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訪談錄】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嘮的事兒,30歲以上都明白
作為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馮小剛已經兩年多沒有作品。這期間,他監製了兩部電影,主演了一部《老炮兒》。
付出艱辛勞動的史詩片《一九四二》沒有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而「還人情債」的喜劇《私人訂製》卻輕鬆賣座。即便是在《私人訂製》中,他也有意增加了一些「讓人添堵」的元素,這使得電影飽受爭議。馮小剛說,「觀眾熱衷爆米花喜劇我理解,但我無心伺候」。
馮小剛工作照
關於拍什麼樣的電影,馮小剛有過遲疑,閉關沉思,卻又越發堅定,「如果我三十歲我可以妥協,退而求其次,因為來日方長;但我已經快六十歲了,借社會新聞里經常使用的一句話形容,『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我就不願意妥協了,因為時間無多。賺錢的目的是拍自己喜歡的電影,折了也不用愧對金主。這是長時間發獃時暗下的決心」。
蟄伏兩年,馮小剛終於遇到讓自己「有激情和慾望執導的好劇本」——根據劉震雲小說《我不是潘金蓮》改編的同名電影。
電影開機那天,他在微博寫道,「咱們這兒不興叫黑色幽默,於是有了更溫和的表述,冷幽默。一個人在前面撒芝麻,後面跟著一千個人在撿。所有人的很認真,很嚴肅,不苟言笑。但事情卻朝著越來越可笑的地步發展」。
今年3月,《我不是潘金蓮》發布先導預告片,大膽採用圓形遮罩畫面,並宣稱正式上映也將採用這種格式。看過粗剪片的人說,跟很多躲躲閃閃的現實題材影片不同,《我不是潘金蓮》飽滿、酣暢,影片的幽默調性和直面現實的勇氣令人心折。片中用了圓形、方形和普通寬銀幕畫幅,三種構圖各有寓意。
視頻在此↓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我不是潘金蓮》先導預告
5月初的一天,在北京798藝術區附近的馮小剛工作室,影視獨舌對馮小剛進行了獨家專訪,話題涉及《我不是潘金蓮》的創作過程和今後的拍片構想。年近60的馮小剛依舊「任性」,快人快語,直抒胸臆。
1方的也爛大街,那就拍成圓的吧
儘管外界多把《我不是潘金蓮》和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做對比,但僅僅拍一個「秋菊打官司」的故事,顯然不是馮小剛的追求。
開機的時候,飾演李雪蓮的范冰冰曾經和導演溝通,能不能把李雪蓮寫得讓觀眾同情一點,電影里的李雪蓮有點「不可理喻」。馮小剛坦言,李雪蓮的故事是個引子,劉震雲寫的其實是現實的荒誕,「《秋菊打官司》觀眾會站在秋菊的立場,《老炮兒》觀眾會站在六爺的立場,但是《我不是潘金蓮》觀眾很難站在李雪蓮的立場上」。
劉震雲
劉震雲也曾經表示,《我不是潘金蓮》是「底線小說」,要探一探當下的喜劇生活中幽默和荒誕的底線,他寫的不只是官司,更是官司背後的生活邏輯。馮小剛在電影發布會上饒有興緻地總結:「幽默分三種,一種是語言的幽默,一種是事情的幽默,第三種是背後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蓮》就是第三種。」
相比於故事內容,《我不是潘金蓮》美學形式上的創新才是最大的不確定性。馮小剛講到,《秋菊打官司》中運用了偷拍、肩扛拍攝等當時還比較「先鋒」的拍攝方式,基本上後來一拍紀實風格的影像都會用到,早已爛大街了,「這個就算了」。
《媽咪》中方形的畫幅
馮小剛想嘗試點新東西,這時候他看到加拿大導演澤維爾·多蘭在《媽咪》中使用了方形的畫幅,後來賈樟柯和侯孝賢先後也在自己作品中的畫幅上做了類似處理。馮小剛感嘆:現在連方的也變成爛大街了,難不成要做成圓的?和攝影師羅攀商量之後決定就做成圓的。「宋代的文人畫都是卷上山水,這個故事非常中國,世界其他地方都不能發生。你在美國攔著美國總統的車,他說別找我你找法官、陪審團去,你在北朝鮮連村都出不了你還告狀去。這麼中國的一個故事,咱就用最具中國特色的圓來拍」。
確定了圓形畫幅之後,出品方華誼兄弟認為太過於挑戰觀眾,連劉震雲也表示反對,劉震雲對自己小說的張力非常自信,認為不需要藉助特別形式。馮小剛安撫道,「《我不是潘金蓮》小說是非常好的,否則我也不會拍,但是它怎麼才能成為馮小剛風格的《我不是潘金蓮》,我必須找到我的電影一種表現形式」。
幾經拉鋸,馮小剛做出了妥協,決定拍兩種方案,一種是圓的,一種是1:1.66的畫幅。然而開機後極為痛苦,圓形和長方形構圖完全是兩個系統,兩種思考方式總是互相干涉。
圓形畫幅不僅僅是加一個圓罩,而是全新的一個美術系統。首先打光不能是高反差,必須特別灰,只有特別灰才像中國的繪畫。而且一旦高反差,黑色部分就會把圓外的屏幕吃進去,看上去成了一個殘月,不圓了。第二,構圖不適合拍近景,拍近景像是在望遠鏡裡頭,也不能搖,拍全景構圖要往下做,拍攝主體必須在圓的二分之一以下,等於是全新的影像系統。
2故事、人物、情懷,起碼要佔兩樣
就在馮小剛為每場戲拍兩個版本頭疼的時候,耀萊影視的綦建虹提出對《我不是潘金蓮》做保底發行。根據協議,《我不是潘金蓮》如票房低於5億,耀萊將支付2億票房凈收,票房5億至8億部分凈收益由耀萊獨享,票房超出8億元部分,耀萊將獲得票房凈收益的50%。這也就意味著《我不是潘金蓮》還未公映就回收2億元,投資人穩賺。「我就問綦建虹同意不同意拍成圓的,他說必須拍成圓的。跟著(王)中磊再來探班,再也不提兩個版本的事,說拍成三角的都行(笑)」。
跟《一九四二》的苦打苦熬不同,拍攝《我不是潘金蓮》是一個愉快的過程,馮小剛在微博里寫道,「據說北方大雪紛飛,我在婺源拍攝,這兒還是滿屏養眼的蒼翠,溫和的山水,雲捲雲舒。看著監視器里拍攝的每一幀畫面都像深吸了一口氧氣。舒坦,自在,心也靜如止水」。
馮小剛透露,《我不是潘金蓮》拍攝過程中只用了50mm、35mm、25mm三隻鏡頭,他和攝影師羅攀甚至想過嘗試不換鏡頭拍攝整部影片。「之前拍《一九四二》,多的時候12台機器,一般有7台。這個就一台機器。我發現每天一會就拍完了,因為這鏡頭也不碎。在圓形畫幅裡頭跳切,是不行的,鏡頭一定要整齊,所以一場戲沒有幾個鏡頭。完了就收工了。不像《一九四二》,整個冬天在山西荒野裡頭受罪」。
馮小剛回憶,每天到現場把機器和光布置好了之後,就和攝影師羅攀互相問:是不是太正常了,如果太正常了就想一個辦法去破一下。
綦建虹敢於5億保底發行,緣於他對《我不是潘金蓮》票房看好,他認為馮小剛三年沒有出作品,怎麼拍也會過5億。但是馮小剛則比較謹慎,他曾經考慮過自己投資,「我不願踏著製片人的屍體做自己的實驗,但是我願意踏著自己的屍體去做」。
馮小剛清楚地知道觀眾喜歡快節奏的電影,但他現在喜歡的電影,像《45周年》、《海街日記》、《如父如子》卻非如此,「前面十幾分鐘一定要有耐心,但一鑽進去就把你揪住了」。除了是枝裕和的兩部電影,他也表示喜歡李安的《飲食男女》以及魏德聖的《海角七號》這樣的電影。這種中等成本的走心的文藝片是他今後創作的方向。
「故事、人物、情懷,起碼要佔兩樣。就算人物不錯,有情懷,故事弱了一點,我覺得也OK。或者說故事好、有情懷,人物單薄點,也行。故事、人物、情懷三個指標都90分的劇本,幾乎沒有」。早年扛起中國電影票房大旗的馮小剛在中國電影市場最好的時候逆流轉向,正如他在微博上寫道,「中國電影不商業的時候咱就商業點,中國電影商業了咱就文藝點,總之不能隨大溜兒,缺什麼補什麼,這就叫天降大任於老炮兒」。
3拍京味戲,總不能讓葛優再談戀愛
對於電影市場的種種亂象,馮小剛心生憂慮,「去年我覺得中國電影就是:有沒有白百何、有沒有Angelababy,有沒有那幾個小鮮肉,有的話,行了,開機。全中國一年700部電影都在找那十幾個人」。
但他同時也表示樂觀,「你看香港電影怎麼完的?把它推到極致,基本上香港的大佬就是:卡司是誰,導演、劇本我不管,那誰誰誰答應了沒有。到最後香港人自己都不愛看了。」馮小剛感慨,「《老炮兒》去年發行、排片很艱難,靠著口碑實現了逆襲,說明不是嬉鬧劇也可以有市場,觀眾趣味在變化。今年四月票房低迷,也意味著大IP、小鮮肉帶起來的風潮要過去了。」
談到會不會繼續拍京味喜劇,馮小剛回應,「那得看有沒有好的主意,你不能再讓葛優談戀愛吧。現在趣味也有點轉變,拍那個也提不起精神來。對我來說現在就是拍一部少一部,拍點自己高興的,每拍一個是給自己送的一個大禮,這大禮不能是給自己一個噁心」。
短短三年,中國電影市場發生了飛速變化,票房大躍進從《速度與激情7》突破20億開始。在去年中國導演協會頒獎禮上,馮小剛也曾感嘆:《速度與激情7》單日破三億,中國電影要頂住。但是他明顯沒有把自己當做是正面迎戰好萊塢的先鋒隊。
《我不是潘金蓮》工作照
「我再拍成本都不會多,就弄個五六千萬拍,不弄那麼大成本、多大製作那種」。對於當下流行的幻想類電影,他也沒有興緻,「烏爾善、徐克能玩那個,我玩不了,那得特痴迷,high這個,才能想出很多奇幻的東西。你讓伊斯特伍德想卡梅隆那種電影,他也想不出來。但是美國的市場特好,伊斯特伍德,80多歲了,他一拍就有自己的觀眾群去看,馬丁·斯科塞斯也有自己的觀眾群。」
對於《我不是潘金蓮》的目標受眾,馮小剛十分清晰,「這種電影給20歲的看確實勉為其難,官員的語言體系他們不一定懂。但是30歲到80歲都沒問題,上了歲數的人不愛看現在的這些電影,但是你得有它愛看的,《老炮兒》就是這麼一個。」
對於日漸上升的年輕導演,長時間作為中國電影票房擔當的馮導並不奇怪,「我覺得到這時候必須出來那麼幾個年輕導演。我們那時候拍王朔那一套,它是伺候80年代的大學生,你那時候嘮他這套嗑,怎麼嘮怎麼有意思,周星馳都沒戲。現在人家20多歲的大學生,他有他那套嗑,你嘮不了,他得有能嘮這套嗑的導演出來,像大鵬、徐崢、陳思誠」。
【文/楊文山】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張藝謀對手已非馮小剛?中國導演權力榜將重新洗牌--中國政協新聞網--人民網
※馮小剛迷途知返了 張藝謀和陳凱歌將何去何從?
※馮小剛:沒有垃圾的電影,只有垃圾的觀眾:國產洋蔥
※擁有私人飛機最貴的明星,李連杰第4,馮小剛第2,第1名無人能比
※馮小剛是怎麼把自己活成潘金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