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如何承載北京城市副中心夢想?
貼上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標籤,北京通州區的房價又開始新一輪瘋漲。
目前,已經有不少樓盤超過了3萬/平方米,而去年這個時候大部分樓盤也就是2萬左右,更低的前幾年曾從3萬元/平方米跌倒1.5萬元/平方米。
7月10日至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論證,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這也做實了通州作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定位。
作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北京市政府部門的單位即將搬遷至通州。但是中央部委、中央企業、中央部門下屬的機構、學校、社團如何遷移還是未知。
顯然,解決北京交通、環境、人口等一系列問題,單靠轉移北京市政府作用有限。北京作為首都的功能過於密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曾建議,將清華大學搬遷到西柏坡,立馬減少50萬人口。
即便不指望清華大學能搬遷到西柏坡,就算搬遷到通州也無法承接這麼多人口。所以,指望通州成為副中心能疏解北京過分密集的核心功能,並不現實。
通州是首都副中心嗎?
這不是文字遊戲,首都副中心和北京副中心,不是一個概念。
所謂北京副中心,可以把北京的部分功能疏解過去。簡單說,北京的市委市政府可以搬遷。如果是首都副中心,那意味著中央單位需要部分搬遷到通州。從目前的官方消息來看,通州的定位是前者。
之前,保定、石家莊、廊坊都有傳過,說要做首都的副中心。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從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角度來講,部分中央機構和下屬單位,仍可能存在搬遷的可能。比如北京211大學,以及985大學,就有搬遷的必要,國外的知名大學一般都是在小城,甚至是農村。
那麼,誰做首都行政副中心呢?沒有下文。
既然中央未定位首都副中心是通州,通州會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如果只是北京幾個政府部門搬過去,對北京交通擁擠解決幫助不大。同樣,北京那麼多區縣都在更遠的地方,比如密雲,門頭溝等,如果以後北京市政府搬遷到通州,對通州的交通也是一大挑戰。
如果通州不是首都副中心,那麼通州房價又有多大的上升空間?北京市政府搬遷過去對通州地價意義又有多大?沒錯,河南鄭州政府也搬遷到新區了,內蒙古鄂爾多斯政府也將政府大樓搬到新區了,可是這些新區發展成城市的新中心了嗎?
通州更適合宜居嗎?
從表面上看,通州似乎要積聚更多的人口和產業。
今年,北京市有關領導在北京兩會後調研通州區時指出,要舉全市之力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上擔起承接與疏解的雙重責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國際新城。
通州區積極對接中心城人口、功能、產業轉移的方向和重點,下大力氣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水平,一批優質的教育、醫療和文化資源得以引進和盤活。公共服務跟不跟得上,是人來不來、留不留得住的關鍵,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能不能承接住中心城疏解功能的關鍵,城市副中心應是一個綜合的服務中心,讓居民感覺到生活在這裡很舒心很幸福。
但是問題的關鍵是,與其他地區相比,通州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統計數據顯示,通州9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2014年有常駐135萬人口。而大興100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2014年常住人口有154萬。也就是說,兩地人口密度實際上是差不多的,但是2014年通州GDP只有548億元,大興是1472億元。也就是說,同樣的面積,同樣的人口,通州的GDP,包括人均GDP,只有大興的1/3左右。
再以與通州相連的朝陽區來說, 朝陽470平方公里的土地,2014年有392萬人口,但是GDP是4300多億元。也就是面積只有通州的一半左右,人口為通州的3倍,但是GDP是通州的10倍。通州人均土地GDP只有朝陽的5/100。
這也就是說,通州是有人居住,但是沒有產業的睡城。
這樣問題出來了,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能大力發展高端產業,使得通州變成有產業有居民的不夜城嗎?——太難了。
原因是,通州處於全國最繁忙的機場航道線上,飛往北京機場的航線都要經過通州,通州的部分地區不允許發展高層建築,這就是通州難以發展大型商業寫字樓的典型案例。
通州適合宜居嗎,那就問問在通州居住的人吧。
通州到城區過去只有八通線,但是在四惠站需要轉車,早晚高峰時期,轉車少則20分鐘,多則半小時。由於在當時的規劃中,八通線屬於向外放射的「郊區線路」(6節車廂,時速只有60-70公里),加上換車,從通州到北京國貿10多公里的距離,需要40分鐘。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高峰時期,從八通線開始幾站後,就基本限流,上不去人。
即使是新通車的6號線,從首站通州的潞城到2環的朝陽門需要40分鐘,這樣的時空距離還有居住優勢嗎?即使居住在通州,每天來去2個小時擁擠的地鐵能是宜居的生活嗎?
通州能承接大量的產業嗎?
通州最近大批的房地產項目正在瘋長,標出3萬/米的樓盤多的是。
通州又要變成最為擁擠的城區嗎?
據筆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人口最為密集的不是2環以里,而是5環以外。比如2014年北京抽樣人口調查顯示,北京2015年五環以外1097.9萬人,佔全市的51%。有測算認為,三環到四環的常住人口達287.5萬,佔全市的 13.4%。
而通州剛好位於5環到6環之間。這也就是說,目前通州正好位於北京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通州還能承接北京市區的產業包括醫院,學校,企業嗎?這似乎很難。
事實上,通州與北京城區已經連成一片,目前沒有緩衝的生態涵養地區,通州如果吸納更多的人口居住,將可能產生更大的人口承載問題。
事實上,通州目前大的工業產業早已開始搬遷。比如通州的銅牛服裝已經搬走,通州邊上的華北地區最大石材市場西直河市場已經關閉。通州預備承接一些大學或者醫院,有中國人民大學選址,不過這個潞城預留地也是傳了多少年,只聞雷聲不見雨下。
通州最大的問題是,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像人民大學這樣的985院校,通州本身沒有那麼多的地,那麼多的水,那麼好的交通條件來承載一所全國重點大學。
一所重點大學至少有數萬學生和教師,還有相應的配套設施,通州迄今都還沒有接納南水北調的水,有水利專家說,東5環外的北京仍在依靠開採地下水提供給當地居民,在相當長時間內,東五環外很難使用南水北調水。而南3環外的北京居民已經喝上了南水北調的水。
有的人說,通州還可以向燕郊拓展。
沒錯,通州往東就是燕郊了,但是燕郊也是缺水的城市,這裡交通更不方便,地鐵喊了多年也無蹤影。與北京城的多個斷頭路迄今仍未聯上。這包括即將施工聯燕郊的G1N高速(在燕郊早已修通,一直未連接上北京)。
如此看來,通州也早已是人滿為患的地區,日後人民大學等高校再往此搬遷,那不是要加劇人口密集,與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方向背道而馳嗎?
通州要做交通大樞紐嗎?
通州能否做交通大樞紐,這是一個問題。
根據筆者此前研究,北京新機場到北京機場之間的軌道交通連接線,有存在走通州的可能。但是目前北京大外環(7環)已經確定不再走通州,原因是,這會導致交通進一步擁堵。所以未來北京第二高鐵(走武清)、京濱高鐵(走香河、寶坻、天津濱海機場)),京唐高鐵(走香河、寶坻)起點在哪,仍值得研究。
因為如果都在通州設定為起點,則通州火車站將成為類似北京南站或者西站的新樞紐,這裡需要建設規劃多條新的達到通州的軌道交通,這方面還需要多年的研究。但是如果成形的話,這將加劇通州的交通擁擠。
如果不走通州,比如走北京東站(大望路附近)或者北京站,則同樣面臨交通壓力進一步加大的問題。
北京新機場將連接有7、8條軌道交通和地鐵,分別是京滬高鐵,京津高鐵,京津第二高鐵,廊涿城際鐵路,新機場地鐵,京九高鐵,北京4號線地鐵,北京新機場到北京機場聯絡線。
通州如果要大的軌道交通樞紐,那麼北京開往唐山、天津的第二高鐵都可以將起點定於此。但是這會讓通州變成甚至比城區更為擁堵的區域,這與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初衷背離。
通州的最大問題是,已經陷入發展的魔咒:如果大發展,則變成了另一個擁擠的城區。如果不發展,則有人無業的睡城問題更加突出。
發展越快,與城區之間的通勤往來交通壓力更大,不只是居民叫苦不迭,公務員也受不了,最現實的問題是,通州如果承接北京市政府市委辦公樓,大批的公務員要面臨子女上學和住房在主城區的問題。
北京提出了新的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內。北京不斷提出調控人口,反而不斷增加。
根本的原因在於北京的機會多。包括中央機構、中央企業、中央部委和大學、科研所。
為什麼他們的眼中只有北京?因為北京有全國最好的大學比如清華北大,有全國最好的醫院比如協和北醫,因為有最好的科研機構比如中科院、工程院,有最大的審批權力部門如發改委,以及各大央企總部。
因為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但是與這幾個中心有關的單位,有哪個要遷移到通州的嗎?
那麼將北京市政府部門遷到通州,對於解決交通擁擠,人口聚集問題又有多大幫助呢?只能是拭目以待了。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編輯:耿雁冰)
「搶鮮報」內容不屬於《21世紀經濟報道》版權授權範圍。未經特別許可,請勿以任何方式使用。特此聲明。
推薦閱讀:
※恆昌財富北京恆昌利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沒有哪位朋友了解?工作氣氛怎麼樣,在風險控制上有什麼問題,謝謝
※消逝的京華露酒:蓮花白(80s末)
※嘿!怎麼你也在這裡.....
※北京洗牙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