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的飲食療法

風濕病的飲食療法  風濕病不只是指因受風或受潮濕、寒冷的影響而引起的肌肉、關節痛。確切地說,風濕性疾病是指特殊的粘液,由腦流向關節等處而引起疼痛。它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肌肉、韌帶、肌腱、滑囊等組織,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無論發病原因如何均在此列。當然發病原因或誘因可以包括受風潮濕、寒冷等環境因素,也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家族遺傳以及退行性病變等。   《風濕解秘》風濕病的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1:薏仁山藥豬肚湯:先將豬肚一個洗凈,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鮮山藥100克,納入豬肚中,加水6杯,用麻繩把豬肚口結紮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煎約兩小時,將豬肚取出,去藥渣,吃豬肚、山藥,飲湯。   飲食療法2:薏仁茅根苦瓜粥:將鮮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塊,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可能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的食物   1.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幫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2.海產類:病人不宜多吃無鱗魚及海產品,如鯰魚、泥鰍、黃鱔、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3.過酸、過鹹類: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鹹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癥狀。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複雜。 [編輯本段]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食療方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治療用藥的同時,配合飲食療法,有相得益彰之功。現將幾種食療方介紹如下: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5g,粳米30g,薑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藥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隻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家庭護理   心理護理 :類風濕病病程較長 ,且常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患者思想負擔重 ,認為該病難治癒 ,甚至放棄治療 ,任其發展 ,以致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對於這種心理障礙 ,一定要做耐心、細緻的疏導工作 ,主動關心和幫助他們 ,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毅力。同時家庭應讓患者自己了解類風濕病病因、病理以及目前治療方法和療效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  調節飲食 :由於類風濕病人常年用藥 ,且多數葯對胃腸有很強的刺激性 ,因而主張少吃多餐 ,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能量的食物為主 ,宜常吃黃鱔、鴨、骨髓、魚、瘦肉、板栗等 ,禁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 ,切忌暴飲暴食 ,以免損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指導鍛煉 :急性期患者應卧床休息 ,以後要逐步加強活動 ,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如散步、蹬樓梯、打太極拳、慢步長跑、氣功、康復訓練。較重患者需自己在床上進行關節牽拉、伸展等功能鍛煉 ,一是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 ;二是避免早期脫鈣 ;三是幫助減輕炎症 ,改善血液循環 ;四是改善機體功能 ,促進關節功能恢復。但要注意不要操之過急、動作過快 ,以免損傷關節。注意防止受涼、潮濕。  按時用藥 :有規律、有周期、按時、足夠量的投藥最為重要 ,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葯 ,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免疫抑製劑環磷醯胺、硫唑嘌呤時 ,應定時檢查血像 ,防止骨髓抑制以及肝腎功能損害。 [編輯本段]風濕偏方  1、民間偏方,此藥酒是由傳統秘方『祛風開痹散』經多年研究,結合中醫辨證理論,採用現代生產工藝配製而成。專門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脈閉阻,淤血不暢引起的各種肢體關節疼痛、腫脹。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淤、行血理氣、通竅活絡、除風祛濕、溫經散寒、消腫止痛、軟堅散結、鎮痛消炎之功效。  2、祖傳秘方治風濕,是從天然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里提取的,主要成份:蝮蛇、木瓜、制川烏、制馬錢子、僵蠶、全蠍、虎骨草、藏紅花、麻黃、蒼朮等本葯的主要作用是祛除風濕、追風攆寒、活血化淤、消腫止痛 大排周身濕寒氣,通調周身氣血活血化瘀,大補周身元氣,強筋健骨.本葯不但有散寒、活血養血、通絡、舒筋、止痛作用還有補肝腎、壯筋骨之效,所以對頑固性風濕病和久病年老體弱的病人效果很好,用酒沖更能增強祛風除濕的效力。《素問:痹論》指出:「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痹也。」《醫宗必讀,痹》對痹症治療做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採用袪風、除濕、散寒、補氣、活血養血的治療方法。  3、地黃當歸金甲湯   組方:將上藥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約1小時,2次溫服,隔日1 劑。   制用法:乾地黃95克 當歸3克 白金條(即人角楓)鬚根5克 刺三甲5克   4、三白皂剌熏劑   組方:用沙鍋置火爐上,納上藥,加水適量,煮沸後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層紗布覆蓋以助熏蒸。治療時爐火保持適度。1日熏蒸2次,每次30—60分鐘。如疼痛劇烈,治療時間可適當延長   制用法:鮮三白草1000克 鮮皂角刺250克   此外還有民間偏方撐筋散,此葯正是通過調理微循環系統,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狀況,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通過調理血,如:補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身體原有的風邪被清除;通過治血達到氣血充足、身強力壯,內風不能生,外風不能侵而風自會滅之。 [編輯本段]風濕病如何理療  物理療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減輕疼痛,是一種不錯的輔助治療方法。比較常用的物理療法有:  (一)離子導入。  (二)紅外線照射:腫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15到20分鐘。  (三)蠟療:先將蠟袋加溫軟化,放到發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鐘。  (四)按摩療法:可以先用推、理、揉手法,輕輕按摩,先使患部肌肉鬆弛,氣血暢行;繼而使用點、按、捏、拿手法、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目的,最後用搖、滾、揉等手法。每次治療時間15到30分鐘,2到3天一次。  以上療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結合使用。採用照射及蠟療時,要注意溫度及時間,以免燙傷皮膚、外敷藥物時,要注意及時更換,不可以久敷,按摩時手法要輕柔,不可以使用猛力、暴力,以免引起骨折等。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1.身體發熱 大部分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或中度發熱,但亦有呈弛張熱或持續低熱者。脈率加愉,大量出汗,往往與體溫不成比例。  2.關節炎 典型的表現是遊走性多關節炎,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髖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但不化膿。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發病,手、足小關節或脊柱關節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一個月內發作,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但常反覆發作。典型者近年少見。關節局部炎症的程度與有無心臟炎或心瓣膜病變無明顯關係。  3.心臟炎 為臨床上最重要的表現,兒童病人中65%~80%有心臟病變。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是兒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  4.皮膚變化 可為蕁麻疹,斑丘疹,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及環形紅斑,以環形紅斑較多見,且有診斷意義。常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幹,為淡紅色環狀紅暈,初出現時較小,以後迅速向周圍擴大,邊緣輕度隆直,環內皮膚顏色正常。有時融合成花環狀。紅斑時隱時現,不癢不硬,壓之退色,歷時可達數月之久。  5.舞蹈症 常發生於5~12歲的風濕病兒童,女性多於男性。多在鏈球菌感染後2~6月發病。系風濕熱炎症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基底節、大腦皮質、小腦及紋狀的表現,起病緩慢。臨床表現有:精神異常 起病時,常有情緒不寧,易激動,理解力和記憶力減退;不自主動作;肌力減退和工濟失調。  6.其他表現 除上述典型表現外,風濕偶可累及其它部位而造成風濕性胸膜炎、腹膜炎、脈管炎、應引起注意。 [編輯本段]風濕病基因檢查  1.類風濕因子測定  類風濕因子是機體針對自身的變性IgG而生成的自身免疫性抗體,這些抗體還包括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目前臨床使用的測定方法都是測定IgG類風濕因子,而一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的IgG、IgA類風濕因子,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測出,因此約有30%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其類風濕因子始終保持陰性。  類風濕關節炎約70%左右的患者類風濕因子可呈陽性反應,並且類風濕因子的效價與病程的進展和治癒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很多醫生都把類風濕因子作為臨床觀察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但類風濕因子不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方法,所以在類風濕因子呈陽性的病例,並不一定是類風濕關節炎。  2.鏈球菌抗體(抗「o」)  對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的測定,是診斷急性風濕熱的重要實驗根據,抗鏈球菌「O」滴度在l:  200以上者為陽性。風濕熱的陽性率可達70%~80%且滴度較高。抗「O」測定對類風濕關節炎無多大參考價值。  3.紅細胞沉降率(esr)  紅細胞沉降率又叫血沉。血沉增快是因為血漿內大而不對稱的分子如纖維蛋白原、口球蛋白等的增加,加速了紅細胞的沉降。它是測試風濕病和關節炎變活動程度的比較可靠的方法。如關節紅腫熱痛明顯.血沉增快,如關節紅腫熱痛消失,則血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C反應蛋白(CRlP)  c反應蛋白是一種口球蛋白,在正常血清中使用一般方法不易測出,標準的測定方法是毛細血管測定試驗,反應結果為「02++++」。如急性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活動期均可呈陽性反應。  5.抗核抗體(ANA)  抗核抗體是指能與細胞核或核的組成成分發生反應的一類抗體。在機體免疫功能失常的時候,體內衰老變性的細胞核由於不能被清除而成為自體抗原,這些核抗原所產生的抗體就是抗核抗體。  6.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測定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體活性、結核相類似的一組血清球蛋白。可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在急慢性炎症時,多種球蛋白均增加,定量測定IgG、IgA、IgM有助於診斷和療效分析。  7.狼瘡細胞測定(LE)  血清中的抗核抗體與白細胞接觸,白細胞破碎溶解形成蘇木素小體,小體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即稱為狼瘡細胞(LE)。LE細胞的發現表示有抗核抗體存在。LE細胞見於20%的狼瘡病人,但仍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特異性診斷依據。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都可能在10%左右的病人找到狼瘡細胞。  8.補體測定  補體是存在於任何脊椎動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組球蛋白。它由9種ll類球蛋白組成,各種成分以無活性狀態存在於血清中。目前用於臨床的是總補體(CH50)和C3、C4濃度的測定,一般在風濕病的急性炎症期,補體升高,如風濕熱、皮肌炎等。在活動性狼瘡腎炎病人,血清中CH50、c3、c4的濃度降低。 [編輯本段]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  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也都有關節疼痛的癥狀,但並不是同一種病,不能夠混為一談。  1、病因不同風濕病多數應稱為風寒濕性關節痛,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不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癒,從中醫角度看風濕病屬寒痹症;而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屬熱痹症,即使有畏寒癥狀也是真熱假寒或里熱外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  2、癥狀、發病部位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且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  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雖然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早期癥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晨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  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病癥狀,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夏季:類風濕關節炎治療康復良機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季節。患者在夏季應在下列方面多加註意。   堅持治療常規治療外還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具有健脾、化濕、通絡作用的中藥,如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味地黃丸、參附湯等,以改善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癥狀。同時,可以祛除濕邪,益氣養血,明顯增強患者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及形成活性花環。   調理起居原則有二:一是護陽以固根本,二是祛邪不留後患。具體來說,就是要避免大汗淋漓、過於辛勞和性情急躁等。   貪涼患者應儘可能避開空調或讓電扇直吹,還要避免淋雨或住過於潮濕的地方,不要穿潮濕的衣服、鞋或襪子,也不要飲用冷飲。   進行日光浴。日光浴能除濕止寒僻,舒經絡。在日光浴數日後,如發現皮膚紅腫、全身不適、失眠、食欲不振時,應中止日光浴。   適量運動。最好每天堅持做體操、練氣功、打太極拳或散步,每次維持30分鐘。   預防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鼻竇炎或是齲齒等感染性疾病可以使類風濕關節炎複發或加重,所以,患者應預防感染。   飲食宜忌飲食要定時、適量,選擇高蛋白、中脂肪、富含維生素、低糖、低鹽和少刺激性的食物。   能緩解癥狀的食物可用茯苓、薏仁等中藥煮粥利濕,以車前草煎湯代茶以除燥熱。苦瓜、苦菜、馬齒莧、絲瓜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關節局部發熱、疼痛。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能健脾利濕,可緩解關節腫脹。香菇、黑木耳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胡蘿蔔及多種新鮮蔬菜、水果都對患者康復有益。   能加重癥狀的食物高脂肪食物,海產品,過酸、過鹹的食品和酒等刺激性食物,可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酮體、嘌呤類及致敏性物質,從而刺激關節,加重局部炎症。   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  風濕病患者的護理  (一)風濕病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覆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複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藥"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具體做法如下:  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風濕病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鐘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3)注意飲食宜忌。   預防風濕病的必要措施    1. 增強體質,加強抗病能力:平日應加強鍛煉,提高耐寒能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 及時治療鏈球菌感染:常見的鏈球菌感染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皮膚丹毒或膿皰疹,還有猩紅熱等。一旦發生這些疾病,要及時應有有效抗生素(一般應有青黴素即可)治療,療程約7~10天。   3. 長期藥物預防:對於反覆發生或遷延不愈的鏈球菌感染患兒,以及初次發病的風濕病患兒,可應用長效青黴素注射液每月肌注20萬單位,或每兩周肌注60萬單位。前者為了預防風濕病的發生,後者為了防止風濕病的複發,都有一定效果。   清除慢性病灶:如有慢性扁桃體炎、齲齒、慢性鼻竇炎等,應及早清除,如做扁桃體摘除術、修補或拔除齲齒等。對於已經得了風濕病的孩子,應在無疾病活動性時實施手術。
推薦閱讀:

白露時節的養生食療寶典
食療
高血脂怎麼辦,怎樣治療高血脂,吃什麼可以治療高血脂,10個快速治療高血脂的食療方法
如何用專業葯膳調理宮寒
[葯膳食療]只因吃了它原本的白髮竟全黑了

TAG:飲食 | 食療 | 風濕 | 風濕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