國發展到中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間的爭霸鬥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從公元前314年到公元前279年,在這二十多年期間,原本是秦、齊、楚三強爭霸的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首先是齊國吞併燕國,然後燕國復仇,又滅掉齊國。雖然後來齊國大將田單大敗燕軍,收復國土,但是齊國已經元氣大傷,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同時,趙國因為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迅速崛起,成為當時能與秦國相抗衡的重要國家。那麼面對老對手的衰敗和新對手的出現,秦國會如何應對呢?公元前311年,使秦國領土面積擴大了數倍的秦惠王去世了。)二十五年中,秦國秦惠王去世,張儀被排擠。秦武王上台,偏於性情外露,好用武。有舉鼎絕臏的典故。一個大鼎,有力就能舉,像項羽,可以。沒力氣,舉鼎,弄傷了臏骨。這說的是秦武王。上台,秦國勢頭好,要風得風。這時東方國家都賓從於秦,怕他。於是,秦武王好勇,就想直接東攻,往周王室下手。周王室打下來,實惠不多,壞名聲卻多。這是標誌性的東西。秦武王不考慮這麼多,與甘茂說,「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成了讖語了。從作戰上,也難。想從秦國到達洛陽,通道有南北二道。北難走,是韓魏之地,有重兵把守。一是過宜陽,到洛陽,當時韓國控制。甘茂說,要打通宜陽,難。宜陽北往黃河北走,是韓國幾個重要的鎮。要打,韓國會拚命。秦武王根本不聽,叫甘茂打。甘茂打了五個月,打下了宜陽。這次軍事行動重要,東進有了據點。到了周室。楚莊王當年問鼎,今天秦武王也來了,見了周王。秦武王有匹夫之勇。身邊有幾個人,一是任鄙烏獲孟說,四人比鼎力。結果秦武王臏骨折了。秦武王死在這事上。

(僅僅過了四年,公元307年秦武王突然去世,年僅23歲。因為秦武王沒有子嗣,於是立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嬴稷為王,這就是後來滅亡西周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的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但是當時把持秦國朝政的其實是宣太后和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魏冉因為擁立秦昭王有功,且深得宣太后的寵信,長期掌握著秦國的軍權,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後人對他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飛揚跋扈,驕奢淫逸。也有人說他是一個軍事奇才,不但戰績卓越,而且還力薦白起為將,為秦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麼魏冉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他和宣太后掌權的二十多年間,又是如何繼續向東擴張秦國領土的?)這時一個女的要主持秦政了,是宣太后。是秦昭王的親媽。本是楚國人,在秦宮裡是羋八子,弟弟是魏冉。弟弟不是親弟弟,同父異母還算,同母異父就不算。宣太后還有弟弟是羋戎。秦武王死得突然時,宣太后,在魏冉輔佐下,立了秦昭王,是武王的弟弟。昭王立了,有爭議。肯定要鬧。當時有人鬧起來了,魏冉掌握京都的軍權,幫著姐姐把昭王的權力穩定了下來。宣太后上台,魏冉掌握了大權,也維繫了二十年。宰相五起五落,一共二十五年。正好是東方大事發生時。宣太后在中國歷史上獨特。開放,一次韓國使者在秦昭王小時來,楚國打韓國,他來請求幫忙。秦國不願意,韓國人沒好處拿來。宣太后要講明白,怎麼點他?宣太后語言的大膽少見。我是婦道人家,我伺候過先王,用一條腿在我身上,我覺得沉,全身壓在我身上,我不覺得沉。因為我有利益。這話出格。這是那個時期宣太后的心直口快。宣太后自己有一個戀人,宣太后要死時,公然讓魏丑夫殉葬。人們反對。她還有一事,誘殺義渠王,拿色情來誘。義渠是生活在邊地人群。這對秦國厲害,生活在秦周圍,是心腹之患。宣太后這時,解決了,對義渠王有好感,交往中同居了,生了孩子,多少年後,時機到了,誘到宮中殺了。義渠的事解決了。這種人可以看出不守固常,有大膽的想法。這是她獨特的一面。

魏冉在史書上性格展現不是太多,孔子曾評價過,令尹子文三次做宰相,三次被罷免。可是魏冉五起五落。有時是出於戰略考慮。是全都因為這個嗎?不好說。他掌權二十幾年時間,天下大事是秦與齊楚三國家間支起來的。趙武靈王沒參與進來,眼睛在中山國身上。魏冉宣太后與一幫子外戚制定的策略在二十幾年內的正確,給秦的強大統一天下做了基礎。魏冉他們在位時制定了向東進攻的大策。兩方面向東進攻。天下秦與東方的關係,秦東方是三晉與楚。這時,向南擴展到了長江邊上。四川也是他的。大勢鋪開了。但是進攻東方,怎麼進攻?不外北中南三路。北是越過黃河,進攻燕,沒採用,趙武靈王不是吃素的。二是條件不好。所以走中與南路。南路,宣太后是楚國人,羋戎魏冉都是帶來的楚國人。秦與楚是先拉後打。先是聯楚,楚國人覺得行呀。這在弱國,往往有奢望。宣太后魏冉利用的正是這一點。楚與秦進入戰國後,「秦滅六國,楚最無罪」,後來楚最有強烈的復仇色彩。楚國在秦強大過程中受到最多的欺負。秦昭王上台,給楚國發信,利用楚國弱國心態,約請楚懷王相會。把庸之地還給楚國。交好,作為禮物來。楚懷王歡心,楚秦關係結了。然後秦開始伐韓魏。這樣楚國不會動,就順手了。韓國一看,對楚國生氣,聯合齊國來打楚。楚國人派太子到秦國為人質,太子橫,是後來的頃襄王。太子橫卻打死了秦國大夫,自己跑回國了。這時,有史學家覺得影響了二國關係。其實決定權在秦國。一拉楚國,東方肯定有表現,這時再拋棄你,得找理由拋棄。太子橫正好提供了這個理由。開始發兵伐楚。這時歸還一些土地給韓魏,聯合起來打楚。國弱,就得老實了。利令智昏,人類總犯這樣的錯誤。楚懷王在歷史上就是這樣的人。昏到這種程度的不多。誰給的當都上。這時楚國人一看不行了,把太子橫跑到齊國做人質。

秦昭王來了信,給楚懷王。找了許多理由。「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咱們關係不好,怎麼能號令諸侯呢?楚懷王心軟了,再約見一次,想去。屈原站出來,他是走聯齊路線的。不管用。結果楚懷王被囚起來了,開始戰爭準備了。楚懷王一看,跑,往趙國,趙國不接。秦國再抓回來,最後氣死了。楚國立了頃襄王,秦國因此大怒,準備大打楚國。這時,楚國打成這樣,昭王按捺不住想稱帝。就想拉著齊稱帝。這是討好齊國。齊閔王一聽,好呀。蘇秦勸他別稱,實力與秦國比不上。我們齊國稱帝,弄得東方諸侯都恨。一打破政治格局,就破。齊閔王就沒有稱帝。三晉齊燕又伐秦。齊閔王滅了宋後,東方五國轉而伐齊,樂毅把五都中的三都打下來了。五國要對秦也要給予沉重打擊。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 大宋謎案(六)寇準貶死雷州之謎
百家講壇  -詩聖杜甫(共7集
《百家講壇》鎮館之寶
百家講壇 《百家姓》
百家講壇【書架叢書】

TAG: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