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詩形式運動總先鋒劉夢葦

何俊 李世俊《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7月13日 第10 版)

饒夢侃、孫大雨、劉夢葦、龍彥午合影中國新格律詩的建立,從理論的倡導到形式的實踐,與一位湖南省安鄉籍名叫劉夢葦的詩人有著密切的關係。沈從文在《對新文學有貢獻的湖南人》一文中說:「新文學運動詩歌部門,在民國十四五年可說是新月社詩派的前期。就中有個作者,以文字排比、格律謹嚴見稱,名劉夢葦的湖南人。」劉夢葦,原名劉國鈞,1900年5月出生於洞庭湖畔。1920年入長沙第一師範學校讀書,酷愛文學藝術。1923年畢業後,劉夢葦到上海某中學任教,他和一些受無政府主義思潮影響的人一道,幻想像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並組織了「飛鳥社」,創辦《飛鳥》季刊,發表短篇小說《詩人底悲哀》、成名作《吻的三部曲》、詩作《自慰》等,尤為青年讀者喜愛。1924年,他的詩集《青春之花》、《孤鴻集》出版。1925年夏天,劉夢葦在南京結識了另一位現代格律詩派重要詩人的湖南人朱湘,兩人一見如故,成為摯友。不久,他們同到北京,致力於中國新詩的創作與研究。1925年12月,劉夢葦以詩評家的磅礴氣勢譜寫了《中國詩底昨今明》,總結了中國詩歌從《詩經》發展到宋詞元曲的演進過程,展示了長長詩河之中革新求變、跌宕起伏的歷史。他說新詩「活潑、自由、真切而通俗,為前此所未,是開中國文學的新紀元」,又對新詩「散文化」、「嚴重的歐化」等弊病提出批評,鄭重提出新詩的原理——「要有真實的情感,深富的想像,美麗的形式和音節、詞句……」同時期的作家、詩人蹇先艾認為,這是對中國新詩的一次總清算。1926年,是劉夢葦實踐自己新詩變革主張的高峰。半年內,他先後發表了《萬牲園底春》、《雪夜》、《我所需要的不是愛情》、《最後的堅決》、《致某某》、《希望》、《北河沿的夜》、《愛與劫》等十多首詩,在分行、音節、押韻等形式上進行了探索。這引起聞一多對新詩形式的注意,研究後寫成了《詩的格律》在《晨報·詩鐫》發表,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詩的主張和「三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的標準,被視為新月派詩人的共同綱領。朱湘的詩作《有憶》集中體現出劉夢葦的影響和「三美」特點:「路燈亮著微紅/蒼鷹飛下城堞/在暮煙的白被中/紫色的鐘山安歇。」短短四句,把南京暮色蒼茫的景象描繪得清晰而又真切。格律是文字對於思感與感情控制,是詩的防止散文化的蕪雜與鬆散的一種羈勒。新月詩派對於格律詩的提倡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新詩過於放縱、過於歐化、過於散文化的危機,提高了新詩的藝術水平,有益於新詩的民族化。劉夢葦的一生是凄涼的,3歲寄人籬下,「二十年與人漠不關情」,且身患嚴重肺病,經常吐血不止。他稱自己是一隻「孤鴻」,就是情詩,也寫得十分哀切:「到如今您才問我一聲:您當真愛了我嗎?……只有讓我的墓塋證明:它們將一年一度為您發青。」(《示嫻》)心愛的姑娘不能忍受窮困潦倒的生活,從公寓搬走,嚴重刺傷了劉夢葦的心,再加上飢餓和肺病,詩人終於病倒離世。縱觀劉夢葦26個春秋的一生,雖有「驅虎逐狼」的志願,有抨擊虛情假意的品格,但是在那個時代,像其他沒有先進思想指導的知識分子一樣,他又覺得理想虛幻,時時表露出對未來的惆悵和對信念的動搖。但他對於新詩的功績,卻長久地被詩壇所銘記。
推薦閱讀:

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輕鬆減肥法
雙語:#MeToo 運動與男性進化
香港佔中清場結束 學聯周永康等發起「抗租拆稅」運動
【炙燃試吃】在三里屯最紅的健身館嘗到我--iBodyRock & Superfit
趙麗穎袁姍姍穿著運動裝就出街,結果又小了10歲!

TAG:運動 | 新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