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服從多數不公平?看經濟學角度如何分析|原創
近日由於一檔節目《我們的法則》而發起的「少數服從多數到底公不公平」的話題在網上引起熱議。話題背景為以節目中,叢林家族就「吃不吃幼雞」產生了分歧,以小瀋陽為首的少數派主張吃掉幼雞補充體力,而熊黛林為首的多數派認為野雞過於幼小不忍食用,最終大家通過投票表決將幼雞放生。。
MBA智庫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MBA智庫(ID:mbalib)
作者/子墨
此事引髮網友熱議,有人認為少數服從多數是公平的這是從大部分人的利益出發,多數人支持也意味著正確性較高;可也有人覺得,任何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訴求,當這一原則嚴重侵犯少數派的利益時還堅持實施,這不是民主,是暴政。對此,你怎麼看?
表決的一致通過往往是非常沒有效率的。這必然會浪費極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延緩議案政策的實施。從效率的角度來看,多數原則會高效很多。
一致同意原則往往會產生一種稱為「強者優勢」的現象,也就是在投票的一方中,擁有更高知識、財力、說服力等能力的人,往往會在投票中佔據絕對優勢。
儘管多數原則的確解決了投票效率的問題,避免我們在決策的時候打嘴仗。但是,多數原則也的確完全排除了「強者優勢」的可能性。而在很多細微領域裡,往往一個人的貢獻比一群人還要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可能造成的後果是「多數人的暴政」,別忘了希特勒也是德國人民用一張張選票賦予了他無上的權力——當你把選票直接交給一個個只知道自己的好惡和腳下的一畝三分地而看不到遠方的選民時,民主容易淪為民粹,更容易被歷史的投機者利用。如果沒有有效的機制隔離民意的戾氣、制約投機者的權力,那庸重的民主造成的殺傷會比帝王更可怕。
其實,投票在本質上就是將個體的意志變為集體意志的行為。在孔多賽看來,在多數原則的支配下,人的行為往往趨於非理性,也就是趨於盲從。因此投票的結果往往會出現一種很強的隨機性。我們假如甲乙丙三個人,選擇偏好是A、B、C。他們的選擇如下所示:
投票人偏好
甲A>B>C
乙B>C>A
丙C>A>B
如果我們隨意兩兩比較,我們把每個人的偏好順序分別計分為3、2、1,這時不難看到,在第一行中,A=3,B=2,C=1;第二行中,B=3,C=2,A=1,;第三行中,C=3,A=2,B=1。那麼甲乙丙三人不論同時選擇A、B還是C,值都等於6。也就是說,不論怎麼投票,在這種狀態下都選不出最合適的方案。
如果是從經濟學原理分析投票,那不能錯過的經典分析就是阿羅不可能定理了。
為了簡單起見,假定,每個個體至少有3個供排列的選項,可以用各種味道的餅乾為選項的例子,如,香草餅乾(V)、巧克力餅乾(C)和草莓餅乾(S),每一個人要形成一個序列,表示出他對3種味道的喜愛程度,如V>S>C,表示這個人最喜歡香草餅乾,其次是草莓餅乾,最後是巧克力餅乾。設有甲乙丙三人作選擇,他們的個人偏好為:
甲:V>C>S;乙:C>S>V;丙:S>V>C
投票者對不同選擇方案的偏好次序,甲:V;C;S。乙:C;S;V。丙:S;V;C。
用民主的多數表決方式,如果三個人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則結果必然如下所示:
首先,在V和C中選擇,甲、丙喜歡V,乙喜歡C;
然後,在C和S中選擇,甲、乙喜歡C,丙喜歡S;
最後,在V和S中選擇,乙、丙喜歡S,甲喜歡V。
這樣三個人的最終表決結果如下:
V>C,C>S,S>V可見,利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機制,將產生不出一個令所有人滿意的結論,這就是著名的「投票悖論」(paradoxofvoting)。又名阿羅不可能定律。
阿羅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眾多的社會成員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會又有多種備選方案,那麼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定理由197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J·阿羅提出。
假如有一個非常民主的群體,或者說是一個希望在民主基礎上做出自己的所有決策的社會,對它來說,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的要求都是同等重要的。一般來說,對於最應該做的事情,群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偏好。為了決策,就要建立一個公正而一致的程序,能把個體的偏好結合起來,達成某種共識。這就要進一步假設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按自己的偏好對所需要的各種選擇進行排序,對所有這些排序的匯聚就是群體的排序。
阿羅不可能定律是肯尼思·J·阿羅在1951年出版的《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一書中提出的一個經濟學理論。他的論斷是由數學運算來推理的:如果有兩個以上偏好不同的人來進行選擇,而被選擇的決策也剛好超過兩個,那麼就不可能做出大多數人都感到滿意的決定。
阿羅剛開始的設想是:人類不同背景下的經濟行為,都是在有限的幾個方案中做出的明智選擇。比方說,家庭要從不同的商品組合中做出選擇,企業要從不同的生產方式中做出選擇。換句話說就是把不同的選擇方案進行比較,排列先後順序,然後從中選擇最好的方案。
有句話說:「人是不可靠的」,在阿羅不可能定律中對它有了一個新的解釋。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過程中,決策以一種大家一起同意的程序——民主表決來綜合大家的意見,從而使組織的運行效率提高,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應速度也加快。它的優點是很明顯的,俗話說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就是這個道理,整個決策過程可以提供很完善的信息和知識以及豐富的經驗和觀點,並且保證了決策結果的合理性。
可是它的缺陷也很明顯,投票制度被有些人利用了以後,會變成一些人利己的工具,而沒有做到決策的真正民主。
每個人在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這十幾年的教育當中,恐怕都經歷過選班幹部的經歷。投票、唱票,最後得票最多者當選。這就是「少數服從多數」這一原則的體現。往大了說,美國的總統選舉也是如此。在企業管理中,有時卻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也會發現「投票決定」並不適用。比如,五個年輕人合夥投資開了一家鮮花禮品店,各自的投資金額也大體相當。那麼,他們對禮品店是如何管理的呢?由於他們當中沒有「大股東」,按照股份比例決定話語權是不可能的。那麼,在作出某項決策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舉手來表決,可不可以呢?在企業決策中會出現「多數」和「少數」都是智者的情況。這時又該如何決斷呢?
所以,在團體決策中,為了更好地發揮群體決策的優勢,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採用什麼樣的決策方式,是用「少數服從多數」,還是採用其它群體決策的辦法。
經過討論還是沒有讓所有人都覺得可行的計劃,那麼決策者寧可先把這個事情擱置一段時間,也不要盲目作決定,直到商議妥當以後再決定。
別讓有些知識讓你越學越蠢!信息碎片化時代,懂得利用和銷售自己的碎片時間,是個人成長的關鍵。從有經驗的人開始,根據你提出的問題,給你清晰的建議、方向和邊界,來智庫幫幫找牛人。慢慢的我們都會擴展眼界、水平、思維模式!結識更多大咖!!!
智庫幫幫(mbalib-bang)
推薦閱讀:
※白雲山山路崎嶇層林盡染【原創攝影】
※(原創)看祖上富貴有絕招 一眼秒定
※【原創】小成圖復盤200例(51-60)
※男人本色原創詩詞:讓一切朦朧,變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