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門新語】體育之於大學的意義

近日,我校在國內大型體育賽事中捷報頻傳:繼不久前體育學院舞龍隊代表湖南省摘得全運會首金後,運動健兒們又在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力克群雄,喜獲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女子團體總分第一佳績。由此我想到體育之於大學的重要意義。

體育,顧名思義,就指身體的教育(當然,身體不只是肉體,同時也是精神與心靈)。在中國,體育一詞始見於1904年,在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中提到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時說:「保全身體之健旺,體育發達基地。」1905年的《湖南蒙養院教課說略》上也提到:「體育功夫,體操發達其表,樂歌發達其里。」在西方,體育一詞被譯作Physical Education。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於1762年在《愛彌爾》一書中就用「體育」來界定對愛彌爾進行身體的養護、培養和訓練等身體教育過程。可見,「體育」一詞的最初意義即指一種身體教育,源自於一種教育形式,是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專門領域。

如果往前追溯,我們還會發現,自從有了教育,也就有了體育,體育始終貫穿在教育活動當中。在古希臘,不管是斯巴達式的教育還是雅典式的教育,學生都要接受「五項競技」(賽跑、擲鐵餅、標槍、跳躍和角力)體育的教育,蘇格拉底甚至將體育擺在了教育的首位。在中國,比蘇格拉底更早些時候,孔子就倡導禮樂射御數「六藝」教育,其中的射與御都屬於體育的範圍。由此可見,體育是有著與教育一樣悠久的歷史的。

體育不僅伴隨了人類教育的歷史,甚至還貫穿了人類文明的歷史。有一種觀點認為,「世界公認的三次人類文明的高峰與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高度的關聯。一是古希臘文明,它勃興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二是曾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它是近代第一次現代化的代表,催生了戶外運動;三是知識經濟的代表——美國,在第二次現代化的過程中,將競技運動職業化、商業化推到極致同時催生了休閑體育」。可以說,人類從森林走向城市,從野蠻走向文明,體育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到了現代,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育化方式和生活方式,體育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顯性體現,還是一個人生命活力的集中展示。

(湖南師範大學體育教學樓)

我們常說,民族復興的關鍵在教育。如果沒有教育,尤其是沒有高等教育,一個國家就會失去精神高地,一個社會就會失去資源支撐,一種文明就會失去創新動力。當代大學不僅為科學技術和文化繁榮提供基礎理論和思想資源,而且往往是科技進步、文明昌盛和社會進步的直接策源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已從社會的邊緣走向了社會的中心,成為社會的焦點和中心,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肩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

對於大學自身而言,為實現這一使命,它在越來越專業化、綜合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朝通識教育的方向演進。而通識教育所要求的正是知識選擇、事實辨析與價值判斷的能力與素質。然而,無論是知識選擇力,還是事實辨析力,或者價值判斷力,都離不開一個健全的、完整的主體,就好比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在《教育漫話》一書中的「紳士」。洛克從培養紳士出發,將教育內容分為健康、精神和學問三個部分,因此,他所說的「紳士」就是指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精神和高深的學問的人。這也正如民國時期吳蘊瑞(1892-1976)和袁敦禮(1895-1968)合著的《體育原理》所論述的那樣:「心身不可分之為二,即教育之方法,亦不能劃分何者為身體活動,何者為精神活動。蓋身體之活動同時即為精神之活動,無不含有身體之成分也。」因此,大學體育不僅要提升大學生的選擇力、辨析力和判斷力,還要鍛煉其健康的體魄、強壯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智,這些均是通識教育的應有之義。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大學體育教育必須更新理念,從學生的主觀願望出發,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體育課程,提供更為科學的體育知識,滿足學生更為多元的體育需求,在學生研習體育的過程中,培養他們主動參與體育的技能,養成享受體育的生活理念,最終將這些體育理念和生活方式擴大到全社會,從而推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100多年前,南開大學創始人、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校長提出:「不懂體育者,不可以當校長。」我的理解是,一個校長,他必須重視體育,不重視體育的校長不會是稱職的校長,不懂得體育的校長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育家。任何一所大學的校長都必須高度重視體育,重視體育的學科建設、科研研究和人才培養,其中人才培養是第一位的。大學可以通過組建自己的運動隊,培育有優勢的運動項目,開展同水平的體育競賽,引導廣大學生積极參与體育運動,從而構築一個完備的體育教育體系。

(湖南師範大學體育館)

圍繞這個體系,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想無非是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教會學生運動技能。掌握運動技能是參與體育的前提。大學體育既包括體育專業教育,也包括體育通識教育。我認為比較理想的體育教育目標是,無論是專業教育,還是通識教育,都能夠讓學生掌握若干能夠陪伴他們終身的運動技能。二是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興趣就將是鼓舞並維持其終身體育的動力源,很難想像一個人如果沒有運動趣味卻能夠持之以恆地參與和享受體育。呵護好學習的這一興趣,除了組織一些競技比賽以外,還要加強體育類學生俱樂部和社團的建設,通過運動項目和興趣社團這樣的形式將學生團結在一起,互相激勵和鼓舞。三是使學生形成運動的習慣。一旦有了濃郁的興趣,自然而然的,體育就會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之一。他們不僅可以參與體育,而且還可以欣賞體育,消費體育了,從而使體育運動成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引導學生養成體育精神。體育關心的不只是掌握知識、增強體質、提高技能、獲得金牌,而應關注人的需要、情感、意志、個性、生命和生活等。正如柏拉圖曾經說的過那樣,體育旨在塑造一種高貴的精神,因為「人們從事身體鍛煉,可以凈化靈魂,獲得道德上的提升,在本質上是接受教育」。我們的體育教育就應該幫助學生獲得勇敢、自信、拼搏和協作等高貴的體育精神。

編輯:李瀚

推薦閱讀:

你的大學,也不過是浮雲
患者同意的有效條件包括哪些?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外聯部和新聞部是做什麼的?
今天你流的淚,全是當年選專業腦子進的水

TAG:大學 | 體育 | 意義 | 大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