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子相親的父母們在公園裡給自己的子女找另外一半。 父母代子女舉牌相親 開口就談銀子、房子、車子 「收入多少?」「有幾套房子?」「有私家車嗎?」……每個周末都會有不知從哪裡趕來的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位於上海鬧市區最繁華地段的人民公園一角,進行著諸如此類的交談。 他們手裡通常舉著牌子,上面寫著各自子女的年齡、身高、收入乃至有沒有房子等私密個人信息。這就是在上海聞名遐邇的「相親角」,也被戲稱為「上海灘一道別緻的風景線」。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中國最負盛名的繁華都市裡,為什麼還會有如此繁榮的傳統「相親角」存在?父母代理相親,能成就幸福的婚姻么? 文/圖 本報駐上海記者陳慶輝、賀涵甫、劉放 母親:我們有4套房,女方也要有2套 記者於周末上午10時到「相親角」,發現已經有大約兩三百人早早聚集,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各自舉著寫有自己孩子個人信息的牌子在人群中穿梭,不時三三兩兩地交換彼此兒女的照片、詢問幾句對方的情況。 在有著藍色大頂棚的長廊里,張貼著的個人信息被精細地劃分為「60後版」、「70後版」、「80後版」、「涉外版」(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日本、美國)、「新上海人版」、「二婚版」等等,而中老年人們手裡舉著的牌子上更是寫得不厭其詳,從年齡到身高,從學歷到收入,從房產到私車,應有盡有。 一位坐在小板凳上的中年女士尤其引人注意,她旁邊放著裝了水和麵包的紙袋,面前擺著兒子的照片和簡介,「男,1980年出生,上海理工大學畢業,目前是外資企業的工程師,月薪稅後9500元。有房無貸。想找一位女孩,會理財,能一起創業」。不時有人上去跟她攀談,旋即搖著頭無奈地轉身走開。 原來這位母親的要求很高,她告訴記者說她已經在這裡代子徵婚很長時間了,「我很著急,但我兒子的要求很高,所以至今還沒有成功,但我堅信一定會找到的」,她說,「我家就我和兒子兩人,要求女方是上海人,我們有4套房子,女方也要求有2套房才行,那樣才門當戶對。 子女:爹媽在那裡,丟死人了 記者調查發現,「相親角」里除了身體力行的父母之外,還有不少專業「中介」混跡其中。 據上海人民公園行政辦公室主任程先生介紹,人民公園這個著名的「相親角」是從2004年開始由未婚男女家長自發形成的,面積大約有1000多平方米,最高峰時聚集有2000多人。最初家長都舉著自己兒女的徵婚啟事坐在相親角內,有意向的家長可以互相諮詢,徵婚信息具有較高真實性,但人流即意味著商機,所以近年來相親角不斷湧進「中介」,其中不乏騙子。近日上海浦東警方公布的一系列徵婚詐騙案中,就有騙子通過人民公園相親角徵婚,不但騙感情,還以結婚要買婚房為由騙房屋首付款,最多一個騙了17萬元。所以當地相關主管部門正計劃對該相親角進行規範管理。 不過,跟巴不得孩子明天就結婚的父母相比,真正的「主角」們似乎要冷淡得多,甚至有當地年輕人表示,「要是我看見我爹媽在那裡,我隨便找個人就嫁掉。丟死人了。」上海婚姻家庭研究會副秘書長陳曉敏教授則針對父母代理相親的現象指出,這種「相親角」繁榮的背後,其實是典型的中國式焦慮,「每一個相親者的背後都有比他們更焦急的父母,為孩子處處擔憂,怕找不到工作怕嫁不到好人家,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很被動的。」 信愛還是信「門戶」 也有一些子女對於父母代理相親持認可態度。身為職業律師的龍旖屬於絕對的都市金領,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剩女」一詞卻成了她內心最大的遺憾,「讀書時候父母都堅決反對我談對象,工作了越來越忙,他們又開始催我。朋友圈子很小,而且對人對事也沒有讀書時候那麼放心,年齡越來越大,也就造成了現在這樣的尷尬」。龍旖說,她理解父母的操心,「他們幫我到處找對象,剛開始我是反對的,但現在也慢慢接受了。畢竟由父母把關,自己也會信得過。」 較之父母代理相親,引起更大爭議的是「相親角」里對於房子、票子乃至遺傳基因的重視。有人以戲謔的口吻說,「幸福在哪裡?在人民公園的白紙黑字里。」更有言辭激烈者認為,在崇尚婚戀自由的今天,這種過度追求物質追求所謂「門當戶對」的徵婚,根本就不是在「找對象」,而是「赤裸裸的交易」。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就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分看重物質條件是當今社會對婚姻沒有信心的直觀反映,不過他同時認為還是應該多抱著理解的態度去看待這一現象,「考慮現實是婚姻中必須的項目,中國傳統其實歷來講究門當戶對。」上海心理學家任虹則指出,決定婚姻的持久和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性格和氣場是重要因素,「門當戶對」的婚姻未必就一定幸福,「現在的婚姻以物質為前提,是生活壓力讓其異化。生活中物質需求不能缺少,但不應該把它擺在第一位。
推薦閱讀:
※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女方家庭條件比男方好很多,怎樣說服女方父母同意在一起?
※孤煙直:十句話教你做好父母
TAG:父母 | 相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