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風水學 再論

建築風水學 再論

一、建築風水學概述1.什麼是建築風水學? 歷史上最先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葬書》中說:"葬者,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清人范宜賓為《葬書》作注云:"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這就是說,風水是古代的一門有關生氣的術數,只有在避風聚水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生氣。什麼是生氣呢?《呂氏春秋-季春》云:"生氣方盛,陽氣發泄。"生氣是萬物生長發育之氣,是能夠煥發生命力的元素。在郭璞之前,風水還有其它名稱: 形法。《漢書·藝文志》有形法類,其中載錄有《宮宅地形》二十卷。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在此條下注云:"說風水方位之形法包括相地相形,也包括相人相畜,這是它與後世風水的不同之處。" 堪輿。堪為天,輿為地。堪又與勘、坎有相通之義。漢代就有了以堪輿為職業的人。《史記-日者列傳》有褚先生記:"孝武帝時,聚會佔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可見,堪輿家有擇時的職責。《漢書-藝文志》載有《堪輿金匾》也是說風水方位之書。此外又有稱風水為青囊、青烏、相宅、地理等。對於風水一詞,《辭海》的定義是:"風水,也叫堪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著或葬者一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來學者們對《辭海》的定義持不同見解,主要傾向是不同意將風水與迷信劃等號。尹弘基在《自然科學史研究》1989 年第一期撰文說:"風水是為找尋建築物吉祥地點的景觀評價系統,它是中國古代地理選址布局的藝術,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將它簡單稱為迷信或科學。"潘谷西教授在《風水探源》一書的序言中指出:"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其範圍包含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稱陰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稱為陽宅"。最近台灣學者又提"風水是地球磁場與人類關係學"。看來,風水大有被抬高扶正的趨勢。在論及風水界時,我們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學術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我認為:風水學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擇吉避凶的術數,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一種有關陰宅與陽宅的理論與實踐系統的理論,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澱。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築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一的綜合性科學。2.建築風水的源流召詔序》云: - 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動。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書"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這是相陽宅。《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厝也"這是相陰宅。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擇定地點。先秦的賢君盤庚、公劉、古公?父、周公在相地實踐中都作過貢獻。風水師很推崇秦惠王的異母兄弟愕里子,傳說他曾經預測自己的墓地兩側將會有天王宮殿,並已應驗了。先秦相-1-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宅沒有什麼禁忌,還發展成一種術數,也沒有那麼多迷信色彩。漢代是一個充斥禁忌的時代, 有時日、方位、太歲、東西益宅、刑徒上墳等各種禁忌,墓上裝飾有避邪用的百八、石獸、鎮墓文。湖北省江陵鳳凰山墓出土的鎮墓文」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歸陰,生人歸陽" 之語。還出現了《移徙法》、《圖宅術機》、《堪輿金匾》、《論宮地形》等有關風水的書籍。有個叫青烏子的撰有《葬經》,後世風水師奉他為宗祖。魏晉產生了管輅、郭璞這樣的宗師。管輅是三國時平原術上,占墓有驗而聞名天下。現在流傳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託名於管輅而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書》注評中有詳細介紹。南朝宋明帝是個最講忌諱的皇帝。宮內攤床、修牆必先祭神祈禱。他聽說蕭道成的祖墓有五色雲氣,就暗中派人在墳四角釘上鐵釘,可是蕭道成最後還是當了皇帝。南齊時,衡陽地方有一怪俗,山民生病,就說是先人為禍,必須挖祖墳、洗屍骨,洗骨除崇。隋朝宰相楊恭仁移祖墳時,請了五六批風水師前往相地。其中有個叫舒綽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賞。當時相地最有名的是蕭吉,他曾給皇后擇吉地,當文帝不聽他的建議時, 他預測到隋朝運數不長。他撰者《相地要錄》等書。唐朝時,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風水出現了張說、浮屠泓、司馬頭陀、楊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師,其中以楊筠松最負盛名。他把宮廷的風水書籍挾出,到江西一帶傳播, 弟子盈門。當時,風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帶有許多風水師,當地流傳一本《諸雜推五勝陰陽宅圖經》書中提倡房屋向陽、居高、鄰水的原則。宋徽宗相信風水,曾聽信術上之言,墊高西北地勢,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時老百姓普遍講究風水。《朱子家禮》說百姓家裡死了人,三月而葬,先把地形選好,再擇日開塋。宋代的風水大師特別多,賴文俊、陳摶、吳景鸞、傅伯通、徐仁旺、鄒寬、張鬼靈、蔡元定、厲伯韶等都很有名。傳聞明代劉基最精於風水。有一本《堪輿漫興》就是託名於他。縱觀歷史先秦是風水學說的孕育時期,宋代是盛行時期,明清是泛濫時期。本世紀以來風水學在舊中國是大有市場。解放後理論上受到沉重打擊,實踐中卻還不斷在運用。近年來, 隨著國際上對風水的重視以及它的適用性,使風水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出新的活力,我們說當代是風水整合更新時期,應取其精華,剔除糟粕,結合現代自然科學,實事來是地作出科學評價和闡釋,從而更好地讓其為人類造福。3.科學詮釋建築風水在風水學的研究中,學者們認為自然界的超微離子(比如前幾年賣的等離子發生器)和磁場對人體產生明顯的正負影響,並認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質都會產生作用與人體的超微離子和磁場,這些能量也隨著環境不斷改變,也隨著人體自身的場態信息的改變而改變。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悅、思維敏捷、健康長壽,也可以使人思維遲鈍、神經恍惚(撞鬼)、多病短壽!而風水就是在地基、居所布局基礎上增加某種信息符號,以滿足人們避凶趨吉的心理要求! 在人的一生中,人體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對自然電磁波的變化的反映,必然伴有一些物理和化學現象(一些學者已用儀器對人、動物、植物測驗成功)。人體在外界影響下發生一系列生理、生物化學現象,為風水的作用機能提供了依據! 生態建築與風水為什麼北方人居住磚瓦房,西北高原人要挖窯洞,雲南人要蓋吊腳竹樓,這就是生態建築學在人們大腦中最基本的反映。風水的宗旨就是理氣,即尋找生氣。而有生氣的地方應該是:避風向陽,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之地。這恰恰和生態建築不謀而合!生態建築學是-2-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研究人類建築環境與自然生物共生關係的生態學. 風水學則加進了感官心理因素難怪當率先研究生態建築學的西方人,偶爾把目光投向東方文化時驚訝地發現:發展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理論,竟與當代生態建築學的新思潮理論產生了歷史共鳴。人體信息與風水當信息場和人體信息和諧共振就是風水的真正含義--科學一面,醫學其實也是調節人體信息與自然信息和諧共振的一種方法,醫學從調整人體生命信息入手,風水則從調整自然信息入手. 從命理上講每個生命個體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人體信息的闡述就是:每個個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不同的組合結構。當同自然信息協調同步,既達成共振效應-- 風水。全息論.生物鐘.微波技術等信息場的出現,正為我們揭去風水學那層神秘面紗睡覺的方向就是人體信息適應磁場信息的最普通方式。美麗的花卉植物使人心情愉悅就是自然信息對人體信息的最普遍調節方式國家的政策到位,人民的觀念到位(二者本身就是能量信息)是社會信息和群體信息的共振。有的地方偶然事件頻繁發生,人們認為陰氣太重,其實首先是一種心理因素(就象走夜路緊張一樣),其次是因為一些礦體或屍體的化學元素和同位素都釋放在周圍,一些危險性工作的人(如司機)大腦細胞處於低潮,瞬間失去正常功能,或產生錯覺,一念失手,釀成大禍!! 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迹本身就是一種信息場; 一些人物本身也是一種信息場,如觀音,關公...... 修鍊方法(人體信息)多種多樣,不一定身披袈裟,燒香念佛,只要一心向善,濟事渡人保持高尚的情操,就是一種修鍊!! 環境景觀學與現代風水當我們來到北京的故宮.蘇杭的園林,會為它的雕梁畫柱.金碧輝煌而神馳暇往當我們遇到寸草不生.狂風惡沙之地會避而遠之。山清水秀,避風向陽,會讓人神情愉悅;流水潺潺,草木欣欣,會使人留戀忘返;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會使人心曠神怡..... 這就是環境景觀對人類產生的種種物理.生理.心理效應。這一切會使我們思維更加清晰敏捷,創造靈感格外活躍。現代風水學的使命就是將傳統風水中的樸素真理,與現代環境景觀學互相嫁接,詮釋更好的為人類服務。水文地質與風水為什麼海南.新疆有長壽村,而陝西.貴州有傻子村!歡迎光臨水文地質與風水! 為什麼有礦泉的地方人傑地靈,為什麼錫礦附近的婦女不生孩子! ----因為鐵鋅.有機蛋白等,對人體有益;而鐳鍶等放射性元素,對人體與智力發展是有害的! 為何傳統風水要裝模做樣聞嘗土和水的氣味? ----非常簡單,每個居民區的形成都喜歡水味甘甜之地,水味苦澀則無人居住!現存的為已知,未知的需要探索!!! 為什麼有的地方的人健康長壽?而有的地方的人就容易患病和早世? ----這些都與水文地質相關,風水中的龍脈思想是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產生的,趴地聽地下水其實就是地質學中關於山脈走向的學問。而風水中保護龍脈的思想,也與現代地質學中的水土保護,環境保護不謀而和。-3-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現代風水學的使命就是將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科學地重新闡述,剔除迷信的部分,還其科學的一面,每種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何況幾千年長久不衰!!!* 水文地質風水的目的就是研究出山川河流,地質地貌,山脈走向,水土關係以及各種化學元素,對人類心理與生理,健康與事業的正反影響,使人類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4.風水學與建築風水是文化?是科學?是技術?是迷信? 風水學是中國古代建築活動的指導原則和實用操作技術。風水學是中國傅毓建築的靈魂。風水學與中國營造學和中國造園等構成了中古代建築理論的三大支柱。風水實際是地理學,氣象學,生態學,規劃學和建築學的一種綜合的自然科學。它是關於"理","數","氣","形"的理論體系,這一體系遵行如下法則: 自然的法則自然的數值比自然的氣息自然的外形風水是這樣的一門藝術,它通過對事物的安排,從建築奠基到室內裝飾,企圖對一定場所內的氣勢加影響。它有助於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陰陽之平衡,來獲得吉祥之氣, 從而促進健康,增加活力。5.從"來龍去脈"談城市風水選擇之要"來龍去脈"一詞,現代漢語是這樣註解的:原為風水迷信用語,指山勢脈絡的來源和去向。現指一件事情前後關係的線索。那麼,這個最初為風水用語,後來借指事情的來歷和發展的"來龍去脈",在風水術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它與我們的城市居民又有什麼干係呢? 我國先民很早就開始有了龍的崇拜。傳說中的龍,是一個象山一樣綿延起伏的龐然大物, 故而人們常常把山比做龍。如山西渾源縣有一座山,因山勢雄偉、山氣騰騰、山麓蒼翠,被人們稱為"龍山"。全國各地,以龍命名的龍門、龍泉、龍丘、龍井、龍溪、龍池等地名,實在數不勝數。風水術借用了民間有關龍的觀念,稱蜿蜒曲折的山為龍脈,或稱山龍;稱源遠流長的江河為水龍。龍,又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病龍、死龍,來龍、去龍,直龍、橫龍,飛龍、潛龍之別。古之風水,以龍山為吉地,以山的氣脈集結處為龍穴,在吉地的龍穴作墓地或建宅,可以得到吉祥。可見,風水術的龍的觀念是由龍崇拜演變出來的。風水選擇的方式方法雖然眾多,然歸納起來其精髓為龍、穴、砂、水四大要素(有書將" 向"加入,統稱"地理五訣"),其原理是"龍真"、"穴的"、"砂環"、"水抱"四大準則。"龍"指山脈,"龍真"指生氣流動著的山脈。龍在地蜿蜒崎嶇地跑,由此推斷地下」生氣", 也勢必隨其蜿蜒崎嶇地流動。其中的主山為"來龍";又山頂蜿蜒而下的山樑為"龍脈",也稱" 去脈"。尋龍的目的是點穴,點穴必須先尋龍。"穴"指山脈停駐、生氣聚結的吉穴。提到"穴",人們便自然想到"墓穴",其實古人最早是"穴居野處",故"穴"指用來安居、下葬的場地。"砂"指穴周圍的山勢,"砂環"指穴地背側和左右山勢重疊環抱的大好自然環境。砂環, -4-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可以使地中聚結的生氣不致被風吹散。指與穴相關的水流、水向,"水抱"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水抱,使地中生氣環聚在內, 而沒有走失的可能。風水環境選擇的四大要素中"龍"是最重要的,沒有它則"砂、穴"無從談起,其次是"水"。然而,如今我們居住的城市中,大多沒有"真山(龍)真水",那麼城市住宅的"龍"與"水"該如何論呢?我們應怎樣依次進行風水選擇呢? 古人曾將住宅分為三類:一曰井邑之宅;二曰曠野之宅;三曰山谷之宅。城市住宅即屬於第一種井邑之宅。《陽宅集》成卷一"看龍"條目中有詩云:"萬瓦鱗鱗市井中,高連屋脊是來龍,雖曰旱龍天上至,還須滴水界真蹤。此即把密集相連的萬家屋脊看作蜿蜒起伏的龍脈, 那麼"滴水界"的水又如何論呢? 《陽宅覺》中講到:"......收來氣之法,蓋以街巷作水論。"《陽宅會心集》則更明確說明:"一層街衙為一層水......"。從這些風水古籍中可以看出,把城市中的街道視為"水界",這在古人那裡早有此論,並非今人所附會。因此,古人講的:"立門前不宜見街口,顧宅後不宜有直脊。"之說,就是強調:門前水流不宜直衝過來,屋後龍脈要蜿蜒起伏不僵直。為什麼呢? 風水學中最重視有"生氣"來源,那萬家比戶的房屋內都有最有靈氣、最有生氣的人居住, 此等"氣道"絕對可以同起伏的山脈相比美;風水學講究"藏風聚氣",城市的房屋建築確能起得類似山巒的"藏風聚氣"之作用,尤其是那些高大樓房建築;風水學重視"導氣、界?,所謂: 氣之來有水以導之,氣之止有水以界之,車水馬龍的街道必然有"導氣"之功能,無人居住的寬闊馬路則定有"界氣"之作用,因此城市的街道自然起著類似"水"的作用。既然城市的樓房建築有山巒一樣的形狀、街道有水流一樣的特徵,它們就有山、水的內涵,起著類似的作用。明白了上述道理,城市住宅風水環境的選擇也就不難把握了。例如風水學講究"曲則有情",城市住宅則畏忌街道直衝;風水學講究"山環水抱",城市住宅則畏忌風口安居和街道反弓;風水學講究"山谷勿居",城市住宅則畏忌"天斬"(兩幢高大建築之間的一條狹窄空隙);風水學講究"蜿蜒起伏",城市住宅則畏忌筆直僵硬。6.氣候因素的考慮一般來說,氣候包括溫度、濕度、太陽輻射、風、氣壓和降水量等因素。這些氣候因素對人體健康的關係極為密切,氣候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感覺、心理和生理活動。風水學中"風水"這個詞實際上也包括了氣候諸要素,"風水寶地"總是氣候宜人,好的"風水",必有好的氣候。氣候條件是較為複雜而多變的。在我國,除了季風氣候顯著外,由於地形複雜,區域性氣候也多種多樣。而氣候對居住環境的影響又是長期存在的,所以,無論從總體概念上還是在局部地區,在氣候環境方面均應特別重視。在研究用地時,即要留心區域性範圍的大氣候, 又要注意待選用地範圍的小氣候和微氣候。太陽輻射是自然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築外部熱條件的主要因素。在冬季寒冷地區,太陽輻射是天然熱源,因此建築基地應選在能夠充分吸收陽光且與陽光仰角較小的地方。而在夏季炎熱地區,過多的太陽輻射往往形成酷暑,因此,建築基地應選在與陽光仰角較大, 能相對減少太陽輻射的寺主。乾熱氣候區,可選在向北的斜坡上,這樣光線充足而太陽輻射卻有限。在乾冷或濕冷氣候區,則選在向南的斜坡上為佳。就水平面的太陽輻射情況看,北方高緯度地區太陽輻射強度較弱,氣候寒冷,應選擇多爭取陽光的地方和朝向;南方低緯度地區太陽輻射較強,氣候炎熱,應盡量選擇太陽直射時間長的地方和朝向。而太陽輻射強度在各-5-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朝向垂直面上也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各垂直面的太陽輻射強度以東、西向為最大,南向次之,北向最小,避免東曬、西晒已為人們所注重。太陽輻射是建築外部熱條件的主要直接因素,建築物周圍或室內有陽光照射,就受到太陽輻射能的作用,尤其是太陽射線中的紅外線,含有大量的輻射熱能,在冬季能藉此提高室內的溫度。太陽射線不僅有殺菌的能力,而且還具有物理、化學、生物的作用,它促進生物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幼兒園、療養院、醫院病房、住宅等,都應該考慮室內有充沛直射陽光, 爭取擴大室內日照時間和日照面積,以改善室內衛生條件,益於身體健康。雖然陽光對生產和生活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直射陽光對生產和生活,也能引起一些不良影響。如夏季直射陽光能使室內溫度過高,人們易於疲勞,尤其是直射陽光中的紫外線,能破壞眼睛的視覺功能。又如在直射陽光中注視物品,或陽光反射到人的視野範圍內,引起顯著明暗對比,產生眩耀感覺,時間過長會使人頭昏,降低勞動生產率,也容易造成質量和傷亡事故。因此直射陽光的高度角低於300時,或反射光與工作面之間的夾角在40~600 之間的光線,則認為是有害的,在博物館、畫廊、圖書館書庫、石窟古建築壁畫等,直射陽光對色彩展品、印刷品、布帛、紙張等都有破壞作用。在危險品庫、油庫、化學藥品庫、工廠礦山的化驗室等,由於直射陽光照射,可使物品及藥品容易變質、老化、分解和燃燒。夏季的直射陽光,使室內溫度升高,有增加爆炸的危險性。又如在紡織車間、精密儀器車間和恆溫恆濕室等,都要求光線均勻,溫度濕度穩定,否則就影響質量,不利於生產。這就要求採取必要措施,防止車間有直射陽光。可見太陽輻射和日照直接影響生產、工作和生活。因此應根據建築物使用要求的不同,充分利用太陽輻射和日照直接影響生產、工作和生活。因此應根據建築物使用要求的不同,充分利用太陽輻射有利的一面,控制和防止其不利的一面。氣候中第二位的重要因素便是氣溫。地面上的氣溫稱為自然氣溫,建築環境的溫度對人體影響是很大的。人體暴露於高水平的熱輻射或熱對流中,其健康受到損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高溫灼傷皮膚,特別是皮膚溫度超過450C時。另一種方式是使體內溫度升高,人體體溫在普遍的靜止條件下,保持在36.1~37.20C。在高溫、高濕環境中,人會常感悶熱難忍,疲倦無力,工作效率低下。在嚴重高溫、高溫,且氣流小,輻射強度大的氣候環境中,可導致體溫失調,體溫大幅度升高,如果升高到420C 或更高些,則會發生中暑,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突發的過熱,常造致虛脫和突然死亡。與體溫過高的情況相類似,使人體體內正常溫度明顯降低,同樣可能嚴重地損害健康。氣候中寒冷強度大,又沒有良好的建築和個人防護, 會引起體溫下降,神經系統和其它系統的抵抗力隨之降低,出現無食慾、嗜眠狀態、血壓下降、呼吸減弱、意識消失。體溫降至350C 以下,可因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如降到300C 以下,則由於心臟障礙可導致立即死亡。應該注意,體溫只要稍稍偏離正常值2~60C。都可能危及生命。根據實驗,氣候溫度環境應低於人體溫度,如保持在24~260C的範圍內最佳,一般不應超出17~330C為好,此時人們會對周圍環境溫度有較舒適的滿意感。當然不同季節、不同地區尋得這種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在選擇建築基址時,盡量考慮到溫度的舒適性,避開高溫高寒的地方。另外,還可通過建築的規劃和設計等措施來爭取舒適的、自然的溫度環境。一個好的自然環境,還要有適當溫度。在乾熱地區如選擇具有一定濕度的微氣候環境居住,會大大改善人們的舒適性,在高溫高濕地區,大氣中水量汽使體表汗液蒸發困難,妨礙了人體的散熱過程,有不適之感。當溫度比較適中時,大氣中相對溫度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小,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中,人體對氣溫的感覺與濕度保持在30~70%之間為宜。在選擇建築基地時,氣壓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大氣對地球表面與人體有一種壓力, 約為每平方厘米1 公斤,人體承受的壓力相當於15.5~20噸。這個壓力因與體內壓力平衡所以平時感覺不到。一個大氣壓相當於高760 毫米水銀柱的壓力。一般來說,人體對氣壓的變化能適應,但如果在短時間內,氣壓變化很大,人體便不能-6-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適應了。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壓有規律的下降,海拔越高大氣越稀薄,氣壓也就降低。大氣主要由氧(佔21%)與氮(佔78%)組成,因而大氣稀薄,大氣中的氧含量降低,氧分壓也減低,這時人體肺內氧氣分壓也隨著降低,這樣血色素就不能被飽和,就會出現血氧過少現象。在3000米高度時,動脈血內氧飽和百分比僅90%,在8000~8500 米的高山,只有50% 的血色素與氧結合,人體內氧的儲備降至正常人的45%,這時便可危及生命。故一般將240 毫米水銀柱高(相當於8500 米)的氣壓作為最低生理界限。生活在內地的人初到西藏高原, 會感到胸悶不適,頭昏欲眠,就是缺氧的緣故。在高度1500 米以上的低氣壓,即能引起人體一毓的生理變化。所以建築不宜選在海拔高度大的高山上,也不宜選在寒冷、氣壓低的地區, 因為這種環境很不利於大氣的流動,容易促成大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風是構成氣候環境的重要因素,是氣流流動形成的。在風水學中,因為氣"乘風則散"所以風之害被認為是擇宅大忌。選擇必求"藏風得水",避免強風的危害。對風的處理不當,的確不利於人體健康, 傳統醫學就很重視風對人體危害的研究,風被列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六氣) 之首,"六氣"太過,不及或不應時則形成致病邪氣。不僅對人體,風對農業生產、航海業等均有重大影響,強大的風暴還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為利用風能和防止風害, 古代中國人勤於觀察,將風的性質和風向依方位時序繪作八風圖,試圖把握風的規律(圖3-35)。公元前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也明確講到這一點:"……如果審慎地由小巷擋風,那就會是正確的設計。風如果冷便有害,熱會感到懶惰,含有濕氣則要致傷。因此,這些弊害必須避免。" 人們對風的態度具有兩重性。在乾熱氣候區,涼爽的、帶有一定濕度的風是大受歡迎的; 太熱、太冷、太強或灰塵太多的風是不受歡迎的。通常人們也樂意接受夏季的風習習吹來, 加強熱傳導和對流,使人體散熱增快;潮濕的地區則希望風能帶走討厭的濕氣。所以在選擇建築基地時,既要避免過冷、過熱、過強的風,又要有一定風速的風吹過。一般來說,基址不宜選在山頂、山脊,這些地方風速往往很大;更要避開隘口地形,在這種地形條件下,氣流向隘口集中,形成急流,流線密集,風速成倍增加,成為風口。同時, 也不宜選在靜風和微風頻率較大的山谷深盆地、河谷低洼等地方,這些地形風速過小,易造成不流動的沉悶的覆蓋氣層,空氣污染嚴重,招致疾病。總之,應選擇在受冬季主導風的影響較小,夏季主導風常常吹來,以及近距離內常年主導風向上無大氣污染源的地方。降水量也是影響氣候的因素之一。在平原上,降水量的分布是均勻漸變的,但在山區, 由於山脈的起伏,使降水量分布發生了複雜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最顯著的規律有兩個,一是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而降水增加,因而氣候濕潤程度隨高度增大而迅速增加,使山區自然景觀和土壤等隨高度而迅速變化;二是降水量山南坡的降水量大于山北坡的降水量,因此山南坡的空氣、土壤、植被均較好,是山區選址的好地點。在古代中國,限於當時的科學認識水平,古人把建築環境氣候的太陽輻射、氣溫、濕度、氣流、日照等諸要素以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用古代哲學的陰陽學說來闡釋的。陰陽學說是古代中國人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用以認識自然和闡釋自然現象。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觀察中,看到日來月住、晝夜更替、寒暖睛雨、男女老幼等種種兩極現象及其變化,便很自然地產生了陰和陽這兩個觀念。他們認為天地、日月、晝夜、晴雨、溫涼、水火等運動彎化,都是由構成世界萬物的氣在運動過程中一分為二的結果,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方面,並由於陰陽的運動變化,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變化。由此可見,陰陽論成了自然界的根本規律之一,所以《素問·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古人眼裡,陰陽兩者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譬如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所以神化無窮。"(《朱子語類·卷九十八》)陰陽互含,說明陰陽是互相的,陰陽作為事物對立面的關係不是絕對的,陰極陽生,陽盡陰至,在對立中達到平衡, -7-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且兩者是可以轉化的,所謂"中日則昃,月盈則食"就是這個意思。(左圖)陽代表著積極、進取、剛強等特性的事物和現象。一般說來,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亢進的等, 統屬於陽的範疇;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衰減的等,統屬於陰的範疇(如下表)。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陽天光熱干剛南上左圓男太陽奇主動陰地暗冷濕柔北下右方女月亮偶被動風水家深諳陰陽論,將其用之於風水學,把山稱為陽,水稱為陰,山南稱為陽,把山北稱陰,水北稱陽,水南稱陰。於是地形要"負陰而抱陽",背山而面水(參見圖2-13);把溫度高、日照多、地熱高等統稱為陽,而溫度低,日照少、地勢低等統稱為陰。從生活的經驗中人們體會到"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因而風水師選擇必"相其陰陽",尋找"陰陽合和,風雨所」,陰陽平衡的風水寶地,只有這些地方才能"陰陽序次, 風雨時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備而樂成"(《國語·周語》),才具備人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環境物質條件。可見,風水學中的陰陽相地,是一種直觀體驗的總結和一整體思辨的結果,它包含了選擇的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植被、生態、景觀等諸要素,並以傳統哲學的"氣"、"生氣"、"陰陽"等概念來闡釋其好壞吉凶,確定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生息,如此而已。時至現代,人類的認識和科學技術水平極大提高,人們即可以詳盡的分析建築基址的諸要素,又可進行宏觀的綜合研究;既可以定性去描述環境的狀況,也可以定量來確定環境的質量。更好的利用環境和適應改造環境已成為現實可行的事。由於我國各地氣候冷暖、乾濕、雨旱、大風、暴雨、積雨、沙暴等都有很大差異。因此, 房屋建築就要適應在當地氣候並儘可能地改善不利氣候條件,創造舒適的室內工作和生活環境。例如,炎熱地區需要考慮通風、遮陽、隔熱、降溫……;寒冷地區需要採暖、防寒、保溫……;沿海地區要防颱風、潮濕、積水……;西北地區要防風沙;高原地區則要盡量避免強烈的日照和改善乾燥的氣候(小範圍內)等,這些是宏觀選址要考慮的,但還要注重具體地點的小氣候和微氣候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處理。綜上,建築環境的選擇應考慮如下內容: (1)場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質構造、不良地理現象和地震基本烈度; (2)場地的場層分布、岩石和土的均勻性、物理力學性質、地基承載力和其它設計計算指標; (3)地下水的埋藏條件、侵蝕性和土層的凍結深度; (4)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 (5)常年和最大洪水水位,地面排水、積水和沼澤地情況,以及飲用水源情況; (6)場地的合理建築範圍,合理的交通出入口; (7)區域內氣候的場地微氣候; (8)景觀和綠化植被,生態狀態。7.水文因素的考慮水是自然界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其對調節氣候、凈化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人類更是須臾離不開它。但選址不當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成無情的洪水吞噬莊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污染, 破壞生態系統。所以建築的選址中如何處理水的問題也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之一了。風水學中,擇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8- 建築風水資料集目錄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所以"尋龍擇地須仔細,先須觀水勢","未看山,先看水, 有山無水休尋地",水受到了風水家的特別重視。他們認為水是山的血脈,凡尋龍至山環水聚, 兩水交匯這處,水交則龍止。由於水流的彎曲緩急千變萬化,風水家也將水比作龍,稱」水龍",堪輿書《水龍經》說是專門講水系形勢與擇地之關係的,其匯總了上百種關於陰宅和陽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參考。在無山脈可依的平原地區,風水家擇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問縱(山脈),只看水繞是真龍"。《水龍經》便專門討論了水龍尋脈的要旨和法則。"然水有大小,有遠近,有淺深,不可貿然見水便為吉。" 當審其形勢,察其性情,別其吉凶,以作取捨定之標準。"風水家取捨水的標準,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態為依據的,"水飛走則生氣散,水深處民多富,淺處民多貧,聚處民多稠, 散處民多離。" 認為為水要屈曲,橫向水流要有環抱之勢,流去之水要盤桓欲留,匯聚之水要清凈悠揚者為吉;而水有直衝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傾瀉之勢者為不吉。風水理論中對水的認識除了考慮了灌溉、漁鹽、飲用、去惡、舟楫、設險之利處,還很注重對水患的認識,"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古人早就認識到了水的剛柔兩面性,水淹、沖刷、浸蝕等水害使人們總結出了許多合理選址和建築防禦水患等措施。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屈曲處選址。即是河流彎曲成弓形的內側之處,其基地為水流三面環繞。這種形勢稱為"金城環抱",按五行,金象圓,且金生水;水亦為險阻,環抱之水故」金城"、"水城"之稱。風水學中又稱其為"冠帶水"、"眠弓水",是風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勢,所從皇家如故宮中的金水河、頤和園萬壽山前的冠帶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風水池和眾多位住宅均由此衍出。這種水局之所以被認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於其基地的安全、不斷擴展和環顧有情。由現代水文地理學可知,河流在地形地質的限定和地球自轉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彎曲婉轉的狀態,彎曲之處便有了許多河曲之處,由於水力慣性的作用,河水不斷衝擊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斷淘蝕坍岸,而凸岸一側則水流緩慢,泥沙不斷淤積成陸,既無洪澇之災又可擴展基地,發展住宅。同時,冠帶狀的水流曲曲如活,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感受。而反弓水被認為」退散田園守困窮",十分不吉利。這種認識和實踐由來已久,如河南安陽的殷商建築遺址,便多設於河流的凸岸而後世則多不勝舉。古代風水學中關於水的認識,大多是符合科學道理,故可多為今日選址所借用。如可選擇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於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穩定,死水沼之處建房等等。除此之外,對水源水質也要詳加註意。就這水源來說,不外有三種,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選擇應考慮到水量、水質、防止污染等因素。儘可能設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 方便取水處。要求井位地勢乾燥,不易積水,周圍20~30米內無滲水廁所、糞坑、畜圈、垃圾堆場和工為廢水等污染源。其二為泉水,常見於山坡和山腳下,水質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僅是適宜的水源,而且還有凈化空氣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圍有山泉者,當為吉利之住宅。風水書也說:"有山泉融注於宅前者,凡味甘色瑩氣香,四時不涸不溢,夏涼冬暖者為嘉泉,主富貴長壽。"其三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類水污染情況較井水和泉水嚴重,所以水的飲用取水點盡量選在聚落點河流的上游,排污點設在下游。如有條件飲用的水最好在岸邊設砂濾井,凈化水質提高水的清潔衛生程度。就水質方面來說,以觀察品嘗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判斷時,當掌握水應清沏、透明、無色、無臭、無異味、味甘等。有條件的應當作化學生物試驗,檢查水的軟硬度、礦物含量和細菌含量等。看來,對水環境的考慮不外注意水勢、水源、水質三方面而已。


推薦閱讀:

風水大師告訴您城市建築風水裡常見的各種形煞
17建築風水開門篇--魯班尺要義1--3
京城第一爛尾樓風水敗局長安8號
現代建築風水
古今建築風水學金匱·中[自然科學]

TAG:建築 | 風水 | 風水學 | 建築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