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與李連杰的執念

李連杰想清楚了,想得越來越清晰。馬雲讓他七年想清楚,他花了六年。

商業人物 · 2017/11/08 08:37

作者:遲宇宙

馬雲拍了部電影,《功守道》,李連杰攢的局,一票功夫明星全來捧場。除了李連杰外,還有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甄子丹、吳京、鄒市明、朝青龍、托尼·賈、向佐、劉承羽等頂尖高手。

馬雲還和王菲一起唱了首《風清揚》,據說在新歌排行榜上勢頭逼人。風清揚是《笑傲江湖》中的人物,令狐沖真正意義上的啟蒙者和授業恩師。風清揚還是馬雲在阿里巴巴的花名。馬雲喜歡風清揚,大抵是喜歡他的性情,以及他跟令狐沖說的那句話:「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

阿里巴巴創業的時候,馬雲是性情的。他喜歡武俠,行事風格就像是《七俠五義》中的人物。阿里巴巴創始團隊中的年輕人,也都曾被他的風格感染。

事業上愈成功,馬雲的性情就愈發顯露無遺。以前他只是喜歡武俠,組織「西湖論劍」,讓公司里的人都有一個來自武俠小說的花名,給西溪園區的每一處都安排了「光明頂」、「思過崖」的名稱,後來卸任了CEO只保留了董事局主席一職,便玩得「行雲流水、任意所至」,開始跳舞、唱歌、演電影了。一些人揶揄他「有錢任性」。他的確任性,也的確有錢,有錢也的確是任性的資本,但他卻並非因為有錢而任性。

他是因為執念。

2007年,李連杰與馬雲相識。

有一次開大會,正在做壹基金的李連杰獲得邀請,他得到了五分鐘做一個分享。「五分鐘裡頭講啥呢,只能講講壹基金。」

李連杰從小在什剎海體校練武術,17歲拍了《少林寺》一舉成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功夫明星。2004年東南亞海嘯,他差點兒在海嘯中丟了命。生死關口轉了一圈,他一下子頓悟了。回來後就一門心思撲到公益中去,組建了壹基金,專門進行災後救助。

李連杰用這五分鐘講了自己的想法、壹基金的理念,以及太極。練功夫的人都會講到太極,最終會進入到哲學中。李連杰相信,「太極」是中國哲學的源頭。

李連杰講了五分鐘,以為沒什麼事了。會議結束後吃飯,一大幫企業家聊天。馬雲說:「李連杰,你講得不錯,你的戰略很清晰,但是我覺得你的戰術完全沒有弄清楚,你在亂打一鍋粥。你給我三天,我們坐下來好好聊聊。」

李連杰想,這個機會很難得——之前給他五分鐘,現在突然給他三天了。他們就定了個「三天之約」。

2008年初,馬雲和李連杰專門去了趟海南。他們倆坐下聊了三天公益。他們探討未來的公益是什麼、該怎麼做?馬雲教了他很多戰略落地的方法,這是他做運動員和演員時從未擁有過的邏輯。「我們做電影是想一個事,做就做了,現在他教我怎麼落地、怎麼做。」

李連杰後來回憶說,馬雲幫助他把那些表述不清楚的地方給理得非常清楚,告訴他要怎麼樣做平台、怎麼樣做公益。他們花了三天時間最終達成一個共識——「我們要推動人人公益」。

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09年的玉樹地震,壹基金以其開放透明的體系和高效的救災贏得了普遍認可,李連杰的形象比其作為演員的時候更顯偉岸。一切步入了正軌,李連杰覺得自己可以休息一會兒了。

「這個時候我就回到新加坡躲起來了。一天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校長(馬雲)找我,說你在嗎?在。他說出來聊聊。我說聊什麼。他說我想做我寫的劇本,我想做編劇,我想做導演。」

李連杰說:「你又做編劇,又做導演?」馬雲說:「我還想演。」李連杰說:「好吧,出來聊聊吧。」

對李連杰來說,這是個輕鬆的話題,是他的老本行。他們聊了兩個小時。馬雲給李連杰講了他寫的故事,第一集怎麼寫,第二集怎麼寫,第三集怎麼寫,主題就是講太極。「他寫了一個太極的故事。」

李連杰喜歡太極,他覺得馬雲的這個事有意思,他們就找時間反覆聊。他們相約去河南陳家溝訪問,做調研。他們做了很多民間訪談。馬雲在那兒認識了王西安,還拜了王西安為師,學習太極拳。

據說,馬雲的三個「太極」故事創意,經由其好友王中軍的華誼兄弟變得豐滿,拍成了電影,其中《太極之從零開始》《太極之英雄崛起》已經公映,《太極之巔峰在望》也在華誼兄弟的「H」計劃當中。然而馬雲不是編劇,不是導演,也沒有去演。陳長興屬於梁家輝。

這一年是阿里巴巴成立的十周年,馬雲在杭州做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慶典。他又歌又舞,開始展露其本性。在此之前,他在阿里巴巴開設了太極班,因為參與者眾,太極拳被定為阿里的內訓項目。

在《太極》籌拍過程中,李連杰有一次問馬云:「你為什麼要去做電影?為什麼又選中了太極?」馬雲說,他(2007年)那次講太極對其觸動很大。馬雲講了他如何開始學太極、學了多少年。於是他們開始聊太極、聊哲學、聊佛教、聊道教。「其實除了公益以外,我們聊的更多的,是很多人生的東西。」

他們很自然地又開始探討「精神和物質怎樣在未來三十年找到平衡」。馬雲對李連杰說,未來中國拉動經濟的三個方向,第一個是健康,第二個是文化,第三個是體育。「這是中國新經濟拉動未來的動力。」

《太極》一直在籌備,他們專門組織了人馬在民間收集資料。有一次李連杰跟馬雲說:「如果當一個未來發展方向做的話,要有一家公司專門做這個。」馬雲說:「是的,專門做。」

2011年3月,馬雲和李連杰一起在北京成立了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旨在推廣太極。李連杰說:「推廣太極是一項挑戰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我對前輩、老師以及整個武術界的回饋,用這種方法去報答、去感恩。」

馬雲則說:「我對道家感興趣,從道家裡面悟出了領導力,從儒家思想裡面我明白了職業經理的管理體系,從佛家思想里學到人怎麼回到平凡的人。這些思想需要融會貫通,剛柔相濟,就是太極。」

公開資料顯示,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馬雲任太極禪國際的董事,李連杰是CEO、法定代表人,王占海任技術總監。

兩年後在杭州,他們又成立了太極禪院。陳家溝王西安師傅的入室弟子在太極禪院授課。除馬雲外,柳傳志、郭廣昌這些商業領袖,都曾在太極禪院練過太極。他們尋求的不是技擊,而是試圖在動靜之中強健體魄,以及尋找內心的澄明。

在成立太極禪公司的時候,馬雲給了李連杰三個定位,相當於「約法三章」。

他說第一,用公益的心,用企業運營。因為純公益這事兒做不好,太多人質疑。社會還沒有成熟,說公益大家好像就覺得應該幫助貧困上學的,幫助留守兒童,幫助扶貧。你們公益怎麼能弄太極呢?這事情沒辦法解釋,解釋不清。不用解釋,但是出發點要用公益的心,用企業運營,這樣不用跟大家解釋我們在做什麼,這是第一個立足點。

第二個立足點,千萬別想這件事怎麼賺錢。不出三年,中國的投資界和企業界,一定會聞到文化產業會賺錢,大家都會去搞文化;體育產業會賺錢,大家都會搞體育。千萬別去跟他們爭,埋頭練功,想清楚我們做什麼樣的文化產業,太極怎麼做,把這個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跟世界去分享。

我給你的任務就是三年不能賺錢,但是第二個任務就是五年別死,虧死這事情就不行了,但是七年基本上就想清楚要做什麼了,這是第二個大的方針。公益的心,企業運營,公司運營就是這樣,你也不要有壓力。

第三件事,不能碰地產,要做一個21世紀的智慧型公司。

「交代完了,他就把錢給我了,我也拿了錢了,他就走了。」李連杰說,「這可把我難住了,要弄一個公司,智慧型的公司。什麼叫智慧型的公司?這是我2010年要想的。我想了差不多八個月,才註冊公司。智慧型的公司?問周圍企業家的朋友們,你們知道馬雲在想什麼?這是一個什麼玩法?怎麼弄一個智慧型的公司?挺糾結的。企業家們也沒弄清楚,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公司。」

李連杰喜歡打坐。他就打坐,思考什麼是太極。

「雖然我8歲那年開始練,到現在幾乎練了一生,但我還是得再想,倒回來想,什麼是太極。」他說,「打坐了兩三天,我想可能大家心目中的太極是太極拳,是老人們長壽的、養生的一種方法,在公園裡退休了,沒事兒乾的一個做法。基本上做一個小小的市場調查,大概知道好像是這麼一個定位。」

這個普遍的定位肯定不是馬雲說的「智慧型公司」。李連杰只好接著打坐、接著想。終於有一天,他跑去找馬雲說:

「校長,首先我想清楚了兩件事。第一個,這個公司我想叫它太極禪。為什麼?禪一般是活動的,桌子它不會動的,它不會禪,禪是思考的東西,是轉的東西,所以叫太極禪。」

馬雲問:「還有什麼呢?」

李連杰說:「再一個,找人類的共性。這個公司賣什麼?看整個人類最想得到的是什麼,我的答案是健康快樂,四個字。中國人喜歡健康快樂,外國人喜歡健康快樂,大家都覺得很重要。健康快樂,這是人類共同要達到的。為了健康有很多的手法,快樂有很多的手法。怎麼去達到物質的、精神的健康快樂?」

太極禪這個「智慧型公司」就這麼形成了,硬體賣的是身體的健康,軟體賣的是精神的快樂。

如果只是做一家銷售「健康快樂」的智慧型公司,馬雲和李連杰算不上有什麼執念。他們至多是有情懷的企業家而已。他們想干大事情。他們想把太極推廣到整個世界。

在杭州的太極禪院,李連杰經常會看到馬雲和郭廣昌在那兒比劃,有時候他們會請李連杰進行點評。李連杰說:「如果從技術角度講,馬校長也就是一個四段左右的拳手,但是從太極哲學上來講,那麼他是一個超九段的人。」

李連杰記得有一次馬雲在國外訪問,有人問他:你又沒有上過商學院,怎麼把18個人帶到一個世界十大互聯網公司之一、帶到上市?你怎麼去演變出阿里巴巴的文化?馬雲就說是太極文化、太極哲學。

李連杰知道,社會上對太極有很多誤解,以為太極同於太極拳。「其實在我們兩個的世界裡不是這麼看的,」他說,「人類生態圈其實都是在玩太極,你也在玩,我也在玩,大家都在玩。」

李連杰因此相信,太極文化有全球性的稟賦。他也慢慢領悟到,馬云為什麼要把源於中國的這樣一個古老傳統的哲學和文化思想以及體育的表達形式,跟全世界去分享。

「因為它本身就是屬於全世界,」他說,「身體的平衡、心理的平衡、健康和快樂的平衡,這是人類共需的,所以我們一直在研究這個。」

李連杰想創造出一種產品來,但卻無可措手。

他研究過瑜伽、空手道、柔道和劍道,也研究過柔道如何從一個民族項目變成了奧運項目。日本人把柔道變成了產業,韓國人把空手道變成了產業,美國人把印度人的瑜伽變成了產業。它們成為了文化符號,開始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

中國經濟正在崛起,卻罕有能夠成為符號的文化產業與世界分享。馬雲和李連杰有一個執念,他們想創造一個符號,去建立全世界的影響力。

每過兩三個月,馬雲就會跟李連杰聊一次。「聊天的時候,他一定會把你所做的東西,放到對應的位置上,然後告訴你下面怎麼做好,他就走了,我又開始去想去做。」

馬雲知道這個事只有李連杰能幹成。李有著運動員、演員和NGO組織領導者的履歷,更重要的是,他有博大的關懷和信念。這種力量,曾經推動他將壹基金變成中國最值得信賴的公益基金,也會推動他去完成他的執念。

馬雲的「約法三章」,李連杰起初覺得不可思議。時間證明了馬雲的遠見。「本來人家都說馬雲先生瘋了,電商搞得好好的,沒事兒投資電影,沒事兒又買足球隊,沒事又弄這個,大家都覺得瘋了,但是沒過兩年,大家跟著一起瘋,個個都投資文化產業,個個都投資電影、體育,個個都投,家家都投,本來覺得人家瘋,現在他們自己都跟上來了。」

馬雲的「約法三章」,也幫助李連杰成功抵制了誘惑。聽說他們倆辦了個太極禪公司後,很多地方都爭先恐後地拉李連杰去投資,又給土地又給政策。他拒絕一次,對方就會以為他胃口大給他更好的條件。他只好反覆告訴對方,我真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做文化產業,不碰地,就是很純粹的夢想。

這是對人性的極大考驗。除了來自官員的誘惑之外,還有一些房地產大佬的引誘。他們跟他說,李連杰你拿,你拿了以後,你不做我們做啊。也有人跟它說,老馬不讓你做地產,你別做,我們幫你弄,做完以後,給你錢不就行了嘛。

「假如我有5百畝,我轉手賣了,我公司都活了,錢大把的。我想起校長說的,不碰地產。」他說,「我覺得8年來的誘惑和堅持,挺有意思的。生命就是一個太極,校長一直告訴我,你一定要想清楚,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要放棄什麼。這三個東西必須經常想。誘惑太多了,你一定要想清楚這三個東西。」

李連杰想清楚了,想得越來越清晰。馬雲讓他七年想清楚,他花了六年。「好在我不是特別傻,提前了一年。」

他們曾做過很多嘗試,最終發現必須要開發出一個對抗性的產品來,能夠標準化,「按體重,讓全世界都清楚」。按體重對抗,是競技體育通行的遊戲規則,柔道、跆拳道、拳擊都是按體重來。除此之外,他的產品還得設計出超越當下奧運競技項目的規則,「人家有的,堅決不要」。他要自己特殊的東西。

拳擊,往腦袋上打,不要;跆拳道,往身上拚命踹,不要。他的捨棄,來自與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一次交流。羅格說,用手的我們叫拳擊,用腳的叫跆拳道,用摔的叫國際摔跤和柔道,武術是用什麼的?「武術進了奧運會,中國的一萬名都是奧運冠軍,不公平。」

李連杰11歲出國表演,說武術沒人懂,說功夫大家都知道。「功夫、太極、針灸,幾個單詞外國人都很清楚。」

武術與拳擊、摔跤、投擲項目一樣,都是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項目,卻沒有轉化為現代的競技運動。現在李連杰想從武術中提煉開發出一個產品來,能夠標準化,成為現代競技項目,這個項目,就叫「功守道」。

「功守道」是什麼?

「就從太極這兒撥出來,健康快樂;再一個,太極2.0版,推手,兩個人打;3.0版,推手再升級。非常清楚的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才有可能進入市場。」

簡單、清晰可複製,是「功守道」的規則,電影是用來推廣「功守道」的工具。李連杰說:「我們不做,十年後還是有人做,五年後可能有人做,但是我們怎麼樣做?我輸得起。」

「功守道」,李連杰說,「它的源起,是我們兩個人的夢想,是我們一直非常清楚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是怎麼樣想把一個屬於傳統文化中,在21世紀運用出來,跟世界去分享我們的文化、體育」。

李是功,馬是守,他們一起尋找一個道。

李連杰一直在思考,需要撬動多少資源,才能讓全民討論「功守道」。他相信一定是「遊戲規則」來確立「遊戲」。多牛的NBA球員來到足球場上都一定輸,鬥地主的跟下圍棋的比賽沒法比。「關鍵是遊戲規則誰定的,什麼樣才叫一個公平的打法。」

「功守道」出現的時刻,正是太極拳在中國面臨空前危機的時刻。一位格鬥選手將一位太極拳手打得鼻青臉腫。「功守道」的出現,正是試圖確立一種現代競技的遊戲規則。它不但是一種對抗性的競技,還是一個IP,一個符號。

為了「功守道」,李連杰跟馬雲磨了三年,想到「雙11」晚會上進行展示。如今《功守道》電影拍出來了,馬雲也終於鬆了口,給了李連杰8分鐘。李連杰很感激。

「用這樣一個平台,去宣傳《功守道》,一個源自於傳統文化,而且創新的體育IP,可以在這裡落地,而且就是因為這個信念,我才用這個方法,請到了我所有在電影里將會看到的這些明星們。」

如果從明星陣容上來看,《功守道》一定是史上最貴的電影之一。所有明星都是義務參演。李連杰說服了他們,打動了他們,也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在參與和開創一段歷史。

李連杰想把「功守道」變成一個產品,一個IP,有一天能進入奧運會,能夠代表中國影響到整個世界。「功守道」如果做到了,就意味著太極和武術做到了。有人說這是他們的任性,也有人說這是他們下的一盤大棋。

這不過是他們執念而已。

「夢想要有,萬一實現了呢。最快2028年,十年。不成功,沒有問題,但是我夢想永遠要有。2032年,2036年呢,一代人不行,咱兩代人努力,怎麼樣在這麼一個偉大的民族,今天對世界影響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跟世界分享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體育,這個就是前前後後,我和校長心中的那個動力。」

馬雲大聲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是他們的妄念。

事尚未了,他們就必須活在執念當中,無處可藏。

來源:商業人物

原標題:馬雲與李連杰的執念

推薦閱讀:

執念,為靈魂的窗口保駕護航
星辰已遠,執念尚在
沉於執念,不如淡忘!
「活了大半輩子,很抱歉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千年執念,一場紅塵絕戀,誰錯誰對?

TAG:執念 | 馬雲 | 李連杰 |