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在超越資本邏輯的進程中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各位專家、學者:
今天,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在美麗的延邊隆重開幕了。我首先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會議的召開付出辛勤努力的吉林大學和延邊州委、州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王偉光出席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並作主題講話。 本報記者 王宙/攝
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發起並作為常設主辦方的高層次學術論壇,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謀劃中國社會科學發展、引領中國學術發展方向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在北京召開第一屆論壇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發布了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為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就本屆論壇「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這個主題,下面我主要談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自然歷史進程中的生態文明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人們遵從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此過程中,儘管人類社會發展呈現出了如馬克思所說的,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特點,但無疑的,人類社會這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從野蠻向文明的發展,是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獲得的。
回顧歷史,我們把封建社會的農業文明稱作「黃色文明」,資本主義的工業文明稱作「黑色文明」,而我們目前正在建設的生態文明被稱作「綠色文明」。農業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相對重視天時、氣象、水文等條件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庸》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莊子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些思想都體現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對自然與人類社會關係的探討和思索,並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發展歷程中得到實踐和升華,最終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生態觀。但我們都知道,不論是在古代的中國還是在古代的西方,沒有物質文化的高度繁榮,沒有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黃色文明」對自然和生態的破壞都比較有限,而反過來,生態文明的概念和系統在「黃色文明」的歷史語境下,也就無從得以建立。
只有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當資本主義跨越工場手工業時期、商業和航運時期的發展階段,大工業的生產一方面造成了世界歷史的形成,另一方面卻進一步加劇了資本的集中,帶來競爭的普遍化和世界性,資本主義對人類環境的破壞超越本國本地的局限,開始向世界範圍內蔓延時,生態文明才開始真正進入人類的發展視域,並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後被人們所關注。這也就是為什麼兩百年中,「霧都」的頭銜一直高懸倫敦,直到上世紀50年代,化學光霧還不時光臨;澳大利亞在上世紀40年代,屢屢受到沙塵暴的侵襲;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仍頻繁爆發光污染事件。
資本主義與歷史上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但資本主義自其一產生,就顯示出它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特點,那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揭示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與之相應,資本主義的發展,給人類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文明問題,也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帶來的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由此看來,隨著歷史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從根本上來說離開了人類社會自然歷史進程,將人類社會的發展置於了一個極其可怕和危險的境地,如果不加以重視並解決,人類社會的前途將不是繼續自然歷史的進程,而是在人與自然的雙重矛盾和衝突中,終止人類文明的進程,最終毀滅人類文明。
二、超越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人類真正面臨的生態危機,是在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發展階段後才開始出現的。在《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一書中,生態馬克思主義者福斯特就曾指出,當今威脅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態問題是資本獲利的邏輯造成的。資本唯利是圖的本性、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除了必然導致資本主義危機的周期性爆發外,也給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消耗和破壞。當前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一方面給本國人民帶來了短暫的社會福利,另一方面卻在更大程度、更深層次上給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人民帶來了毀滅性的生態災難。
儘管從19世紀起,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就有學者,如恩斯特·海克爾,在1866年就提出了「生態」的概念,但真正將生態問題置於人類發展的大視野中,引起全球關注,還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就資本主義國家的環境改善而言,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歐美少數發達國家生態文明程度較高,並不是資本主義造成的,反而是對資本主義的反生態性進行限制(環境立法、環境行政監管、大眾環境意識的覺醒和行動)和轉嫁(近代以來的生態帝國主義)造成的。而要真正克服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和危機,讓人類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就必須超越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觀。有關這一點,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裡,早已有了非常清晰和明確的論斷。恩格斯說:「人們就越是不僅再次地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體性,而那種關於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對立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但是要實行這種調節,僅僅有認識還是不夠的。為此需要對我們的直到目前為止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一起對我們的現今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
恩格斯在這裡所說的對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就是要變革資本主義,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最終建立共產主義。實現生態文明,必須超越當前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形態,形成人類社會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的價值觀;實現生態文明,還要積極吸收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興起的綠色社會運動的成果和經驗,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生態文明觀和實施措施。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對資本主義的超越,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地把握人類社會整體歷史進程的基礎上的,是內在地、邏輯地統一於社會主義的本質之中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對資本主義的超越,源自於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一致性,源自於社會主義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人和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規律。正如馬克思所說,「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然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鬥爭的真正解決。」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形態。社會主義的本質使社會主義具有超越資本主義的力量。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代表人民掌權的黨和政府,不是任何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而是代表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超越了具體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長遠角度和高度,將團結、引導和帶領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赴人類社會的美好前程。
三、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形成了比較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和觀念,並在推動中國社會長期、永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下,黨和國家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誌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從單純的「建設生態文明」到「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絕不是簡單增加字句層面的修飾,而是體現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意識形態指向,是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表現,代表了一種廣域的生態觀和科學發展觀,凝聚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識、意願和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只建設一個富強的中國,更要建設一個美麗的中國;不只建設一個物性的中國,更要建設一個詩化的「自然大美」和「人文至美」彼此交融的中國。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艱苦而卓絕的偉大事業,需要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奮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將自己的研究和美麗中國的建設緊緊聯繫在一起,在人民群眾的火熱實踐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發揮出自身獨特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作為一項重大學術課題來研究。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站在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高度,站在歷史和時代的制高點,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邏輯中,給予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以科學、合理的學術論證,以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體系、學術邏輯和實踐進路,在參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中,發揮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的作用和風采。
第二,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集群的優勢,發揚跨學科研究的特點,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展開全方位、多角度、長時段的研究,形成一批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重大學術成果。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緊密聯繫在一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緊緊團結在一起,發揮多學科研究的優勢,才能真正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置於世界歷史的進程中進行考察,並進而得出有說服力的、有益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學術成果。
第三,要將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研究和對中國夢的研究緊緊聯繫在一起,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置於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曆程中進行考察。中國夢是適合歷史發展必然邏輯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適合中國現實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高度結合,是中國共產黨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高度結合,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的高度結合。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應有之義。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懷抱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飽含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和忠誠,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好和豐富好。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歷史已經證明,建立在資本基礎上的資本主義不會給人類帶來永續、持久的發展與和平;歷史將繼續證明,只有建立超越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中國夢的實現才有實現的可能。讓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和制度自信的基礎上,用我們的學術自信,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為中國夢的實現、為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貢獻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有的智慧和力量。
願美麗的延邊,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作為美麗中國的縮影,在參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永遠綻放出其迷人的光彩!
謝謝大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王偉光
2013年8月17日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