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中美能像賓士寶馬競合共贏
呂鴻
2015年10月08日10:33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手機看新聞
列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型大小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一
賓士和寶馬看上去好像是一對「冤家」,互為競爭對手,但若如此看待兩者之間的關係,未免淺薄了。德國人說,賓士和寶馬,作為德國兩家頂級汽車公司,互相競爭是沒錯,但雙方的關係已經遠遠超越了僅僅是競爭對手的層次,上升到了互相需要、競合共贏的更高層次。
怎麼講?
賓士是老大,世界汽車「鼻祖」;寶馬是老二,但緊隨其後,且步步進逼,曾幾何時,創新無限,活力四射,一度大有超越賓士之勢。賓士眼看不妙,憑著雄厚的底子,抖擻精神,既傳承、也創新。於是乎,賓士和寶馬在各個層面展開全面競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家發現、市場發現、德國人發現:賓士就是賓士,寶馬就是寶馬,各具特色、各具優勢,反而恰恰是這種合理競爭、有序競爭、規範競爭,倒逼雙方在產品設計、生產、服務等各方面質量呈「螺旋式」上升態勢。壟斷圖一時之快,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最後也必毀於此。這就是賓士和寶馬競合共贏的更高境界。
除了上述賓士寶馬這個在汽車行業的典型案例外,無論是縱觀、還是橫看其他各行各業,凡惡性競爭者兩敗俱傷,凡合理、良性競爭者,互相合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因為市場有廣闊的空間讓競合共贏者大展宏圖、比翼齊飛。
事實上,企業如此,人與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亦可如此。
二
當今世界,對中美關係持「零和」思維的人不在少數。
客觀地講,這些人論調貌似有理,並道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美中兩國能避免「零和」博弈,走出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嗎?
在回答此問題之前,首先要回答產生此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即美中之間經濟發展速度的慢快之差導致兩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誠然,按照國內生產總值(GDP)發展速度,確實如此,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雖然進入新常態,為中高速,也有7%左右的發展速度,經濟總量趕上並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但是,如果按照人均計算,中國什麼時候超越美國呢?恐怕是很遙遠的事。另外,大不等於強。中國在清朝時期,GDP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閉關鎖國,落後愚昧,被西方列強蹂躪,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當然,如此大而不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的中國必將走向既大又強的道路。
那麼,既大又強就必然會走上霸權之路嗎?答案是:「否。」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上述美中兩國能否避免「零和」博弈的問題。
中國的立場與主張很清晰:致力於與美國建設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理念的新型大國關係。雖然迄今美國一些人依然對此心存疑慮,但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的論述也越來越得到美國有識之士的認可。最近,不少美國學者提出美中「相互依賴」概念,就是對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內涵的一種建設性回應。美國副總統拜登談起中美關係態度樂觀:「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健康的競爭關係」。國務卿克里同樣表示:「只要開誠布公、求同存異,完全可以克服分歧,取得更大合作成就。」
三
在歷史上,中國一向以強大的國家屹立在東方,但是,中國沒有稱霸的基因,卻有許多「和為貴」、「和諧共生」等的「和文化」,鄭和下西洋是佐證,被西方歷史學家廣泛讚譽。清朝末年,中國衰落,一個大而不強的中國就會遭到東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東北亞局勢動蕩。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日益強盛,為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
中國是大國,一個大國在世界上必須承擔其應有的歷史責任與擔當,落後就無法承擔。歷史證明,落後的中國無益於東北亞、亞洲和世界的穩定,而一個強大的中國是這個地區和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塊基石。
國強必霸,不是中國的邏輯。
國霸必衰,則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
人類社會太需要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的理論與實踐了。
中國的強大不等於其他大國的衰落,不是此長彼消,而是此長、彼亦長。中德關係就是現成的案例,中國經濟總量雖然超越了德國,但德國並沒有因此而衰落。兩者不僅毫無必然邏輯關係,相反,實體經濟強大的德國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中表現搶眼,讓世人刮目相看。
我們歡迎美國的強大,歡迎俄羅斯的強大,歡迎歐洲的強大,如同我們奮起民族復興一樣,因為我們知道,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抑或歐洲,如果任何一方衰敗,對誰也沒有好處,只會給地區和世界帶來動蕩與不安。冷戰後的一系列局部衝突,如波黑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烏克蘭危機等,無一不源於霸權主義,而霸權主義與俄、歐力量式微,東西方力量失衡緊密聯繫在一起。
因此,我們主張,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我們主張,結伴而行,而不是結盟。習慣了當「世界警察」的美國一些人士應以新的思維,而不是陳舊的「冷戰」思維、「零和」思維、「修昔底德陷進」思維來重新考量這個世界,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精準研判和定位。
人類不要冷戰,人類也不要冷戰後因為霸權主義而導致的那種局部地區依然戰火不斷、人道主義災難泛濫的動蕩局面。
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目前兩國年經貿額近5600億美元,而據估算,未來10年還將有至少5000億美元的潛力。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最大發達國家,有什麼理由不能成為利益共同體呢?此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美國留學、工作、生活,民間往來不斷、人文交流頻繁,等等,不一而足。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美並肩作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當前乃至未來的國際關係中,中美之間有太多的共識,遠遠超越意識形態、地緣政治等分歧,中美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網路安全等諸多方面攜手合作證明,雙方完全可以建立戰略互信,和國際社會其他成員一起,共克時艱,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大國之間既競爭、又合作,如同各行各業、人與人之間,早已成為常態,但競爭不是「零和」遊戲、不是擠兌對方、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良性競爭,互相促進繁榮與發展、一起為雙方和各國人民謀福祉、共同促進人類「螺旋式」上升。
讓叢林法則不斷遠離文明的人類社會。
美中可以合作共贏、互利共贏、競合共贏,可以像賓士和寶馬那樣攜手在廣闊的地球高速公路上馳騁、奔跑。(呂鴻 作者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分享到: 0(責編:楊牧、常紅)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
※中美都不敢得罪,糾結的韓國一天三次改口
※中美經濟金融大決戰(精品值得一看令人深思)(原創首發)
※中美建交
※梅新育:中美應抓住機會擺脫「自傷性競爭」
※特朗普當選與中美關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