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星雲大師《福報哪裡來》

星雲大師

福氣就如銀行里的存款,存款有一定的數字供我們支出,一旦透支,那就不是福氣,而是穢氣了。人在世間行事,每天要想:結緣培福就如銀行里的存款,如果一再支領,萬貫家財也禁不起無底的日用。所以吾人的福氣來之不易,不要把它用光。

福報哪裡來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生活過得十分艱難辛苦,心中就認為不公平!他們怨嘆世間怎麼有的人: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大樓有大樓、要官位有官位;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別人的福報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呢?

當然,福報其來有自,別人的福報必定是有福報的來源!有的人,從小就勤勞節儉,所以福報便跟著而來;有的人,他歡喜跟人結緣,所以因緣要回饋他,他就順利了。

福報有福報的來處!福報不是偷來的,福報不是搶來的,福報不是妄想就有,福報更不是怨恨就可以獲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福報從那裡來?由此也就可想而知了。

你有播撒福報的種子嗎?田地里如果沒有播種,如何能開花結果呢?你對有利大眾的公益善事,都積极參与了嗎?如果你沒有參與,怎麼會有你的一份福報呢?

「人間福報」你有看嗎?當中有多少致富的方法,你不了解,你怎麼會有福報呢?「廣結善緣」你實踐了嗎?有了善緣,好運就會隨之而來,你沒有結緣,怎麼會有福報呢?

有一位沙彌,跟隨一位有神通的禪師學道。有一天,禪師發現這個沙彌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心有不忍,就藉故讓沙彌回家探望父母。七天後,沙彌安然回到寺里,師父一見,極為訝異,就試探的問道:「你在回家的七天當中,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沙彌天真的回想一下,告訴師父:「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個水塘,發現一堆螞蟻被困在水中,我靈機一動,就放了一片樹葉,幫助螞蟻從水塘里逃生。」

師父一聽,知道本來夭壽的沙彌,就因為這一念慈悲救了螞蟻,所以因此延長了自己的壽命。

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很多的罪業;一念的慈悲,能夠增加很多的功德。有的人因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的人因為「不貪不義之財」有了善緣,有的人因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有的人因為布施明燈因此全家團圓。甚至「貧女一燈」,藉此因緣遇到大富長者,所以福報就來了。

不必羨慕別人的福報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哪裡來?但看自己怎麼做,福報就會從那裡來!

四點意見 通向快樂人生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樂。快樂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我們如何才會快樂?我提供以下四點意見:

一、以舍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貪求,這樣的人生不會快樂;相反的,懂得喜舍的人生,快樂無窮。「舍」並不是完全給人,而是一種結緣,例如:我專心聽你講話,就是與你結緣;幫你做一件事情,給你一些助力,給你一個微笑,給你一個注目禮,都是結緣。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你是在給人,其實是在播種福田。能夠舍的人表示自己很富有,因為你內心有感恩、有滿足,你才肯舍,才肯給人。心中有好話,才能說好話;心中有微笑,臉上才有笑容,所以「以舍為有」,才會快樂。

二、以忙為樂:一般人喜歡偷閑,其實偷閑是苦,忙才會快樂。有人常問我:這麼多年不見了,您怎麼一點也沒有老呢?我回答:我很忙,沒有時間老啊!因為忙得很快樂,忙得樂以忘憂,所以不知老之將至也。

三、以勤為富: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發財,其實只要肯勤勞就是一種財富;不勤勞,即使擁有萬貫家財,也會坐吃山空,所以要以勤為富。

四、以忍為力:佛祖之所以是佛祖,因為他「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所謂「三隻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一個人能夠忍,就有力量。所以我們要能忍苦、忍難、忍飢、忍餓、忍早、忍晚,要「以忍為力」,一忍萬事成。

快樂的人生是可以由自己創造的,只要我們懂得:一、以舍為有;二、以忙為樂;三、以勤為富;四、以忍為力。

什麼最強?

有人問:世間上什麼最強?

一?鋼鐵最強,但是烈火可以熔化它。

二?猛火最強,但是遇水可以熄滅它。

三?洪水最強,但是太陽可以蒸發它。

四?太陽最強,但是雲層可以遮蔽它。

五?烏雲最強,但是狂風可以吹散它。

六?暴風最強,但是高山可以抵擋它。

七?高山最強,但是登山者能征服它。

八?獅虎最強,但是蒼蠅可以叮噬牠。

九?惡人最強,但是恐懼可以嚇死它。

十?死亡最強,但是修行者能克服它。

那麼,什麼最強呢?

一?有信仰的人最強。有信仰的人,他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甚至生死都不怕,他可以憑著信心,越過困難,打倒挫折,踏遍荊棘,走向未來。

二?有正見的人最強。有正見的人,知道是非善惡,知道因果報應,知道好壞利弊,知道正邪迷悟,不會誤入歧途。

三?有智慧的人最強。有智慧的人,明白事理,知道仁義道德,能夠辨別是非,凡事深入了解,最後做出理性的決斷。

四?有慈悲的人最強。慈悲之力,降服一切;慈悲之力,克服邪惡;慈悲之力,助成事業;慈悲之力,所向無敵。

五?有柔和的人最強。柔能克剛,柔有軔性。牙齒和舌頭,牙比舌剛硬,但人老的時候,齒牙動搖,舌頭卻是完好如初。所以做人要「只從柔處不從剛」,有柔和的人最強。

世間上,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做一個強者,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烈馬也有適性者騎,毒藥自有人懂得「以毒攻毒」。所以,世間上沒有什麼真正最大、最強,只有慈悲喜捨最大,只有因果報應最強。

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長,要靠許多的逆境來磨練;當逆境來的時候,正是我們愈挫愈勇的時刻。

植物的生機,是靠著和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博斗,透過超越風霜雨雪的侵襲,植物才能成長。蟲魚鳥雀,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險的時刻,展現自己的智慧,才能安全生存。一般的動物,弱肉強食,在生命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挫折、掙扎。人雖為萬物之靈,人的苦難、委屈、難堪、打擊,更有甚於其他的生命。所以,人能成為人中的英雄、人中的好漢、人中的佼佼者、人中的成功立業者,同樣的也要付出許多的犧牲、許多的辛苦、許多的代價,才能傑出,才能偉大。

所謂逆境,從兒童開始,寒暑的冷熱,身體的病痛;讀書時,師長在課業上的要求,父母在生活中的管教,及至進入社會,各種的欺詐瞞騙、聲色誘惑,甚至失業、失戀、貧困、冤枉、委屈等,在在都有逆境。

假如我們能夠和佛祖對話,問一句:請問您是怎麼成佛的?佛祖也會說,他是通過種種的逆境才得以成道!假如我們能和世界的偉人,如政治上的林肯、羅斯福、華盛頓、邱吉爾、戴高樂、李承晚、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等人,甚至企業家王永慶、劉泰英、沉慶金、林百里、徐有庠等,問他們是怎麼成功的?他們也會告訴我們,是經過多少逆境才有今日的成就。

其實孟子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告訴我們,逆境是順境的因,逆境是順境的增上緣,在逆境里要能夠積極向前,能夠自我成長,能夠如如不動,不如此,不能成功。

太陽偉大,太陽碰到了烏雲,光明也不能顯現;雲朵飄飄,但是遇到了強風,它也不能瀟灑的紓綣。你怪公婆不慈愛,要求太多,可能那是公婆幫助你成長,你養的兒女不乖、不孝順,這都是要你做偉大的父母。秋菊要經過寒霜的洗鍊,才能顯得出它的嬌美;寒梅要經過冬雪的侵襲,才更能散發它的芬芳。現代的年輕人,因為承受不了逆境的挫折,通過不了逆境的關卡,遇到逆境就想逃避,就想後退,遇到逆境就忘記初心,改變目標,如此不能與逆境搏鬥的人,品種不好,如果寄望他將來有所成就,恐也難矣!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唯有屢敗屢戰的人,才能成功。

寒冬暖意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的一生,不會完全是春天,也不會完全是冬天。人生,一定有春夏秋冬的過程。

身體上,有強弱好壞,就如春夏秋冬;心靈上,有胸懷壯志,有意志消沉,也是春夏秋冬。人情的冷暖、世道的治亂,都是春夏秋冬。

國家的經濟,有時也會進入嚴冬;景氣低迷、百業蕭條,就是經濟的冬天。人的工作,也有順逆境、得失榮辱,也是春夏秋冬。當一個人的心情陷入低潮,進入嚴冬的時候,要給他一些暖意,讓他振作。所謂「寒冬送暖」,能夠「雪中送炭」,自比「錦上添花」來得有意義。

幾十年來,台灣提倡一個令國人感到驕傲的活動,就叫「冬令救濟」。到了寒冬,對於貧困人士,尤其路人遊子,給他一些茶飯、一盞路燈,讓夜歸的人及遊民們,能夠獲得一餐溫飽,就像寒冬里的太陽,總能帶給人一股暖意。乃至平時對監獄裡的囚犯,給他鼓勵、教化,對於獨居老人,登門關懷、慰問,這都是寒冬里的一股暖流。

人際間,只要彼此能像太陽一樣,溫暖對方、照耀對方,能像一把火一樣,熱熱的溶化對方,即使寒冬里也有暖意。就如仙崖禪師教化吵架的夫妻說:「再厚的冰塊,太陽出來也會溶化;再生硬的飯菜,熊熊的火光也會煮熟。」

父母教育兒女,要以慈愛代替呵罵,就像仙崖禪師感化翻牆外出夜遊的弟子,他不怒,也不罵,只是殷殷叮嚀:「夜涼了,小心感冒,快回寮房睡吧!」一句溫言暖語,都能為寒冬平添暖意。

《禪林寶訓》說:「煦之嫗之,春夏之所以成長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人要承受得起春風夏雨,也要受得住秋霜冬雪。

所以對於世道炎涼、人情冷暖,儘管人家給我們的是嚴霜的寒意,但我們還是應該用笑臉待人,把暖意分享別人。

人生就像四季,任誰都難免有逢到冬天的時候;失業、破產、落第、失戀,都如人生的寒冬,要堅忍下去。一個能幹的人,不但無懼於人生的寒冬,反能在寒冬里堅定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體魄,以待時機因緣。因為當春風吹起的時候,寒冬總會過去。

合適最好

世間上什麼最好?適用最好!

綾羅綢緞而寬大的衣服,穿在身上不合適,還不如粗布便服來得實用;豪華別墅而空大的庭園,如果沒有管家的僕人除草、澆水,偌大的房屋庭園也成為累贅。

世間上,黃金鑽石最貴,但是饑荒的年頭,寧要一個麵包,也不要一塊黃金鑽石;一雙過大的皮鞋,因為不合腳,不如穿一雙大小合適的布鞋來得自在。

「法無貴賤,適合為貴。」百貨公司里,消費者購買東西,都是選擇自己覺得最合用的東西,但不一定是最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機關里缺少職員,不一定徵聘最高學歷的學術人才,他一定聘請堪任其位的職員。

化妝品,不一定名貴,適用就好;所謂酸甜苦辣,沒有絕對的好味,自己喜歡就好。所以,吾人不一定趕時髦、找名牌,家裡收藏很多骨董、名牌,而生活艱難,又何苦來哉呢?

學子考試,不管工科、理科或是文科,符合自己的志趣,就是第一志願。男女結婚,男人選擇的對象,不一定是美女,女人選擇的對象,也不一定是帥哥;畢竟花瓶不比一個飯碗有用,廣場也不如一間小屋可以棲身。

世間法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各得其所,各適其用;不要比較,只要有用,就是最好。有用,比有錢更重要,有用,比有名更好;有用的人,比虛而不實的人更偉大。

甘戊奉命出使齊國,正當乘船渡過一條大河時,船夫說:「河水不過是小小間隔,你卻不能自己渡過去,還能替國君去遊說嗎?」

甘戊回道:「話不能這麼說,世間事事物物,都各有長、短處。謹慎老實、善良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卻不宜讓他去指揮軍隊打仗;騏驥騄駬這樣的良馬,牠的腳力能跑上千里路程,把牠放到宮廷房間去捕捉老鼠,那就遠不如一隻小貓。幹將是很鋒利的寶劍,名聲傳揚天下,如果木匠拿它伐木料,那就比不上斧頭。現在拿著船漿讓船隻在水中上上下下的隨意流動,我不如你,但遊說大大小小國家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間三百六十五行,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領域,所謂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可以是最傑出的人才,只怕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永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後必然一事無成,潦倒以終。所以,人的能力,不足是個遺憾;過份的眼高於頂,也是失敗。

水的啟示

「陽光、空氣、水」,這是人生三件寶。

地球上,只要有空隙,陽光都能穿透照射,只要有空間,空氣都能吹拂充塞,只有水,雖然黃河、長江、海洋的水很多,但有些沙漠地區少水,也會乾旱成災。所以,有水的地方,才有文化;有水的地方,才有金錢;有水的地方,才有萬物。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萬物,仁也;揚清激濁,盪去滓穢,義也;柔而難犯,弱而能勝,勇也;導江疏河,惡盈流謙,智也。

水有仁、義、智、勇四德,但水也會犯濫成災,成為禍害。如污水便令人頭痛,難以處理;洪水更會帶來災害。即使是女人雙眼裡的淚水,也不能小看他的力量。過去的美女,一笑一淚,都能決定世界的幸福與災害。

有人說:水清魚難養,因為有一些小人總喜歡渾水摸魚。所以,有人用油與水來形容小人與君子的性格:油的滑膩濃稠是小人,水的清白恬淡就是君子;水可以使不潔的成為清潔,油則使清潔的變成不潔。

人的性格就如同水,君子和人做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人和人相交,不能成為甜如蜜,就會成為禍如水。

人要學水,水有水的原則,水可以自己流動,他也能讓其他的東西隨著流動;水能自己找到進路,不求於人;水遇到阻礙,他能百倍於此的打倒阻礙他的力量;洗滌污濁,更是水的特點。

「水深波浪靜,學廣語聲低。」這是有修養的人用水來勉勵自己。水的性格能高能下,能進不退;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滴可以穿石。佛教經常用佛法來比喻「法如水」,因為水的功能可以解渴、洗滌、生長;而佛法的法水,也能洗滌吾人的罪業,真理能解除人的饑渴,有了佛法,自然界欣欣向榮,和諧相處。

山有多高,難以測量;水有多深,很容易知道。因為水愈淺,流愈急;水愈深,波愈平。做人要能容納百川、察納雅言,不要隨風起浪,不要意氣吹皺一池春水;能夠心如止水,平靜無波,最為高尚。

所以,做人處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無論遇到誰,我轉!因此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曲婉轉,流出我們自己的獨特流域,流出我們自己理想的曲線。

因小失大

世間上,許多人因為貪圖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則是只顧眼前,思慮不到未來,也會因小失大!

涓涓細流,不將之堵塞,就會成為潰堤的漏洞,後果不堪設想;星星之火,不把它撲滅,就會成為燎原的大火,結果可想而知。小時候,生活上的一些小缺點,如果不給予矯正,長大成人以後,也可能成為人格上的大瑕疵。所以說「莫因善小而不為」,積小善才能成為大善;「莫因惡小而為之」,小惡多了,則成為大惡。

生活中,因小失大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病了,怕看醫生,花錢買成藥來吃,結果延誤病情,送了生命。得罪人的時候,怕說一句抱歉的話,結果成為深仇大恨。為了貪圖一點小便宜,結果上了大當,像被金光黨所騙,就是貪圖小利;放高利貸,貪圖利息,當然會被倒債。為了省錢,買二手車來開,結果狀況百出,頻頻送修;貪圖百貨公司的折扣減價,買了一堆用不著的便宜貨,看似撿了便宜,實際上是上當花了冤枉錢。

家庭里,為了節省幾千塊錢的維修費,不把門窗屋瓦牢固,當颱風來襲,牆倒屋毀,瓦礫紛飛;庭院中的花草樹木,為了節省水費,不給予澆水灌溉,致使庭園荒蕪,這不也是「因小失大」嗎?

台北的捷運工程,為了節省預算一億多元,未設匝門,結果颱風過境淹水,損失幾百億元,這不就是「因小失大」嗎?現在台灣發行樂透彩券,整個社會為了簽注彩券而全民瘋狂入迷,養成了人心好賭的習性。雖然買幾張彩券也許僥倖獲得大利,結果卻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純真性格,正是「因小失大」卻不自知。

佛經里說,「沉香燒炭」、「殺子成擔」,這些愚人的行為,都會造成「因小失大」的後果,正是「偷雞不著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如同「猴子拾豆」,為撿拾掉落的一粒豆子,結果放棄手中的整把豆子,這是多麼划不來呀!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裡,都有無限的寶藏,可以成佛作祖,可以解脫自在,可以了生脫死,可以斷除煩惱;但是為了一點五欲之樂,讓塵勞覆蓋了自己的真如自性,使得寶藏不能兌現。所謂「刀口之蜜,終有割舌之患」;因小失大,莫此為甚!

煩惱

我們的身心裡有多少煩惱,你曾經算過嗎?籠統來說,有八萬四千煩惱魔軍。

煩惱的統帥就是我們自己,「我」的下面有六個軍團的司令----貪、瞋、痴、慢、疑、邪見,他們各自領導了一群嘍囉小卒,惱害我們的身心,也惱害他人和社會。

煩惱這個東西是非常的可怕,他好像火焰要燒毀自己,要讓所有的善美功德都不存在。煩惱又像盜賊,搶劫我們所擁有的一點功德法財;他像兇猛的惡浪,要讓我們和他同歸於盡;他像一田的雜草,讓我們心田裡長出的善苗,不能順利成長。

煩惱是心與境接觸後所產生的情緒作用。平時由於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心,專好和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勾結,一有勾結,就會產生出貪瞋痴的煩惱。因此,要想消除這許多煩惱,先要斬草除根,把統帥煩惱的主帥捉拿。所謂「要學佛法先無我」,「無我」並非是要毀滅我們自己,「無我」是要我們「轉識成智」,例如轉貪心為喜捨、轉瞋心為慈悲、轉愚痴為慧心、轉假我為真我、轉小我為大我。

當然,凡夫都有煩惱,但一些有信仰、有修養的人,則把煩惱降到最低。你是煩惱人嗎?以下告訴你一些消除煩惱的方法:

第一、結交善知識的朋友,不要和煩惱人來往。

第二、常常責備自己沒有出息,慚愧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煩惱?只要你能生起正念,煩惱就會消失無蹤。

第三、待人親切,主動對人微笑、說好話,讓別人讚美你、欣賞你,就會有力量消除煩惱。

第四、經常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能夠以寬容、體諒的心對待別人,自然減少人我是非,煩惱也就無由生起。

第五、發心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這是減少煩惱的良方。

第六、有了煩惱,能夠自省改過,這是最勇敢的人。

「無煩無惱心自在,喜樂生活風光好。」煩惱並非一定都是從外境生起的,有時是庸人自擾。一般說來,具有喜悅性格的人比較容易排除煩惱。當一個人受到委屈、打擊時,能夠想得開、放得下,面對苦難時不煩惱、不怨恨、能擔當,自己能做自己的工程師、醫生、雕刻師,自然能在無煩無惱中安住身心。

生氣

生氣是從瞋恨心發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時候,遇到受傷害的時候,遇到受委屈的時候,就要生氣。

人一旦生起氣來,往往失去理性,對別人沒有一點尊重,沒有一些包容,只有儘量給人難堪,儘量批評別人。還有一種人,見到人家好、見到人家善、見到人家美,他也要生氣,那是由於嫉妒心,由於不喜歡別人比自己好,所以生氣。

瞋恨心、嫉妒心,都是要毀壞對方。每見到生氣的人爭論起來,都是各說各話,誰也不肯聽對方講話,只有自己大肆批評別人,而且愈說愈生氣。

氣,有新鮮的空氣,有污濁的空氣;生氣當然不是新鮮的空氣。生氣的樣子難看,生氣的語言難聽,生氣的人就好像全身都散發出臭氣、毒氣、酸氣、火氣,令人不敢靠近。

有人說:寧可和講理的人吵架,也不和好生氣的人講話。生氣,不但傷害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俗語說:氣!氣!氣!氣壞了自己沒人替。

最容易生氣的人,就是夫妻雙方,因為有愛,愛得不同,愛得不對,也會生氣。你看,夫妻一生氣,常常就要摜碗盤,就會摔桌椅,其實碗盤、桌椅也沒有對不起他,可他就是要用摜東西來出氣。

人一到了生氣的時候,什麼不當的話語都說得出口,什麼不好的舊帳也統統翻得出來。生氣,就好像人家說的臭茅坑,臭味難聞,臭不可當。生氣是破壞性的,就好像颱風來時,不但樹木花草受到蹂躪,就是人畜也會受到威脅。尤其生氣的語言,不管旁邊有什麼人,都會受到.

其實,假如一個稍有修養的人,在生氣的時候更要保持小聲說話,保持平靜微笑的樣子,就能抗拒生氣。要生氣了,不要給人知道,找個適當的時候離開現場,到外面透一下空氣;即使生氣了,能慢半拍,等於唱歌,音樂的節奏你跟不上節拍,可能調門就不一樣了。或者你真的有修養,想到忍!忍!忍!忍一口氣,不就風平浪靜了嗎?

生氣的人都認為自己有理,其實生氣都沒有理由,不生氣的人才有道理可講。生氣的時候假如有勇氣,到鏡子前攬鏡自照,看一看自己的模樣,或者走到觀音菩薩座前,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心中的一股悶氣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生氣是沒有用的,當生氣時,可以自問:我到人間來,就是為了生氣的嗎?當然不是,我是為歡喜而活著的!當慈悲心、歡喜心一生起,還有什麼事看不慣而值得生氣的呢?

拔河

人,都有一種爭強好勝的性格,凡事總要分出一個高低、大小、強弱、勝負,所以敵我雙方,乃至朋友之間,便經常要互相較勁,也就是互相「拔河」。

拔河,有個人與個人的拔河,有團隊之間的拔河。國家與國家的武力競賽,就是拔河;民族與民族希望改種,希望自己的種族比人優秀,也是拔河。

政治上,政黨和政黨較量選票,這是拔河;經濟上,貧富之間互爭利益,也是拔河。宗教間,日本的禪宗與凈土宗,也在拔河;教育界,學校與學校也要拔河,希望自己脫穎而出,成為名校。

台北市和高雄市的市政建設為了爭取經費預算,拔河幾十年,輸贏難分。現在連台北縣也要和台北市一爭長短,因為台北縣認為我的人口比你多,預算怎麼能比你少?乃至其他各縣市之間,彼此莫不希望爭取多一點的經費,以期各項建設能順利推展。

考試,就是拔河;公司與公司的業務競爭,也是拔河。拔河,就是競爭;良性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為了求進步、求勝算,拔河決定輸贏、勝負,未嘗不好。但一個國家社會如果一再不講究平衡發展,只一味的爭個強弱、大小、勝負、優劣;國家社會沒有祥和包容的善意,只任人性往暴戾的一面發展,豈是國家人民之福?

春秋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合縱連橫策略,這是拔河;歷史上,為了爭取一個人,也在互相拔河。三國時,曹操利用徐母,把徐庶騙到曹營,表面上是勝利;但徐庶人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為曹操出一謀,實際上還是劉備勝利。

現在的大學,透過聯合招生來招考優秀的學生,彼此惡性競爭,敗壞教育風氣,又何嘗是好事!

其實,人的一生,時時都在與自己拔河。自己的善心與惡念不斷此起彼伏,就是拔河;自己的意志時而消沉頹唐,時而積極奮發,也在不斷的拔河較量。甚至業力牽引,隨重業報,更是攸關人生的一場重要的拔河。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拔河的運動好手,尤其在善業與惡業、佛與魔之間的拔河,千萬不能敗下陣來,否則前途危矣!

敦厚寬容

《佛光菜根譚》說:「得理而能饒人,是謂厚道,厚道則路寬;無理而又損人,是謂霸道,霸道則路窄。」

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戰國時代的藺相如「相忍為國」,近代的蔣介石「以德報怨」,他們因為敦厚寬容,原諒仇敵,所以至今為人所傳誦。

清朝雍正因為康熙的一句「好好愛護你的兄弟」,儘管後來諸王離心障礙,企圖謀篡,雍正卻從來不曾起過殺心。春秋時代,楚莊王寬恕了調戲愛妃的部將,最後終獲該將以身護王來回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與宰相章惇從年輕時即相識相交,但章惇當政時,卻把蘇東坡發配嶺南,之後又貶到海南。後來蘇東坡遇赦,章惇卻反被放逐到嶺南的雷州半島,蘇東坡聽到消息,在給朋友的信中對此表達無限的同情與難過,並且對章惇的兒子說:過去的無須再提,多想想以後吧!

寬容是美德,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凡事只要本著尊重與包容,一定能得人望。反觀歷史上,不少貴極一時的文臣武將,因為專橫跋扈、待人嚴苛,最後終因樹敵太多,招來殺身之禍。例如清朝的年羹堯、熬拜,太平天國的楊秀清、韋昌輝等,正是歷史殷鑑不遠。

政治人物惺惺相惜,能臣報效明君;文人雖然相輕,也能相互推崇。講信重義的人,大多能以敦厚寬容的心待人。例如過去江湖上的俠客義士,也有「一笑泯恩仇」的美談,他們儘管有著再大的仇恨,在誠信正義之前,都能握手言歡,重修舊好。

做人處事多一分包容謙讓,就少一分傾軋障礙。李登輝離開國民黨,參與「台灣團結聯盟」,為人議論;郝柏村、李煥「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為人懷念。

在中國的民間故事中,多少晚娘儘管苛薄對待前妻的子女,然而同父異母的兄長,每得到東西總是先讓給弟弟,甚至對父母極盡孝道,贏得後人的尊敬。

有時對敵人寬容就是對自己殘忍,但這也不是必然的道理,反而敦厚的人必得人助。甚至原諒別人就是有益自己,因此在親情里,在道義前,要能寬容。一時無心的怒氣言語,往往毀掉多年培養的友誼與功德;能以敦厚寬容的善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橫逆,久久成為力量,前途必然平坦順利。

得與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間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都過了一生。

金錢,有得有失;權位,有得有失;愛情,有得有失。有時此間得,彼間失;有時此時得,彼時失。有的人得而復失,有的人失而復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過了一生。

人都是歡喜得,不歡喜失,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句話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所以《佛光菜根譚》說: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有時候,失去了金銀財寶,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債主,失去了道義之交、有情有義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礎;劉備得卧龍、鳳雛而有天下,可惜鳳雛早逝,卧龍忠心為國,也能造就三國鼎立之勢。唐三藏玄奘大師得到窺基,而能將唯識宗大為發揚;惠能大師得到神會,而使南宗的大法弘傳全國。

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有的人得一人而天下興,也有的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紂王得妲己、夏桀得褒姒。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歡喜,失也不一定可悲。如若得到的是一個敗家子,不禁慨嘆,不知如何是好!

大富之家,得到一個忠僕,而能保有財產,世代興隆;大富之人,得到一隻義犬,忠心守家,甚至捨命救主,使之未來發達。蘇秦得到姜太公的陰符兵法,而能合縱諸侯,佩戴六國相印;張良謙虛卑下,獲得黃石老人賜與兵法秘笈,而使他幫漢高祖打天下,出謀劃策,無有不成。

說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緣。是我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只要你有足夠的條件,它也會再來。

話說有一個人,捨命救人,對方為報恩而送他一條破毛巾,說明這條毛巾能夠幫他成就所願。有一天洗手後,順手用破毛巾擦手,忽然現出一個金盆,此人一看有了金盆,隨手便把破毛巾丟棄,那知剎時金盆也消失了,後經指點,再把毛巾檢回,金盆果然又再出現,此人趕快把毛巾放入金盆中,從此保有金盆。此中說明,舊的東西不可棄,得到了也不能忘記來路,也就是說,做人不能過河拆橋。

人生,失去了金錢、資用,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復。尤其,得人容易,得人心難;得人心難,失人心容易。得失之間,富含人生哲理也。


推薦閱讀:

達摩大師明心見性絕觀論
真正的大師告訴你什麼叫「偷心」
從這些攝影大師身上我學到的。。。
佛乘宗要論02 太虛大師講述
看看這位大師筆下的黃山松雲!——徐子鶴作品欣賞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