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秩序與烏克蘭危機
橋本隆則/文
最近一直聽到一個詞:戰後的國際秩序。筆者搞不懂一點,這個所謂的戰後國際秩序是要從雅爾塔會議算起?還是1945年日本投降開始算起?有些學者還會問是不是從1953年朝鮮戰爭以後的國際局勢算起呢?各種答案都有。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問題,最近的烏克蘭的問題的背後就是所謂舊的國際秩序(冷戰)的副的遺產。
當烏克蘭從前蘇聯獨立到第二次橙色革命,所引發的危機是冷戰以後東西方(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不信任關係大爆發。當很多人還在說要堅持國際秩序時,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而烏克蘭或許就是這個變化的導火索。
烏克蘭問題的爆發原因很簡單,就是是加入歐盟,是否背棄俄羅斯的影響。在今年的1月歐盟其實就向前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拋出了橄欖枝,成了一個歐盟的外圍組織:東方夥伴會議,試圖誘導這些國家加入歐盟的範圍。
正在煩惱的普京
普京與俄羅斯軍方其他國家沒有很大的問題,烏克蘭因為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所以引發了俄羅斯方面的不滿,這樣來自俄羅斯的真金白銀沒有了,廉價的天然氣沒有了,這種真打實幹的經濟制裁迫使亞努克維奇不得不放棄加入歐盟,轉而投入俄羅斯的懷抱,這樣的行為引發了烏克蘭民眾的不滿,在烏克蘭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最後導致了亞努克維奇的下台。
在亞努克維奇下台的同時,親西方的季莫申科從監獄回到政治的中心,當烏克蘭代理總統宣布烏克蘭經濟再次陷入崩潰的狀態時,歐盟,美國以及世界貨幣基金宣布將支援烏克蘭,一出新西柏林救援的大戲開始上演。
俄羅斯並沒有沉默,在俄羅斯族裔佔優勢的克里米亞,親俄羅斯的行動正在進行,帶路黨人的出現,使俄羅斯軍隊很輕易地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重新變成新的東西方對抗的前線,上一次是50多年前的柏林,那裡被赫魯曉夫建立起柏林牆。
在前蘇聯崩潰以後,東歐以及波羅的海等國都是歐盟與俄羅斯爭奪的對象。當年蘇聯的小夥伴的波蘭,捷克現在已經加入了歐盟與北約,成為堅定的北約中堅力量。東西方的界限由萊茵河,慢慢地向東移動,如果烏克蘭也成為歐盟的成員,這個界限就直接到俄羅斯的邊境。
同時烏克蘭的離開俄羅斯的最大衝擊是,烏克蘭是前蘇聯重要的軍工,造船等重工業基地,經濟規模在前蘇聯各個加盟國內是僅次於俄羅斯,如果這個國家、不親俄,對俄羅斯的打擊遠遠超過任何國家的離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烏克蘭是俄羅斯國家防禦的最後底線。烏克蘭的東西部的對立,也就是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對立。當年親俄的東部出身的亞努克維奇獲得勝利後,親歐盟的西部民眾就舉行抗議示威,但是雙方後台老板都沒有出現,只是本次當自己的利益遭到侵害時,俄羅斯不得不出面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也是俄羅斯與歐盟公開碰撞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烏克蘭危機,因為正好遇上俄羅斯正在舉行的索契冬奧會,所以俄羅斯的直接干涉的時機錯過。所以當奧運會結束後,俄羅斯看到烏克蘭大局已定,但是為了扳回局面,就借用了一個很古老的借口;保護僑民的利益。
俄羅斯的軍艦在克里米亞這樣的目的在上個世紀日中關係中經常被日本方面使用,如淞滬一二八事變,日本方面就是以保護日本僑民的生命財產的口號,與中國軍隊發生戰鬥。濟南事件,南京事件的起因也是這個借口。在國與國的力量不平衡時,力量強大的一方,經常用這個借口干涉另一方的國內事務。現在俄羅斯就是以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因烏克蘭國內政局動亂,遭到基本人權侵害,才出兵保護。雖然手法很舊,但是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安倍首相最近一直提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列強的相互間的衝突,都是用保護本國的僑民的手法進行戰爭。這個做法也不是只有俄羅斯才有,北約以及美國都曾經用過相同的方法對前南的科索沃問題進行軍事介入。當時的口號就是為了保護科索沃居民的人權,以及軍事干預是人道行為。
這種人權,人道的高尚目標也存在很多問題,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都害怕這種舉著正義的大旗,這樣自己國家的利益就會受到侵害,如利比亞的問題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更有一部分國家害怕這樣的行為正常化以後,與國家法院等組織關聯,反而使自己的國家的獨立性受損。
另一個方面,現在為何俄羅斯的會拿出這個借口,也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以後,本國的經濟利益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爭奪經濟影響或許將超過意識形態的爭奪,如烏克蘭的問題,雖然歐盟與俄羅斯爭奪,這並不是領土的爭奪,而是經濟利益的爭奪,所以很多人在驚呼冷戰回來時,我說這是新冷戰,也就是經濟冷戰的開始。
本次烏克蘭危機,包括筆者在內很多國際政治評論員都認為,從地域政治的角度,事態會向俄方有利方向進展。普京總統對來自歐美的批評與制裁的威脅表現出強硬,當聽到其他國家要抵制G8首腦會議時,他這樣說:我們正在準備,他不想來就不要來了。因為在烏克蘭是俄羅斯的最後的防護堤,俄羅斯政府已經組好了最壞的準備。
歐盟方面對於俄羅斯的實質制裁手段少之又少,並且歐洲與俄羅斯的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幾乎到了誰都離不開誰的地步。如德國的能源近五成是從俄羅斯進口,所以歐盟與俄羅斯的對抗將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同時與俄羅斯正面對抗的美國政府也有問題,雖然口號喊得很響,但實際上卻很難奏效,正處於不尷不尬的狀態。不想輸給俄羅斯,又贏不了俄羅斯。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進展的同時,俄羅斯在歐洲傳統的影響力卻在下降,最初俄羅斯強烈反對波蘭加入導彈防禦計劃(加入北約一體化),但是結果還是歐洲的獲得成功,於是俄羅斯強硬地在家裡寧格勒(飛地)部署導彈威懾。
因為從俄羅斯的立場柏林牆倒塌以後,歐洲的事務以美歐所期望的進展進行,其中包括傳統的俄羅斯影響地區前南地區,結果不管俄羅斯如何反對,科索沃政權建立,塞爾維亞被肢解。所以俄羅斯得出結論,為了自己目的,只要實力夠就可以開展。
而美國政府害怕,如果承認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利益,有一就有二,同樣的事情還會繼續發生。如何去年的敘利亞問題,美國的軍事打擊計劃遭到俄羅斯的抵制,現在烏克蘭問題美國能施展多大影響還是未知數。
如果俄羅斯一意孤行,為了使俄羅斯改變,美國必然要打制裁牌,但是這個牌是否有效還是有疑問。據美國國務院的消息,美國將對俄羅斯施行經濟制裁,同時為了替代俄羅斯天然氣,將提供廉價的美國油岩氣,這樣或許對俄羅斯的經濟會有很大打擊。
看上去美國的方案不錯,但是實際上使用還有很多問題,俄羅斯的能源輸往歐洲全境,並且還是石油輸出國的成員,要替代這個供求關係還是很困難。並且美國的選擇的長期性也是令人懷疑,因為地理上來說,俄羅斯就是烏克蘭的鄰居,而美國離開烏克蘭幾千公里,所以美國真的將為烏克蘭出面對抗俄羅斯,這個也是值得疑問。
但是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是不容懷疑,這樣在克里米亞境內已經是俄羅斯控制,而烏克蘭的軍隊總動員,與歐盟可能的介入將會催發一場有限的戰爭。實際上普京總統已經否認會動用軍隊,而歐盟也不會以烏克蘭為利益核心,所以衝突或許是一場虛驚。
那麼問題產生了,在台上的兩個國家如何尋找台階下是一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普京的下令西部軍區演習的命令就是試探美國的反應,是全面與俄羅斯對抗,還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這樣的戰術在冷戰期間是危險的邊緣戰術,希望劃分勢力範圍的俄羅斯在道義上會遭到歐洲以及很多國家反對。
這樣,俄羅斯與歐盟與美國之間要尋找一個妥協點,也就是俄羅斯的利益保障前提的體面結束緊張。或許烏克蘭新政府會同意讓克里米亞共和國的自治權利範圍加大,也就是一個半俄羅斯的從屬國。這樣俄羅斯軍隊就會同意撤出克里米亞。或者歐盟為調解方,要求烏克蘭新政權修改憲法,允許俄羅斯族作為特殊族裔享有特殊權利。
這樣的結果只會帶來一個後果,冷戰以後的國際秩序將會被打破。
所謂的冷戰以後的國際秩序是指蘇聯解體以後,由市場經濟主導的自由民主進程,以這個理念為中心,歐美為中心的世界秩序建立。但是中國的抬頭,以及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相對於美國型的經濟模式,歐洲經濟模式的破產,中國經濟卻高速發展。
同時美國在伊拉克的致命武器上的失敗,說明歐美利用自由民主的理念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企圖很清楚,這也影響到美國的軟實力的發揮。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正在慢慢解體。而本次烏克蘭事件使這個論斷的最好證明,俄羅斯的行動打挑戰了歐美為主的國際秩序,彷彿又讓人回到之前的時代,世界各地的紛爭或許更加頻繁發生。
推薦閱讀:
※津、京、滬、蘇四省份邁入國際高收入經濟體行列
※國際尺碼對照表
※韓片《軍艦島》揭開日本刻意隱瞞罪惡歷史的醜陋面目
※英語國際音標詳解教程視頻全集
※天藝舞蹈(國際)連鎖品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