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解讀韓愈的《晚春》詩二首 

韓愈的《晚春》詩二首如下:其一: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其二: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一千多年以來,後人對這兩首詩的解讀,大都歸於樂觀、勵志一類,略等同於今朝的正能量,頗有一種令人磋磨品匝的慾望。五年前,XX在國賓館芳菲苑觸景生情,妙筆生花,於是引用「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之句,倒也妙手偶得,渾然天成。某些似我色陳一路貨色的老學究即使再不服氣,卻也只敢躲在角落裡發出幾聲「呵呵」而已。儘管後世對韓愈備極推崇,奉以「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稱,才高性傲如蘇軾,亦譽之「文起八代之衰」,然而毛主席他老人家卻說:「文學作品,包括詩,不要把話說盡了,而韓愈的文章和詩就是把話講完了。」言外之意,主席認為韓愈的詩文淺顯直白,並無什麼餘韻和深意,是不耐咀嚼和品匝的。有了主席的這般指示,今人對於韓愈這兩首詩的解讀就比殺豬或炒股要簡單得多了。所以對於韓詩《晚春》的解讀,所謂「草樹知春不久歸」,不外乎擔心光陰緊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於是「百般紅紫斗芳菲」,咱就提倡百花爭艷,百家爭鳴,陰謀陽謀,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而即使「楊花榆莢無才思」,那也無妨,最終「惟解漫天作雪飛」,資本主義的春天於是一天天壞下去,而社會主義的冬天當然一天天好起來,對吧?然而,這樣的解讀真的好么?據考證,韓愈寫作《晚春》二首的年代是元和十一年,這時候韓愈已經年近半百。經過幾十年宦海沉浮,自負才學高深的韓愈一路走來,卻是仕途坎坷,屢遭貶斥,在這樣的背景下,韓愈創作了《晚春》二首。所謂「詩言志」,而韓愈又極力推崇「文以載道」。有鑒於此,鄙人試解讀韓詩《晚春》二首如下:《晚春》第一首「草樹知春不久歸」:「草樹」,花草樹木的簡稱;春,在五行中屬木,性主生髮,是適合萬物生長的季節。韓愈把芸芸眾生比作花草樹木,把安定繁榮的社會環境比作春天,因此這句詩表面上是說花草樹木已經感知春天即將歸去的消息,實際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不管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已經感覺到了危機,害怕安定繁榮的生活即將逝去。「百般紅紫斗芳菲」:「紅紫」代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唐代百官的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紅,五品服淺紅,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韓詩此句反映當時士大夫階層面對如此社會危機,卻依然只顧勾心鬥角,黨爭傾軋,醉生夢死,舞弊奢靡。「楊花榆莢無才思」:「楊花」和「榆莢」色白瑣碎,聚散逐風,比喻當時割據軍閥和四散的流民。在士大夫們看來,他們可不是知書達理,奉公守法的良民,因此可稱之為「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楊花」和「榆莢」所喻指的那些軍閥和流民一旦成事,就如漫天飄雪,席捲而來,肅殺荒蕪的凜冬就會即刻而至。《晚春》第二首詩幾乎就是為第一首而做的補充說明:「誰收春色將歸去?」:為什麼繁榮生髮的春天會歸去呢?是誰讓安定繁榮和平發展的社會走向了危機?韓愈發自一千多年的這個提問,可憐現在依然無解。「慢綠妖紅半不存」:依然是以「綠」和「紅」來代表士大夫階層,「慢」這裡的意思是指怠慢、懶惰,「妖」的意思是妖媚、獻寵,這反映當時的官場生態。官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自相殘殺之後,官員的存活率連一半都不到了,真的是高危職業啊。「榆莢只能隨柳絮」:「 榆莢」暗指流民,因為災荒之年饑民每以榆錢充饑,「柳絮」可以視作軍閥或流民的領袖,每當條件成熟,有人振臂一呼,流民就會隨之匯聚。「等閑撩亂走空園」:「等閑」是輕易的意思,「撩亂」是說天下紛亂,天下輕易就紛亂成一團,原先「芳菲」之處變成「空園」,人走馬嘶,成為了殺戮戰場。韓愈死後五十年,科舉落第的黃巢率眾起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或許黃巢的這首詩,才算是把話都說盡了吧。
推薦閱讀:

梁振英解讀白皮書:中央權力和港高度自治權不能偏廢
解讀涼州----文/郭保林
察往知來,通天徹地--對奇門遁甲起局模式的解讀(二)
熱門過境簽證詳細解讀!出國游再也不用擔心轉機啦
悲情名作解讀愛情死局

TAG:韓愈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