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 京都東寺、二條城:見證密宗東傳與明治維新
1603年,德川家康為保衛京都御所,也為了防止關西諸大名利用天皇謀反並監視和牽制皇室,下令修建二條城
本刊記者 | 李崇寒
《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5月下
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從日本京都車站出發,西南方向步行10分鐘左右,便可抵達東寺。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平安京(現京都),作為京城建設的組成部分,東寺於796年開建,與西寺分布於平安京羅成門的東西兩側,以官方寺廟的身份鎮守風水、鎮護國家。1994年,作為「古京都歷史古迹」一部分,東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可就在前不久,這座「世界遺產」遇上了一件糟心事。起初,東寺僧人只是在大日堂的地板上發現難以去除的污跡,鑒於有報道稱奈良縣的寺院發現油跡,東寺僧人於4月6日對東寺進行了徹查,結果在御影堂、灌頂院東門、大黑堂的大門、功德箱等地均發現油狀液體的痕迹,它們散發著類似髮膠的氣味,難以去除。
東寺不是唯一受害者,與它遭遇相同的還有京都的二條城,奈良的橿原神宮、長谷寺,茨城的鹿島神宮和千葉的香取神宮等16處古迹。對此,日本文化廳下發通知,要求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加強防範,相關警署也以違反《文物保護法》等嫌疑對事件展開調查。
日本京都東寺外僧人,其背後是全日本最高的木造五重塔。公元823年,東寺被賜給弘法大師(空海和尚),成為真言宗大本營
真言宗大本營
乘新幹線進入京都的遊客,往往會對54.8米高的五重塔印象深刻,那是京都的地標性建築,因其鄰近京都車站,成為新幹線駛進京都時最為醒目的標誌。從東寺南大門進入,右手邊即能看到它——全日本最高的木造五重塔,東寺的「國寶」級文物,平時不對外開放;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供佛的金堂、說法的講堂、供僧的食堂和北大門。如今的東寺被分為兩部分,金堂、講堂、花園、五重塔為收費參觀的範圍,門票500日元(約人民幣26元),如遇五重塔開放則800日元(約人民幣41元),其他建築免費開放。
在日本,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日本建造東寺,就是為了等待真言宗創始人——空海和尚的出世。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後,漸趨腐敗的日本佛教舊勢力留在平城京(現奈良),為了摒除佛教勢力對朝廷政治的干預,桓武天皇下令:如果沒有他的准許,任何人不得在平安京辟山立廟。官方寺廟東寺對他而言,除了鎮護國家外,別無他用。直到嵯峨天皇於弘仁十四年(823 年)將東寺賜予空海後,東寺才得以初具規模並開展宗教活動。
空海出生在日本南部四國島上,世姓佐伯。傳說他出生時,做著手掌與腳掌相合的姿勢。18歲時,空海進京入大學學習《毛詩》《尚書》,試圖走仕途之路。結果「尤喜佛書」的他在20歲時拜槇尾山石淵寺僧勤操為師,削髮出家,皈依佛門,後在奈良東大寺受具足戒。因對密教經典——《大日經》充滿疑惑,多次向奈良名僧求教未果,空海決定「入唐求法」,欲建宗立派。
絹本著色《兩部曼陀羅圖》中的「胎蔵界曼陀羅」,其中央為大日如來,現藏於日本京都東寺,為日本國寶級文物
公元804年,空海隨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呂乘船入唐,與他一起同行的還有後來日本天台宗創始人——最澄,當時入唐的船有四艘,空海乘坐的第一艘船在海上漂流了一個多月,總算在福州附近靠了岸,保住了性命。載有最澄的第二艘船也平安渡海成功,第三艘重返日本九州,第四艘下落不明。空海在長安待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師從青龍寺惠果學習正統的密宗,惠果去世後,空海決定結束原定20年的留學生涯,於806年攜帶大量經論章疏、密教圖像、法器,部分中國詩文集及書畫珍品返回日本,創立真言宗。
歸國後,空海暫住九州筑紫的觀世音寺,托高階遠成進京把所帶回的經論章疏、佛像、法器等目錄和表進獻平城天皇。一年後在天皇准予下,空海開始傳教活動。嵯峨天皇繼位後,因其喜愛書法,空海投其所好,揮筆書寫《世說新語》美文以屏風獻天皇,天皇龍顏大悅,兩人往來愈深,空海愈加受寵。
嵯峨天皇像,日本第52代天皇,在位時間809年-823年
宗教的興衰,往往與統治者喜好有關,空海深諳此理,他先是上奏天皇請求賜給高野山作為真言宗的修行道場,天皇很快答應,空海49歲時,嵯峨天皇又將桓武天皇所建的「官方寺院」東寺賜給了他。有了「天皇」加持,空海推廣佛法自然順風順水,再加上真言宗將日本佛教與神道相統一,提倡神祇信仰、持法護國思想,與平安初期佛教以政教並立、鎮護國家宗旨相呼應,理所當然地,東寺成為真言宗大本營,並很快發展壯大。
五重塔為江戶時代重建
空海接收東寺時,只有金堂建設完成,一切才剛剛開始。空海將從唐朝帶回的佛舍利、曼陀羅、梵字真言、法具等存在東寺,並模仿長安青龍寺之例將其作為鎮護皇城的道場,稱「教王護國寺」,住真言宗僧人50名,堅決禁止與其他宗派僧徒雜居。
公元1486年,金堂被焚毀。現存建築為豐臣秀賴於1603年在原有基石上重建。金堂內部,巨大的堂柱支撐起高闊的空間,本尊藥師如來高達2.88米,在其左右為日光、月光兩菩薩,藥師如來佛像下還包圍著十二神將像,都是桃山時期(豐臣秀吉統治時代)佛像雕塑代表人物佛師康正的作品。相傳,空海從中國渡海回日時,海途中曾遇龍王供養寶葯,在製作藥師如來時,空海將龍王寶葯放入佛像中收藏。
屢次遭火災破壞,重修次數多達5次,我們現在看到的五重塔由德川家光於1644 年重建
講堂裡面,按空海的設計,安置了由21尊聖像組成的立體曼陀羅(由聖像組成的空間,內有諸佛與菩薩,惡魔不侵),其中15尊為空海所在年代所造。它們歷經了各種地震、風災、戰火,與1491年重建的講堂一起,延續至今。東寺的「立體曼陀羅」配置,中心區是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五如來;東方是菩薩部,屬「慈悲相」;西方是明王部,屬「忿怒相」;佛壇兩側和堂內四隅配置了護持佛法的梵天、帝釋天及四大天王,共21尊。
五大明王中,居中的是不動明王,它是最初在日本出現的造像。因空海取法於唐,故東寺的密教佛像也偏向唐朝的濃郁風格,色彩華麗,表情生動,身體強調「肉身感」,為此,佛像的材料也從金銅造改為有生命溫度的木造。
東寺金堂,1486年被焚毀,1603年在豐臣秀賴指導下重建,堂內本尊藥師如來高2.88米
公元826年,空海主持五重塔的設計建造工作,這項工程一直持續到9世紀末才完成,空海未能見到它的最終模樣。塔身屢經火災破壞,重修次數多達5次,我們現在看到的五重塔是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於1644年重建。它極力保持了創建初期的位置和規模,顯露出江戶時期的建築風格,整體上宏偉壯觀又不失穩重感。
本是僧人吃飯地點的食堂另有他用,在它的門口,有一個專用的木杖架,進行四國遍路的人,旅程結束後,會將木杖放在此處。四國遍路是基於對空海大師的崇敬而產生的一種徒步參拜傳統,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朝聖者須著特定的白衣,手持木杖,徒步次第巡禮與空海大師相關的88座寺院,全程超過1000公里。
在古代,進行四國遍路並不容易,為了祈求大師保佑,巡禮者有首先參拜京都三弘法(指與空海大師有深厚因緣的三座寺院,東寺、仁和寺、神光院,「弘法」二字,取自空海大師別稱「弘法大師」)的傳統,由東寺授予斗笠、仁和寺授予手杖、神光院授予香袋,分別求得這些法器後,巡禮者由京都出發上路。傳統來說,進行四國遍路者會從空海大師居室——東寺西北角的大師堂(也稱「御影堂」)出發,四國遍路者參拜完畢後,還要回到東寺道謝,辦理四國遍路紀念證書。如今,每月的21號,也就是空海大師「緣日」這天,東寺食堂都會舉辦象徵性的四國遍路,有興趣者可隨之體驗。同時,東寺前露天廣場還會有上千個臨時攤位售賣各種各樣貨品,琳琅滿目。
東寺西北角大師堂,也稱御影堂,以前為空海大師居室,室內供奉有空海大師像和不動明王
東寺文化遺產眾多,光日本「國寶」一級建築物就有5座(含金堂、五重塔、大師堂等),繪畫4幅,雕像8座,工藝品4件等,這還沒加上屬於「重要文化財產」的建造物、繪畫、工藝品、典籍……每年的3-5月、9-11月是東寺的寶物館對其收藏的寶物、文物進行「特別開放」的日子,想要一睹「國寶」芳容的,可在春秋時前往。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的東寺經受了眾多災難,1486年的火災讓東寺的金堂、講堂、鐘樓、經藏、中門、南大門和諸迴廊悉數盡毀,講堂21尊佛像中15尊得以倖免。之後的地震和雷擊又使五重塔、灌頂院、御影堂相繼受損。一直到江戶時代,這座歷經劫難的寺廟才得以喘息,進入200多年的平穩發展時期,這一切,得益於豐臣秀吉、豐臣秀賴和德川家光等人的功勞。
幕府統治終結處
從東寺出來,東北向驅車15分鐘,便可抵達德川幕府在京都的行轅——二條城,它與東寺同時期被列入「世界遺產」,也同東寺一樣,遭到油跡的惡劣破壞。二條城地處京都御所西南,同皇宮距離很近,受內外兩道護城河緊緊包圍,是一座典型的城中城。它以巨石做城牆,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300米,總面積27.5萬平方米。1603年,德川家康為保衛京都御所,也為了防止關西諸多大名利用天皇謀反並監視和牽制皇室,下令修建二條城。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大獲全勝,日本政治中心隨之轉移到家康本人的駐地江戶,日本進入由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儘管如此,天皇、皇宮和首都還是在京都,幕府將軍德川家康還得去京都朝見天皇,二條城就是德川家族在京都下榻之處。
進入二條城,必然經過東大手門,沿白牆而行,左轉即見形狀像大牌坊的「唐門」,其形制模仿唐代長安城的類似建築,木造,上有無數雕刻,栩栩如生。唐門中間刻代表皇族的菊徽,塗以金色,兩邊刻猛虎、翔鳳各一對,呼之欲出。
城裡最大建築群——二之丸御殿於公元1603年完工,是德川家康住宅,位於二條城東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規模是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為典型的日本桃山時代大書院式建築,雄偉華麗,堪稱「日本國寶」。二之丸御殿內有大廣間、黑書院、白書院等5棟建築,房33間。所有房間都由江戶時期狩野派畫家狩野探幽等人手繪的華麗壁畫及拉門隔斷分割,公共空間室內彩畫貼金,裝修豪華,起居等私密空間採用水墨畫風格裝修,樸素典雅。這些建築不僅四周空曠毫無藏身之處,還有可埋伏保鏢的暗室、諸多暗藏機關及防刺客的地板。
傳說德川氏的歷代將軍很怕刺客,他們在通往將軍住所的走道上特意安上機關,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鳥鳴般叫聲,只要一有響動,武士們立刻警覺起來。二之丸御殿上裝飾有象徵德川幕府的葵徽與象徵天皇的菊徽,葵徽、菊徽同場合存在可見德川幕府權力之大。
在二之丸御殿西側,有一座透露著武士豪氣的庭園,它從1603年開始修建,1626年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行幸進行了增築和修改設計,由江戶時代最為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負責,奠定了如今的規模。這座以池泉為中心展開的庭園並非用於舟游觀賞,面積較小。其水池格局為一池三山式,中島位於水池中心,名蓬萊島,其南北各配一個小島,北為龜島,南為鶴島,有祈壽之意。全園用石體量大且多,就連護岸石都布置了兩三層,形成一種很強的陣勢和壓迫感。此種設計手法在日本其他庭院設計中很少出現,體現出強有力的德川家族武士精神。二之丸庭院中雖然也設計了瀑布景觀,但是只有流水,鯉魚石已經不見了,在武士們的心中,實力比運氣更重要。
正殿——本丸御殿位於城內偏西處,1788年的一場大火將其徹底燒毀,百年後,明治天皇將原本位於京都御所,即皇宮裡的桂宮御殿移建於此,1869年遷都東京後,本丸御殿改為離宮。二條城規模雖不及京都御所大,但它華麗程度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1867年,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於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內「大政奉還」於皇室朝廷。持續了兩百多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時代宣告結束。天皇頒布《王政復古令》,廢除幕府,日本進入明治新政府時代。1868年年初, 「屯集於二條城內的一萬名幕府精兵,對慶喜嗚咽涕泣,激憤怒號,要求討伐,慶喜也發布了討伐令,並在京都的烏羽和伏見等地發動內戰。但終因大勢已去,無法挽回日本歷史上先後經歷了七百年之久的幕府統治」。
同樣是在二條城,1611年,當68歲的德川家康會見18歲的豐臣秀賴,向其宣示新時代來臨時,恐怕沒有料到德川幕府的終點也會在這裡。
(參考資料:叢淑媛 《日本的文化搖籃——京都》、賈俊俠《空海長安求法情結探賾》等)
推薦閱讀:
※去西藏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油菜花謝了,婺源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第一次戶外,我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整形:男生提升顏值也要按照基本法
※享受大不同——一隻豬的省心省銀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