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突發心梗,血管像80歲老人!醫生告知原因後父母哭了

荊州男孩小錦(化名)今年4歲,平時活潑可愛,沒有任何異常。可就在幾天前,他像往常一樣玩耍時卻突然暈倒在地。

爸爸媽媽趕緊把他送到了當地醫院,醫生經檢查發現他的心電圖異常,於是建議他立即轉院。當他被轉到武漢兒童醫院後,小錦被診斷為心肌梗塞。更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他的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大多被血栓堵死,看起來像七、八十歲人的血管!醫生告知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後父母失聲痛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一年前,小錦曾被當地醫院確認為川崎病,後經過治療病情好轉,出院時醫生曾叮囑要定期複查,但出院後家長覺得孩子一切正常,並沒有回去複查。這就是孩子突發心梗的原因!

什麼是川崎病

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稱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選報道,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高發年齡為5歲以下嬰幼兒,男多於女,成人及3個月以下小兒少見。臨床多表現可有發熱、皮疹、頸部非膿性淋巴結腫大、眼結合膜充血、口腔黏膜瀰漫充血、楊梅舌、掌跖紅斑、手足硬性水腫等。

如何判斷川崎病

臨床常以高熱(39℃以上)為最初表現,熱程在5天以上,一般為一、二周,有的熱退一、二天又高,熱程長的可達三、四周,退熱葯僅短暫稍降。發熱數日後掌跖面紅腫且痛,軀幹部出現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態無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癢,無皰疹或結痂。發熱數日兩側眼結膜充血,球結膜尤重,僅少數並發化膿性結膜炎,用裂隙燈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狀體炎。唇面紅腫、乾燥和皸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楊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無潰瘍。

川崎病和感冒如何區分

首先從年齡來說,4個月到三歲的孩子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要特別注意。其次,發燒數日後川崎病的一些癥狀會表現出來,比如眼睛紅、結膜充血、口唇紅腫,特別特殊的是口唇皸裂,然後有皮疹出現。有了這些癥狀,家長們就一定要警惕,有可能寶寶得的就是川崎病。

川崎病有哪些輔助檢查方法

川崎病的病因現在不太明確,現在也沒有特異性的檢查方法,臨床診斷川崎病會根據癥狀去判斷,當然,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清學檢查如白細胞計數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時注意是否伴有肝腎功能損害和D-二聚體的升高。

2.輔助檢查

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電圖的表現,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併發症如冠狀動脈擴張和心肌損害。

川崎病容易與猩紅熱混淆

最容易與川崎病混淆的一個疾病是猩紅熱,它們的癥狀非常像,都有黏膜充血,「楊梅舌」,就是舌頭像楊梅一樣一個顆粒一個顆粒的,另外都會有猩紅樣皮疹。但是猩紅熱常常在三歲以上的孩子中發生,川崎病常常發生在三歲以下的孩子,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川崎病最大的危害是對冠狀動脈的損害

川崎病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很多川崎病的小孩病程2個月的時候很多都自己恢復了,但是川崎病最可怕的地方是對冠狀動脈的損傷。一旦形成了冠狀動脈損傷,即我們所說的冠狀動脈瘤,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危害甚至可能會造成猝死。我們一直在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是為了防止並發冠狀動脈瘤。

川崎病如何治療

急性期治療包括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口服、激素等。

1.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治療

可降低冠狀動脈瘤併發症的發生率。用法為單劑量靜脈滴注,10~12小時輸入。建議用藥時間為發病後5~10天。10天後冠脈瘤發生率增加。用藥後,發熱和其他炎症反應表現均於1~2天內迅速恢復。

2.阿司匹林口服

分3~4次,連續14天,以後減量頓服,或熱退後3天減為小劑量口服。

3.糖皮質激素

僅用於靜脈丙種球蛋白輸注無反應性患兒的二線治療。

以上是今天關於川崎病的知識分享,小編有幾句話想說。關於嬰幼兒的各種病症,預防以及儘早發現和及時治療是最關鍵的。我們的分享旨在普及更多的科學知識,讓父母面對孩子生病的時候有的放矢,盡量做出準確的判斷,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也曾有網友給我們留言說去醫院看病誰不知道還用你說,誠然,確實如此。但是,又有多少家長是不知道孩子生病了,又或者說對病症本身的嚴重性和危害沒有足夠的認識留下終生遺憾呢!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小錦一樣。總之,積極努力的科普我們將堅定不移進行到底,今後也會請到更多的專家來給大家提供更加專業的醫學知識。


推薦閱讀:

心血管內科成功獨立開展逆向PCI術
惡性皮膚癌、腫瘤、血管瘤
每天吃一樣,血管不會老,甩掉老年慢性病,不看太虧了~
別再醋泡大蒜了,搭配這一物煮,血壓正常,血管幹凈
告訴爸媽,清理血管垃圾就吃它們!

TAG:父母 | 醫生 | 原因 | 男孩 | 血管 | 心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