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是什麼意思
06-18
這是兩個月前我回答別人的問題,原封不動貼上來——反正也不侵權。可能對你有幫助。問:請問傳、記、注、疏、音、箋、正義等在學術界上的地位和貢獻?答:你的問題屬於訓詁學的範疇訓詁就是為古籍的字(詞)釋義(註解)。註解的形式有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是「專書註解」——就是把對某典籍的註解專門成書。你問題中「傳、箋、注、訓、詁、說、解、詮、釋、記、通、學、述、訂、正、微、隱、書、義、義書、正義、音義、章句、集解、補註」 等等……,都是註解的方法。這樣多的名稱,其實可以歸結為兩類:(一),只解正文的「注」;(二),除了解正文之外,還解釋 注文 的「疏」。注、疏是自成一家的理論,另外還有彙集各家之言的「集解」、補充別人理論的「補註」。常見的註解名稱:傳 就是「以今言傳古言」,例如《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都是解釋《春秋》的。說 解 說明解釋詞語。如《詩》有《魯說》、《韓說》,都是注釋《詩經》的。訓 詁 也是注書的方法。如:《魯詩故》(故同詁),《尚書訓》。注 把自己對原文的理解和體會記載在原文下面。例如我們熟知的《水經注》。箋 和「注」相似,是把原文中隱晦和太過簡略的,加以補充。音義 (也稱音訓、音詁、音注、音釋)辨音釋義,通過對字的讀音的辨析來推測字義。如《爾雅意義》、《資治通鑒音注》章句 分章析句來解說古籍的大義。如:《楚辭章句》集解 一類是跨典籍註解(兩部書合起來註解),一類是集合各家之言對同一部典籍的註解。後者如《莊子集解》。補註 補充前人的注的缺失。舉例:《楚辭補註》。疏證 通會古籍的義理,再加以補充、校正、考證和闡釋。你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應該歸結為「訓詁在學術上的地位和貢獻」。因為前面提到的「傳、證……」,只是訓詁的方法。那麼,訓詁學在學術上的的地位和貢獻是什麼呢?簡單說,訓詁(主要指前人的訓詁工作)是在古人和今人、古文和今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樑。通過訓詁工作對古籍的註疏釋訓補,不僅使古籍無障礙地傳承,而且也更加豐富了古籍的內涵。沒有訓詁工作,沒有訓詁學,古與今之間就會出現斷層,中國文化的歷史就會被撕裂。這是我對訓詁的地位作用的理解。補充回答:通俗一點說,古人稱「小學」即指訓詁等學問,就是要能認字,能看書,懂得古代的詞章學問就可以了;「大學」即學習做人行事的方法了,就是常說的「格物、誠意、致知、修身、齊家、制國、平天下」了。《大戴禮·保傅篇》:「古者八歲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小藝即《詩》、《書》、《禮》、《樂》,大節乃大學之道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