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前後幾年的國際形勢分析

2016年後,特朗普將帶領美國如何前行?「脫歐」談判開啟,英國當地時間9月26日晚,幾乎所有真要與歐盟徹底分道揚鑣?民粹主義或將影響歐洲多國大選?恐怖襲擊又將瞄準哪一個目標?還會有「黑天鵝」從某個角落飛出來嗎?動蕩中,我們更需要回歸理性,把和平放在首位,尋求新共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7位專家解讀2017年國際形勢的七大看點:一是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嚴峻。預計2016和2017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將較2016年加快,但全球經濟仍面臨保護主義升溫、全球金融條件收緊等下行風險。二是歐美多國反建制、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泛濫,政局紊亂。歐盟面臨中東北非難民潮衝擊,恐怖主義滲透猖獗,導致排外思潮與極右勢力得勢坐大,「反歐盟」民意壯大。三是特朗普「顛覆」美國外交傳統引發大國關係複雜重組。①美歐、美日同盟可能「由緊轉松」。②美俄角力趨緩。③中美關係「磨合」複雜。④中東大亂局迎來拐點,美俄角逐更趨複雜。⑤全球性挑戰防不勝防,全球治理更難推進,相關博弈更趨複雜。⑥中國周邊環境樹欲靜而風不止,充滿變數。⑦中國大外交處變不驚、穩中求進、順勢而上。在各種關注中,中國仍然是核心角色之一,中國經濟走勢穩中向好,2016年終增長率達到6.7%,比預期好。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為2017全年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乘風破浪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而在美國,2017年特朗普的一系列治國主張,包括減稅、加息、去監管等,政策成本過高,可能會導致大規模赤字、消費成本增加、貧富分化加劇等惡果。擬議中的提高進口關稅、退出或重新談判「不公平的」自由貿易協定等做法意味著,美國可能與墨西哥、加拿大發生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戰」。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兩國元首首次會晤達成重要共識,為中美關係發展定下基調。1931年,英國在衰落,而美國在崛起。如今,在這個時代的大衰退當中,美國在衰落,中國的財富、力量和領導地位則在不斷提高。一、美國已是一個衰落中的帝國美國政府已經負的債務超過了16萬億美元。未來的隱性債務,社保、醫保和醫療救助三大塊還非常大,將在未來逐年成為美國新的債務負擔,這是個不斷滾動的數字。如果畫三個圈,最後兩個圈,第一個圈是76萬億美元,是美國居民、企業所有的資產總和,全美國的財務總和,但是全美國截止到2080年的負債總額是115萬億美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美國資不抵債,美國破產了。美國因對華債務平均每天須向中國支付近8000萬美元的利息——即平均每一秒鐘須向中國支付1000美元的流動性資產,而且有繼續遞增的趨勢,這只是中國一個,還有其他國家呢, 怎麼辦?惡性循環繼續下去,這個泡沫會破滅的,那美國立國的信用就沒有了,全世界誰還敢用美元,誰還理你?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2017年1月24日報道,馬雲在接受美國媒體CNBC的專訪中表示,美國之所以衰落是自己造成的:過去30年打了13場戰爭浪費了14萬億美元;2008金融危機,19萬億美元化為烏有。他說,這些錢若用來投資基建、幫助民眾和開發中西部,「則會帶來很大的改變」。美國經濟發達的州開始鬧獨立,加州、紐約等地已經越來越多人要求從美國獨立出去,如此聲勢浩大的行為,美國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因為美國已經陷入嚴重的族群對立和分裂之中,一個分裂的美國將呈現在世人面前。從目前我們掌握到的信息來看,特朗普並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來針對大選勝利後將面臨的政治局面。再加之美國現在「烽煙四起」的社會現實,特朗普顯然沒有完美的應對之法,可以想見,他將面對近幾屆美國總統以來最糟糕的政治「開盤日」。。①川普將面臨的美國困局。就在2016年11月15日,美國警方正式將一些已經持續三天遊行、打砸、焚燒的城市,定義為騷亂,這場因為總統選舉而陷入的持續動蕩,已經越來越惡化。因為美國已經陷入嚴重的族群對立和分裂之中,一個分裂的美國將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次特朗普逆襲上台,美國將承受前所未有的代價,使得美國處於極度的危險之中,不管是經濟上還是外交上,以及國內事務上,美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沒有人能意料後果最終會有多嚴重。現在美國全國此起彼伏的遊行、打砸、焚燒不斷,抗議特朗普當選總統,已經陷入了族群嚴重的對立,只要執行特朗普之前宣稱的政策,那麼美國的族群對立就會越來越嚴重。更嚴重的是,美國經濟發達的州開始鬧獨立,如此聲勢浩大的行為,美國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更為宏觀的層面上看,近年來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遭到消解與質疑,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社會共識,在客觀上為民粹主義和偏激言論的泛濫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特朗普與法國的勒龐、德國巴赫曼等極右翼勢力的代表人物遙相呼應,排外反移民的聲浪在歐美國家沉渣泛起。在此背景下,傳統主流媒體由於自身的生存壓力也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一點在政治報道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回想2008年奧巴馬競選時,傳統主流媒體則是在達成明確目標和方向的情況下齊心協力,把代表「希望」「變革」的首位少數族裔總統推上了美國政治舞台的中央。僅僅八年後,這種失去方向與目標的「大篷車」效應卻淪為漢娜?阿倫特所批判的「平庸的惡」,變相助力塑造出了「川普」這樣一位「反潮流英雄」,這不能不說是耐人尋味的反諷。②美國衰落後的中國時代。特朗普的全球收縮政策,將使得日本、歐洲處於危險狀態之中,因為特朗普首先要解決的是美國內部的問題,美國的國力已經嚴重衰退,沒有能力保護日本和歐洲。而恰恰在今天,英國在倫敦宣布和中國構建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次宣言是全面的,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英國已經將中國當做救命稻草。1、英國脫歐,英國已經成為歐盟的大敵,德國、法國欲將英國置於死地,多次惡狠狠地表示要讓英國付出代價,幾乎是赤裸裸的威脅。2、英國一直在等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本來英國一直是美國的附庸國,希望美國能保護和照顧英國。3、如果希拉里上台,而希拉里一直奉行政治正確和意識形態的鬥爭,對中國這些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充滿敵意,那麼英國自然不敢投靠中國。4、現在美國總統選舉大局已定,希拉里出局,特朗普上台,特朗普早就不想管歐洲的事,他最看重的是有沒有商業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差別。5、在歐盟敵對,美國不管的情況下,英國只能投靠東方的大國,世界經濟第二的中國,只有中國,才能挽救英國。特朗普上台後,立刻宣布中美全面戰略關係,接下來英國和中國的關係會越來越密切,有了倫敦的幫助,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也將加快。③德國、法國支撐歐洲的發展?2016年,歐盟經濟增長率為1.8%,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1.7%,這比美國1.6%的增長率還高。荷蘭、德國和法國等堅定支持歐元區的國家讓歐盟和歐元區成功地度過了經濟危機。接下來德國、法國也將為了維持平衡,會在經濟方面對中國有所放鬆,因為他們繼續沿襲過去的對中國經濟政策,只會讓英國得利,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隨著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開始收縮,過去和中國有敵意的國家,將會重新向中國投來含情脈脈的眼光,前不久是菲律賓,現在是英國,接下來會是歐盟,可以一個一個驗證。接下來就看日本、韓國,這兩個國家。現在中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國崛起的機會,因為美國的收縮政策,中國在南海、東海都將獲得比過去更為有利和主動的地位,也將更加平靜。在歐洲,因為英國的積極主動,將能有效制約和平衡歐盟,中國和歐洲的經濟往來將會更上一個台階。現在最惶恐的應該是日本、韓國以及台灣,最失意的是歐洲,最彷徨的是美國。歐盟陷入實質解體的過程中,英國脫歐後,義大利脫歐也將啟動,美國的民粹主義興起和特朗普的上台,將大大激勵義大利的民粹主義崛起,義大利脫歐會是大概率事件。④資本主義國家正遇到歷史上從未見過的危機。美國的金融危機鬧得全世界都沸沸揚揚,人們把這次的危機與1929年的大蕭條相提並論,可見危機的嚴重程度。分裂的美國,解體過程中的歐盟,狐假虎威的日本、韓國失去保護,菲律賓的重修友好,英國的投靠,所有這一切,都是中國大國崛起的大利好,只要在美國收縮的同時,中國繼續加大開放,處理好內部的經濟問題,化解房地產矛盾,中國必定迎來一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換了人間,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新世界吧!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中國為代表的一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挑戰了冷戰結束初期「歷史終結論」的樂觀判斷, 為冷戰後世界秩序帶來了變化的可能。新興經濟體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治理的行為本身,是被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結構特徵所塑造的,後者決定了國際體系中不同單位間競爭的具體形式和性質。其次,在全球資本主義的結構環境里,尤其是在新自由主義主導的全球化時代,新興經濟體對於外部經濟制度(包括全球治理的偏好)與這些經濟體自身的社會屬性(比如其國內「國家--社會--市場」複合體的性質)密切相關, 新興經濟對於世界體系、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需求和主張,很大程度是國內複合體性質的對外映射、甚至複製。第三,成長於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時期的新興經濟其內部具有特殊的兩重性,這種兩重性決定了未來新興經濟將努力推動一組平行於現有自由資本主義全球治理的體系。而我們討論「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議題時,需要集中關注的,恰恰是新興經濟內部的「國家--市場--社會」複合體的性質,是如何在區域治理和世界秩序層面得以「外部化」的。二、歐盟面目全非歐元沒落將延續近70年來,歐洲就只有一個方向:一體化程度越來越強,加入到歐盟麾下的國家數量穩步上升。而現在,一個重量級成員正在退出歐盟。英國退歐被視作歐盟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目前尚不清楚英國和歐盟27國的關係會如何發展。英國退歐所帶來的更大層次上的影響還有待考察。世界重要國家如德國、法國、韓國、敘利亞,也都面臨政府換屆,其重要性同樣不可忽視。別的國家也將會離開歐盟。我確實認為,維持歐盟一體化將不會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難民持續湧入歐洲的不同地區,這將很難維持歐盟團結,因為人們對難民的湧入非常氣憤。近日特朗普向德國和歐盟「開火」:他將歐盟看作是「德國的工具」,還預計其他國家也將會追隨英國步伐脫離歐盟。德國:依然沒有人能與默克爾匹敵。默克爾會不會下台,德國社民黨有沒有能與之匹敵的人物。執政12年的默克爾地位沒有發生動搖,德國的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即便面臨執政以來的第四屆政府。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宣布,其將參加2017年德國大選,謀求再次連任總理。現年62歲的默克爾已出任三屆德國總理,執政達11年。如果在2017年大選中再次獲勝,默克爾將開始第四任任期。如果2017年德國誕生了三黨聯合政府,會影響歐盟在政策上的執行力,這會使歐盟雪上加霜。現在德國在整個歐盟中的影響力非常強大,每一次歐盟峰會前默克爾出來講話,其內容都和峰會出台的決議八九不離十,可見德國對整個歐盟政策的影響力。英鎊在過去是G10集團中表現最為強勁的貨幣,但認為英鎊的強勁即將結束;英國脫歐,從經濟角度還是政治角度都帶來了不良情緒,對歐盟其他國家也是有實際傷害的,之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國家和歐盟談條件,要以盡更少的責任換取同樣多的利益。在歐盟內部,尤其是德國和法國,需要做好準備以應對這一趨勢。例如,歐盟可以讓「脫歐」變得十分昂貴,這樣其他的國家就不大會輕易效仿英國,也傳遞出一個信號,即脫歐不僅對英國來說很昂貴,對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因為歐洲大陸現在亟需維持持續復甦。義大利公投修憲被否,總理倫齊宣布辭職,又一個歐盟大國滑向脫歐。持續低迷的全球經濟正在深刻影響世界,逆全球化的趨勢在國際貿易和區域政治上屢屢展現。繼英國選擇脫歐、美國選擇特朗普後,另一隻黑天鵝從義大利飛起。義大利公投修改憲法失敗,意味著義大利也向著脫歐邁出了可能的一大步。歐盟真的要分崩離析?除了在經濟、政治等等方面產生影響外,英國脫歐還會引發地理影響,一個德國小鎮即將喪失歐盟地理中心的地位,與此同時,一個另外的地名將取而代之。第一白銀網有過報道,英國全民公投,超過50%的選票支持英國脫離歐盟,「脫歐派」獲勝,英國將退出歐盟。儘管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大多數選民支持留在英國,英格蘭除倫敦之外的大部分地區的選民還是堅定地支持英國脫離歐盟。英國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國家。2017歐盟變數橫生,德國法國荷蘭大選相繼想脫歐?義大利公投。由於倫齊將其政治生涯作為賭注,因此義大利公投的政治風險尤其高,使得這次公投成為對其領導義大利的信任投票。最近,義大利所有20個地區都傾向於對憲法改革投反對票,而且許多地區反對派大比例領先。一旦倫齊辭職,可能為義大利的歐洲懷疑主義政黨五星運動掌控政府創造機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整個歐元區政治風險將驟然上升,給資產價格造成壓力。2017法國大選。英國公投退歐和特朗普勝選提高了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的支持率。近期一系列民調顯示形勢對於勒龐變得越來越有利。不過,鑒於法國的兩輪大選體系,她贏得總統大選的機會有限。另外,她所領導的國民陣線在議會577個席位中只佔有兩個席位。更大的可能性是,前總理Francois Fillon在5月份的第二輪選舉中擊敗Le Pen。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宣布不再競選連任。2017荷蘭大選。在荷蘭,GEert Wilders的自由黨繼續在民調中領先,表明自由黨可能贏得3月份的選舉。若果真如此,荷蘭很可能會就歐盟成員國身份以及歐元區成員國身份舉行公投,儘管Wilders可能會面臨一些制度上的阻礙。2017德國大選。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難民危機的處理使得德國的歐洲懷疑主義黨派德國另類選擇黨在地區選舉中得到更大的支持。另類選擇黨在默克爾的大本營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擊敗了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默克爾2016年11月20日表示計劃謀求第四個總理任期。儘管近期有所下滑,但默克爾的支持率仍然高於50%。不過,如果在2017年底的選舉中另類選擇黨有強勁的表現,那麼將威脅到整個歐洲的政治基礎,給歐盟乃至歐元的前景帶來風險。在「反全球化」聲浪下,歐元會消失、歐盟會走向崩潰解體嗎?這需要重新認識歐洲和定義歐洲。當前歐洲呈現一派衰敗景象。目前,歐盟28國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態差異不斷在擴大中,成員國對一體化的追求日益分化和異化。從英國入盟開始,更不要說中東歐國家的加盟,幾乎所有後進的成員國入盟動機更多是搭便車。很多成員國對待歐洲一體化的態度,缺乏原有的理想信念的追求,更多是把自身國家利益得失擺放在一體化聯合宗旨上;遇上危機,更是斤斤計較,英國脫歐是最為突出最為典型的嚴重事例。歐盟只是歐洲一體化的載體和主要平台,是一種值得稱道的探索實驗,已取得劃時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成就,當然也應允許試錯。在北約先下手催逼下,歐盟在東擴上操之過急,步子過大,過渡步驟轉升過快,忽視差異彌合及後續調整工作。在一體化總體協調上尚欠嚴格、細緻和穩妥的工作,以致留下不少後遺症,導致東西歐新老成員國之間矛盾分歧日益增多和突出。另一方面,貨幣一體化創設單一歐元方面,戰略和政治考慮優先,部署又欠周全。尤其財政一體化和政治一體化未能緊跟配套。環顧歐洲內外形勢,今後二三年甚至三五年內,是歐盟一體化最為困難,最為關鍵的時期。歐盟危機還會拖延,不確定,不穩定將相伴而行。歐盟不會走向崩潰解體,歐元不會消失,歐洲不可能再倒退回戰前「小國寡民時代」那樣民族國家林立的舊格局。不能忘記歷史,歐洲一體化是歐洲國家長遠和根本的共同利益之依託和必然,是歐洲和平的保障,也是全球化時代和世界多極化格局下歐洲得以生存發展和強大的唯一選擇。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過去二十年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所面對的環境更為複雜,面對這種不利的環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通過完善政策框架、實施結構性改革等舉措,從不利的外部條件中獲取更大的增長動力。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崛起,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深刻演變,全球化正在向由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推動並主導的「4.0時代」邁進。全球舉步維艱的經濟復甦在2016年仍然令人失望。IMF總裁拉加德說,美國加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令人沮喪的全球貿易都對2016年的增長前景產生影響。當時IMF預計全球經濟2016年增速將為3.6%,而拉加德在德國《商報》上撰文指出,增長將「令人失望且缺乏平衡」。以巴西、俄羅斯、南非為代表的「褪色金磚國家」集中體現了新興經濟體由盛轉衰的軌跡,當時面對大宗商品價格仍難有起色、國內外環境嚴峻的2016年,新興經濟體顯得無奈而疲憊。奧布斯特費爾德在2016年1月4日IMF官網發布的文章中說,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而言,2016年充滿挑戰。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及金融條件收緊的背景下,新興經濟體面臨增長放緩、資本流入減少、外匯儲備下降和貨幣貶值等壓力。如果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急跌,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更多問題。目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佔到全球經濟增長的近 80%,這一份額幾乎是二十年前的兩倍。它們對於全球經濟的意義已不僅僅是生產中心或者負責打包貨物並運往發達經濟體的貿易樞紐。此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作為消費品和服務的最終目的國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現已佔全球消費增長的近 85%,這一份額是其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所佔份額的兩倍多。報告預計,發達經濟體2017、2018兩年增速分別為1.9%和2%,較2016年10月的預測值分別上調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考慮到美國可能推出財政刺激措施,同時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有可能加快,IMF將美國2017年經濟增速上調0.1個百分點至2.3%,2018年增速上調0.4個百分點至2.5%;IMF將歐元區經濟2017年增長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至1.6%,2018年增長預期維持1.6%不變;日本經濟2017、2018兩年預計分別增長0.8%和0.5%。IMF預計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2017年增長4.5%,2018年增速將進一步升至4.8%。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經濟仍面臨下行風險,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他說,美國經濟政策走向尚不明朗。如果美國推出的財政刺激措施推高通脹水平,美聯儲有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經濟增速可能會放緩,美國經常賬戶逆差也會進一步加大。奧布斯特費爾德表示,在全球不平衡加劇的情形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風險將加大;同時美國加息節奏提速將帶來全球金融條件大幅收緊,給新興經濟體帶來衝擊。這些風險將威脅全球經濟增長。不過,IMF報告也指出,如果美國或中國的政策刺激力度大於目前預計的水平,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加快。雖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未來經濟增長所面對的環境更為複雜,但其仍可通過加強自身的體制框架、推進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允許實行靈活匯率、控制高水平的經常賬戶赤字和大規模的公共債務所導致的脆弱性等措施來促進自身的經濟增長。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改變,畢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90%的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不到美國的一半,實現追趕型增長的空間依然很大。中國經濟網華盛頓2017 年4月13日訊(記者 高偉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7 年 4 月《世界經濟展望》第二章的研究顯示,隨著時間推移,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將日益重要,其中中國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蘭德報告的第一句話就是:「在未來20年(約在2032年)里,中國的GDP和國防預算可能超過美國。對於美國來說,如果中國願意,可以成為超過頂峰時期的蘇聯和納粹德國的強大對手。」但蘭德報告並沒有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而是緊接著指出,「但中國並不尋求領土擴張或意識形態輸出。中國對在軍事上匹敵美國、達到和美國相當的全球實力或承擔超越國境的防務承諾沒有興趣」。中國的意圖不重要,美國對中國意圖的正確判斷也不重要,只要中國具有威脅美國的能力,美國就可能會研究威懾乃至反制中國的策略。就這麼簡單。四、2017年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2017年,中國經濟能否加快新舊動能「交棒」,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是國際社會關心的問題。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開始企穩並反彈,2017年一季度已由原來的6.5%增長到6.7%,預測中國經濟將增長到7%左右。中國將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擔當更加重大的責任。過去幾百年里,國際秩序都是由西方國家主導,世界上的事多是他們說了算。但近年來,國際事務的實力天平已更加平衡。習近平指出,「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是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稱,特朗普政府將通過財政刺激,讓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變得不錯,但長期看由於溢出效應,會拖累全球經濟。路透社訪問的6位中國分析師所提到的2017年最大隱憂中包括中美貿易戰風險,以及更廣泛的經濟緊張局勢。他們擔心特朗普政府的立場可能偏向於對抗,從而引起經濟緊張關係。自2017年4月6--7日習近平訪問美國同特朗普會談,美國政府後來通知不再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特朗普的當選雖然給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中美經貿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美已成為最大貿易合作夥伴,美國世界500強公司在中國都有投資,中國對美國的投資超過美在華投資,實際上已經是「經濟命運共同體」。經濟觀察報採訪的多位專家都持有這樣一個觀點:中美關係受中國、美國和國際總體局勢等多方因素影響,不會因特朗普個人偏激的言行走向極端。特朗普或許需要經歷一段「學習期」才能把握好中美關係大局的方方面面,他終將認識到合作才是唯一的選擇。建議:第一,維護已有的成果,繼續深化雙邊的投資與貿易合作。第二,拓展人文交流,包括文化交流、留學、移民、旅遊、教育合作等等。第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第四,邀請美國加入亞投行。第五,共同開發第三國市場。第六,在反腐、稅收、全球打擊安全和恐怖主義方面擴大合作。第七,加強中美智庫「二軌外交」。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中國政治榮是因為眾志成城,損是因為人心失和。只要中國人團結一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下面的一系列困難將迎刃而解。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國際油價是否會反彈?決定油價的兩個因素,一是原油需求,2016年,原油需求會繼續下降。二是產油國減產。只要俄羅斯不倒下,美國還會繼續打壓油價,禁止歐佩克減產。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低位。2.台海形勢。維持現狀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反對台獨,蔡英文就不敢挑釁。對美國而言,台灣是個沒有分量的棋子,隨時可以作為棄子換取利益。3.南海形勢。美國還有搗亂和挑釁的空間。但菲律賓和越南不會積极參与。當務之急,是將兩艘航母擺在南海,儘快完成美濟礁、渚碧礁和永暑礁的基礎設施建設。兩艘活動的航空母艦加三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擺在南海,再加上南海防空識別區,足以構成南海的定海神針。4.釣魚島形勢。釣魚島沒有博弈空間,美國不敢引爆這個火藥桶。5.朝鮮半島形勢。朝鮮可能會發射彈道導彈,內部可能會發生一些變數。朝鮮半島是一個非常不可控的重要變數,需要高度關注。中國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會不會因為兩韓的爭鬥而損害自身的安全和經濟利益。6.中東形勢。各國勢力會繼續僵持。中東的前途,取決於埃及、沙特和伊朗是否自主合作,內政是否穩定,是否可以徹底擺脫猶太資本的控制和影響。五、中東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和歐洲並不希望敘利亞迅速實現和平和和解。如果華盛頓繼續堅持要清除巴沙爾政權,敘利亞內戰想必是要繼續打下去的,停火只能是戰爭的間歇。巴沙爾政權目前仍在國內擁有很多支持,西方幫助反對派5年多沒能搞掉它,加上有俄羅斯撐腰,它變得比內戰爆發時更有決心和耐力。無論西方怎麼支持反對派,打垮巴沙爾都將是很難做到。在戰場上,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和伊朗相比仍顯弱勢,因此無論ISIS,還是反對派,抑或其他陣線,都還有利用的價值。美國正在力促打擊伊拉克和利比亞境內的ISIS,以及其他恐怖組織,以促使他們與敘利亞作對。中東最富有的就是石油,現在石油在中東地區還不如一瓶礦泉水的價格貴呢!美聯儲威廉姆斯稱2017年應加息3到4次,這對於投資者的影響,特別是中東地區,災難性的一樣,通貨膨脹導致本地貨幣更加不值錢,那麼石油是賤賣了。關鍵是中東地區更奇葩的是他們只生產石油,不生產其他產品,那麼其他產品都是靠進口的,本地貨幣貶值,一下子老百姓的錢不值花了,有演化成動蕩局勢的可能。還好超人生活在中國,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讓護照變的更有價值,希望全球和平,以後旅遊更方便,安全。美國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個情人老是花言巧語來騙我,而且從歷史角度看,已經騙了100多年了,這次特朗普和普京的關係要比奧巴馬好多了。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對普京表示好感,他當選之後兩個人更頻頻隔空互動,更為微妙傳情。2016年底奧巴馬政府驅逐35名俄羅斯外交官,出乎意料的是,普京竟然宣布不會驅逐美國外交官報復。所以特朗普自然要和普京好好談一談咱兩哪些地方可以合作呢?結果最好的合作利益在中東,通過戰爭獲得雙方的需求,特別是石油。到了2017年的4月7日,正在邀請習近平訪問加洲的時候,特朗普下令將60枚導彈轟炸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軍庫。美國總統特朗普稍後表示,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用神經毒氣屠殺平民。特朗真是的魯莽,60戰斧導彈一打又一把把敘利亞巴沙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推到普京懷抱,讓俄敘更加緊密抱團取暖地。特朗普原先的真實算盤是,接近俄羅斯敲打中國。但是中俄會不會發生不愉快呢?這個倒不至於,也是趨勢所致,所以中國和伊朗加強合作,經濟和軍事上都互利互惠。那麼中國就會成為美俄的對手嗎?美國大勢已去,但是現在還是很強大,而相對於俄羅斯和中國,還是要相互依靠的,所以俄羅斯也不會成為中國的敵人,因為形勢所致。2017中東局勢:美俄都不願太快結束敘利亞內戰。中東歷來是多事之秋和火藥桶。所謂的「阿拉伯之春」釀成的亂局;阿拉伯轉型國家困惑依舊,難以走出困局;敘利亞危機、葉門衝突,內戰持續;「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雖陷末路,但反恐鬥爭任重道遠;人道危機日趨加劇,國際社會難以應對中東難民潮襲擊。這就是眼下的中東,曾經的大國必爭之地。2017年,美國總統易人,但發現特朗普並沒有撤離中東,相反在2017年還殺了個回馬槍,中東依舊難以走出亂局陰霾。在美俄博弈中,雙方都注意斗而不破。出於維護各自利益的考量,美俄雙方其實都不想太快結束敘利亞內戰,而是都願意在這塊博弈平台長時間存在下去。有分析認為,如果美國執意要推翻巴沙爾?阿薩德政權,採取利比亞模式也不是做不到。當然,那要承擔不可預測的風險。而俄羅斯當今實力雖然遠不及美國,但要不顧一切幫肋巴沙爾?阿薩德剷除形形色色的反政府武裝,也是可以辦到的。當然,那也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這大概就是美俄斗而不破的底線所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副院長劉欣路認為:從敘國內和戰場情況看,巴沙爾?阿薩德政府拼來的優勢不會在政治上喪失掉。2014年巴沙爾?阿薩德高票當選,任期直至2017年;很多重要的職位都由親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遜尼派擔任;憲法也做了安排,總統候選人本人、配偶必須是敘利亞人,參選前必須在敘利亞領域領土連續生活10年,西方國家支持的反對派基本全部排除掉了。中國海洋權益之爭。在中國周邊安全諸多的挑戰中,最近一段時變現得最為突出的無疑是與南亞五國(越南、汶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海主權之爭和中日釣魚島之爭等。菲律賓驅逐中國在黃岩島作業的漁民、越南挑釁中國台灣駐太平島士兵、日本無理扣押中國在釣魚島附近作業的漁民等。事實,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美國欲全面介入亞洲領土糾紛「牽制」中國。在釣魚島問題引發中日關係緊張的敏感時期,美國向東海和南海地區「悄無聲息地」派遣了兩個航母編隊。從20世紀70年代日本就管理了無人居住的尖閣諸島,2012年9月日本政府加強了對尖閣的控制,中國採用或鼓勵對日本的經濟報復,旨在減少中國對日本商品的進口,減少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阻止中國遊客到日本遊覽。美國官方堅稱「不會介入亞洲國家之間的領土糾紛」,然而,韓國《朝鮮日報》文稱,這只是美國的「官方立場」。文章特別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航行路線正好經過中日兩國發生激烈糾紛的釣魚島海域。《菲律賓星報》評論稱,由於中國被認為在該地區採取的「過分舉動」,有關本地區航行自由的問題此前也曾被提出。中國在該地區所採取的引發關注的行動之一,就是在黃岩島地區持續保持存在。根據媒體報道,自2012年4月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發生以來,中國的船隻就一直停留在該海域。文章說,美國還將從2012年10月8日開始在巴拉望附近海域與菲律賓海軍實施聯合登陸演習。這也是針對與菲律賓存在領土糾紛的中國。華盛頓的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美國的一系列行動意味著要深入干預亞洲領土糾紛。據《菲律賓星報》2016年12月13日報道,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利爾2016年12月13日在菲律賓參加會議時表示,亞洲地區的航行自由問題將是美國所關注的一大問題,與此同時他也重申,美國在中菲領土爭端中不採取立場,美國呼籲爭端得到和平解決。六、紫藤閣上校述評特朗普新關稅政策或觸發全球經濟衰退,忽然間整個世界開始搖擺。特朗普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黑天鵝是義大利,英國早就躲起來獨善其身。2017年還有法國大選、德國大選。毋庸置疑,歐洲的震蕩會一直持續下去;亞洲方面,韓國朴槿惠已經下台、台灣蔡英文在折騰也快站不住腳了,新加坡也夢在風雨飄搖之中;日本的寬鬆貨幣幾乎彈盡糧絕。三大洲出現了一天內三大國家領導人集體辭職的事件,屬世界首次……。這裡特別說下2016年國際國內重大事件、2016年美國經濟或為「水中月鏡中花」、2016年中國經濟有四大亮點、美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終將衰落、 當前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應對措施。1.2016年國際國內重大事件。①英國意外「脫歐。英國「脫歐」公投從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7時持續到22時結束,最終計票結果顯示,超過1740萬投票者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約1600萬人支持留在歐盟,多數投票者支持英國「脫歐」。英國首相卡梅倫當日宣布辭去首相職務。②人民幣加入IMF。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IMF在發布的聲明中表示,從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作為除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之外的第五種貨幣加入SDR貨幣籃子。SDR貨幣籃子每種貨幣的權重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③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於11月8日塵埃落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意外」勝選美國第58屆總統。出於對特朗普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全球風險資產在大選結果揭曉後一度遭遇劇烈拋售,但隨著市場對特朗普政府財政刺激政策的預期逐步升溫,主要股指大幅反彈。④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2016年11月30日的會議上意外達成減產協議,俄羅斯等非歐佩克國家也承諾減產。根據協議,歐佩克決定將原油日產量減少120萬桶,日產量限額定為3250萬桶。⑤印度宣布「廢鈔」。2016年11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突然宣布,為了打擊貪污和洗黑錢,該國流通中的500盧比與1000盧比兩種大額紙鈔即刻作廢。⑥美聯儲加息美元走高美聯儲在2016年12月14日結束的2016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例會上如期宣布加息25基點,時隔一年來再次加息,也是2016年唯一一次加息。美聯儲同時上調對2017年利率水平的預期,預計2017年會加息三次。隨著經濟改善的預期升溫,以及美聯儲偏「鷹派」的表態,美元在2016年下半年再獲助力。2.2016年美國經濟或為「水中月鏡中花」。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長期的0利率和多次量化寬鬆政策(下稱QE政策)並沒有拯救美國的實體經濟。美國實體經濟的緩慢復甦乃是伴隨著其逐漸的去槓桿過程完成的。筆者這一觀點和美聯儲「自我感覺良好」的認識及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美國QE政策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數據顯示,美聯儲的QE政策釋放出來的流動性絕大部分並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以現金或准現金的形式停留在金融系統內部。這些超發貨幣造成了流動性泛濫,推動了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在長達7年的寬鬆環境中,美國金融系統快速膨脹,而非金融部門卻遭到壓縮,企業分化急劇擴大。當非金融部門企業去槓桿基本完成,重新具備盈利能力時,美國就業才開始復甦,但人均收入的增長非常緩慢。更值得警惕的是,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的非均衡發展導致美國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可見,寬鬆貨幣政策沒能解救美國經濟的原因,反而造成了更嚴重的問題,埋下了下一次危機的種子。眾所周知,美聯儲加息的理由來自美國經濟「表現良好」,而珍妮特-耶倫女士的自信來自於美國失業數據的改善以及對未來支出增加的預判。筆者對於美國經濟的判斷沒有耶倫女士那樣樂觀,反而認為美國就業市場的復甦是一個「美麗的謊言」。雖然美國經濟較危機最深重時期有較大改善,但仍然沒有完全從經濟衰退中徹底復甦過來。一個基於貨幣刺激出來的虛假復甦終將因刺激效應的減弱而被打回原形。3.2016年中國經濟有四大亮點。首先一個是,宏觀經濟的結構調整已經取得諸多進展。消費佔GDP的比重從2007年開始逐年上升,目前佔GDP比重已達到46%左右。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收官時,這個比例能夠達到甚至超過50%,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亮點。跟消費相關的是,目前就業形勢是非常好的。第二個亮點是,金融領域內的改革有很大進展,比如存款保險機制,比如利率基本上實現市場化,比如人民幣已經進入SDR成了一攬子貨幣的成員,這些都為中國金融領域的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中國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領域的話語權大幅度提升。比如,人民幣加入SDR一攬子貨幣,金磚國家投資銀行已在上海選址,很快就會正式開張、搞建設。中國領導力也彰顯出來了,在各種各樣的多邊經濟外交場合,中國領導人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上。第三個亮點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這體現在中國的大國優勢正在凸顯。緊鄰浙江、江蘇的安徽省人均GDP全國排名靠後,而江蘇人均GDP則居前列,兩省人均GDP差這麼遠,但這恰恰是安徽省下一步上升的理由。一旦跨省之間的資源流動、人口流動、資金流動形成,大國優勢能夠形成。根據我們的測算,「十三五」末期,中國省與省之間的最大經濟差距將由目前的4倍縮小到2倍,從而進一步拉動人均GDP增長。這是第四個亮點。美國與俄羅斯能不能默契地合作天才知道。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因薩德入韓而走向明晰化,美國只有走美中俄合作沒有別的路可走。中美利益衝撞,主要在南海、台灣和東北亞。美國在南海沒有支撐點。在東北亞能不能加強日美韓同盟?還有經濟問題能不能合作。美國的衰落首先是經濟上的,華爾街2017年最擔心的事:特朗普上台和歐洲大選。特朗普沒有發動朝鮮戰爭的膽量,斷然世界不會以特朗普為中心。特朗普必須優先振興疲軟了的國內經濟,中國則要軍事領先尤其是在艦船和火箭軍等方面能與美國較量,讓美國不可集中力量發展經濟。美中俄聯合發展是不是特朗普一定可以多贏有待觀察。4.美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終將衰落。美國政治經濟軍事大勢已去日漸衰落,憂思焦慮成疾必然窮凶極惡的瘋狂。最後,發動戰爭以殺人來解悶。近幾年,美國四處插手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伊朗、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南海、東海、朝鮮半島、中亞、東南亞,似乎是充滿霸氣,不可一世。但這正好加快美國霸權正在加速衰落,走向崩潰!政治上,金融危機和美國四處挑動讓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國際話語權快速流失,而對美國至關重要的中東局勢(中東的石油是美國企望控制的,以色列是美國必須保障的)演化有脫離美國掌控的傾向,中俄的事實聯盟在歐亞大陸上成為巨大的穩定基石,阻礙了美國的為所欲為。中國軍事迅速現代化,已經消除了與美國的代差(以111式打擊和近兩個月三次試射發射井,車載、潛艇三基的洲際導彈為表現)。去年,伊朗俘獲R-77哨兵偵察機(美國空天飛機袖珍版)徹底打破了美國的軍事神話!(可以猜想下伊朗怎麼會有如此軍事科技成就?)從經濟上說,美國將主要力量放在金融創新和高科技經濟上,製造了巨大的經濟泡沫,這個泡沫的本質是美國偷偷印美鈔,通過金融衍生的所謂金融創新注入美國社會,同時大量購買世界商品流入世界,將濫發的紙幣轉化為物質財富,製造世界的通貨膨脹。5.當前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應對措施。中國對外四大軍事戰略策略--北聯、東和、西進、南撫。北聯是指中俄聯合抗美。中俄都是核大國、航天大國、導彈大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世界的話語權重很大。東和是手段,日本、韓國是美國的盟國,其實也是美國的奴才和僕從國。西進是逼宮的策略。短期來說西進是構建中國--中亞--中東的合作圈。長期來說,是建立健全歐亞聯合體。南撫是拓展的方向。東南亞國家都是小國弱國,求生存求發展是他們渴求。在東面,今後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國海軍特別是潛艇的活動範圍將受到嚴密的防控與限制。在西南,印度的國力的上升,以及美國的極力拉攏,一方面經常無端指責中國的邊防部隊越界,另一個面增派蘇30等先進戰機進入一線機場。在西北部,首先是阿富汗越反越恐。當今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科技發展有利於中國集中精力加強經濟發展,這是機遇。但與發達國家在科技、經濟上的差距以及激烈的國際競爭給中國帶來了挑戰。霸權主義不願意看到一個日益強大中國的崛起,中國還面臨著霸權主義在政治,經濟, 軍事上的重重壓力。一個多世紀前發生的那場標誌著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鴉片戰爭,中國人記憶猶新,刻骨銘心。它不僅僅大大遲緩了中國邁向現代文明的進程,而且給中國人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教育課:落後就要挨打。中國要麼代表世界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加強軍備、打擊威懾邪惡勢力,應對自然災害主導世界事務;要麼最終會被瓜分肢解。中國「龐大的人口、遼闊的國土」本身就是對「邪惡勢力」的潛在威脅,同時也是它們製造「中國威脅論」的所謂「科學依據」,它們的終極目的就是肢解中國,如前蘇聯一樣分崩離析。
推薦閱讀: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 | 當他們獲知自己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竟然這種反應
聯聖出品:聯聖集2016
2016家中見此物,旺財旺運,財運擋不住,旺三代!
[轉載]2016年《老人十勸》 : 學會了家庭和睦,幸福快樂!
2016年08月04日

TAG:國際 | 國際形勢 | 分析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